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909|回复: 10

[分享] [来稿选登]对《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的质疑--愚 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对《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的质疑
  
) Y# i% C1 B0 @" t# b' V# Z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伴随着语言、文字渗透到中华文化的一切领域之中,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它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改革开放,书法迎来久违的春天,蓬勃发展,空前繁荣,十分热闹。然而热闹之中存在不少隐忧,尤其对书法的审美取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当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启动之际,《中国书画报》第52期第5版刊发了张旭光先生《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以下简称审向)一文。笔者仔细研读,以求究竟。殊知读了以后,反而更加迷茫,并由此产生以下质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关于“坚持传统”与“鼓励创新”
; v2 c- F" i: t+ S4 v6 b# H“坚持传统”是审向在“宏观审美取向的把握”中概括的(已成共识)三句话中的第一句。审向对此未作任何解释。为何不提“继承”而提“坚持”?要怎么做才算“坚持传统”?坚持什么样的传统?对传统是有选择“坚持”还是不加选择一概“坚持”呢?笔者认为不加分别地笼统地提“坚持传统”是不妥当的。难道传统中的糟粕也要坚持么。在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方面,都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继承书法的优良传统,才是书法发展的正确途径。遗憾的是审向对于书法传统,始终回避“优良”二字。, J2 l' H: l( H/ v8 y
审向说:“‘鼓励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全部目的”,“只有创新,才能表现今人情怀和时代的审美,才能为时代服务”。意思是不创新,就不能表现今人情怀,就不能为时代服务。“创新”真有这么神妙吗?那么,什么叫书法的“创新”呢?“创新”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对它作过确切的诠释,至今仍是个模糊的概念。审向对怎样“创新”也没有明说,只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传言“说八届国展只讲传统,不讲创新,投稿也白投”时,通过宣传工作会议的解释,一些业内人士心里才有了底(即澄清了不讲“创新”的传言)。并有人说:“你这一讲,就象当年解放老干部一样,很多人压抑的心都舒缓了,放松了”。反映出本来对“坚持传统”,“已成共识”的人,却唯恐失掉“创新”这面旗子,好像患上了“创新”恐失症。真有意思。
) Z& c2 b4 ~4 @( n" F& s值得注意的是:“流行书风”也打着“创新”的旗子,提出“根植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口号。这同审向概括的三句话,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讲传统也都回避提“优良”二字,讲“创新”也都含糊其词。其原因何在呢?! J4 {' A% ]0 ^9 P
《中国书画报》今年436版(即审向发表前一个月),发表了孙克先生一篇语重心长的文章:《爱护书法,请慎用“创新”口号》。他指出:“书法和美术音乐及别的艺术不同”。“自有文字以来几千年,无数先人前后相沿不间断地按照汉字结构规律,完成了毛笔书写规范,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共识,从而建立起书法的审美标准,并成为中华文化的审美支柱”。在发展中,“常”与“变”的关系上,“审视书法发展的历史。书法较之其他文化艺术,如绘画、音乐、文学等更稳定,甚至是超级稳定的状态”。“文字的稳定性决定了书法的稳定”。历史现实是,“当一个民族的审美经验为大家所接受并成为共同精神财富时,它就具有强大生命力而长期延续下去”。“也不会出现因用毛笔的人少了,而使其萎缩乃至消亡的后果”。所以,书法审美形成的历史共识也是不可动摇的。要谈当前书法的审美取向,就应该是如何使书法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好地反映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用以教育和鼓舞人民,从而促进小康与和谐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为时代服务。只有这样,书法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才能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y, ^1 k! `) q& j
