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5-2-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211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18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1125—1210宣和七年—嘉定三年陆游书《自得我心诗迹》、《拜违言侍帖》、《仲躬帖》等多种。刻石有《阅古泉记》、《石湖石刻》等。. k1 I9 ?* h. R
1221嘉定十四年王象之作《舆地碑目》四卷。
; h: s: C- J: C2 q3 O' L+ u 1129绍定二年临安书贾陈思纂集《宝刻丛编》二十卷。* h+ t: o( U% z9 W7 O& C
1183—1234淳熙十年—端平元年岳珂(肃之)撰书《宝晋斋法书赞》。
7 i, F6 e+ [( x9 m 1237嘉熙元年释无准师范书《印可状》。
* C- H* F7 D, g' G 1178—1237淳熙五年—嘉熙元年魏了翁(华父)书《提刑举帖》、《文向帖》、《昭待亲友帖》。撰《论三家书》。% w6 ^, H" s1 R6 W
1238嘉熙二年陈容书《自书诗卷》。
& {) g3 J9 o( t7 Y0 }- `4 c( B 1240太宗十二年耶律楚材(晋卿)书《送刘满诗卷》。9 I- D4 `5 q; B
1242淳佑二年俞松辑《兰亭续考》。- H/ z+ S4 D: u
1253宝佑元年张即之(温夫)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5 l' n% `% Q* a# e 1254宝佑二年赵孟俯(子昻)生。赵孟坚(子固)书《自书诗卷》。
" v3 S% ^) P( ~4 L# u1 R( v! p 1255宝佑三年张即之书《佛遗教经》。: [! p, c: s/ A* F" B l8 D
1256宝佑四年鲜于枢(伯机)生。
/ d' @& J4 v2 ^' U: w- J/ \- Q a 1259开庆元年陈思编纂《书苑菁华》二十卷。& v3 [/ [4 J. y5 y3 }
1186—1263淳熙十三年—景定四年张即之书《杜诗断简》、《李伯嘉墓志》、《棐茗帖》、题额大字《方丈》。0 ?' \4 P. ^( E: q' }' P" n8 H
1266咸淳二年文天祥(履善)书《宏斋帖》。
6 @: L+ p: W$ M _+ ] 1267咸淳三年陈思着《书小史》。
8 r, K" G: T q7 h5 ` 1268咸淳四年刻《宝晋斋法帖》。
+ U; j! f C! Y; K2 L2 k; p 1273咸淳九年文天祥书《木鸡集序》。( j2 E& G6 w/ c: p
1287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赵孟俯编《印史》二卷。并撰《印史序》确立汉印正宗地位。吾丘衍辑《古印式》二卷(亦名《学古印式》、《汉官威仪》。1 A* T3 M( n# T1 ~$ G7 F
1291至元二十八年鲜于枢书《王安石诗卷》。
7 s1 v/ ?! o" ]1 \; ?/ } 1199—1295南宋庆元五年—元元贞元年赵孟坚着《论书法》。书《题道场诗》、《梅竹谱卷》。
& f' K4 x3 U1 p& o0 y' G1 i2 C9 C 1295元贞元年康里巎巎(子山)生。- K0 [) }7 z0 O8 P* @7 G2 U0 d% {
1296元贞二年鲜于枢书《唐诗卷》。
* D4 v9 C: T9 r. o0 d% H0 L1 r 1297大德元年赵孟俯《归去来辞》。3 H9 P8 Z, R( |4 F" T" H
1295—1297元贞元年—大德元年鲜于枢书《杜诗卷》。
: X% w' R6 i r" t B 1298大德二年鲜于枢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0 a `, b! L( q& |- Z 1299大德三年赵孟俯书《枯树赋》。邓文原(善之)书《临急就章》。鲜于枢书《与澄虚真人尺牍》。
; a% `% c4 {" {3 H" Q# Z5 K: I" W; X0 @; R 1300大德四年吾丘衍撰集《学古编》二卷。其中《三十五举》为论印专着。赵孟俯书《行书洛神赋》。/ Z- m, ^' Y" ^6 I, c7 v9 b9 h9 l$ `
1301以前大德五年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晚秋杂兴诗册》、《草书千文》、《真草千文》、《满江红词》、《萧山文庙碑》、《游高亭山广严院记》、《评书》、《青天词》、《壇波罗密帖》等。% H9 R8 Y/ R( z
约1301大德五年袁易《钱塘杂诗》。
% V t1 W4 [/ m" I) e! D 1301大德五年鲜于枢卒,时年四十六岁。
% [7 z* ]' j6 ?/ O' | 1302大德六年吴文贵刊行《宣和书谱》。- a; X, a) j I- ?
