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0806|回复: 1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共逍遥】
王冬龄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现场全记录

编者按:早就知道王冬龄先生的这个展了,一痴在浙江时,王先生即与说之。2007年12月3日即坐车前往中国美术馆,1没想到竟然堵车,一痴已到美术馆,打我电话时,我还在车上。9点40左右,终于到达美术馆。开幕式已经开始了,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正在致辞,他讲的很有***,像个诗人。他讲完了,主持人播报下一个讲话者,我才注意到(其实应该是耳目共感)主持人是谁——杨澜。她那清脆亮丽的声音很适合现场气氛,身着灰色连衣裙,也与主题很贴切,嘉宾轮番发言之后,王冬龄先生致答谢辞,王先生的大意就是感谢领导,感谢师友,感谢同道,感谢观众。
   剪彩之后,展览正式开始,中国美术馆一号展厅正面环形墙壁上张挂着王冬龄巨作《老子》,这是一进展厅的正面形象,很有震撼力,而所有参观者必须要从一个主题的为乾坤木的现在装置书写中间走过,那是一个将数百年的松柏一分为二,置于展厅的走道旁,在截面上,书写着《周易》乾卦和坤卦的两句名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王冬龄先生还现场挥毫写下展览主题:共逍遥!
   本次展览共展出王冬龄先生45件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新作。整个展览充满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全国书画艺术界近五百人参观了展览。
   出席王冬龄书法展的领导及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文化学者文怀沙、书法家欧阳中石、中国书协党组书记赵长青、北京市书协主席林岫、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
   展览还举行了王冬龄书法艺术研讨会,中国书协党组副书记陈洪武、北京市书协主席林岫主持会议,出席研讨会并发言的人士有邱振中、李刚田、朱培尔、张荣庆、赵雁君、刘洪彪、刘恒、刘墨、李木教、白煦等,沈鹏先生写来贺信,张海主席打来慰问电话。大家一致对王冬龄先生在草书上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钦佩,并对王冬龄的草书作了历史性的定位和评价,王先生对大家的发言作了答谢。
共逍遥!——大草——王冬龄,也许就是当代最耀眼的书法成果!
相关链接:
【共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高清晰原色作品)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81356-1-1.html

【视频】王冬龄巨幅创作——
在【共逍遥】艺术展开幕式上现场书写主题展词:“共逍遥”
相关链接: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4:02 编辑 ]
DSC06688.JPG
DSC06689.JPG
DSC0669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澜风采依然!我感觉明星的保养真的有方,杨澜给我的感觉是成熟而青春!
各位女书友们,向杨澜同志学习!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0:08 编辑 ]
DSC06694.JPG
DSC066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通稿