希望书界显要诸君,仔细研读一下孙克先生的这篇文章,结合书界现状反省反省如何?能否“创新”,决非加大“鼓励”力度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创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到位”与“味道”
2 B$ N. J/ l9 |  o2 @8 M3 G审向在“微观审美取向的把握”中,提出“到位”与“味道”四个字,并分别作了较多说明。粗看不无道理,仔细推敲,也有问题。
$ T" L2 h! ?. M# J1 G2 v7 m什么叫“到位”呢?审向说:“就是线条、结构、章法,那儿都没毛病”,但什么样的线条、结构、章法才叫没毛病呢?审向没有说,而是用自身体会讲了个故事。他说:“到位这个概念,我是‘非典’之后才明白的。……我《圣教序》临了几十年,这次临写与‘非典’前不同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打造……每个字写了3050遍,前后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才理解什么叫‘到位’”(很不像业内人士的话)。这可是个大笑话。读者会觉得:此君临写《圣教序》几十年,竟然还未曾逐字临写过,直到“非典”期间,才懂得逐字临写。学书的弯路走得这么大,足令书界人士笑掉牙齿。果真如其所说的话,则此君书法的“到位”程度,还很难说。而其书法的功力恐怕也难以让人恭维,虽未见过此君书作。
$ Q9 h8 l8 S0 M: P审向对“味道”的阐述虽多,但也仅仅对“线条”和“形式”的表现方面来谈的,对书法表现的内容却避而不谈。笔者认为,书法的“味道”,主要在文字内容,而不是形式。很难想象,一件文字内容陈腐的或不健康的书法作品,无论其表现手法如何突出,它还能够“为时代服务”吗?离开当前社会现实内容去讲形式,“味道”将是什么味道呢?3 S/ ~, ?& {7 m( @. p
审向为了更好地阐明其所谓审美取向的正确性,特别精选了几件获奖作品与审向一同发表,作为(宏观与微观)审美取向把握的典范,以昭示国人(虽然作者未说明刊发的用意)。但不幸得很,这些作品内容,全是古诗、文、联,毫无时代气息。它怎么能表现“今人情怀”和“为时代服务”呢?尤其糟糕的是:获楹联奖的两件作品,一个把“孤桐”的“孤”字,写成子旁一个辰,错不成字。另一个却把“华”字任意增减笔画。“与”和“平”又写得象“兴”和“年”。这“到位”了吗?如此“创新”,只有学养差和令人耻笑的“味道”。“今人的情怀”和“时代的审美”在哪里呢?如此丑俗作品,却用作“到位又有味道”的好作品来示范,岂不可笑。真是自吹自擂,当场出丑。另两件获正书奖作品,也算不上优秀。获楹联奖的作者,是否理解其作品内容,还很难说。这两位作者真好运气,出错的劣作,也能通过大展评审获奖,还被审向精选出来,作为审美典范和审向一同刊发。对此,评委先生们也难辞其咎。难道这会是偶然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好字不一定是书法”/ m( k* _2 c3 k' D  p. l$ |
审向说:“字写好了也只能是好字,不一定是书法。……写字与书法的关系古今不同了。”“非常赞成”北师大书法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的的表述”。“书法以艺术感染效果为主,至于所传达的内容,只要求书法家能识读”。笔者认为:书法一旦失去可读性,只有书法家才能识读时,这样的书法作品,还有社会意义吗?失去社会意义的书法,难道还有艺术价值么?它又怎么表现“今人情怀”和“为时代服务”呢?这岂不是与“二为”方针背道而驰吗?笔者认为:北师大书法教学大纲的“表述”,也是不妥当的或错误的。
/ z# N$ p" _7 {5 c审向说,“写字”不是艺术,“书法”才是艺术。而事实是:字写好了就成为书法家了。启功先生曾自谦地说自己不是书法家时说:“只不过别人说我的字写得好”。字写得好才能成为书法家,是社会公认的事实。说“好字不一定是书法”的人,只有那些素养差又急于想当“书法家”的先生们。从古到今的书法大家,哪一个不是写好字的?只在当今书坛,才出现了写不好字或只会写丑字的“书法家”。“写字”就是“书法”,这是无可置疑的。正如绘画与美术,弹琴与音乐,都是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书法被逼着走向纯艺术”道路1 A/ d" c. ?1 m7 {: |$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有如炎黄子孙的黄皮肤黑头发和黑眼睛。只要这“根”不断,汉字的书写也就永远不会失去实用价值。硬笔代替毛笔以来,已过了大半个世纪的今天,毛笔书法仍显示着它实用价值的强大生命力。从日常用书转化为装饰与美化环境用书,成为实用性的艺术欣赏与享受。而硬笔书法将永远承担起实用与欣赏并重的角色,这是打字键盘永远不能代替的。不难想象,我们未来一代,从小就不学写汉字(即不学书法)将会是怎样的结果。书法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学生不可忽缺的素养。