1302以后大德六年赵孟俯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z2 v& z7 ?" o% L* w; l
1304大德八年赵孟俯书《与中峰明本尺牍》。
. |" j" |, m9 E H 1306大德十年赵孟俯书《玄都坛歌》。1 _7 s: m/ p- s4 U8 j: v: Z0 H
1308至大元年赵孟俯书《张继祖墓志铭》。) E) W: l. n- ?; F: y
1309至大二年赵孟俯书《急就章》。
) W" L3 h' G- W4 C5 @ 1310至大三年赵孟俯书《临兰亭叙卷》、《兰亭帖十三跋》。 Z. m0 }1 p3 m: Z6 U8 e1 _8 `
1311至大四年赵孟俯书(再致)《与中峰明本尺牍》。! v( I% B; A) P
1315延佑二年赵孟俯书《续千字文》。
4 G n8 t8 Z! g" }: t5 a1 B* k 1316延佑三年赵孟俯书《帝师胆巴碑》。
' W. Q* J5 l+ ]& K5 y 1316以后延佑三年赵孟俯书《某院记残稿》。. D8 G4 O. s" i0 W& q
1319延佑六年赵孟俯书《仇锷墓志铭稿》。! ]: {) f+ F" ~' S
1320延佑六年赵孟俯书《老子道德经卷》、《六体千字文》、《福神观记》、《汉汲黯传》。蒲田郑杓着《衍极》五卷,同郡刘有定作注。李邕所书《庐山东林寺碑》石被火焚毁。
7 N/ k7 d5 H' A: \ 1321以前至治元年郭畀(天锡)书《陆游自书诗跋》。
g- s5 p) {, {, G- B 1322至治二年虞集(伯生)书《刘垓神道碑》。此前后尚有《垂虹桥记》、《奉记都运帖》、《杂诗卷》等。撰《论草书》、《论书》、《论隶书》等。赵孟俯卒,时年六十八岁。生前墨迹极多,如《妙严寺帖》、《松江宝云寺帖》、《与山巨源绝交书帖》、《仇锷墓志》、《烟江叠嶂图诗卷》、《种松诗卷》等。
, N. E; d8 ?+ Z9 @ ??管道升(仲姬),赵孟俯妻,善书,与孟俯书几不可辨同,卫夫人之后,一人而已。墨迹有《与中峰明本尺牍》等。
0 k7 x( Q! g0 C7 Z 1327泰定四年宋克(仲温)生。
7 b$ r! @, E- o/ @) a- r 1258—1328元宪宗八年—致和元年邓文原书《与本斋札》、《瞻近、汉时二帖跋》、《杖锡见过帖》等。
9 B% {$ N/ p, J% q8 z: s 1329天历二年柯九思(奎章阁鉴书博士)书《上京宫词卷》。
9 c+ M o7 K& M0 ?3 `) A 1289—?至元二十六年—?赵雍(仲穆)书《復四窗札》、《所惠翰墨帖》。
}( G) W0 F( L% S1 C! t" z+ W 1331至顺二年盛熙明撰《法书考》。3 \. Z2 S/ R1 L/ X3 k, R
1333元统元年杨遵辑《杨氏集古印谱》。康里巎巎书《述笔法》。按,康里于此作自题“至顺四年”,然文宗至顺仅三年。文宗至顺三年卒,宁宗继位,翌年惠宗立,改元元统,是至顺四年即元统元年也。
! ?8 |2 D# L% v9 I6 N) Y 1334元统二年吴叡(孟思)书《隶书离骚。》揭傒斯(曼硕)书《临智永真草千字文》。为盛熙明《法书考》序行。
+ p; y0 W. M _% e# `' Y2 g 1336至元二年柯九思书《独孤僧本兰亭帖跋》。苏霖撰《书法钩玄》。: S% c; W( g5 r' s8 X; ?% O# Y
1333—1340元统元年—至元六年陈绎曾着《翰林要诀》十二章。
; c7 \4 |$ u" L _$ l& Q. r 1340至元六年吴镇(仲珪)书《草书心经》。
1 ~" V8 H- T8 [" R 1341至正元年申屠駧以旧摹本重刻《会稽刻石》于绍兴学宫(清康熙时为人磨毁)。% P0 k1 j) g# n
1342至正二年黄公望书《芝兰室图铭》。
1 O6 L+ m4 N4 S- R* T; g, g5 v& S 1274—1344宋度宗咸淳十年—元至正四年揭傒斯书《杂诗卷》、《静心本兰亭跋》等。
6 Z% Q1 }6 ^, l$ ? 1344至正四年吴叡书《篆书千字文》。康里巎巎书《秋夜感怀诗》。此前尚有《十二月十二日帖》、《渔父辞》等。翌年卒,五十一岁。
3 q* q. s' [) o, u: I+ X7 i3 ~ 1346至正六年张雨(伯雨)书《诗札》。 D9 y- E: f8 p9 P' ~* ?
1351至正十一年吕宗杰撰《书经补遗》五卷。
& E% d; J9 r: d, e 1354至正十四年俞和(子仲)书《篆隶千字文册》。& t0 R- o- G' j$ G7 J4 v$ {9 t' ?
1298—1355大德二年—至正十五年吴叡书《篆书东山精舍记》。
; ~# [& ^5 R2 y, D3 c: _ 1283—1357至元二十年—至正十七年欧阳玄(原功)书《送自得诗》、《虞雍公文序简》、《与季野札》、《杨公墓碑铭》等。
" G4 y8 v5 A4 E) ^+ G' Z ? 明代1359至正十九年杨维桢(廉夫)书《周上卿墓志名》。王冕始以花药石治印。, T% P7 v w/ u( m
1360至正二十年宋克(仲温)书《草书唐宋人诗卷》。
9 O, h% j( p" y* C8 { 1361至正二十一年杨维桢书《晚节堂诗》。
6 C) K( f2 h; y: z+ K4 f$ ~/ G 1365至正二十五年杨维桢书《张氏通波阡表》。饶介(介之)书《赠僧幻住诗》。
+ k+ R# p! k, N1 N+ S7 L 1365以后至正二十五年周伯琦(伯温)书《宗德润墓铭》。
4 f& ~+ B4 f3 z6 L# H! ~ 1298—1369大德二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周伯琦书《四体千文》、《六书正讹篆文》、《藏经铭诗》、《论篆书》、《理公岩记》等。撰《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
8 P. K5 T; y w7 H# r5 O 1296—1370贞元二年—明太祖洪武三年杨维桢书《巫峡云涛石屏志跋》、《寄元镇诗迹》《虞相古剑歌》、《与德常札》、《仆客云间帖》等。
. l, s; Y: r' [' h3 w( i+ I2 P) Q 1301—1374大德五年—明太祖洪武七年倪瓒(元镇)书《与慎独二简》、《寄陈惟寅诗卷》、《与玄度札》、《与良常诗翰》、《三印帖》、《月初发舟帖》、《诗余手迹》、《醉歌行》、《竹处帖》等。5 D- t7 ]. }: S1 `9 _, j
