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5711|回复: 20

[评批] 王义军谈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1——关乎用笔:
) g* N% k7 K2 T  C/ o) X6 U9 q5 p) d——- ]+ z# M5 @& K3 \# G$ s2 x& p2 w
用笔起收之处,特别要留意调锋,目的就是让侧锋归于中锋,只有中锋,点画才有杀伤力。1 Q3 f( N! L" K, r) E& a  P) w/ S
起笔之法,不外乎顺锋直入(包括所谓的“抢锋”铺毫)和折锋铺毫两种方式,其实也就是个人习惯不同而已,没有本质区别。4 A8 J2 p/ s/ I" t6 m2 P
用笔法简单的说,只要在起笔时将笔锋调为中锋,行笔中段保持笔锋与纸面相争的状态,收笔仍能收束笔锋,便是得笔。7 i/ x: M; K7 F; f0 y

# R$ k! S  e" Z+ f% O' g6 Z( u7 E' K: g“藏锋”是一个被误解的概念,愿意指中锋。/ s7 C: l: {4 Q
近人以为的藏锋露锋,完全可以不理会,都是害人的流毒。
9 Z7 B8 v/ K: o4 e) V1 S+ ]4 o6 h% O
( m& \6 l* I7 z, ]: [# _2——问临摹不似:
/ W; N# x' H; i/ D, X, Z8 l8 `——
5 X( t* n# O- H' p; A4 {2 u9 `像不像是次要问题,像只是进入书法的手段而已,作为一个阶段的要求,有其必要。但你若终是不能为,也不必太难为、委屈了自己。
1 y8 O- ]8 x0 ]' B+ x6 a- D, i* e就现在的作业而言,多留意转折和起收笔,勿使软了。这些都是前后上下映带联结之处,当留心体会何处“发力”。
8 ]; y$ V$ W* J, _$ ?, i笔势乃帖学中一重要因素,当有赖于用锋蓄力发力。无处发力,则点画不成关系,或拖曳、或缠绕,都不能互为生发,上下前后失去内在的先后因果,便成一纸不相干的零件,终乏活态。
+ U, _5 k5 S) W2 }3 H9 [6 _% d+ r8 F% \* o. W

2 z' g8 h, z% s5 m8 w6 Y; m3——书写之生熟与格局之大小:
. [5 Y0 o5 D# j( M此前一作虽偶有粗疏,但整体很有生气。如今推敲太少,已见程式化倾向。再这样写下去将很危险。熟练是必要的,但不能为追求熟练而熟练,熟练是在不断推敲中慢慢得来的。没有生气的熟练,对工匠有益,而与艺术无缘。0 B8 n) F: F! ^& ^' p$ g
又——
! _# j0 z, X5 j# U: G5 g创作格局见窄,慎之!作字格局要大,要开阔,即便是很细腻、很流美的取向,格局一样不可局促小气。看看兰亭和祭侄稿、寒食诗,面目不同,风格迥异,而格局之开阔雄强则一。赵、董之下,帖学呈两种路线,其一萎靡,其一粗俗,皆不得古法。你取法苏字,且基础不错,自不必下求于董。或参考宋人,如米、黄二家,或上溯于唐,以至于智永皆可。一段时间再回头用力,可能会有新的感觉。另外留意用锋,擦笔太多。
7 o3 D& P: A/ [4 I% E' H2 m, q. y
6 K' H7 p6 h; c2 x
% t. U& X- @- A9 _* p/ X- Q
! _- N; f1 a' {, U8 ?; Y6 q4 ?! c4——问临摹大小及书体间互益:
% [# A4 O( m9 ^9 A/ o——* ^) u& l) ]3 j9 W
1、临帖的目的在于学习古人法度,大小只是个次要问题,适当放大缩小都可以。有些人认为必临原大,我曾与人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没有听到让人信服的理由。不过放大缩小,有个度,比如把书谱要放到写立轴的规格,就需要有很多调整。这个问题,改天我抽个时间讲讲。(此问题后在暑期面授中专门谈及)
9 n4 g6 N5 _% h& O7 A2、篆隶对行草当然有帮助,但体现在哪里就不好说,这要看你缺什么,你打算从中取什么,也可能这些都并不清楚,所学所益也就是个混沌的东西。比如你学习武术,想学的是棍,可老师先让你蹲马步,日后可能自己又去学学刀,究竟对棍术有什么帮助,只有你自己感受得到,却说不清楚。西式的思维喜欢量化,这个学多久,学到几级,那个学多久,学到几级,当然有他们的道理,但不是唯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方式其实不适合我们。但我们被改造过的思维,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训练方式,以为“科学”……' s2 P6 i! P3 Y' G7 Q

