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李婷

陕西省草书作者开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对剩下的26幅获奖作品进行一些“文化考问”,而这里所说的“文化”,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对文字认识、理解、书写、运用的能力与知识;所谓“考问”,说的是指点一下这些作品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这方面考察,26幅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说是品相精美,却多少有失于文采。主要表现在:

  一、“硬伤”明显。 作品中出现错字、丢字、错句或掉句状况,即有“硬伤”者10幅,占考察总数26幅的38%多。

  1、行草二等奖熊志凌作品(元结《右溪记》)中,“洄悬激注”写成“洄悬激柱”;落款把“浪士”写成“浪土”,“笔锋”写成“笔峰”,虽 “峰”有“通锋”一说,盖非指此种情境。

  2、行草二等奖朱占华作品(杜甫《赠卫八处士》)中,“黄粱”写成“黄梁”;“问答未及已”写成“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写成“驱儿罗酒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3、楷书三等奖石锋作品(《录宋人词六首》)中丢字、错字不止一两处。第二行“客争笑”写成“客笑”,“双雁落遥空”写成“双雁落空”,“回首望云中”写成“回望云中”;第七行“春去也”写成“春去”;第九行“转眄”写成“转盼”,“千岁”写成“千载”;第十一行“长城谁敢犯”写成“长城敢犯”。

  4、楷书三等奖史焕全作品(《折元礼词一首》)刊登的是“局部”,查看似乎是“隔着门缝看”只能看一条条了。其中“羡兜鍪”写成“羡兜牟”;“三明老将”写成“三关老将”;“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写成“挂几行雁字,指引归舟。”

    5、楷书三等奖林志明作品(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是“局部”,其中第八行“隤其声”写成“颓其声”;第十行“被箠楚受辱”写成“被箠受辱”。

  6、行草三等奖卜庆中作品(《陆放翁诗四首》)中,第三行“效孤忠”写成“効孤忠”;第十一行“桑柘阴阴”写成“桑柘隐隐”;最后,“鹁鸪”写成“鹁鸠”,“水刺新秧”写成“刺水新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7、行草三等奖林秋宏作品(《录孟浩然诗数首》)亦是“部分”,那就看看“部分”中的问题。在《登总持寺浮屠》诗中,“四郊开帝宅”写成“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写成“千陌俯人家”,“空香逐落花”写成“空香送落花”;《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诗中,“不见度年年”写成“不见度年华”;《自洛之越》诗中“风尘压洛京”写成“风尘压洛阳”;《登万岁楼》诗中,把“曲引古堤临冻浦”写成“曲引古堤临东浦”;《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上人》落款把“龙泉寺精舍”写成“龙泉精舍”;《宿天台桐柏观》诗中把“学彼长生道”写成“学此长生道”,“云涛空茫茫”写成“云海空茫茫”;《山中逢道士云公》诗中,把“邂逅欢觏止”写成“邂逅觏欢止”。

  8、行草三等奖李吉东作品(《寒山皎然诗各一首》)中, “虚无色可取”写成“虚心色可取”,把“寒山丈师”似乎当是“寒山大师(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9、行草三等奖张军文作品(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第二行把“周览四海名山大川”写成“周览四海名川”;第三行把“此二子者”写成“此二者”;第四行把“十有九年矣”写成“十有九矣”;第五行把“然皆士人之陈迹”写成“然士人之陈迹”;第六行把“秦汉之故乡”写成“秦汉之故都”,“终南嵩华之高”写成“终嵩华之高”;第七行把“至京师”写成“致京师”;第六行把“听其议论”写成“听其议”,“才略冠天下”,把“冠”字写错;第九行把“天下之所恃”写成“天下之所”;第十行丢下“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辉,闻”数字句,造成上下文不通顺;第十一行把“未曾通习吏事”写成“未曾通习史事”,“斗升之禄”写成“斗升之缘”;最后一行把“将归益治其文”写成“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写成“且学政为”。

  10、行草三等奖颜奕端作品(《先贤论书》)在内容选取、书写和章法上可谓“任情恣性”,笔者品评有难度,只就查到的说几点。把蔡邕《笔论》“欲书先散怀抱”写成“欲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写成“任意恣情”;把王僧虔《笔意赞》中 “可绍于古人”写成“可招于古人”;把虞世南《笔髓》中“其常不主”写成“其常不住”。