1311—1375至大四年—明大祖洪武八年刘基(伯温)书《春兴八首诗卷》。按,第八首有怀念江南和“于今征戌诛求尽,翻对莺花百感生”语,知此《春兴八首诗卷》当书于陈友谅谋杀徐寿辉在江南称帝、朱元璋大事征伐之时(1360—1364)。或稍晚,但至迟不会晚于洪武元年(1368)。
1 Z+ c5 ~, {1 t4 R4 ]" u: s 1367至正二十七年宋克书《七姬权厝志》。7 h T$ X1 `5 c1 @& ]
1368以后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令品官子弟及民俊秀通文羲者充国子学生,日课二百余字,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为法。
4 J2 A4 p. z6 {0 c! S; n6 h/ |2 O 1369洪武二年宋克书《急就章》。# C# |; H3 Q! i2 H/ _7 k$ w
1368以后洪武时明初,私人刻帖之风日盛。宋克、宋璲(仲珩)、宋广(昌裔)善书,誉号“三宋”。
9 u( s: Z* U5 g7 J 1380以前洪武十三年宋璲书《敬覆帖》。* c- f$ c9 L" \- Y1 V9 C
1376洪武九年陶宗仪(九成)撰成《书史会要》九卷。
0 F8 D0 D) z7 X4 K# M0 {- {% Y' T 1380洪武十三年宋广书《风入松词轴》。8 x% y+ Q" D5 ^" z* ^; p
1387以前洪武二十年宋克书《录赵子昻兰亭十三跋》、《张怀瓘论用笔十法》、《李白行路难诗卷》、《杜甫壮游诗卷》等。
$ ]7 n/ d# x. r8 _0 m8 \! \ 1387洪武二十年宋克卒,时年六十一岁。
7 Y* w' w% o c0 \+ Z 1402建文四年成祖(朱棣)六月即位,旋诏能书者入翰林,沈度(民则)、沉粲(民望)、滕用亨、陈登等俱入选。% U7 Q& n l! Y% e) R2 x
1403以后永乐时诏选中书舍人二十八人专习右军、大令书。成祖爱重解缙(大绅)楷书,当亲为持砚,时称羡焉。
/ Q4 y; h8 {+ \- k3 p' A- M8 q 1404永乐二年诏择善书者十人为翰林院庶吉士。
# ~9 w! C. K9 F" A. ^ 1405永乐三年滕用亨被荐,诏试篆书称旨,授翰林待诏。' h/ \% `, B2 C% E# c8 w
1410永乐八年解缙书《自书诗卷》。
3 g/ V: u6 _5 x5 j 1415以前永乐十三年解缙书《宋真宗采贾谊置器说草书卷》,撰《春雨杂述》。: q+ U# ]! T. f+ D1 _$ L& Z
1416永乐十四年周宪王朱有敦刻《东书堂集古法帖》十卷。, d5 n( m T: H# z; R( p3 x
1418永乐十六年沉度书《敬斋箴册》。
3 P- C9 \0 F5 r! C* j6 j* p 1426宣德元年沉度书《不自弃说文轴》。
7 W$ F' d3 ]" s- q 1427宣德二年沉度书《张桓墓碣铭稿》。沈周(启南)生。* R/ z6 t2 ~8 g
1428宣德三年吕震奉勅编《历代玺印谱》二册。
8 ~2 m) A, K* E# L 1441正统六年程南云书《行书千字文册》。
" n- Q) i# a; V* X' f 1450—1456景泰时李淳进献元李溥光《雪庵永字八法》,旋演增其书作《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复进。
4 D- m/ E$ F/ Z# x7 E! B9 O3 b/ s 1460天顺四年祝允明(希哲)生。7 V' _6 i$ |1 ]* S
1465成化元年陈献章(公甫)书《朱熹敦本文轴》。
0 B# y4 x6 d$ R6 X7 C. W 1466成化二年张弼(汝弼)书《草书千字文卷》。
( i2 I/ u0 Q( b [6 y9 A 1470成化六年文征明(征仲)生。唐寅(伯虎)生。5 Y. V/ o0 F% f3 }' v6 Y$ [2 z
1477成化十三年李东阳(宾之)书《送秦夔归武昌诗轴》。
' x1 d9 ]1 l F! e0 ]$ ~+ ^1 Z [ 1483成化十九年张弼书《苏轼书李太白仙诗卷跋》。陈淳(道复)生。, S- t" M; H) o
1484成化二十年沈周(启南)书《七星桧图题诗》。
2 x8 u$ U& J+ v; B" a _ 1425—1487洪熙元年—成化二十三年张弼书《元宵有怀南安阳治诗轴》、《为伍锦衣书轴》。按,此二轴款均署“东海翁”,当为晚年所作。
6 z4 ?8 U4 b4 J; Y8 F I 1489弘治二年晋庄王子朱奇源使王进等人以《阁帖》、《绛帖》、《大观帖》、《宝晋斋帖》为主,益以所藏宋、元及明初先贤墨迹,成《宝贤堂集古法帖》十二卷勒石。! C+ v; P1 H3 s; Y" a/ e
1494弘治七年吴宽(原博)书《种竹诗卷》。王宠(履仁)生。
. k9 j+ s" j7 ?" N 1498弘治十一年文彭(寿承)生。
/ M- d" t/ B: d; ~/ ~7 o* c 1428—1500宣德三年—弘治十三年陈宪章书《自书诗卷》、《再次玉台诗卷》、《种蓖麻诗卷》等。按,张翊《白沙先生行状》称其“束茅代笔,晚年专用,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此三卷笔意正是如此,当为公甫晚年所作。
) y2 O3 o9 q, u' f( ^ 1502弘治十五年吴宽书《何处疏砧诗稿》。唐寅书《同歌梓叶诗轴》。
) J' Y4 S# t$ u5 o2 G6 @1 p 1503弘治十六年吴宽书《次韵东园菊花诗卷》。
& H, M0 h( J9 A: b# ] 1505弘治十八年沈周书《生朝自遣诗卷》。刻唐寅书《桃花诗刻石》。
/ f- p& F5 _3 r; x 1506正德元年沈周书《汪宗道所藏米芾蜀素帖跋》。
3 b( P9 f: z7 V& x/ H 1508—1509正德三年—四年王守仁(伯安)书《何陋轩记》。# o7 {7 E; W' G- u& Q" y
1509正德四年沈周卒,时年八十三岁。8 C- X% @: _8 h7 @' J. |
1510正德五年李东阳书《王征墓表长卷》。
5 }. n% n6 p1 x 1512正德七年唐寅书《钱彦九郎远日本诗》。
