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申屠卫政

[讯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_J 2007_J 2007_J 2007_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6 em1 em1 em1 face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目前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张旭光秘书长在贵阳市书法艺术研修班上的讲话


        2007917日,秋雨连绵如歌如注,贵阳美术馆五楼多功能厅却人头攒动。中国书协张旭光秘书长一行到武汉刚完成了首届老年展的评选工作,应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联之邀莅筑为贵阳市书法艺术研修班作讲座。
    张旭光先生主要就中国书法目前的形势、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作了热情洋溢的讲演。
    一、目前形势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书法热已持续了近30年。书法为什么会如此长盛不衰呢?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人民安居乐业,不再为温饱发愁。物质需求满足以后,精神需求便出现了。②几千年下来,汉字已溶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书法作为汉字最直接的一门艺术,成为首当其冲的一种客观需要。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书法已走上了稳定繁荣的新局面,这是一种共识。具体点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坚持传统。目前活跃在书法创作第一线的骨干书家,大多是经过大专院校专业训练出来的。他们训练严格,加上观念注入,技法娴熟,观念新,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创作潜力。翻一翻我们各种展览的作品集便不难发现,整个书坛的水平是一步一步的在提高,这种提高,是随着对传统的深入一步一步过来的。所以,当我们困惑、迷惘的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经典去要答案,回到传统中去。扎根传统,深入经典。到任何时候都有重新解释的可能性的东西才叫经典。现代感、感染力,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长河中去发掘时代洪流。现在获奖、入选作品的传统含量,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关键得益于深入经典。路子正,前进自然就变得容易。
        2、鼓励创新。笔墨当随时代。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的思考。坚持传统是为创作打基础,培养创作的能力。历届大展都特别关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总体上来说评委还是喜欢有性情的作品。
    书法难,难在太简单又太丰富。它就是一条线。线就是书法本身。古人也说自然万象都在线里边。书法需要莫大的才情。这样的话过去不讲,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甚至,书法所需要的才情、悟性,远远高于其他艺术。具备了一定的个性追求,创新才会显得有价值。
    到底怎么创新?大的原则,具体到一件作品来讲,就是四个字:到位,味道。
到位就是要求对传统的把握到家,线条到位,保持一种文化的品格,经得起看,没毛病,有出处,讲来历。这是创新的前提。到位以后,也就是字里面无问题以后,才谈得上创新。有人理解的创新就是自然发展,自然生长,水到渠成。就我们所看到的情况,这种自然变法当然是有的,但很漫长。作为21世纪的书家,应该与过去不同,我们需要艺术理想,需要主动追求。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书法摆脱不了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我们可以写气势磅礴的,也可以写其他趣味的,只要是时代需要的。比如,今天的生活节奏很快,我们富有,但很辛苦,我们富足,但并不滋润。出门坐车,一上车就堵,心里很烦躁。生活并不轻松。如果我们的作品能对人的焦虑、紧张有所缓解,那也很好。为高楼大厦禁锢着的我们,用我们尚未枯萎的心灵,感觉到湖山的轻盈,为我们的书法注入一份清雅,营造一份返朴归真的闲适境界,同样会有很多人喜欢。味道是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表达的,为时代所需要的审美追求,它和风格有区别。全国展要求人人都有风格,不现实,但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性情,应该是能做到的。既有传统的支撑,又有个性的表达,这是鼓励创新应有的要求。所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如何思考,如何用书法语言表情达性,书写我们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
        3、多种风格。有人说这个问题可以不谈。因为大家都创新,肯定是多种风格并存。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整个书坛来讲,专业的人有心理上的障碍,自己越有个性,就会越排斥别人。作为管理者,服务者,一定要支持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一束再不起眼的野花,也有它开放的理由和权利,因为它也是春天的一部分。人的审美需求本身就多样化。所以说创作必须有偏好,审美却可以无疆域。
    多种风格,取法的多样化,直接导致作品的多样化。品种很有价值。即使艺术水准有所欠缺,我们还是要通过展览向全国发布这样一个信息:这样的作品也是能上的。所以我们的学习和创作,不要跟风,一定要写自己钟情的东西。只有自己真正喜欢的才能写出感觉,写出风格,写出色彩。