  二、文理不通。书法创作写自作诗文,包括题跋是应该提倡的。但这方面也更能检验作者文字水平。就“国奖”的高标准考察,同样有的作者的答卷还是很有欠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楷书一等奖李国盛作品(无题)大概是一篇自作文。该文主要是据《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内容打乱重新编写的,但是并未能“整合”成功。原帖主体部分是皇帝为培养教育太子任命颜真卿为“太子少师”的“公文”,或称“委任状”,后部的“奉”和“告”则是另外的文体,表示的是“承奉”,和“报告”的意思。“委任状”里既说明了任命颜真卿为“太子少师”的缘由,当然其中有对颜真卿的肯定与褒奖,也有对培养教育太子提出的要求与希望。因此,一股脑把这些东西都堆到颜真卿头上是不行的,会闹笑话的。比如,“山公启示”、“叔孙制礼”说的是两个典故。山公,即晋代山涛,任礼部尚书,对所选人才都亲作评论,加以品题,时称“山公启示”;叔孙,是个复姓,指的是汉代辅佐刘邦的叔孙通,他采择古礼,结合秦制,订立朝仪。后为太傅。汉朝朝制典礼,都由他所定。当然原帖中这两个典故对应的是“清彼品流”、“光我王度”,这是内在逻辑,或说“因果关系”,可是作品中却把“清彼品流”与“叔孙制礼”并列,作为鲁公的“功德”,且说“当为百氏之宗”,给了连皇帝也不肯给、鲁公决不敢接受的违背历史真实的评价。皇帝说鲁公“为百氏之宗”指的是他的学养。鲁公在选人与制礼方面此前此后并无那样大的建树。作品中把“当为百氏之宗”与结尾“为天下之示范”对应,不仅不符史实,且“当为”与“当”用得也不妥当。原帖中以“当四科之首”与“为百氏之宗”对应,此处,“当”即是“为”的意思。原帖中“稽古”、“外家联属,顾先勛旧,方睦亲贤”本是皇帝和太后有关或他们想做的,唐代太后垂帘、掌权或外戚专权哪里是什么好事,作品中却把它当作了鲁公“立德践行”的政绩;“俾其调护”说的是太子的事,目的是(让他)“以全羽翼”,这与“光彼王度”有何干?又与帖中皇上说的“叔孙制礼,光我王度”是什么关系?历史事实是这样的:颜真卿在用人、建制上的作为并不突出,远不及魏征,而且最终也并没有培养教育出一个好的王储。由于作者对原文并不理解,对史实不了解,只是把《告身》中的词汇短语从新拼凑一下,因而形成一篇不知其所云、不知其所欲云的所谓“文章”,亦即不知作者是要说的是颜鲁公的功德还是他的书法,亦或是他的文才武略与其书法的关系,似乎都是,又都不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或说“主题”,文章条理不清,逻辑关系混乱,且违背史实,显然称不上是一篇合格的文章。黄庭坚对宋代一位书家有过这样的批评:“其文芜秽,不足发其书。”说的有道理。有美文方可书其美,以美书自可美其文。

  隶书二等奖何来胜作品是对联:“钟王书法南宫画,韩孟文章北海尊”,对得工整。对联中把“书法”实化了,指的是“书法作品”,因而对的是“文章”一词。但是,我还见过同样的对联,其中“书法”对应的是“文风”,讲的是“法度”与“风格”,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显得更有意境,自然也更胜一筹。