共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
2007年12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的正圆厅和8号厅,“共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隆重开幕。这是王冬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次个展。整个展期为12月3日——9日.这次展览的主办单位有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总监为许江,学术主持为范迪安,策展人为高士明。展览同时,发行由荣宝斋出版的大型作品集《王冬龄书法艺术》。
高士明认为:“当代的书法家所要应对的……是一个喧嚣的公共空间的时代。在这种情境中,王冬龄的巨幅书法创作,可以被视为当代书家应对公共空间和大众媒体时代的一种积极有力的实践。……王冬龄深信,这个公共空间的时代是历史给书法家的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这次展览,鲜明的特点在于两点,一是以至诚的书法心性书写中国伟大的经典文本,如 《易经》、《论语》、《老子》、《庄子》、《坛经》,同时又以浪漫的书法情怀挥洒《诗经》、《离骚》、唐诗宋词,乃至当代流行歌曲。二是以现代艺术理念表现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神,从作品创作、装裱到整个展厅的设计都赋予强烈的专业性、艺术性和现代性 。特别是两万余字50多米长的《易经》长卷和五千言的《老子》,布满中国美术馆圆厅的正墙,比例为4.95米高,37.5米长。这样的大字多字的草书作品是前所未有的。              
王冬龄是一位以书法为本色的当代艺术家,从各方面来说,他更加注重新鲜的美感和时代的思想力量,而不仅仅是古老的笔墨本身.他的巨幅的超越极限的狂草书写,既建立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之上,同时又以极限和震撼的力量使得书法艺术转向当代的表现,巨大的空间吸含了思想的极致和笔墨的极致,以及笔墨在艺术表现极致化后所升华的精神世界。
关于王冬龄的巨幅狂草的内在意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他的巨幅狂草,已经超越了书斋的极限,笔墨完全被精神化,精神从具体的书写中抽象出来,它们带来的视觉体验,已经不是观看,而是体验到了一种情境,一种情怀。这种情境是他沉思的精神和逍遥的逸兴合为一体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书法既是书也非书,更是超书,进入了超越具体点画而与伟大的经典文脉相承的精神境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王冬龄的巨书《逍遥游》,借助中国书艺的大道,依傍那远古圣贤的伟大气息,散开怀抱,乘风于书写的圆满自足之中。这正是一种忘境,一种深刻而宏大的忘境。王冬龄的大书写,正是以其圆满俱足的书的艺术,昭示着生命的“相忘而生”的领域。——王冬龄的巨书,以自己的心息来承接这样一个伟大的心息,以“游”的气格持续的窥探或者倾听这从至高的自然之境中徐徐传来的召唤,并将之化为一个动人新心魂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让今日的城市人的人心追随那活化的笔端,真切地体会“技而近乎道”的自然之境界,体会那种“故”、“性”、“命”的互相交养、又汇通于生命的本有之境,并有可能真实地体悟一个真正的书者存持和展示中华书艺精神的使命。
因此, “共逍遥——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包含了积极的当代意义,一是传统的“逍遥”的自在情怀所揭示的现代自由的精神价值,二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公共空间里共享“逍遥”的艺术世界。由此,王冬龄的艺术架起了从传统艺术通向当代文化的桥梁,为消解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作出了贡献。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0:38 编辑 ]
照片 400.jpg
照片 402.jpg
照片 4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在王冬龄的巨书创作之中,他忘却了自己,或者说他把自己置放在那笔里,置放在那笔的远游之中。那从手中流淌出来的根本就是他自己。王冬龄完全散在书写的怀抱之中,散在周遭时空的绵绵应和之中。——王冬龄的禀性中正蕴藏着这种书者散也的气息 。王冬龄的巨书《逍遥游》,借助中国书艺的大道,依傍那远古圣贤的伟大气息,散开怀抱,乘风于书写的圆满自足之中。这正是一种忘境,一种深刻而宏大的忘境。在如此大型的书写时刻,王冬龄从一般性的书写中提升上去,心息在字形上滚动,那心与字的分立完全消解,那手与心的距离全然消逝。“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观知止而神欲行。”王冬龄不仅完成了一次“解衣槃礴”的超越性的内在释放,也让我们共同体验到那种“技而进乎道”的大道精神。王冬龄的大书写,正是以其圆满俱足的书的艺术,昭示着生命的“相忘而生”的领域。王冬龄的巨书,以自己的心息来承接这样一个伟大的心息,以“游”的气格持续的窥探或者倾听这从至高的自然之境中徐徐传来的召唤,并将之化为一个动人新心魂的过程。这个过程让人、让今日的城市人的人心追随那活化的笔端,真切地体会“技而近乎道”的自然之境界,体会那种“故”、“性”、“命”的互相交养、又汇通于生命的本有之境,并有可能真实地体悟一个真正的书者存持和展示中华书艺精神的使命。
——许江  《散怀逍遥 神游万象——从王冬龄的巨书谈书艺的当代使命》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0:41 编辑 ]
照片 418.jpg
照片 4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范迪安
王冬龄身为书法家,但他首先是一位在学识学理上重视思考书法现代进程的学者。他凭借自身的禀赋和对书法文化命题的认识与把握,为消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刻矛盾,为奠造新型的书法文化精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冬龄的书法一直围绕着传统书法的现代转换与当代建树这个学术命题用心用力,集中解决了书法实践面临的几组关系。这些关系既是形式与形态层面的,同时也是内涵和意义层面的。
第一、王冬龄不满足于自己书法经验的重复,而是从书写的格局入手,将自己的书法经验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和扩张。他深知当代的视觉文化空间正在急剧地发生变化,人们欣赏书法的位置、距离和与书法作品的关系已有新的需求。于是,他从小幅到大幅,从大幅到巨幅,把书法作品的展示环境与公共空间当作作品与人们对话的情境,从而谋求作品的视觉张力,很好地解决了作品涵养与公共空间的这个关系。他的作品在公共空间里弥漫、扩散,乃至超逸人的视域局限,让人们不仅是观看,而是置身于作品所形成的书写气场之中,但是又不失书法结体、行气和点画的书卷气息,使书法作品宏观的“气象”和微察的“气息”结合起来,形成有强度的统一。
第二.王冬龄长期注重书法与相关艺术领域的关系,除了锤炼综合的修养之外,他特别注重把握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这也是许多当代书家在进行探索时涉及的课题。但是王冬龄既深知“书画同源”,更重点思考“书画相异”。王冬龄恰切地把握了书法和绘画之间的界限,既作现代书法,又回到书法的本体。非常从容地站在书法与绘画、书写与涂绘的边缘地带,从而使他的书法获得新的本体。他提示了书法本体在今天向外延伸和拓展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位“本色”的书法家。
第三、王冬龄的书法还获得了解决作品形态与作品意态这个关系的成果。他的理想是想要做出具有震撼力的作品,这实际上是一个中国艺术家超越传统也超越西方现代的文化理想,为此他不仅仅重视作品的形态,而且从作品的意态入手,将书法形象视为生命的存在,有其呼吸吐纳、运行不息的天地。以他的能力,他的书法笔线表现出遒劲老辣的力量,深含苍茫意象;以他的投入,他的书写过程如发自生命的冲动,在忘我的状态中解衣磅礴;以他的性情,他的书写韵律如大弦小弦跌宕开合,飘扬起令人振奋的神采。
王冬龄的书法已经超越了书斋的极限,笔墨完全被精神化,精神从具体的书写中抽象出来,它们带来的视觉体验,已经不是观看,而是体验到了一种情境,一种情怀。这种情境是他沉思的精神和逍遥的逸兴合为一体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书法既是书也非书,更是超书,进入了超越具体点画而与伟大的经典文脉相承的精神境界。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1:32 编辑 ]
DSC06697.JPG
照片 4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坛老前辈!
不知道他们如何评价这样的展览?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1:40 编辑 ]
照片 409.jpg
照片 417.jpg
照片 4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冬龄先生致辞,
我只听到:感谢!感谢!感谢!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1:42 编辑 ]
照片 428.jpg
照片 4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剪彩!
这是世界性展览的一种形式!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12-4 11:45 编辑 ]
DSC06710.JPG
照片 4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书写“共逍遥”
观众回绕,只见王先生双手握住如椽大笔,(注意:相比于笔的粗细,笔锋较短。这相对容易一些)。在现场一块平面上挥毫。
本网独家视频在现!
DSC06715.JPG
DSC06721.JPG
DSC0672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