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志士

针对郁钧剑和宋祖英等提案向教育部长说"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志士 于 2008-3-16 04:37 发表
" S1 l0 p. ?+ D5 `* R8 s8 y我们做为中国人,如果不懂得自己的文字的根源,是一件感到羞耻的事。。
3 U, R6 G1 E# ?$ f5 Q4 s现在不是开个甲骨文课,把汉字写在龟甲的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认清自己文化传承的价值,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连自己文字的根源都无法弄清楚 ...
2 V7 J+ g" i0 s6 w" W
你就是那种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6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争论了!我宣布:繁体字由书法人来传承,不会丢的.不然我们在做什么?至于公众媒体、公文等还是现用简化字方便些,关系到软件、编程、排版、印刷等等程序修改,很麻烦的!再说搞出来也不一定都看得懂。小学生嘛,强硬学习就不用了,现在课程就够多的了。有学书法、爱好书法的他自然会继承,就这样吧!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全方位的人才和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抱朴散人 于 2008-3-14 21:13 发表
1 _! o/ {0 P& c% F, K% \6 v最好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是:. k6 m+ J2 P% x; d" v
在小学课本生字旁增加繁体字写法,但不作硬性识别要求.( Q; c4 c1 h* U5 ?* c+ B2 `3 q+ m

; [- i6 y* N, h" V0 C* j& w( I! j6 S6 Q! {! ]
3 g  J4 S9 W2 M2 \( G0 B
em2 em2

- r, v9 e1 G' Y- L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个帖,来自中华网军事论坛:2 L  s' @+ k8 N3 m4 B
1 z' t; z2 ]* A( y# B4 S  k2 Y* B

% m; c9 I, q& X7 ^+ M) N. G 繁体字只是表象 ,文言文才是精髓 。那些狗屁委员们怎么不提议恢复文言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转个帖,来自中华网军事论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黄宏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据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 X8 v' o  q" l- ]/ u0 c: E7 W' y
8 P2 [  O; u- n2 s3 O# R: J4 M5 ^  宋祖英等人的理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8 y9 ?$ j; E( e0 L' E* K: U# v  B$ ?+ w( w
# V" }7 V9 e3 u0 O! S
: V& U' Z: X0 H6 B; {/ t
  提案建议,国家应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  ,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这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 k3 P$ W4 n" S4 c- I& D
( O7 n' C% l+ W0 ]
  看了这则议案我不由自主打了响嗝。为啥?吃饱撑得呗!在我看来,设置繁体字教育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为什么这样说呢?
! J: B3 H/ R( B. |0 B$ k2 b3 X8 p* M! K
  毋庸讳言,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之一。但它如同古文字  一样,最适合一部分学者去搞研究,毕竟文字只是一种表达和记录语言的工具,非要赋予它“国家统一和民族兴旺”的伟大历史意义,不免显得牵强附会。如果非要搞繁体字教育,不妨在大学阶段开设选修课程,有兴趣的可以学习研究。
( `  F9 G# Z: y/ u- J
7 B/ G1 v* w3 \* F# L' {, g  从甲骨文字到隶篆、再到繁体字及现在的简化字,我们的文字之所以能一步步得到普及和推广  ,字体简化功不可没。而且,文字改革的大方向也应是字体的不断简化,这样才更利于记忆和使用。早期曾有人提过汉字拼音化,这个步子虽迈得大了点,但基本方向是正确的。英语为啥能成为全球性语言,除了其国力昌盛外,其只有26个字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K# W' j- S5 E# x! f
1 v  ]8 t' F" B3 c9 U% Q8 A
  当前,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现在孩子的学习  负担非常繁重,学习过多的简体字都有些吃力,如今我们再要他去学习连大人都不认识的繁体字,这是不是有些残忍?更何况,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将来社会上更大范围使用繁体字吗? . O6 j0 b' i* ?7 z" D. t
$ @  n: t; t5 R* x, O' R( p0 c: k, k
  再说了,要说中国文化的根,繁体字只是根上的一条小须而已,据历史考证甲骨文才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正宗的祖宗,那么推广繁体字教育还不如推广甲骨文教育呢!这样岂不是更能彻底弘扬传统文化?
' i7 q$ L1 G5 x7 K4 J/ n' M2 `! i: R9 [) I9 n" j2 M' [
  要我说,宋祖英、黄宏等人实在没议案可提了,才想出此怪招的,要不就是为了搞噱头、赚眼球。作为文艺界代表,你要提个“在小学阶段普及相声、小品、古典音乐等文艺教育”的议案,没准还真能对喊了又喊的素质教育起到进一步的推进作用,可你偏偏提了带有复古意味的繁体字教育,这不是吃饱撑得又是什么?
% _* b  t8 o! C  `% j
: _* R) O: ^. k( k$ e  其实,不仅宋祖英和黄宏等人,我看其他还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和倡议也是闲扯淡类型的,其提出的议案和倡议即不是站在群众利益出发的,也不是为国家大计着想的,纯属没事找事,自娱自乐。 / ~; i9 g( F) X. q5 P" ~% y0 M
5 \2 k7 p9 v3 d- c
  让我用一句民谚作为结语:你不说话,也没有人把你当哑巴。实在没话可说,你就省口气暖暖肚子吧! 5 i( @, \. j2 s' y5 T
$ ^5 _+ b8 j, t) g8 ~
/ S1 C9 h- w6 P1 \

