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51|回复: 2

强扭的瓜不甜——也说京剧进中小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3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强扭的瓜不甜
6 I5 q# O7 s8 j+ ~4 X/ T——也说京剧进中小学校
" W% y1 J7 h- T$ l; N
文=薛明辉

& Z) H9 {7 G0 j. A, X0 q2 r0 P7 B: H7 d3 y0 Y: T
这两天议论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京剧要进中小学。好多报纸都发了梅葆玖进学校看小学生唱京戏的画面,报道中说“一个女孩子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另一个男生唱今日痛饮庆功酒....”看来,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真的被重视了,已经从娃娃抓起,将要成功地进入了学堂,后继有人了。- s1 u; x' x$ n8 Y

. E2 @2 ~2 I/ U. j但仔细想一想,京剧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非得从娃娃抓起,从孩子着手?京剧被称为国粹,固然是好玩意,但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弄得噱头这么大。1 D" f7 b9 d" r0 c$ s2 p/ v( n7 H7 M
9 h  S+ A$ H* x. y
我们先看看京剧是怎么来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乾隆老儿80寿辰,为了给皇帝老儿祝寿,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京戏的走红,很大程度上与皇帝老儿喜欢有关,上好之,下效之,那些达官贵人为了取宠于圣上,争先恐后地听戏、学戏,经过几代人的折腾,于是,满北京城都喜欢京剧了,都学会捧角了。: f; Q; U9 j0 @: k

5 b! ]7 a3 [& d& T1 c  J: x但京剧真正走红的原因不在这里,应该与上世纪那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年,江青不遗余力打造了八大样板戏,那时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极度贫乏,只能看样板戏、听样板戏,京剧样板戏没有不红的理由!如此看来,只有区区200年历史的京剧,不过是皇上老儿和达官贵族追捧的结果,也就是继承了那么多点的文化而已。时代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京剧很自然地就沦为了破落的艺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 C( L2 v9 ?4 }3 V; J% ~8 F2 \" O# t6 g8 A8 Q& D
说实话,都说京剧是国粹,真正懂得的有几个?就算人人都会京剧,又能怎么样?我们平常欣赏京剧,无非是从晚会上听几段《苏三起解》、《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四郎探母》而已,真正弄一部大部头的京戏,能看懂,能欣赏动那“依依呀呀”的有几人?' d3 [$ f8 g0 t) e
* W. d0 ^) c+ X/ S4 z" q
再说,京剧进入课堂,那么其他剧种要不要进课堂?我们中华大国,13亿人口,能说上来的剧种有360多个。我们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方言、风俗不同,各地人们有自己喜欢的剧目。比如,东北人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河南人有“听听常香玉,一辈子不生气”的说法,陕西人喜欢秦腔,山东人喜欢吕剧,江浙一代则是越剧......有些剧种传承到现在,已经非常稀有,会唱的人只有几个,有“活化石”之称,要说保护,这些才应该去保护。5 |0 J/ W2 ~- u5 {8 ~" [  t$ `
( E& w  l4 s' f- a
当下,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日趋多样化,百花齐放才是正常现象。你喜欢京剧,他喜欢摇滚,他更喜欢歌剧,这样是正常的。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艺术发展也应该是这样的规律,一些新的艺术诞生,一些腐朽陈旧的艺术消亡,这是正常的。政府提倡先进文化,在下看不出京剧先进到哪里。难道非得让所有的人都去听京剧,去学习京剧,这样才是弘扬民族文化?按倒的牛头不一定喝水,强扭的瓜一定不甜!# I8 j1 [. a1 \! V. [
, w) f, a( u' I
别再糟践那些无辜的孩子们了!
发表于 2008-3-14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犀利,一语中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兄的观点讲的比较全面,但我觉得有些事情是生而有之,中国的孩子必须担当的,你不能剥夺了他的责任。我认为这话话题可以不限制在京剧,
% S- t$ J, ?; K: P3 O# k6 R走进课堂不止是学习,主要是欣赏和选修。比如各地的戏种可以因地制宜,不一定都学京剧,但至少要教会一种剧种的代表作品中的一段。8 R. Q0 [6 J+ t( N6 p  v/ G
* ?2 `8 c4 G$ ]4 d( _' z+ j/ J
艺术没有陈旧之说,艺术承载的文化更没有陈旧之说,有些事我们必须做的,没有原因,必须的。
. Z* f  _! f- E
( \9 Q4 Y% }3 x5 X# t( E% Z! U京剧等绝不是到了戏剧学院里在学习,那只会越来越衰落。/ ?+ J2 y2 n" D- z% L9 C! g

: L0 P7 S1 Y* P  u) e! G7 \* ~6 G中国的孩子要承担的是中国的责任。这是必定的,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学外语,学外语是为了发展自己,发展强大国家,外语那么难都学会了,唱歌还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