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7-10-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网络共和国的未来/薛元明0 e9 e* Y W( L$ M: c; ?+ c
# M: T ], a( o* v2 G, j
4 _* i5 D/ m2 Q0 o/ x/ z1 ^8 K+ p4 q# u
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一个解构的时代,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主义和顺口溜、真理和潜规则,正人君子和情色录像,奖赏和屈辱、希望和失落,各种观念、思想和情绪纠结在一起,各种道德、名分和利益充分博弈。网络忽如一夜春风来,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书法因网络介入产生深刻变化,当前各类书法网站发展迅猛,访问量、参与人数、内容流量等均全面快速提升。无论名家还是爱好者,各级官方组织或民间社团,都参与进来。网络的基本特征和性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现象来理解。渔网是一种在水中无色透明的隐形工具,使那些不安分的鱼类成为桌上佳肴。蜘蛛网是一种谋生武器,具有一定的粘性、韧性,乃插翅难飞的“八卦阵”。情网则是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深渊或幸福无比的安乐窝,坠入其中,难以自拔。现实生活中更是存在“关系网”,一辈子难以解脱。由此来看,“网”是一种有形、无形的生存方式或交往原则,“络”即“脉络”和“联络”,指各种因素彼此间存在的关系。虚拟的网络,较之以上所列更加复杂而难以预料,正如网际中流行的一句话:“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书法和网络结合,所带来一切变化都是全新的,使得书坛纷繁芜杂的现实变得更加光怪陆离。成本低廉化、技术便捷化以及操作自动化导致书法作品粗制滥造,如同卡拉OK普及也带来噪音污染一样。表面上人人都成了书法家,实际上,书法艺术生命力的核心——审美趣味、表现技巧和整体意境却面临消退。网络时代的书法和书法的网络社会,在呈“井喷”之势发展之后,必然重新“洗牌”,这已经不是隔岸远观的浪潮,而是渐次靠近、微澜乍起,成为现实。书法网络将有怎样的未来?* ^+ }0 @ I2 M& n) Z$ R
( U8 ?8 q8 ~; H! S0 W ^9 } d
3 |4 X2 e( Z4 h! M+ B ~
一、网络使书坛逐渐走向“共和”- [/ v) I8 V+ q4 D9 E$ W5 T
互联网的普及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思维方式和话语权会产生巨大冲击,打破等级权威,没有地域时空限制,预示着对未来书法审美的干预,自由、平等、开放、多元、对话,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共和国”,与现实书坛截然不同,但又息息相关。
& W, S/ J6 {4 `) W& F& ], e& S% l! P* W
(一)虚拟身份交往
0 a8 p2 }+ U7 `* k# s; C, x; Z& Z书人的网名通常分实名和虚名两类。现实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书家大多以实名上网,关注率较高,声名不显的则愿意淹没在信息海洋中。双方各有目的,前者希望声名传播更远,后者则隐匿身份,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人被迫戴上面具,虚拟身份使近在咫尺的书人成为“陌生”网友,不必在交流中产生任何顾虑,一旦透明化,难免虚伪客套和多重顾虑。前不久,中国互联网协会某负责人认为应当实行“有限实名制”,以平衡个人隐私与公众利益、国家利益。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想注册某网站时,需提交身份证和真实姓名,只在前台使用网名,网民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和国家利益的事情,真实姓名就是隐私,此举引来众多反对声。一是如何界定私人和公众利益的界限?二是如何保证网名的信息安全?网络是没有国界的。书法网络并未像想象中那样谎话连篇,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出人意料地抑制了说谎,出于对现实世界存在虚伪的反弹,书人更愿意在网络中表露真实的内心世界。当人受到各种刺激产生不良情绪时,心理学倡导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人性在网络中看起来是虚拟的,有时是真实的,现实中看起来是真实的,有时却是虚拟的。
& |/ O& Q' e1 L9 X- J- P$ b3 G9 G6 V5 J- s3 ^, Y y8 T0 Q
(二)突破时空限制6 `8 v0 l1 W3 Z8 I+ _
网络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价值,打破地域乃至国境界限,实现无障碍的便捷信息交流模式,使信息、思想、知识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分享,实现价值效益最大化。书法网络帮助爱好者掌握技巧常识、了解新信息、接受新观念,为个人提供了最大范围的群体环境,可以毫无限制地进行交往,打破身份和等级限制,一个名家也不得不听(读)取一个素不相识爱好者的建议。但是网络搜索引擎和信息屏蔽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也存在隔绝的潜在危险。由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常数,在接触信息和建立联系时体现出一定的偏好,从原先地域交流转变为以共同兴趣和偏好为基础,容易造成群体意见极端化倾向,一批人和另一批人争夺话语权。同时,网络使复制、转载“合法化”,一篇刚刚出炉的书学论文,一回头就被贴在其它网上,而且前后只相差一秒钟,有的甚至不注明作者名字和原始网址,使得一篇凝聚心血的研究成果成为到处张贴的广告,对传统知识产权观念提出挑战。6 a( ^; ]' N! ^8 _