# q6 n6 U  V1 _$ T) J8 t: ?  附:批评:小学增教繁体字?宋祖英们别搞乱文字!
6 V7 M) F2 y/ b! {. `4 @3 F4 N7 Y3 }9 ^- V9 e  a7 p
2 V' N7 m* [( M/ v) ~- g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
6 c' x6 t0 y$ L* j% l
8 J# ?. L# Y3 l5 ]( ~6 k! P5 I& S; f  此议一经报道  ,立即受到广大网友的“热评”。多数读者表示反对。有读者提出:“还嫌小学生负担不重啊!提议之前是否全面考虑过,是否站在更全面、更进步、更世界与国际化的角度考虑过?!!!固步自封的时代过去了!”
: J8 C4 b$ b3 K& S- U
: v; G1 o/ V2 }) H% ?6 Y+ [/ `  政协委员何以在这个时候联名提出要把繁体字推广给小学生?大概和近段时间一些名人学者的高声呼嘘不无关系。近段时间,“废除简化字”的呼声又卷土重来。有人提出,要在“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
/ a- b, @2 |2 n! P$ g9 G1 u2 r- W5 P! V. u
  主张废除简化字者的理由不可谓不多。有人撰文指出:“中国文化传承不绝,繁体字居功厥伟。简体字的发布实施,是有组织、有系统、大规模、毁灭性摧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一行动人为地制造子孙后代和先祖的隔阂,人为地挖掘了中国大陆和汉字文化圈国家和地区交流的鸿沟。”
5 c  z  w8 h6 ]: `5 j
* p0 ]5 J/ \1 k  E  把语言文字上升到这一大堆“居功厥伟”的高度,也只有我们的中国文人想得出。 9 A" Q: Q# Q8 N7 e  M: r' e
/ e- a+ g9 s! d  r
  “简体字和繁体字共存”,是许多人的“共识”。但这算是“共”而不“识”。到底它的内涵是什么,怎么个“共存”呢?我觉得它的表述上是有歧义的。是维持现状——即通常情况出版业和日常文字交流都使用简化字,只有在特殊的情况才偶尔使用一下繁体字——还是今后我们的出版业、教科书实行“双向选择”:简化字和繁体字“水陆并进,船骑同行”,一会儿是简化字,一会儿是繁体字,来个“交叉印刷”,两种文字,交替进行,让咱们中国人都精通两套文字版本? 6 A3 D0 i) v, G0 u& y  q- d1 H) o
$ |. ~6 f9 ^: @9 l7 S/ V* D. p
  从争论的语境来分析  ,应当是后者。因为如果是简化字维持原状的话,就不必费这么大的口舌去争论了。一个文字,两种版本,类同于对文字实行“一夫两妻制”,也颇有点象早几年实行“夏时制”。这么一个“共存”法,学生的课本和报纸杂志,简化字和繁体字各占半壁江山,老百姓要学两套语言才能“对付”文字的“与时俱进”,那就惨了。传统文化能不能继承不好说,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戴近视眼镜的学生会更多,“文房五宝”的生意会更好。无他,因为一塌胡涂的繁体字更难认了;纸张笔墨更要铺张浪费了。
5 b; T, a" E, e) x
0 _( ^0 u, d/ I6 [1 ~7 A* Z  窃以为,语言文字的“一夫两妻制”,是一次反科学的复辟倒退。比张勋的复辟更复辟,更劳民伤财。普通老百姓当作口角私议几句可以,如果一个专搞语言文字的专家  学者,也持此议,主张实行文字的一夫两妻制,断然不可。有人还主张“公投”,以此决定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取舍,更是匪夷所思。汉字改革,不是台湾搞独立,一个“公投”了得。
. C) f1 M" y9 G0 g/ b6 [" K
/ U7 X% K5 v6 s; g: K  文字是什么?如果文字是美女,你把美女的三围通通“简化掉”,美女全变成了楠木杆,当然不行,不但男人  不答应,女同志也不会答应。问题是,文字不是美女,而是人与人之间达成交流的一种工具。交流的工具,我看还是越简单越好。孔乙己会几种“茴”字的写法,不见得就有学问。可是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偏偏喜欢这种“学问”,喜欢这样的“国粹”。
% g, P0 A% ^& B
! w$ U1 P: ^% L) O, I6 r$ C  动不动就把“国”字号的东西搬出来吓嘘国人,这是某些国人的光荣传统。“国粹”是啥玩意,不妨请教一下鲁迅先生。鲁迅对国粹派的批评是不留情面的。他说: “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
. ^. s4 K; F, [1 b8 V1 n4 T1 `$ X8 w3 b$ g0 M* B, i& r0 \- S
  中国人有汉字,便把汉字称为“国粹”,英国人有英文,全世界流行,为何不见人家把英文称为“国粹”,为什么不见人家要高呼“保护传统文化”?可见,把繁体字抬高到无以复加的文化高度,才是咱们真正的“国粹”。
" _6 p& g8 `$ S) i) |; r! L1 U0 x2 N7 U6 P" a0 k  K- R" k
  汉字的博大精深,并不仅仅因为它是繁体。可是我们的专家学者,偏偏喜欢买椟还株,把繁体字的“繁”,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知道,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使用金文的时候,怎么不见当时的学者叫嚷要捍卫甲骨文呢?使用篆书的时候,怎么不见当时的学者要捍卫金文呢?简化字是从繁体字一代一代演化而来的,既然它已经被大众普遍接受  ,简化字无疑也是一种新文化,再过若干年,它同样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才是汉字的真正“精粹”。
) r6 G, a/ x1 }* P! m+ T, A1 H9 I/ P! S# d. H$ F  N, S' j
  所以,文字改革的方向,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如何把简化字进行得更科学完善一些,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而不是实行文字的“一夫两妻制”。你是专家学者,你喜欢繁体字,那么好吧,你们关起门来研究得了,就是研究得昏天暗地日月无光,悉听尊便,纳税人管你们的吃喝拉撤就是。同样的文字,如果你要弄两个版本出来,架床叠屋折腾普通老百姓,有这个必要吗?
# n3 h3 h$ h# W$ z/ _: n* Q3 a8 e# `1 u7 S! N
  郁钧剑等政协委员提议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何以遭网友“热评”?就因为它不得人心,不符合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针对各自熟悉的领域,提案的议题多的是,何以紧盯繁体字不放,无端加重娃娃的负担呢?
  N$ S4 s; Y. I/ ]: \% P+ f! m% ^% k" U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大棚把季节搞乱,小姐把辈份搞乱,关系把程序搞乱,级别把能力搞乱。”在这里,我要加上一句:政协委员别把文字搞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忧掺半em17 em17 em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志士 于 2008-3-14 15:44 发表 : N; `; E' Y2 m8 u
針對郁鈞劍和宋祖英等提案向教育部長說"不"!!!
' p' F3 \5 H- h3 M0 v4 ^7 O7 N* c. r5 r' |) T' F' y8 M

