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523|回复: 6

[展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于今天下午正式开幕,整个展览将从2008年3月24日持续至31日。展览举办之际,王敬恒先生将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等100幅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艺术研讨会也同时召开。


教育家、艺术家王敬恒近照    (图片来源:新浪文化)


   王敬恒,又名王易,字季之。1928年生于四川成都。早年在药店当学徒,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37岁开始学画,从《芥子园》入手,先花卉而后山水。花卉师法吴昌硕、任伯年等;山水上溯沈石田、黄公望、石涛诸家,并认真研究黄宾虹笔法墨法。后结识画家陈子庄,受其激励,以“画贵有自己”而不辍探索。他在艺术表现上,钟情于蜀地山川蓊郁之气,曾游历其间,与山石林木朝夕相处,心感神交,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几十年来,他远离尘嚣,埋头于笔墨耕耘,创作甚丰。1988年在四川省美术展览馆举办“王敬恒先生画展”,2001 年于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王敬恒画展”。出版有《王敬恒画集》。
  王敬恒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不是一位以绘画为业的专业画家,作为一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中国画创作只是“业余”爱好,而他却将这爱好玩味得别有生意,令人耳目一新。王敬恒的绘画没有传统的拜师学艺,也没有进过专门的绘画学堂。对传统的学习靠自修;对自然的观察重体悟;对艺术创作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因而其山水画寓山形地貌而得势,多表现自然生动苍郁之气;花鸟画自由率真,抒胸中独特的笔墨意趣。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各有不同,而背后蕴含着一种共同的观念,都是在走一条“水墨写我”的路径。艺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认为:“王敬恒画山水,不止于模仿,也不求之于写生。它们没有临摹制作对古人的谨守重复,无写生之作对自然形态的摹写拘泥。画面有一股发自山川林木的鲜活之气。”王敬恒作品中的鲜活之气,来自于他长期对自然的思考,也来自于他对山水画笔法墨法的长期探索。



此次在展览中展出的王敬恒代表作之一《天地玄黄山水》(图片来源:新浪文化)


      王敬恒的艺术作品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用情是其一。他将对生活的感受,对人情物理的体验,归结为对水墨的感受和体验。在写意化过程中找回了水墨画的原生状态,寄情述怀,假借水墨表达他的艺术理想、人生理想,同时也实现了他的精神归隐理想。用色是其二。他在彩墨山水画创作中所强调的并非仅是作品色彩带来的视觉效果,而是山水寄情而幻化为色彩和对真我的体悟与再现。表现出鲜活的、纯粹的山水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悟与重塑。在王敬恒先生看来“艺术最需要体会,不需要理智。理智是支离破碎的,是实用的,只有体会才能把握整体,把握生命,才能体悟何谓宇宙。”正因为有了这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见解,他的作品才会以浓郁苍润的笔墨表现出有别于以往山水画面貌的独特意境。
  此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作品,大部分为山水画,少量花卉画、人物画,这些作品均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作,反映了王敬恒艺术创作的风格面貌。(新浪文化)

[ 本帖最后由 黔墨 于 2008-3-29 18:56 编辑 ]
发表于 2008-3-3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画得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