* ^1 `2 f8 r# }3 J! G
(三)自由平等开放) T [# O' k, {* q( N* _
十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就曾预言:“真正的个人化时代已经来临。”书人的自我意识在网络中得到极大彰显,获得自由,尤其是书法批评和展览监督两方面。其中的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体自由,即个体意志的自觉;二是一切个体同等自由。网络的优势在于将两者结合,让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平等地发表言论,打破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陈规,畅所欲言,开启了书法平民化的时代。需要指出的是,针对学术讨论,可以坚持自己的见解,观点犀利、言辞尖锐甚至短兵相接,但不能出现有违学术本身的椰揄嘲讽,更不能以侮辱漫骂、人身攻击的言论玷污学术空间。在网络中,个人社会地位职务没有任何作用,唯一的不平等就是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目前各级书协领导或权威人士,基本上看不到用真名注册,这其中有电脑技术操作不熟练的原因,也有“鄙视”而不屑为伍的心态在内,网络向来被视为“草民天堂”,堪称一种普及交流的方式,但不是主要的确认方式。网民表面上是自由的,其实真正受益的仍然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书家。
" ^; W0 _5 z9 T6 s- e" h0 g' {1 t* K6 I l( @; h7 t
(四)及时交流互动( Z7 u# N3 S: K* x
网络具有天然的民主特征,结束了话语权垄断。网络传播信息的高速性符合当代人追求时效化的个性,学术信息、展览信息及各种新闻,内容无奇不有,丰富而新鲜。如上海进行的国宝展,第一批看客刚回到家,就可以自行发布所见所闻,让没机会到上海的书友一饱眼福,此时最快的报纸还没有上版。网络传播与发表同步,及时交流,在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同时对书法创作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传统媒体是舆论话语权,居高临下,和读者之间是被动关系,回馈周期长。在这一单向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位置及关系明确而固定,网络中则没有固定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交叉重叠,书人可以以多对多的方式进行沟通,积极地调动起各自的欲望,打破现实中的限制。马克思说过,“人的本性在于它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关系,如何交往,主要通过信息的传递”。人的生存、交往和信息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b$ `; ]9 p3 T' J
9 z; H- v6 c3 J Z7 o(五)成功成本降低& a' Q; r: l$ b: ?
网络是一个集通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交换系统,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网、文、声等多媒体讯息传送到设有终端设备的地点或个人。世界各地各类存在于网络的作品皆能下载、打印,不必花费高昂的旅行费。假如没有网络,很多人恐怕终生都无缘得见这些作品,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通过网络,书家可以更广泛、更迅疾地选择和联系艺术机构,二者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信息交流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为书法审美活动开展提供了迅速便利的渠道,过去书家想出一本属于自己的著作或画册,复杂的工序与不菲的资金,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如今已是“小菜一碟”。前人完成《集二王圣教序》要耗费大半生心血,眼下只要将任何书家字迹扫描进入电脑,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组合。网络成全了所有书人的梦想,让成名者更加出名,无名者快速成名。) o- k: U4 v5 t% j; N" X+ i
3 [; Q8 S" [( P1 K( ?. O
+ I7 { S- s1 m& a+ r3 o# c9 o2 ]二、网络引发书法视觉欣赏、空间传播和市场交易的变化
$ s, V( a- J' G6 y和现实世界相比,网络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自由化。笔者认为,书法网络主要有展示、交流和监督三大功能,最终引领书法欣赏、空间传播和市场交易的变化,使得现实中有更多人养成欣赏书法的习惯,参与书法交流活动,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书法的发展与繁荣。6 v3 z- k9 X- w1 A- I I) `9 W