8 {! j8 j/ A0 V8 V, V 1513以前正德八年朱存理撰《铁纲珊瑚》。或以为是书乃赵琦美以所得秦四麟、焦竑两家无名氏书画题跋并合,复以所见真迹补缀而成。- m2 E O' i. }3 X, y. @- k( Y- \
1514正德九年祝允明书《出师表》。. K' g# ` C+ ~; H: Y) N
1515正德十年《淳化阁帖》肃府本刊行。8 y' I( f. U" ] @ _
1516正德十一年王守仁书《龙江留别诗卷》。' n5 Y$ A& E" W
1447—1516正统十二年—正德十一年李东阳书《与陆治斋尺牍》。
# c+ P3 V" {* c 1518正德十三年王宠书《自书诗卷》。; H- |) s5 D" N" ]2 s2 V( o# M
1520正德十五年祝允明书《和陶渊明钦酒二十首诗卷》。
6 m: }* Z: L- F9 Z" ^: L* H 1521正德十六年徐渭(文长)生。祝允明书《草书诗稿》、《赤壁斌》。: |6 c1 o) t) [; x
1522嘉靖元年华夏选集、文征明文彭父子钩摹、章简甫刻《真赏斋帖》三卷。/ M; j4 D' i8 p b1 o
1523嘉靖二年祝允明书《怀知识诗卷》。唐寅卒,时年五十四岁。' V* q6 b' ~+ k/ e
1524嘉靖三年祝允明书《牡丹赋》、《先母陈夫人手状》、《毛珵妻韩夫人墓志铭》。4 P* B5 ]2 r, b- m7 m
1525嘉靖四年祝允明书《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卷》。项元汴(子京)生。
, B% Y& ]" [( P 1526嘉靖五年王世贞(元美)生。' w! ^5 |) n* t H& p, z7 A
1527嘉靖六年王宠书《赠南岩顾君诗轴》。王守仁书《家书信札》。- G, Q4 I M0 o+ V$ q
1528以前嘉靖七年王守仁书《象祠记卷》
9 r1 P9 o7 ]# F0 R4 X 1529嘉靖八年王宠书《宋之问诗帖》6 c7 i* x( V! {
1531嘉靖十年王宠书《自作杂诗卷》、《为事茗书七绝二首诗卷》,文征明书《黄庭坚书伏波神祠诗卷跋》。, ^2 k0 A* S2 G4 u; _# V; @8 H
1531以前嘉靖十年祝允明书狂草《前后赤壁赋》。按,此卷无年月,然卷后有黄省曾嘉靖十一年跋、文征明嘉靖十三年跋。据以推知。5 a1 n" F1 e0 M4 f8 j1 d# i4 w
1533嘉靖十二年王宠卒,时年四十岁。: O" @" m/ Y, l9 L2 F
1534嘉靖十三年文征明书《莲社图跋》。: m7 n( k: y4 @ V0 L* E: Q- C
1538嘉靖十七年文征明书《游天池诗卷》。
* q |5 a6 {. E9 N' m; Q 1540嘉靖十九年刻文征明书《辞金记》。% @' c1 s3 w8 B
1541嘉靖二十年文征明书《心经卷》。+ F) k/ P7 ^+ O$ j" r/ E
1542嘉靖二十一年陈淳书《草书长卷》。
. k$ t# ]2 G \8 T4 O7 D( h2 ` 1544嘉靖二十三年文征明书《辋川图卷跋》。陈淳卒,时年六十二岁。生前尚有《古诗十九首卷》、《岑参各买至诗轴》等墨迹。5 A& w7 N1 a+ o6 `1 z
1545嘉靖二十四年文征明书《草书赤壁赋卷》。
4 x' n0 O% h, y, I1 s0 {" G 1548嘉靖二十七年丰坊(人翁)书《谦斋记》。又嘉靖时撰《书诀》。文征明书《四体千字文卷》。
$ W! ~& Y% r; |6 K$ S 1550嘉靖二十九年文征明书《雪赋、月赋册》,与子文彭、文嘉纂刻《停云馆帖》。
+ e0 D7 e' v) ~9 q1 h" U$ m* R5 { 1551嘉靖三十年邢侗(子愿)生。文征明书《醉翁亭记》。文彭书《南极星光诗轴》。6 ], q$ t4 _! H5 d
1554嘉靖三十三年文征明草书《兰亭序》、《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 c! i# i! W- c 1555嘉靖三十四年董其昌(玄宰)生。文嘉(休承)书《致少原世契兄尺牍》。 o+ o0 K! u' |% `- K7 [: |$ z
1556嘉靖三十五年文征明书《行书赤壁赋》(其一)。
4 c3 I- { }! Z& s T4 G1 j0 f 1558嘉靖三十七年文征明书《七言律诗册》、《杂花诗卷》、《行书赤壁赋》(其二)。陈继儒(仲醇)生。
' t6 B' Q3 c, y6 X( M 1559嘉靖三十八年文征明卒,时年九十岁。文彭书《采莲曲卷》。7 G/ H/ v1 o5 {; h& h' v1 m. H' C
1562嘉靖四十一年文彭书《虎丘纳凉诗卷》。 g8 E- {8 B$ |& t0 I! [$ o
1567隆庆元年文彭书《卢仝茶歌卷》。
5 Y% N9 e, v* B# Z* Q$ F- @4 ` 1569隆庆三年徐官撰《古今印史》。
6 T/ E* l! |& K, [" F 1572隆庆六年顾从德辑《集古印谱》。9 d& M: P* K8 N4 x! B
1573万历元年徐渭书《天瓦庵诗卷》。文彭卒,时年七十六岁。
7 y& X: O6 c. G! j4 W5 A 1573—1619万历时东汉《曹全碑》于 阳出生。周应愿(公谨)撰《印说》,为文人篆刻奠定理论基础。邢侗、米万钟(友石)、张瑞图(长公)、董其昌齐名,时称“邢张米董”。项穆(德纯)撰《书法雅言》一卷。
8 f0 t/ u. @: F 1580万历八年文嘉书《真率斋铭》。' B! Q. G S4 h( S6 J5 }/ l
1585万历十三年黄道周(螭若)生。
2 C2 ~$ L8 O* A' H. @7 W; ?3 N2 c1 D 1586万历十四年詹景凤(东图)书《赠观澜学士诗轴》。
' ~( S3 Y9 v% e4 `$ e3 o 1587万历十五年詹景凤书《草书诗轴》。
, w( l! u2 {% D 1588万历十六年周天球(公瑕)书《题自绘墨兰卷》。
8 G. H d& O( _, m" I! ?- _3 J 1589万历十七年张学礼辑《考古正文印薮》。. {: A d5 p4 t' l8 [- a; U) Z `
1590万历十八年项元汴卒,时年六十六岁。生前人《怀素苦笋帖跋》等多种墨迹。王世贞卒,时年六十五岁。生前有《宋搨黄庭经跋》、《昨见帖》等多种书迹。又,王氏曾编纂《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死后王干昌始为校勘行世。4 U; A$ F0 z: V+ L& }2 m) O