2 I9 R# E6 @) _! ~5——关于教学方法与个人取舍
3 l# p0 v- i" Z" a! F: S" t% J* Y5 B
- Q2 u0 b- C( M$ f——
! l- l2 ^3 A# t* u8 q+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已经尽力在做,但因材施教不能改变我的根本方法。: i$ x( K/ t" l3 Q) v, ^7 B8 j* {
假如我自以为是的拿所谓“黄宾虹的方法”来教你,你还敢不敢跟我学?
5 t2 Z3 S1 Y% P% h* ~0 F方法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当下可行的," s! g6 j7 i* C( c) I0 V" E
方法永远不是唯一的,但对于一个教师,他可以运用的可靠方法,不可能太多。0 |9 b/ {. [) g; g
况且,艺术创作经验和教育方法是两个范畴,艺术家可以指引自己,教育家要做的是指引别人。
+ J% I- H+ X9 b6 f9 N+ S/ o1 [比如齐白石,作为艺术家,成就不用我多说。而作为教育家,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他教自己的儿子、孙子,不会不尽心吧?效果又怎么样呢?! h$ E1 \& @1 U% n8 \+ ]
8 Z% \  J5 C( W' X4 F
率性和自由不拘固然是让人羡慕的状态,但在学习中这不可靠。
7 Z4 C+ [5 A. R; Q他们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很难回答,我向来认为,成功的原因一定是多到数不清的。只有失败的原因,对一个人来说,不会太多,这才值得我们警惕。最后决定成功不成功的,往往在这里。* \3 ]! A/ w) j9 C" u' d
另外,成功只是一种期待,但再具体追问下去,还有期待的具体方向----成为什么样的才?而后面这个追问,才从本质上与艺术有关。2 o! d. w' Y- Q# U6 R5 w
说得再直白一点,如果让我做王铎,我决不愿意,我宁愿成为白蕉,这与成就大小、造诣高低无关,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追求。违背性情的书写,成就再大,也与真实的你没有关系,不过堕落为做戏罢了。
' s2 D+ K& x( j
) R0 _9 B" o6 M) s4 V( t, u/ G) t7 v/ }* k( P9 t, x8 o  S

! U5 G4 q2 v% w5 Y' r3 h+ [/ c6——关于气息* a* ?! s' S  z/ f
5 q! Q! n( s. S+ B! g1 w
——
; m; ~0 A6 J9 m0 @: r大致上就象你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气息是一种内在素质的外现。需要感受,也可以感受得到,却说不清楚。但学习中还是难免要问——气息如何得来?我以为当从踏实的学习中来。学习的踏实态度,还是要更多留意于用笔、结构这些看得见、摸的着、学的会的方面。而同时对气息不可以无动于衷,不能麻木。从气息上对比,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我们学得如何。然后将这个差距落实到用笔、结构、章法等具体方面,才有望接近。对气息的麻木,再好的笔法也是无益。历来有技法很好,而气质卑弱,甚至庸俗者,却从没有气质绝佳,而用笔结构不足一观的作品。比如说美女,究竟是以五官周正、比例匀称论,还是以总体气质论?我以为前者的着眼,无疑是低下的。能到的论总体气质的环节,五官自不会不周正,比例自不会不协调。你说“只要气息好了,笔画等......外在的东西差一点也不伤大雅”,这是不可能的,技法差了,好的气息便无从获得。至于个人的看法偏失,一种情况是因为眼里不济,审美能力的欠缺。另一种情况,类似冯梦龙《情天宝鉴》中所说的那个秀才,爱上一个瞎了一只眼的娼妓,还说“:“自余得若人,还视世之女子,无不余一目者。夫佳目,得一足矣,奚以多为!”其着眼点绝异于常人,是萝卜青菜的取舍(喜欢与不喜欢,而非美与不美),便不在审美讨论的范围。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7——关于书写状态和书写技巧:/ O4 [7 ]( D, F% u% L- p
$ |3 t' ~0 F% X5 J- B( d( d
——# z. ~0 G5 L( e1 C5 C4 s
……现阶段,“感觉很上手”不可靠,笔下手段与作品效果才可靠。心手双畅不是对我们说的,那需要熟练的技法支撑。比如一个舞者,技巧纯熟,而陶然忘我之际,或能有超水平的发挥。若换了芙蓉姐姐在忘我之际,陶然的大约只有她自己,对观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自古人们便喜欢以酒醉而论草书,也是此理。没有上好的功夫,酒醉只增其丑。) y* B0 c7 o+ A
+ E, w1 M( k2 p4 A5 Y
自古便不乏以忘我自许者,我辈无从知道其内心体验,只看到作品流传,有神品,有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8——一个具体的没法回答的问题:4 c' f7 B% L# B( r% t