4 K3 V, \0 v- i ]* @" a" x(一)视觉欣赏
/ W# O4 S! D1 ~3 M, T, |网络是电子技术与审美欣赏结合在一起的完美平台,为书法发展注入了新元素,因而书家握笔之手也要善于使用高科技产品。网络所具有的多媒体功能,使远程传输成为现实,可以同时传送图像、声音和文本等综合文件,提供了全新的欣赏方式。利用网络可以欣赏到许多碑帖,历史的、现代的、名家的、新人的,风格多元,远远比一些书展来得精彩,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因为网络,现在读帖条件比古代要好多了,可以将各种经典碑帖放大或缩小,将作品任一点画的精微之处锁定,反复观摩,体会用笔技巧。精妙细节,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为视觉欲望提供了满足。
4 R' K+ X6 Q3 f- n/ B0 A; e/ m6 Q8 _* m( }9 Z
(二)空间传播. e, {& n; R9 I8 P( G9 D; g/ a) \
印刷术打破了书法欣赏单一的面对面格局,网络则使得这种局限完全消失,信息传播与书法欣赏实时互动,在某些方面已经替代了传统纸媒、书协组织和院校的功能。网络使书法教育对物质条件的门槛降低,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资源,利用网络作为平台,可以实现互动观摩的非现场教学。网络中谁都有权利展示自己的作品,开展跨地域交流。由于种种原因,即便是国展,能到现场看展览的毕竟只是少数人。网络则以低廉的成本获得青睐,具有经常性和长期性特点,热闹的开幕式已经为公众点击率所取代,将来的展览可以是专家评比和网络投票相结合,更有说服力。
" m0 X( A4 v" n3 [* o# t8 h, H/ h' A( w& O
(三)市场交易, f' q: q0 U( d8 j" v
书法市场交易活跃是书法发展的强大动力,网络因方便快捷、覆盖面大造就书法市场的蓬勃兴旺,打破既定的销售模式,是以往所没有的。目前书法网站主要有信息网站和交易网站两类,二者所具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起一整套经营服务体系。一批有影响力的书法网站,借助于自己的声誉,聚拢大批名家,将艺术资源转化成有效的市场资源。英特尔老总曾经说过:“五十年之后将没有网络公司,因为所有的公司都是网络公司。”电子画廊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实现驻会管理,像雅昌艺术网已很成功。书法网络一旦成为推动市场交易的重要力量,可以打破单纯圈内热局面。过去很多画廊销售只局限于各自当地所谓的“名家”,在网络时代彻底改变。现实中通过经纪人或画廊等方式运作,无疑存在一定高额成本,网络则大大降低。但因法制不规范等多种原因,难免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等问题,需要整治清理,有些人注册马甲在网上订购始终不回复,甚至逃之夭夭,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v4 e' h( @! h( `7 W4 ]
2 {. b) Q( ]! E0 I) T/ j2 X5 V3 S2 w! U
) k( c6 p' r: j# ^- G三、书法网络共和国的未来, ~# A# d4 C5 Y" q- x$ ~
1994年,中国以“.cn”域名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经达到1.37亿,计算机5940万台。目前一些大的书法网站注册用户最多的已超过十万,少一些的也有五万多,除却重复交叉和马甲情况,加在一起至少有数十万人,再加上一些游客潜水员,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目,网络对于书法的影响将愈来愈大。概而言之,影响书法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网站自身经济实力;二是处理好与传统纸媒的关系;三是提高书法网民素质,扬长避短,正确利用网络。9 u8 D0 }, r6 s& y& }
9 B$ Y6 A1 F& K( j# ^. D% L! \- ~
(一)从自给自足到充分盈利
7 h; h; b3 t3 g0 B) {+ s& N8 z M, u目前书法网站大多属非官方性质,经济自足和人才学术乃发展之切要,目前难以做到并重。有投入必须有产出,有产出才有效益,才能维持生存与发展,若不解决经济上的瓶颈,进一步发展将困难重重。时下除了笔墨纸砚及书画销售之类的广告之外,其余似乎无能为力,如果有行业之外的广告,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书法网络只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中极少的一部分,一首网络歌曲下载可以带来千万以上的利润,书法网站则望尘莫及。当前各大书法网站中,只有极少数能够获得充足资金,民办性质使其经济力量与所需发展速度不相称,难以与搜狐、新浪、TOM、网易、联众、西祠胡同等相提并论。网络较之传统纸媒的优势显而异见,但正是这种优势使之失去特定手段获得广告效益,纸媒的优势恰恰是建立在书法圈信息消费巨大惯性基础之上的。网络应尽早实现驻网管理并盈利,这是书法网络存在并继续发展的前提,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6 {' W! u1 t" b* N8 N
) i5 z, Q* r- o, E6 Z
