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薛明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平老师,我们尊称云老
DSCF86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米闹老兄,我们的米主席
DSCF862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宝平和陈晓宇
DSCF86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丘书协副主席薛党军,我说,他也姓薛,也是书法家!
DSCF85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展厅里留影,也恶俗一张
DSCF85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红旗在为我们拍照,弄个满意的容易吗?
DSCF649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建材主席和芦荻在一起
DSCF86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拳五人展”座谈会记录



时间:2008年1月12日

地点:郑州市丰乐园商务酒店

主持人:武警河南总队原总队长、长城书画院院长曹云忠将军

出席人:周俊杰、李强、王荣生、米闹、云平、张建才、侯和平、刘绍典、耿自礼、谷松章、史焕全、顾建全、朱桥、刘聚森、娄红卫、樊利杰、曹向春、王军杰、程志宏、张良、谷国伟、高昂、张英俊、王庚、张立忠、乔延坤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俊杰(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

今天看了这个展览,感觉特别高兴。几个青年书法家联合举办的这个展览,很有意义。他们几个都是年轻人,最大的也就四十出头吧,但每个人的书龄都不短。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基本功扎实,又有创意,有个人特点,所以他们能够脱颖而出。

这次展览中,差不多每人都有楷书,楷书是对他们基本功的考验。小姜(姜宝平)跟我一起那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的楷书,看完很高兴。楷书底子不打好,书法水平要想提高到什么高度很难。这不只是我说的,古人也是这么说的。特别是小楷,写不好小楷,书法很难说有多高的造诣。我感觉他们功力好,主要指他们都能写楷书、写小楷。至于其他书体,也是行草为主,篆、隶少一些。当代书法,行草书为大宗。比如“九届国展”中,55000余件投稿,36000余件作品是行草书,我分在行草组做评委,累得简直是躺下就起不来。他们几个的行草书都有特色。陈晓宇隶书比较擅长,曾以隶书获“兰亭奖”,这次写的隶书也很好。姜宝平、芦荻、薛明辉也有隶书。河南是篆、隶大省,我看你们应该在篆隶上再多投入些精力,因为写篆、隶很有必要,写好篆、隶对写好行草书也有直接作用。

小孟(孟会祥)主要写帖,但他写得比较厚实。另外这几位都写隶书。河南为什么是篆隶大省,就是因为继承传统方面做得好,功力都不错。我现在还感觉要猛追年轻人,一不注意就要被淘汰了。这话说起来不好听,但很实在。想不被淘汰,基本功就要打好,就要不停地临帖,向古人、向传统学习。这在书法界,也叫做“永不言败”吧。晓宇的隶书很好,小楷也很棒,拓片上用朱墨写的小楷,很过关。宝平的楷书也很过关。

这5个人中,有两个在报社工作,他们容易接受信息,对当代审美把握比较准确。小姜在书协工作,接受信息也比较多。晓宇、小薛(薛明辉)也比较关注书坛动态,小薛还是书法网的版主。必须把握好当代审美,把握不好,就不会被认可。当代书法的特点,就是在古典的基础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握、张扬自己的生命力,进行情感的宣泄,表现时代感。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特点。具体地说,草化就是一个时代审美规范。

晓宇临的《礼器碑》,已经变了味,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对时代审美的把握。

小孟的文笔很好,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不知什么时间,偷偷摸摸把字练得这么好。“九届国展”他的文章入选了,还入展了一件册面,是写“二王”风格的。从去年“兰亭奖”以来,行草书表现出以“二王”为主,或加以变化的特征。或“二王”小字,或大字,或增加墨色变化,增加视觉刺激等,这样的作品入选较多。20世纪80年代,写王铎很流行,大幅作品在全国展入选很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这一现象有了改变。现在写王铎的东西,感觉不够味,感觉少一种晋味,但王铎本人是有晋味的。当代人往往强调雄强,而缺少晋人的底子,所以写王铎的入选少了,几乎没有了,这是因为大趋势变了。现在的审美眼光,以“二王”为主,或大气一些,或柔媚一些,根子都是“二王”。书不入晋,难成正果。我现在还经常临“二王”。我的字大气一些,说不好听了有点野,所以我要尽量追求多一些韵味,要狂而不野。小孟的字追求俊美、俊秀,又有内在的骨力。他的小字写得很到位,有很好的艺术感悟力,以行草为主,学得比较深入。以后也可以学一些篆、隶。

小姜主要取法唐以后的东西。他去年入选“兰亭奖”的作品,主是取法唐宋,写得很好。我觉得小姜往前走得不够远,是不是再往后走点,想往前走,就要退到老根上去。唐人的东西已经有了点距离感,可以抽时间在“二王”上多下点功夫。