1591万历十九年徐渭书行草《呈云岳先生诗卷》。
9 w; `7 e& a7 K 1592万历二十年王铎(觉斯)生。王时敏(逊之)生。; o' t1 H* Y# ~+ q+ E7 q$ ?% ~
1593万历二十一年倪元璐(玉汝)生。徐渭卒,时年七十三岁。生前尚有《青天歌卷》等墨迹。
" A0 @ B7 t/ s' b" _$ |6 J 1596万历二十四年来行学辑《宣和集古印史》八册。
4 d; @# G3 e6 {( e4 n; m% @ 1599万历二十七年陈洪绶(章侯)生(一说生于万历二十六年)。" X9 G; }. E# q- p5 x% `* ~* Q' C
1600万历二十八年邢侗纂集、吴应祈、吴士瑞摹(来禽馆法帖)三卷成。何震以自刻印成《何雪渔印选》。沈野撰《印谈》一卷。
" o% W! Z% w# j& z 1601万历二十九年董其昌书《谢希逸月赋》。
/ H5 S" T6 }2 O$ i. E 1603万历三十一年董其昌书行草《癸卯书卷》
* Q, p b0 J: E7 i: ]3 t8 P7 L# q 1605万历三十三年苏宣辑自刻印为《苏宣印册》。董其昌书《董源潇湘图卷跋》。
* l6 ^5 d) H w( b4 n6 R3 d 1607万历三十五年董其昌刊《戏鸿堂法帖》十六卷。传山(青主)生。
5 F0 K4 k% t) ~ 1610万历三十八年章藻刻《墨池堂选帖》五卷成。1 Y! c) Q4 J2 A: b: p: `$ A8 h
1611万历三十九年朱简撰《印品》。3 u( v- ~2 F% i) e" U
1612万历四十年邢侗卒,时年六十二岁。生前尚有《临王献之鹅群帖》、《得袁二谢草书轴》等。陈献撰集、吴之骥镌刻《玉烟堂帖》二十四卷。; M" M; s' @0 ?9 C+ A
1613万历四十一年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顾炎武(宁人)生。
# H7 h7 x5 I7 z2 I/ M 1614万历四十二年汪关辑《宝印斋印式》一册。
# F3 A4 w5 p- s: |) i 1615万历四十三年董其昌书行草《赤壁赋册》。查士标(二瞻)生。/ s: `# ?5 @' l, s! G
1616万历四十四年张丑以书画家为纲领系书画作品。博采众书成《清河书画舫》十二卷。陈元瑞编辑、吴朗摹刻《玉烟堂董帖》、荟萃董其昌一家十五种,历十五年乃成。, |! q$ ]1 N9 ^4 }8 K' b$ P+ a5 v
1621天启元年程原、程朴辑《何雪渔印海》。米万钟书《贺刘景孟八十寿诗轴》。清(后金)太祖天命六年,邓簠(汝器)生。张瑞图(长公)书《感辽事作诗卷》。0 K3 k& K- u$ g: S; W5 B& I
1623天启三年笪重光(在辛)生。
- V+ z8 j% l# L4 @$ C* e 1625天启五年董其昌书《三世诰命卷》。朱简辑自刻印成《菌阁藏印》。/ W, F7 C5 p- n" w- l
1559—1625嘉靖三十八年赵宦光(凡夫)有《竹梅五言篆书联》、《陆游试茶诗轴》、《鸟吟五言草篆轴》等墨迹。0 A2 V9 j8 s: r& P
1626天启六年朱耷(雪个)生。张瑞图书《客座私祝轴》。陈继儒书《背山临水词卷》。董其昌书《李白月下独酌诗卷》、《李益登天坛夜见海日诗卷》。6 k0 w3 g2 E# Z% }4 O9 D
1627天启七年潘之淙着《书法离钩》十卷。
, C9 ^/ Z9 t0 F7 a; X/ e) O 1628崇祯元年董其昌书《宋词册》。姜宸英(西溟)生。% d& ?' D3 z% J
?崇祯时蒋如奇摹刊《净云枝藏帖》八卷。阵甫伸编次、章镛摹刊《渤海藏真帖》八卷。米万钟卒。生前撰《篆隶考讹》二卷。
9 W4 W3 N7 B. l0 g1 w1 w$ F 1629崇祯二年朱彝尊(锡鬯)生。张瑞图书《秋山图题诗》。
! d! }2 Z F9 ? 1575—1629万历三年—崇祯二年李流芳(茂宰)书《天门七言绝句轴》等。9 O4 w, t8 v% h8 m! K
1630崇祯三年董其昌撰《容台集》,其中《容台别集》部分为书画题跋。* [. f6 ^( M7 [
1633崇祯六年张灏辑《学山堂印谱》十册。
( s! x2 X$ r) p( @ 1635崇祯八年董其昌书《项元汴墓志铭》。此前尚有《临徐浩张九龄告身帖》、《雷雨枫林联》等墨迹多种。撰《书禅室随笔》。王铎书《为皓老先生词坛作草书轴》。
- \0 K0 v# P" n! G8 S1 g7 Y/ H7 Y" Y9 i 1574—1636万历二年—崇祯九年文震孟(文起)“书迹遍天下,一时碑版署额,与待诏(文征明)埒”。
; V- z) e% r9 E& A$ e& ]/ O 1636崇祯九年董其昌卒,时年六十三岁。
; M" k, w! r4 g4 K& W2 s8 S( ~ 1637崇祯十年吴桢摹刊《清鉴堂帖》十卷。张瑞图书《读易诗二首卷》。: b5 [: H1 i& L0 |. W \
1638崇祯十一年倪元璐书《此山诗册》。
+ R# p, U% c9 O( E; `: W9 u 1639崇祯十二年王铎书《游中条语》。张瑞图书《燕子矶放歌行长卷》。
! P/ O+ X2 h& H* M4 H) p" _" p 1640崇祯十三年王铎书《临王献之鹅群帖》、《雒州香山作诗轴》。9 }) }# Y! N3 X! {) I( `! c; a
1641崇祯十四年《快雪堂法书》刊行。 X2 c% b* }! d3 g
1643崇祯十六年王铎书《王维诗卷》、《豹奴草书条幅》。汪砢玉撰《珊瑚纲》四十八卷。
* |2 Z5 F9 w z% h+ K' g 约1643崇祯十六年陈洪绶书《致陆渊诗轴》。
3 R+ r/ O) ~; T. }8 i# w2 B, S o 1644以前崇祯十七年倪元璐书《题画七言绝句》、《左思蜀都赋轴》、《索邮骑大 感赋诗轴》。
5 ` Q. C- G1 C) z4 r9 Z 1644崇祯十七年倪元璐卒,时年五十二岁。黄道周书《曹远思推府文治论卷》。
: ]- W% g2 L9 q1 n8 B% }2 _6 }; C 1644清世祖顺治元年清帝定都北京,仿明旧制,广收官宦子弟为生徒,习经明典之外,日课晋、唐名帖六百字,立“日课册”,旬日呈助教批点。朔、望呈堂查验。王铎书《寄金陵天目僧诗轴》。. Z' |* x9 y* ?