" @/ e1 r9 H! ^——& R+ [$ V, V1 ~# j" M1 L! p
你提出的几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回答,我曾经也关心过,一直找不到答案,后来也就不关心了,现在发现这些问题都很玄远,其实没有多少实际的作用,可以想想,但不适合苦想,更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去感受。记得94年我在合肥读书的时候,安徽博物馆有个古代书画作品的复制品展览,当时看到好的复制品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虽然什么也不懂,还是很虔诚的看了一整天,印象最深的是赵子昂的一件楷书,受书谱所谓“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的教唆,一直看那使转之处,企望找出些性情之所在……现在想来,究竟当时看出了点什么呢?不好说。但这个虔诚的态度和过程,是自己切身的感受,确很重要。
! f6 z' R6 L! q$ ?% D4 g5 x6 Y  d  o. [! i
又——; I# [, A% _5 g0 b# U8 i! w
- w; H- p. ~7 s) g$ j4 W4 u# v
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一两点可以解释得准确,我反复强调大家对问题的克服是要“用心”,从作业和你的思考来看,这一次的用心比前两次到位。润和松、匀的问题,暂时可以这么理解。我说暂时,不是说这么理解不对,而是提醒你不要停留在一个“标准答案”上,那样会阻碍日后进入更深的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9—本色不可为所学蒙蔽:
, N4 v: ^3 o8 m0 h
, W: ?$ @0 s" G2 B
) a, [" N$ Z" |——
. n; F& I. D( }, v《叔晦帖》不错,有静气,是难得的进步,可喜。; X' E" B1 C9 g$ b
然亦有可忧,在《石门颂》的临作中,用笔过顺,你原有的荒率朴鄙一齐都不见了。须知碑与帖本是两个体系,于学者而言,对其中取舍当是有所侧重的,在帖中,我一直努力让你去除粗鄙,现在应该说是有成效的,但对于写石门、写碑,愚以为你原来用笔中的鄙陋粗糙虽必去,而朴素沉着则可留。不知你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10——关于标准答案
3 U$ U3 n# u* E' _$ k/ i6 {& X1 K7 l
1 Z/ c+ c( A. x6 a7 P; p
: ~1 E( E1 t( T7 }2 e0 M

0 W7 c# ~/ B# p0 K& X! q——
+ z- C' `; l: H3 _1 e8 k
: c0 X. k1 G+ f: e" Q! b# L' J/ `有人说,“批改还应更加详细”,“要体现出明师网络函授的特点,区别工作室求教”,恕我不能听取你们的要求,我的教学有我的手段。我的网络函授与工作室是有本质区别的,但区别不在这里。如果“详细”有用,你们身边的老师就比我详细得多,我在工作室就不止一次说过,问题不能说得太具体,问题一说具体就必然是错。因为具体答案总是能转变为标准答案,而标准答案对于艺术往往是陷阱。
) B" R4 }: Z$ X/ ]# {* c* S# F7 y" ^4 }% ]
标准答案对于大众是敷衍,对于从艺者是毒药。比如我们一说到《兰亭序》就说那个个不同的“之”字,以此而当天下第一可乎?我完全可以写出更多更不同的“之”来,那么我是不是就超过了王羲之?
( z4 l% }1 Y7 ?7 l  N% {* k7 {7 w* K* l- [% ~3 C+ u+ g
这自然是一个可笑的比较,但世人却总愿意相信标准答案的权威,相信那“之”字的不同成就了《兰亭序》,相信那似笑非笑的嘴唇是《蒙娜丽莎》的魅力根本,我无意否认这些之和嘴唇,但这决不是《兰亭序》、《蒙娜丽莎》好在哪里的答案。因为答案根本没有。9 a" d6 l, t7 o) y5 C
: _! z: ?9 W( h9 }
我对你们的回帖,只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引导和点拨,而这些点拨无论详略,都只是文字,这些可怜的文字如果不能通过你们的理解和练习,就不会有任何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解人,解人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face13 face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