6 d$ X3 h( n' k國策沒有說不可以與時俱進和改變的,不然當年有又如何實行簡化字呢。...
% Q' j) a/ R# m6 Z$ W/ d. @1 ^( \8 r4 O( W0 m- d
郁钧剑和宋祖英等的建議并沒有說要學繁就要棄簡,而學繁也不妨礙學簡,反 ...

' d( f' a) q, N- Q
$ V* F) x) V( y) U# k
" M& ]$ }7 v4 @怎么看你都像个文化人,会打这么多繁体字,一帮白痴戏子正邪委员,开历史倒车。。。白痴年年有,书法网里这么集中还真不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个人就会骂人/ p. F" S3 K0 ]4 U1 q
尤其是泼妇骂街的方式1 d* i- R  `+ B2 g  |% q9 q
2 J" s  C; N6 e  |* q" b
不会能够有思想者少了1 Y! w7 M+ Z. q% @9 F, H. H. J9 U
用思想骂人更少,如天生书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不喝酒 于 2008-3-14 19:38 发表
+ T( [- c7 k: M& X% A宋祖英倡小學增繁體字 教育部長周濟婉拒! D  C. r  `* `
7 I  r; V) [/ [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郁鈞劍、宋祖英、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一份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建議在小 ...
0 ?0 ^% f+ O/ l. z
就是不懂书法,他是海归派.
0 V) \9 }4 R0 E9 J) h. X
! k9 {- y8 O9 N[ 本帖最后由 豆豆果 于 2008-3-22 04: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