1645顺治二年朱耷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胡正言辑自刻印成《印史初集》。黄道周书《张溥墓志铭》。此前尚有《进神宗实录诗轴》、《洗心诗轴》等墨迹。高士奇(澹人)生。
; q5 {. K! u2 I6 K+ [& @6 Z. M 1646顺治三年黄道周卒,时年六十二岁。王铎书《杜甫诗卷》。, i/ L8 Z0 B' U0 l ~) r- @
1649顺治六年张翱、刘光旸刻王铎一家之书四十一种,是为《琅华馆帖》。3 T3 L5 y$ B2 o- F
1650顺治七年王铎书《欧阳询胜事帖轴》、《巨然万壑图卷跋》。
9 g9 w o" p( `( T! _ 1651顺治八年王无咎纂集、吕昌摹、张翱镌王铎一家之书百零三种,是为《拟山园帖》。王铎书《兰石图题跋》、《临王昙首昨服散帖》。
4 q: J! |4 A E/ C- f 1652顺治九年王铎卒,时年六十一岁。陈洪绶卒,时年五十四岁。
& \& N; ~/ R( v/ M: a+ g; B 1660顺治十七年孙承泽撰《庚子销夏记》。5 B- {* Z& Y! K# O. [
?顺治时宋曹撰《书法约言》。
" [6 A9 Z# }2 U; y4 m ?顺治时祁豸佳善书,不在董文敏以下,有墨迹传世。- I. k0 x( X8 V( D
1667康熙六年周亮工辑《赖石古堂印谱》。卞永誉纂集、黄元鋐摹、刘光旸《式古堂法书》十卷成。
+ f2 P. p8 |4 O4 e. Q0 J/ f 1668康熙七年王澍(若林)生。: H o8 y; X8 W: a" H* l
1672以前康熙十一年周亮工撰《赖古堂书画跋》、《印人传》。- _+ q1 @, ^* \. \4 x5 s8 c, w
1675康熙十四年许容撰《说篆》一卷。刘光旸摹勒《翰香馆法书》十卷,附二卷成。
- }& f% x+ ]5 R0 ? 1677康熙十六年沉荃书《临怀素自叙帖》。
2 |# `- o" h; L 168以前康熙十九年王时敏撰《王奉常书画题跋》。王时敏以八分署书与董其昌抗行,董有避舍之誉,时有“近代第一”之评。康熙十九年卒,八十九岁。/ |! r% L4 o1 b" P
1682以前康熙二十一年顾炎武着《石经考》、《金石文字记》等。是年卒,八十四岁。# v( Z4 e: R9 w+ I4 ]
1682康熙二十一年傅山书《诸怀不可言草书轴》。邓簠书《杨巨源酬于驸马七律》。
+ R8 N& r- \/ K6 ~6 z* \4 L- t( w 1684康熙二十三年傅山卒,时年七十七岁。生前墨迹极富。4 b$ C b- K0 s9 I) D: C4 u
1687康熙二十六年金农(寿门)生。黄慎(恭懋)生。吴先声撰《敦好堂论印》一卷。康熙皇帝御书周公、孔子、孟子诸庙碑文。
/ Y1 p8 g8 V9 [, X) f: E 1688康熙二十七年姜宸英书《春游七言绝名轴》。& L* n2 @5 K' f! s. I% [
1689康熙二十八年邓簠书《道藏洞玄经语录轴》。+ j) ]" s+ k b$ w( T
1690康熙二十九年诏命刊勒《懋勤殿法帖》二十四卷成。
; l7 e2 x( x9 w' e7 B; r5 I7 h 1691康熙三十年张照(得天)生。
5 g7 Y9 y. f5 K" X* o# i0 k% A k 1692康熙三十一年笪重光卒,时年七十岁。生前撰《书筏》二十九则,王文治以为“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先后并传”,生前有《宿山寺五律诗轴》等。顾复着《平生壮观》,论平生所见法书名帖。高士奇书《景月八言联》。
+ M/ k+ e7 p- ?5 C- C 1693康熙三十二年高士奇撰《江村销夏录》。郑燮(克柔)生。郑簠卒,时年七十一岁。1 a u+ X5 Q. A1 m4 O& _4 j
1694康熙三十三年朱耷行书《山水花鸟画册题字》。高士奇题《李龙眠蜀江图跋》。) |- h1 M6 x s; T( _1 G1 B. C M
1695康熙三十四年丁敬(敬身)生。
) I4 d& j+ A1 _, G9 @+ H 1697康熙三十六年朱耷书《临河序》。按,此即《兰亭叙》之前半,李文田曾据以说《兰亭》之伪。姜宸英年七十而中进士。康熙识其书法,擢第三名,授翰林编修。2 ?8 C$ |& ]3 u6 V: l R
1698康熙三十七年查士标卒,时年八十四岁。生前淡泊而书名颇重,有《华堂五言联》等墨迹。# }9 I# [! v5 T& [& I
1699康三十八年姜宸英书《圣驾巡行颂》。是年卒,七十二岁。生前尚有《听野鹤道士琴诗轴》等墨迹,着《湛园题跋》。
+ e' g& l+ U0 s, a/ { 1704康熙四十三年高士奇卒,时年六十岁。* {! X9 Z/ P! p1 Z2 l4 q
1705康熙四十四年朱耷卒,时年八十岁(一说为1612-1701,九十岁)。
7 U9 j6 j1 G7 Q' L$ f' V& Y$ ~ 1707康熙四十六年冯武撰《书法正传》。按,今本《书法正传》中收有其父冯班《钝吟书要》(1671年以前成书一种。)6 S8 ^& \: J) ~# {: c* Q8 f
1708康熙四十七年王原祈、孙岳颁等奉勅编纂之《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成。, s6 W) J; [6 b/ O4 ?7 K% \9 s: P, @
1709康熙四十八年朱彝尊卒,时年八十一岁。生前有《毕卓五律诗轴》、《写兰七方古诗轴》等墨迹,撰《曝书亭书画跋》。1 {; O) t( J% p4 h& R
1710康熙四十九年毛奇龄(大可)书《赠厚余年兄诗轴》。+ B' E$ \# q2 @- @& |( E
1713康熙五十二年毛奇龄书《因瞻七律时轴》,时年九十一岁。陈鹏年将《瘗鹤铭》残石五方捞之出江,移置焦山西南观音庵。