然而,这些年来,学校搞应试教育,许多中小学校都忽视书法课,使得大多数学生受不到书法基础教育和书法基本训练,造成许多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差和书法知识的贫乏,并成为他们的终身遗憾。这是教育部门的一个重大失误。也是形成今天社会书法理念薄弱和丑俗书风得以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所谓“书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小了,……书法被逼着走向纯艺术……是避免不了的”的结论,是十分错误的。对此我们就更有必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书法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应开好书法课,加强书法教育以提高全民书法理念。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宏扬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促进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全民书法素质。所以,普及书法教育是中小学校不可推卸的,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概念模糊,故弄玄虚  r, A! S* e$ [0 U! S
审向还提出一些玄奥而模糊的概念,诸如书法的“创新”、“坚持传统”、“时代审美要求”、“现代审美意识”、“味道的时代性”、“视觉艺术的规律”等,开口不离“时代”、“现代”和“创新”,可在精选的几件获奖作品中,却找不到一点“时代”或“现代”和“创新”的影子,也体会不到“今人情怀”与“为时代服务”之所在。
# N, l. s2 {( S审向以权威自居,企图利用手中权力,以所谓“专业层面”来推销自己背离科学发展观的“当前审美取向”,要“直接和逐步引导社会层面的审美取向”,“把广大人民群众对书法的欣赏,引导调整到一个科学的心里状态,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审美能力”。口气真不小,只怕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其实审向自己就缺乏科学的心态。审向把学习王羲之说得很玄奥:“对周易、老子和庄子都不熟悉,不了解,如何理解王羲之?理解不了又如何学到(王羲之)真东西?”“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认识它,把握它。”学习王羲之书法真这么玄吗?这可称得上现代玄学。还赘言认识论呢。在书法审美的一些问题上,恰恰自己就违背了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用审向观点来评判书法的好坏,无疑是中国书法的悲哀。
2 g5 \5 ^0 ^1 x. V! H书法本无新旧之分,唯有雅俗之别,“创新”也并非艺术创作的唯一目标。回顾这些年来,把书法“创新”作为唯一目标来追求的结果是:造成传统的叛逆与割裂,审美的美丑混淆,不正书风泛滥成灾的大量事实,难道还不能从实践中清醒认识么?“书法之为艺术,几千年来,它在中华文化中属于最精美、最成熟和最稳定的分支体系”。它的修为过程、评判标准和不容忽视的审美理念都不是随意创改得了的。希望当前书界的显要诸公,审时度势,应该仔细反思的是,我们在继承书法优良传统的倡导上,是否重视并落到实处?为书法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多少有益的工作?愿书界同仁共同努力,早日结束书界的混乱局面吧!& ]5 y! w- K0 W

+ X& L; G! _; ^
: J, z* m( ]: t# i/ _- q
5 h$ F0 e1 y# Y5 F7 P6 `3 _* {! g' ]7 [$ [. [- Q
! o" M5 S- Q. L' e+ e9 i+ |1 Q
6 Z2 @1 e" _' R  w: V4 R2 V

. E5 S: o; d* ?$ ^8 A* g
4 U4 Z. E# Z! c$ E5 E4 s( Z8 i) k1 B* q3 K
+ W. k3 n; R9 `! E: s4 U0 J8 ?

) G3 _1 A% D: ~# R; o0 n9 T7 m
7 U2 ]- o2 F8 b- z/ X1 I1 X& F
7 A- |/ J% u1 J: q! F" F& Q+ ~2 U6 u" [$ @3 g5 s, U
:
2006108

! h  u7 y' O# n5 J7 i3 s2 f+ Q$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楼主的某些看法也值得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3882846736刘国峰 中国书法家协会 会员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麻柳区中心街199号

em4 em4 em4
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0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思考.em1 em1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