-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7-6-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557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海阔天高 才情任挥洒 --访张海先生 □蔡树农
, Q1 ~7 s6 Y2 E3 [
7 S3 s2 n5 R. J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书法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飞跃,其中河南书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长期工作生活在河南,从1980年起至2007年,实际参与和主持河南书协事务长达27年,是河南书法新局面的奠基人与领导人之一。而河南作为中国书坛一面瞩目旗帜,其书法的发展轨迹与经验是非常值得关注与学习的。4月8日下午,张海先生在他的北京寓所热情接待了美术报记者的专访。
; r7 d5 _/ h* G( k; ~9 q
4 z" j: s: F, Y! d: q- T0 m3 S
蔡树农(以下简称蔡):江浙沪地区的书法发展更多地仗借于它的明清民国以来的繁荣传承,河南似乎不具备这个条件,“文革”结束后,河南的书法是如何起步的?有没有标志性的开端?- [" o$ T: D+ g
4 G- P6 u6 w+ w. z8 f 张海(以下简称张):先要说明一点,去年河南书协已换届,我已不再担任主席一职。按常理应当采访宋华平先生,让我讲不太合适。但考虑到自己既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者,又是受益者、宣传者,藉此回顾这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令人激动神往,催人奋进。我就接受您的采访。/ ?: q5 h( Y. a5 {- @# f4 E+ w1 N5 e
明清民国以至近代,河南书法状况确实不如人意,难以与江浙沪地区相比。书法大家大都在江浙沪,差距明显。但从历史文化积淀来讲,河南具有的优势,是许多省份不及的。书法遗迹十分丰富,夸张一点说,许多人生活在碑刻之中,我自己就是喝着伊洛河水看着龙门二十品长大的。书法文脉始终在延续,这种影响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一旦遇到合适的阳光土壤便会破土而出。, {8 S, c* ^- `& W4 Y. |/ Z
河南书协于1980年成立。河南书法发展基本上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要说起步的标志,应该是1984年的中原书法大赛吧。首届中原书法大赛带有开创意义,发动广泛,层层选拔,全省各地市18个代表团1000多名书家集中在省会郑州现场比试,如何组织好现场命题创作、公正评审、决出名次、搞好开幕式及颁奖大会、安排好千余作者三天活动日程等都是问题。我当时任书协副秘书长(没有秘书长),谢瑞阶主席已八十高龄。虽有多方帮忙,具体组织实施就落在我身上。
, Z! I; G' ~, \; |4 Y+ ?* X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只能靠集体智慧。好在那时方方面面上上下下支持多干预少,书协主席团成员和组织者主动提出不参评,为保证中原书法大赛的权威性、公正性创造了良好环境。加之组织严密,评选办法科学,大赛圆满成功。启功先生给中原书法大赛很高评价:“千人大赛古无俦,逐鹿书林笔墨遒。万木草堂诗句在,八方风雨会中州。” , j$ `6 H8 z( ^; R- n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书法大赛在书法界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河南书法要与先进省份缩小差距,必须创作、理论并重。扬长补短,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这其间邀请兄弟省市的知名书法篆刻家、理论家来河南举办展览和讲学,如费新我、沙曼翁、苏白、吴丈蜀、王学仲等。还组织书法代表团赴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取经拜师。
% a2 x" h0 A: K& G4 D 中原书法大赛前后举行了4次,书法从此在全省深入人心,受到广泛关注,得到了省内各级领导热情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