    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这就是目前中国书坛的形势和状态,它既表达了书法规律性的东西,又是书坛的道路和目标,是30年来我国新时期书法发展的经验总结。今后要反复强调,积极倡导。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人文精神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各行各业,并且都比书法界严重。毕竟书法是和传统联系更多的地方。急功近利,代笔,跟风,学时人,非常有害。第四届妇女展就发现代笔的现象。这些都是违背书法规律的。书法家首先应该是文人,自己内心世界都不干净,还何谈生产什么精神产品去陶冶别人?
        2、传统文化积淀不足。儒、释、道,我们民族精神的三大支柱处于非主流状态。我们两三代人没受过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训练,更不要说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们是从斗争哲学过来的。
    传统文化是书法的土壤,关怀这片土壤,书法是这片土壤上的一枝奇葩。我们今天没有大学问家,大文学家,出不了大师。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的断裂,土壤没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0年了,如果我们还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书法会更加举步维艰,很难再前进。当然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但补课是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十五大报告早就指出,传统文化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资源。
    近年,国学热开始了,很多大学成立了国学院。国家发展受限制,全民对传统文化补课,书法界最紧迫。我们怎么理解王羲之?玄学的三大支柱是《周易》、《庄子》、《老子》。不了解这些,如何理解王羲之?魏晋风流,哲学思想是玄学,排斥功利,走进自然,心无挂碍,感叹生命,潇洒出尘,因而产生了书法的最高峰。唯有书法能充分表现那个时代,它是生命内在结构的一种状态。王羲之本身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既有儒家的又有道家的,矛盾体。不理解他,没法深入到他的核心,二王风只是表面上,在深入传统的大氛围下,学习国学更为重要和紧迫。九届国展的大讲堂,虽未最后定,初步计划讲国学。不懂传统文化肯定带来书法创作上的障碍,比如错别字,书法家不懂自己写的内容。只是抄一遍,肯定写不出情感。文学常识性错误,诗、词不分,甚至有的作者姓名都张冠李戴。繁简字经常出错,繁简混用,想起来就用一个,不学习,也懒得查资料,起码是很不认真,很不尊重,语言文字有它固有的尊严。所以八届国展我们就曾总结:读书,临帖,悟道,创作。你的涵养,你的胸襟,你的品格,肯定会影响你的作品。书法最终是人写出来的,是人的综合素养的表达,整个人的品味上来了,作品就肯定上档次了。
        3、现代审美能力不够。历史发展到今天,现在的书法和过去的书法是两回事,过去的一部分是碑,一部分是书信,现代主要是实用的和审美的留了下来。而今天,毛笔不用了,钢笔也基本不用了,大家都在敲键盘,人人有手机,信也懒得写了,过去互相通信,有一种相互卖弄在其中,因炫技而生的笔性的表达,促成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发展。
    现在的大小城市,所有街道,牌匾绝大多数都是电脑制作,唯一能欣赏书法的地方是展厅,也只有搞创作的时候我们才会拿起毛笔来。展厅效应是时代产物,搞制作,重形势,营造氛围,无可厚非。书法脱离实用功能以后,只能越来越多的走向艺术,走向审美,这就需要增加美的因素,这就不能回避现代美学和现代审美心理学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呼吁书法美学高潮的到来,强调线条对你的审美心理的作用。比如,过去讲对称,讲平衡,现在讲均衡,均衡就像传统的杆秤,是一种运动中的平衡,但较对称性的平衡更有意义,更鲜活,更有艺术性。韵律,本来是音乐中的东西。旋律有变化才是韵律。墨色产生一种韵律,作品不就丰富多彩了么?大王的《得示帖》,我就发现很有韵律感,从静到动,又从小动到大动……《二谢帖》也有类似的趣味,发现了,理解了,你在创作的时候就可以用。怀素的《自叙帖》,后面的那种旋转,完全是一种心律,是一种本真的至性流露。家具、建筑、服装,都是相通的。去年我到服装店,突然发现一种衣服很皱,包括裤子,还有一种牛仔裤做得像穿了很久的脏兮兮的,它们实际上是反艺术的,提倡艺术平民化,取消艺术,所有的行为都是艺术,表达了一个当代人的省事的观念,为了生活的轻松,放松,随意,所以说审美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书法和传统的写字不一样,它以审美为主,强调艺术的感染力。所以我们的评审标准强调境界、品味、性情。
    还有讲构成,讲组合等等。西方文化当中,有科学依据,有实验依据的,我们一定要学习,因为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书法要提高,这种学习更是不能忽视的。
         4、多样化问题。这两年,虽然我们强调了多样化问题,但写二王的越来越多,书坛有意见。二王的书法,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历代都认可它,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精神的高标:优雅,文雅。它对生命的表达,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最高峰。历代的继承和发展,和它是源和流的关系。所以回归二王可以说是人们把书法搞明白了,在对传统把握不是很扎实的情况下,回归二王对每一个书法家都是好事情。取法乎上,回归一段未必是坏事。
   (如是如是根据听讲笔记整理,未经张旭光先生本人审阅)

[ 本帖最后由 如是如是 于 2008-3-21 08: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如是兄的补充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