5 \! F2 b% P/ J5 i: v' @# o 1714康熙五十三年高凤翰辑《六印山房印记》一卷。
: s" e3 ]- p8 [& S 1717康熙五十六年张照书《韦端已诗轴》。4 y7 X" s# R/ ?0 M$ H
1718康熙五十七年李清钥纂集、朱声远摹勒上石之《古宝贤堂法书》四卷成。顾蔼吉撰《隶八分辨》、《分书笔法》、《隶书偏帝五百四十部》。7 I" p4 X6 [: A6 S. A' H8 U v
1719康熙五十八年刘墉(崇如)生。汪士鋐书《虞世南破邪论卷》。
1 ]. ?3 N9 Z* ]8 I. r3 V- ]/ w! d% m; T 1720康熙五十九年杨无补辑董其昌著述,成《画禅室随笔》一书四卷。按,杨无补辑颇有斟酌,惜未注出处。亦有误入他人者。4 u, k- @0 T8 t- ~$ V" q6 `1 L
1721康熙六十年山东诸城出土汉《延光残碑》。
, l) d( z- R" P( w* w2 l 1722康熙六十一年汪士鋐书《洛神赋》。翌年卒,六十六岁。" G* b! R/ c, v% A& L1 s; r
1723雍正元年梁同书(元颖)生。, J! O. S( ]3 p; {& d" ?1 c
1723—1735雍正时北魏《刁遵墓志》出土。金轮纂集、王文光摹刊之《宗鉴堂法书》二卷成。
, Z2 u) x! A* P, i 1725雍正三年曲阜出土汉《孔褒碑》。
; i/ n" E! o$ J 1726雍正四年王澍书《隶书千字文》。. r3 v+ q# E. _$ @% }7 C1 g/ M1 v
1728雍正六年钱大昕(晓征)生。
: S" Z' o5 e7 Y' O& | 1730雍正八年王澍书《临米芾行书帖轴》。王文治(禹卿)生。王澍着《论书剩语》。
/ E+ f# B% Z8 F0 B# o: X" ? 1731雍正九年王澍书《谦享篆书轴》(正文五十七字本)。
, k/ @' I# J- F: Z1 G( G- | 1733雍正十一年翁方纲(正三)生。桂馥(未谷)生。雍正爱陈子文(名奕禧,初字六谦。1709年卒)书,以其手迹勒石成《梦墨楼帖》十卷。4 R! F5 s- u2 _1 q2 A0 x" _/ j
1734雍正十二年高凤翰辑古印及自刻印成《西园印谱》四册。
) n& Y4 g# j; b+ V# b# E$ x6 o 1735雍正十三年黄慎书《春归帖》。
- u5 C2 {8 `1 s; } 1736乾隆元年高宗(弘历)诏访天下遗书名迹。王澍书《谦享篆书轴》(正文六十四字本)。" q7 p+ S2 s8 ] Q+ l+ }) q
1736—1795乾隆时赵孟俯书盛行,人多宗之。时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居杨州,以书画印擅名,不合时俗,人称之为“扬州八怪”。金农楷书有隶法,号“漆书”。郑燮隶草行楷诸体杂揉,自名“六分半”书。梁巘撰《评书帖》一卷。按,此文系梁氏殁后由他人纂辑而成。邹县卧虎山发现新莽《莱子侯刻石》。梁同书撰《频罗庵论书》、《频罗庵书画跋》。
2 V+ r" {8 A- i' r' ?8 [; | 1736以后干嘉时金石学大盛。学者顾炎武、毕沅、翁方纲、梁同书,刘墉、王文治、孙星衍、阮元、包世臣等,皆务金石学研究、着录之事。一时官高文士跋涉于山野川泽,搜讨碑搨之风靡及九州,而古器物作伪并骎骎滋蔓。+ u, G" H; _( M* U! e
1737乾隆二年郑燮书《道情词十首长卷》,为郑书之罕见长篇巨制。高凤翰以左手书《老樵诗·寄南陵使君同学老先生》。按,此作书于八月,因“失记贵治青阳,遂有南陵之误”,失投。岁未仲冬,再致,于原纸附识小字约七十言。0 |- ~; E8 s. l$ `
1738乾隆三年蒋衡历时一纪,书《十三经》成,装为三百五十函。翌年,由河道总督高斌上疏进呈,乾隆五十年(1785)诏令刊石,立于太学,并御制序文,颁行天下,此即《乾隆石经》。. X8 t3 b1 g# B6 i/ D
1739乾隆四年高凤翰左手书《隶字十言联》。/ v* @) x3 O4 X6 ^+ H
1740乾隆五年钱澧(东注)生。 P8 S1 ]9 n4 ^+ S
1743乾隆八年王澍卒,时年七十六岁。(一说为1739年卒,)生前尚有《淳化秘阁法帖考》、《虚舟题跋》、《竹云题跋》等撰述。邓石如(顽伯)生。
/ I# k' s) [* N- L" | 1744乾隆九年钱坫(献之)生。黄慎草书《七绝三首诗轴》。黄易(小松)生。巴慰祖(子籍)生。张照奉敕编纂秘府所藏书法名迹,成《石渠宝笈》四十四卷、《秘殿珠林》二十四卷。金农书《七言律诗轴》。
$ B' s$ ]4 ~* V8 H: L3 z2 u 1745乾隆十年张照卒,时年五十五岁。汪启淑辑《飞鸿堂印谱》。, ^# g, Z0 w, ~: m0 H+ a
1747乾隆十二年高凤翰左手书《苏秦罗隐七言联》。诏令梁诗正等编校、宋璋等摹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十二卷。! k' S& e5 I( R( \( }5 g
1748乾隆十三年高凤翰卒,时年六十六岁。高氏生前有爱砚癖,藏砚千余,因撰《砚史》一书。
) J2 ]! `3 ~* G3 L- J1 x3 v3 o 1749乾隆十四年诏令梁诗正等检录内府藏器,仿《宣和博古图》故事,为《西清古鉴》四十卷。东魏《高湛墓志》于德州出土。
, ~/ K& g" @' j 1750乾隆十五年黄慎书《春夜宴桃李园序》。汪启淑撰《飞鸿堂印人传》八卷。《三希堂法帖》成。收魏晋以下历代名家百三十四人,墨迹三百四十件,搨本四百九十五种。高宗御题“烟云画态”四字。陶南望撰《草韵汇编》。戈守智着《汉溪书法通解》。6 O$ T4 J6 L; t1 g
1752乾隆十七年铁保(冶亭)生。郑燮书《新修城隍庙碑记》。戴震书《论古游心七言联》。: P5 F. d5 S& [" V3 ?