(二)与纸媒携手,共荣互利
# |9 U& f1 P$ ?5 a美国报业大亨罗德里格斯2005年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说:“在美国,电报、广播和电影诞生之后,人们已经不止一次地宣称报纸要完蛋了,但是报纸直到今天还没有完蛋。在新媒体时代,报纸以自己的方式演进着。未来,信息将通过移动终端传输,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报纸,都将只是新时代信息传输方式之一种。……我的判断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的收入或许相当可观,但无论如何,占据不了主导地位。”美国的互联网技术比中国发达,电脑普及率比中国高得多,报纸依然生存。国内报纸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白纸黑字”是一种文化情节,搜狐、新浪不可能具有《人民日报》的权威性,目前的《书法》、《中国书法》、《书法赏评》、《书法导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和《中国书画报》等,在新时期书法发展历程中有过重要作用,确立了无法替代、不可动摇的地位,今后也是。目前书法报刊杂志虽和娱乐刊物不能相比,但仍呈发展上升趋势,从黑白变成彩色,从小报变成大版,从单张变成多页。从时间上来说,专业报刊杂志已经存在15-20年,网络介入书法才短短几年, 20年之后的网络将会有怎样的状况?信息量的庞大复杂变成超负荷运转,所有信息不可能都储存在服务器里,需要定期清理,这样会没有历史。许多年之后,将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很显然,网络本身的诸多优势其实也是自身劣势,报刊杂志本身许多劣势其实也是自身优势。: i4 @# h/ H* {( r& O- l
1 f7 d( g! n3 n( x5 u( U. p随着网络的勃兴,专业报纸杂志已逐步尝试建立网站或与大的书法网站联合,改变单一的取稿途径,在网络上直接选稿。书法类报刊杂志每周(月)发表数量和大的书法网站无法相提并论。目前书法网络都建有资料馆,空间无限,只要有时间与精力,可以把任何相关资料填充进去,随时搜索,这是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网络与纸媒相比而言,有时间、地点和技术条件因素影响,必须坐着看,报刊杂志可以随身携带,可以折叠翻阅,可以躺着读,趴着读,上厕所时读,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些都是网络不具备的。报刊杂志采用稿件一般要求看原件,具实名,由水平较高的编辑或专家把关,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缺陷相对较少。并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内容更新及时,版权明确,最终积累成史。网络量大质低,更新日渐缓慢,有的甚至数月难有新内容补充,多为老黄历,看上去铺天盖地,略加浏览便发现大多是公告赛事或新闻信息,很难涉足深层次问题。海量信息给搜集、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如何梳理,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对策。目前已有部分网站实施会员制管理,有偿分享、利用、发布。传统纸媒受容量、出版周期和发行等因素影响,并不是所有的书法爱好者都有机会利用有限的资源。网络空间无限、时间无限、资源无限,有充分的自我展示机会。在这种形势下,网络与纸媒携手互助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依存、共荣共利。
9 h' s: O. [6 X! J# q% m2 h5 i0 I' S, P
(三)避免网络综合症,正确利用网络
+ D% }' j8 K( Q网络是把双刃剑,优势在展示、观瞻和交流,但耗费太多精力,书法水平提高最终要回到冷板凳上去。面对上网或练字的二难选择,大部分人自觉不自觉地会选择上网。现在除了签字,几乎不动笔,过去写信还可以练练字,如今联系都是用电话、短信、E-mail和QQ等,渐渐远离书写状态。缺少日常操练,书写能力就慢慢退化。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舶来品,在指令输入交流时,会不由自主地亲近英语。五笔虽然快捷,对汉字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构”,双拼输入,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全新的“网络语言”,“L·G”商标变成“老公”,“超强”变成“走召弓虽”,“帅哥”变成“摔锅”。网络中有太多的垃圾信息,如果一个夹杂搞笑“灌水”的帖子有10页左右的话(甚至更长),每页有10-15楼,每阅读一楼需要数秒钟,要损耗大量时间。使用电脑必须在室内,近距离地面对显示器,损害视力,使人变得懒惰,疏离与周边事物之间关系,间接地加深了与大自然的隔阂。有研究表明,而非成瘾者上网多数出于工作或学习需要,将网络视为工具,从时间上来看,每周使用网络平均为 4.9小时,成瘾者则为38.5小时,和使用药物、酒精等其它上瘾行为一样,带来心理、生理危害。长年累月,出现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精力不足、思维迟缓等症状,最终造成角色转换,发展成网络综合症。
& K, ^( ^- L2 y. C) ?4 @