小薛是把明末的东西和“二王”糅合,审美把握上很正。篆、隶的继承稍微有点不够。明末大家的作品曾经风靡一时,把明末的东西和“二王”结合起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要进一步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有更独特的追求。

芦荻对时风把握上倾注了更多的感情,有些字追求变形与夸张,我认为这也是值得赞扬的。艺术应该百花齐放,提倡多元化。

总体上看,小孟追求典雅秀逸;小薛追求大气豪放;小姜追求清秀典丽;晓宇追求汉气为主,不乏典雅,最后归为淳厚;芦荻追求新意,张扬才气。整体上我看后有震撼的感觉。我希望你们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广泛汲取别人的东西。比如写帖也不能都写“二王”的几个名帖,法帖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出来。除了晓宇隶书是强项外,你们几个篆隶都不是强项,以后要多写一些,把河南这个特点继承下去。河南是篆、隶大省,安阳在一次展览中能入选几十件篆书。诸位写写篆、隶,直接临就可以了,可能对诸位的行草书会起很大的作用。在取法上要追得远。比如你只写于右任、只写郑孝胥,或只写伊秉绶、金农,只写明末,都是不行的,往回走得不远不行。我们要在甲、金、篆、隶、“二王”中讨生活,才能真正有厚度,大巧归于质朴。字的厚度,就包括取法的厚度、思想的厚度。

另外,你们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成为有更大影响的书法家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继续以传统来营养自己。古人书法重形质,更重思想,书法到最后,是思想力的竞赛,是思维深度的竞赛,有思想的人,才能很快就在取法高处学习。我可以向大家通报一个信息,全国书法展的投稿中,大部分作品水平是比较低的,有时百件作品中只能挑出五六件,甚至只有一两件好点的作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很多人不愿在古代法帖中学习,只是赶热闹,所以说书法创作的整体水平还是堪忧的。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正在编《中原文化大典》书法卷,三代秦汉一直到南北朝时期,书法基本是中原的天下,而唐宋以后就逐渐衰落了。特别是南宋以后,除了王铎以处,几乎没有大师。近几十年来,在张海主席及书协主席团的带领下,河南书法又取得了辉煌。所以,你们遇到了大好机遇,希望你们在机遇面前做个有准备的人,抓住机遇不放,取得更大的成绩。
再一次祝贺你们展览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强(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周老师讲得很全面,古今中外全讲到了。

首先祝贺展览取得成功,同时感谢曹将军对书法事业的支持。长城书画院成立以来,活动频繁,硕果累累。河南书法的发展,是以张海主席为首的河南省书协主席团,以及新一届主席团领导下,全省作者积极参与创作,多次举办全国、省内的大活动,逐步发展起来的。相对来讲,沙龙、方阵的形式不是很多。书法导报社、长城书画院很有眼光,能抓住这样的机会,真诚、善意地提携青年作者,可以说这是一个善举。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筹办者、每位作者都付出了心力。展厅人头攒动,很热闹,说明展览很成功。

这一展览的风格,让我想起了二次“墨海弄潮”展。第二次“墨海弄潮”展传达了一个信号:社会反应河南书法在转向。由首届的淋漓酣畅、博大雄强,部分转向了典雅秀丽。当时很多人提出了意见。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多元化的表现。如果在一方面过于沉浸,就会多元化不够。这次展览也传达了由典雅向古雅的转变。比如小孟,大家认为他是写文章的,这次拿出的行书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各位都是在书法中潜心多年,借用这个机会向社会展示,就有它的作用和意义。追求古雅,取法晋唐、汉魏,这是书法的一个层面,还要考虑创造问题。书法有好几个层面,有学术性,有艺术性,是学术加艺术的一个综合。举一个例子,比如5位作者都有号或斋号,如竹堂、适庐等;再比如对书写内容的选择,都体现了多元性、综合性。他们5位在这方面的追求是明确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即古雅、古典精神问题。

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是多元化问题。当时有意无意之间,河南出现了中原书风,这一共同的特征,成为精神追求和指向。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某一种书风,一种书风都有兼融性,都会给你留下很大的空间,但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一方面,各位还要多下点功夫。从事书法,临池重要,研究更重要,我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从书体上,记得我曾跟朱桥谈起过,作为一个书法家,一个专业或职业书法家,应该写篆隶,不写篆隶是不全面的。有较好的篆隶基础,会走得更远。书法是综合的学问,而古文字是书法的先声,书法家需要古典文献、古文字等全面综合的修养。让我们共同努力,繁荣河南书法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