  书法落款的文字亦应讲究,不可随意。如熊志凌行草作品落款开头部分“右录唐元次山右溪记 元结字义山……唐代河南府人”。就显得罗嗦,且元结是汝州鲁山人。

  有的作品把不同意境、不同情感的诗词抄在一起,也难说是在对原作充分理解与感受后再创作,比如,楷书二等奖钱松君的作品把表达“后宫怨妇”的《宫词》与表达“闲云野鹤”情致的张旭《桃花溪》放在一块儿,就有些莫名其妙。大概作者只注意到点画线条而忽略了文字意义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指出的这些“错误”与不足,是我从看得着、读得懂和能查着原文的作品里找出的。对挑出的这些“错”,我不敢保证绝对准确,因为自己毕竟是门外汉,且参照的书籍资料也未必完全可靠。前几年我买的一些书籍有的也是错字连连,甚至难以卒读。同一篇文章,则常有不同的“版本”,让人莫衷一是。这些年一些出版商只知道出书赚钱,粗制滥造,糟踏文化,坑害读者。网上的一些资料,也往往是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需要读者有很强的分辨力。不排除有的获奖作品出的错可能与作者依据的本子出了错有关系,成了粗制文化的受害者。不过,我可以保证,指出这些错误大多数是存在的,从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而且错误可能不仅仅是已经指出的这些,也许更多些。

  不容置疑,这些参赛作品,作者当是使出全身解数精心创作的。那为什么还会出这样的错误与疏漏,而且有这么高的比例,这么大的“普遍性”?这是需要让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粗心大意。可能有人书写时不专心,因而写错字,以至丢字、掉句,写完后也未做认真的检查。古人读书作字则不然,都要先净手,焚香,端坐,静心,然后才开始读写。他们视此为神圣的一件事,是面对前贤、上苍与自己心灵的一件事,不敢心浮气躁、神不守舍、草率行事。静心,专心,是书家创作时应该有的一种状态,否则,是写不出真正好作品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以为然。也许有人认为书法作品中写一两个错字算不了什么,小事一桩,因为这是“创作”,要的是所谓“艺术效果”。不知道书法比赛的评审标准里有没有关于写错字的说法。窃以为,不要把书法搞“玄”了。说到底,书法不外是要把字写好,写美,而好与美的前提与基础是正确。一个人从上小学开始“学文化”,首先就是识字,对每个字要做到正确的认、读、写、用。一个小学生考试如果读错、写错、用错字,老师就要在卷子上打叉叉、扣分数,抄写课文如果丢字、掉句,老师可能要“罚”他三遍五遍地重抄,直到写对记牢为止。这是基本训练,目的就是把基础打扎实。以书写文字为天职的书法家如果不能够、不重视文字的正确书写与运用,岂不违背了书法的本质与精神?错字连连的所谓“书法作品”其实连合格的学生作业都算不上。没有了书法的前提与基础,书法何为?进一步说,所谓“书法”,是抽象的点画与表意的文字完美结合的艺术。它不仅不是单单地写字,不是单单地写好字,也不是有人说的书法已从“实用”变成了纯粹的“视觉艺术”了。书法家的心志情感同时从所书写的文字内容与形态两方面表现出来。文字揭示情志内涵,点画表现风神气韵,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就是说,这些获奖作品中所书写前人的诗词、美文、名句,是书家赖以表达自己情志感情的内涵,抽去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了这些作品,不能正确地书写它们,还说要“创作”所谓什么好的书法作品又怎么可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写实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养不足。有的错误似乎是粗心造成的,但多数不像。因为从那用纸的选择、书幅的设计、笔墨的运用以及章法的经营等等看得出都是“处心积虑”的。为了作品的完美,为了拿奖,作者怎么会对此放松要求,降低标准,以致因小而失大呢?据此推断,出现这类“低级错误”,根本的原因是文字的基本功不扎实,学养不足。例如,那些明明白白的错字,多是连中小学生书写时都不允许出现的错误;有的错误,致使原文的句子不再通顺,或词不达意,甚至语意也变得与原来不同了等等,只要书家有基本的语法知识就不该出现;有的错误,比如原诗的诗句不再整齐规律了,该押韵的不再押韵了等等,只要书家具备基本的诗词知识就会发现并加以更正。前贤说“书能观识”,就是说,从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见识,学识,修养。因此,书家不仅要掌握书法技巧,还要注重 “字外之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道德修养,才可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书法“国展”是全国顶尖的赛事之一。对它的现状持全盘肯定的态度是不对的,因为这不符合事实,它还有很大的需要改进余地;同样,全盘否定它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也不符合事实。它毕竟是当今考察书法学习与创作队伍现状一面镜子,是展示书家,特别是参赛书家技艺与学识水平的一个平台,也是推动书法艺术进一步普及与提高的一个重要机制。正视现实,正视问题,积极改进,“国展”自会有更好的前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唐人折钗股。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