7 h; \8 J, E/ o5 S3 |! }( ?% N0 O网络之所以被称为“共和国”,最主要的是获得充分自由——但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使用马甲,谩骂攻击大量出现,漠视权威,不掩欲望,***表现,带有逆反心理的放纵。放任到一定程度,个人自由就建立在侵犯他人自由的基础之上。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会使更多的书人急于求成,忽略艺术水平积累,一旦某种风格被广泛接受,就可能会认为它已经成熟,拒绝作进一步地探索。有些人在网络中呆久了,结交各色人等,想当然认为自己就是名人或“大家”了,愈发迷恋网络,认为这是一种捷径,不必通过勤奋临池、体验感悟来实现艺术目标。古人追求“人之因小技而窥天地”,即把握“道”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本体”。网络使得书人知识结构扁平化,失去提升空间。也就是说,艺术积累是垂直的,网络却是平面的。点击频度是衡量标准,信息速度覆盖广度,代替了思想高度。传播交流超过了独立研究,原创的理性思维需要反复推敲,节奏缓慢,已为高速的流动信息所驱逐,迫使书人形成快速反应习惯。网络只能培育轻盈智慧,热门话题造就小聪明,回复多半是诸如“好”或“祝贺”之类无关痛痒的泛泛之谈,经常是没头没脑的一句话,置身其间,便处于颠覆的语境中。网络是允许任何人发言的,对一些作品不加分辨地赞赏或评论,理解肤浅,必然给审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审美趣味走向平庸,甚至消失。/ P( |7 ]! \; g b/ G
/ z4 d) @3 W- w
书法是具有东方闲情的艺术形式,冰冷的荧屏无法触摸,没有纸张所带来的亲近感和温情感。书法与制作材料不可分离,二者具有天然的联系。一种媒介产生的艺术效果很难由其它媒介生成,书法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自艺术材质本身,载体就是艺术的一部分。书法作品交流最终要看原作,书法理论研究必须读古典文本。网络建立了搜索型思维方式,下载复制功能使创造变成投机取巧,修改与组装成为捷径,输入与输出之间不断地转换,加工过程简化了。艺术与学术出现了技术化、标准化倾向,只有文化快餐才能适应网络吞吐量,书法不断地获得新符号、新概念,而不是新思想,很难产生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扛鼎力作。今人确实没有古人神定气闲,全社会好像都以赚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书法所要求的诗意、意境和审美变成荧屏流转下的电子快餐,在网络上交流时,言谈举止被转换成二进制语言,音容笑貌以数字化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是数码形式的存在。书法远离历史、思想、人生终极价值,所谓的书法网络,常常只有“网络”而没有“书法”。
" \& q) `( f( N8 t- K) _% R. m) }! N2 {) [
. a3 b5 y" c& C6 e# }2 O网络如今已无法忽视,介入书法之后,自由、热闹,夹杂着一切喧哗,既是有序的,也是无序的。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组件和严格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社会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建造的。所以说,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心理、精神层面等先天不足的缺憾。目前存在一个悖论,信息技术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所引起的震动和对信息技术反应迟钝并存,技术进步并不一定带来文化进步,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向关系,甚至存在逆动危险,换句话来说,技术进步有可能带来文化退步。工业文明威胁自然生态平衡,信息社会危及人文生态平衡,前者有目共睹,后者初露端倪。时下的书法网络正如狄更斯《双城记》中最著名的一段话所描述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各种各样的事务,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在这样的形势下,书法网络应朝着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个性与共性之间分散,具有双向张力的互动发展,从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群体协调同步的双重目标。技术进步给人以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也要求更严格地控制自身行为,期待法律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书人的自律和自重,进而构建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网络伦理,培养健康、全面的网络人格。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看到书法网络的前景,书法网络共和国的未来需要更多人参与构建,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说到底,一切都不是网络的功劳或过错,它只不过是一种媒介,一个工具。用好了可以造福书人,用不好适得其反。所以与其说关注网络,毋宁说在关注书人自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