1753乾隆十八年孙星衍(伯渊)生。
4 H+ Q) ? Q8 J% s7 ^' h 1754乾隆十九年伊秉绶(组似)生。诏令刻帖续《三希堂法帖》,是为《墨妙轩法帖》四卷。
1 P$ l4 I0 [* {1 J 1760乾隆二十五年汪启淑辑编《飞鸿堂秦汉印存》十册。4 b7 H7 k/ d- t
1762乾隆十七年汪士慎(近人)卒,时年七十七岁。按,汪氏晚年双目失明,犹能以意运腕作狂草,金农称其“盲于目不盲于心”。阮元以为“工妙胜于未瞽时”。李鳝(宗杨)卒,时年七十七岁。生前有《有竹五言联》等墨迹。
, m8 }2 M) s, _3 T0 T1 K }7 c! F 1763乾隆二十八年郑燮书《操存陶铸七言联》。4 b5 C I* {# f# t. w/ @
1764乾隆二十九年阮元(伯元)生。金农卒,时年七十八岁。乾隆御书《五律诗轴》。郑书《其述形似书轴》。
) I6 ?/ ?$ l. b) N 1765乾隆三十年丁敬书《樱笋年华隶书轴》。是年卒,七十一岁。郑燮卒,时年七十三岁。
) x& L/ g( `4 L, W& f 1768乾隆三十三年陈鸿寿(子恭)生。7 Z( L1 U+ t( O. c+ J6 t j
1769乾隆三十四年诏令重刻《淳化阁帖》,逐卷作跋。又令详加校勘,成《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9 u6 E5 w% F2 B2 F6 H6 z* R
1773乾隆三十八年吴荣光(伯荣)生。
" S2 v& s- z7 V; i/ E 1774乾隆三十九年王治岐于河北元氏访得汉《祀三公山碑》。& g( G& ~8 j9 m2 c' h: a+ C$ D
1775乾隆四十年包世臣(慎伯)生。5 J" b9 ^3 g* U4 n/ O9 q" j2 \8 j! g
1776乾隆四十一年汪启淑辑成《飞鸿堂印谱》五集四十卷二十册。陆时化所撰《书画说钤》、《吴越所见书画录》序行。
8 C) l) F; _+ N; z 1778乾隆四十三年桂馥撰《续三十五举》(戊戌本)。蓝嘉瑄于山东济宁掘得汉《郑固碑》,此碑下截始有搨本。云南南宁县出土晋《爨宝子碑》。
. J, k* ]& q5 H1 @ \+ x 1779乾隆四十四年诏出内府《兰亭叙》三种及《兰亭诗》分勒于八石柱上,成《兰亭八柱帖》。翁方纲书《题徐渭墨笔花卉卷》。& B$ ^1 x1 l4 b1 J" M. T4 i2 n
1780乾隆四十五年桂馥撰《再续三十五举》(庚子本)。钱大昕书《使居使令隶书轴》。) @* [& Q4 A" I2 ]0 b& i1 P4 n
1781乾隆四十六年赵之琛(次闲)生。邓石如书《篆书诗轴》。
- z' _0 S) r+ p0 c! ^ 1783乾隆四十八年王文治书《快雨堂诗翰》。2 Y! s* S- |1 I% Z4 [( M
1784乾隆四十九年刘墉书《王安石杨柳·北山七言绝句诗卷》。2 W6 k( a! K' P, x
1785乾隆五十年林则徐(少穆)生。孙星衍于南京访得南梁《石井栏题记》。翁方纲书《谁从初地行书轴》。$ x5 F5 [5 B& {8 E' A
1786乾隆五十一年黄慎卒,时年九十九岁。王文治书《重刻甘泉县城隍庙记》。
' G1 P. O, z. m3 X# j 1787乾隆五十二年黄易辑自刻印成《种德堂集印》一册。$ X7 W" `, m( v$ z( p
1788乾隆五十三年翁方纲书《石钟山记》。1 m k- r7 R5 G5 F
1789乾隆五十四年汪启淑撰《飞鸿堂印人传》八卷。7 j( J; [8 k9 w' D& t. ^1 ^$ {
1790乾隆五十五年黄易书《临华山庙碑轴》。
. V% q8 w" }. a0 c* C5 ]9 A 1791乾隆五十六年阮元撰《石渠随笔》。
/ D8 g0 q+ z2 _+ u! z 1792乾隆五十七年吴骞撰《论印绝句》一卷。, t2 O. e% }$ B: F
1793乾隆五十八年巴慰祖辑成《四香堂印余》八卷。诏编《西清续编》。蒋和撰《汉碑隶体举要》、《书法正宗》。黄易访得汉《熹平石经》残碑于曲阜。; w2 K7 N/ z0 Y% u* L
1794乾隆五十九年梁同书书《万事一尊七言联》。& S: B, L9 s5 M1 x1 y5 Q
1795乾隆六十年钱澧卒,时年五十六岁。生前有《临鹿脯帖》、《隆师亲友轴》等墨迹。刘墉书《苏轼游道场山诗卷》。( r1 f% @/ r: t5 W0 n; K* a
1796干嘉庆元年桂馥撰《缪篆分韵》六卷。王昶书《语为心缘七言联》。邓石如书《沧海日楷书联》。桂馥书《奉明也大兄隶书轴》。刘墉书《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七言古诗卷》。; K( l, @. ]9 w9 g. v' z) j4 S4 Z
1796—1850嘉道时欧体盛行。梁同书、邓石如、包世臣、何绍基倡用羊毫笔。
& m! ]: g6 D P/ W+ q/ f& m; B8 _; Z 1797嘉庆二年梁同书书《吴复古长生诀。》
5 l% i7 Z3 G" _6 n/ Z/ p6 _ L 1798嘉庆三年钱坫书《篆书文轴》,为晚岁左腕病而以左手书者。
& S- g6 ^" _8 F( G 1799嘉庆四年吴熙载(让之)生。何绍基(子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