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7-10-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6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现实生活中,视觉误导的例子很多:; e. r! g" W, h' x0 o
筷子插在水里,看上去是弯的;
5 Z5 V% f3 h8 ?+ ` 有的人看上去很美,照片却不是很美,即所谓不上相,有的人看上去一般,而照片却很美; + m. c2 L. Y o- b+ T8 d1 J
戏剧学院招生,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就脸盘而言,圆胖者下,瘦长者上,其因在瘦长脸者上镜效果好;
- u% \, }9 p2 _ 高明的化妆师对某人精心而得体的化妆,使之立即焕发出神采,女人的一生,做新娘这一天永远都是最漂亮的,并非这个女人如何漂亮,是美的化妆使之相映生辉;8 C( X6 R/ F; E
一个美女站在一群一般化的人中间,只会更美。而站在一群美女中间,如非特别出众,也许你就会看花眼。
- R! X3 C, m, H- V- \5 e 就品读书法作品而言,同样也有一个视觉误导的问题:( s; K. c* t- N/ V1 @ P/ @
搞书法的人都知道,字要上墙,拉开距离正对着看。与放在桌上、放在地上看,效果都不一样(现在有些书展,作品是铺在地上审评的);
. t) t7 `" }# k 某些作品,去掉妆饰,单拍书法部分,再与原作对照,看看效果怎样?同一幅作品在不同的纸上展现,效果怎样?用不同颜色的介质书写又会怎样?而统一化作白纸黑字的照片之后,色彩带来的审美效应就会随之消失。
, w! U, u8 X2 |9 P$ ]3 j 作品评审时,排列基本是随机的,由此导致的误差也许会有吧?而视觉疲劳产生的视觉误导,审美惯性产生的视觉误导则更是不容值疑的.
2 l7 Y( R3 }' L) Y9 n5 `/ P 书法拍照也是如此,不同的距离和角度,都会改变作品的效果。当然,影响拍照效果的因素太多太多。
X; E {$ I9 K: E4 ^ 身临其境看作品,与在网上看,在杂志、报纸上看,视觉感知效果差距就更大。
5 U' }- t- J2 }' \6 h, h* K 大幅或大字作品,墨色淋漓,鲜活欲出,气势夺人,一入照片,距离拉远,效果立时冲淡了许多。而小幅或小字作品,一入照片,实质就放大了,效果只会更好。/ }+ j) v! h7 e3 A* N
不知道评委评审时,会不会对不同尺幅不同字径的作品,拉开相应对等的距离审视?! L( F! D, r5 n% J2 Y4 _+ D f
对于大多数只能在网上和书面上看作品的观众,很难理解近距离观赏作品的那种感觉,由此对作品产生不同的看法,实质是不同情景下的视觉误导。同样,评委在近距离看完作品后,换一个时间看作品照片,感觉也会改变的。
( K; a' z6 t/ F* E5 N1 e" M( ~ 所以一些大家们都曾提到,有条件的话一定要看看原作。这就说明,看原作与看作品照片,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H4 F+ D$ D" ~: |
当然,视觉误导对欣赏一幅作品无决定性的影响,但毕竟是影响对作品认知效果的因素之一。所以对一幅作品的评价,撇开见仁见智,不同情景下的品读感受,就行成了意见相左的重要元素。7 r* K! w# n: m, e. [
! Q' }; R- K* T# Z% i[ 本帖最后由 先师王禅 于 2008-1-8 23: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