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5-2-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21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内容提要:
" s! n8 l% z0 Q* W8 k* _传统书法如何进行现代美学的当代转换?我们以为,在历史上审美、审丑的美学形态之外,当代美学应该崛起一个新的美学形态——审智。在这一形态下,我们反对流行的惯性的复制的缺乏独立作品意识的书写,推崇书写主体在当下书写现场的心绪与书写内容的契合,前伸与后延传统书写的创作历程,进而解构了历史上书法作品作为“作品”的概念,并以此为契机,强调对作品的图像把握,进而顺应了20世纪哲学、美学的语言转向与视觉凸起的大趋势。
( L* p- ^$ H3 ?1 b5 _关键词:审智书法,书法家+m!w:A+d:^'o
9 f& H& G8 [6 T/ b" k智性书写
& B5 G& _0 L6 u% W a. L: H_8k n9o
8 j% J7 A1 k! P- a. d0 D( H/ U8 Q达伦道夫曾经警告说:“对全球化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单行线上的一条路,而应该理解为与所有人、所有企业、所有国家都同样有关的一条路。”既是如此,那么,全球化便可能不是一个口号、一种野心,而是一次行动、一个事实。它如蚕噬叶一般地渐渐逼近所有试图超然事外的绿叶,并最终吃掉了事。伴随着这样的行动与事实,所谓的“独此一家”以及试图由此而来的豁免权便显得不太可能。这样,即便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也被迫地裸露在了“全球化”的路途上。此时,何为书法?书法如何艺术以及传统书法艺术怎样对接当代美学,便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以为,传统书法如果还想生发出新的光泽和意义,那么,它就必须祛除惯性之蔽,进而构筑自身的品质建筑——智性书写。书法,书法家1u)q1T3c&[*y+c$\
- m9 r# v! \$ g% t9 c书法,书法家:[-Z x#^7l5u*V
. F/ h7 [1 Q8 I# ^2 O. O一、背景:边缘、传统、惯性以及春宽梦窄7 Y: L9 X9 D# t/ w8 @1 i2 V7 v
在《近现代书法论》中,卢辅圣先生以为,中国近代史带给书法的直接影响,无过于“双重废黜”即毛笔在实用书中的统治地位被废黜;文言文被白话文废黜①。这种双重废黜的直白结局便是书法在下文化格局中的边缘化。边缘的意义指向是双重的,它既意味着传统书法在当下文化格局中,中心地位的丧失,也预示着新空间的获得。在这个边缘化的新空间中,我们有幸目睹了诸多的书法流派及其艺术追求。比如“书法新古典主义”、“现代派书法”、“书法主义”、“学院派书法”等等。应该说,以上流派都为传统书法的当下拓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传统书法如何在艺术本体以及精神本源上对接当代美学的问题,并未在上述诸流派中得到完满解决。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倡言“智性书写”的一个理由。书法,书法家6e.m0t;p-x6b
4 W" e( d5 G/ {" c3 h或许是经历了“双重废黜”,“尊重传统”四个字居然成了一块挡箭牌。其实,传统不是该不该被尊重,而是能否尊重得了的问题。在“尊重传统”的喧哗中,我们看到,“传统”恰恰被许多嘴里喊着尊重传统的先生们糟蹋了。不算少数的所谓书法家彻底地失去了解读传统的能力却又偏偏自以为是,冥顽不化,并以为自己固守的那一套就是传统,蒙人蒙世,最终直接导致了当下中国书法市场的混乱。当尊重传统的呼声不绝于耳时,我们首先发问的不仅是什么是传统的问题,而且是你是否具备尊重传统的能力的问题,也就是是否具备尊重传统的资格。我们以为,对于传统的新生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能力。它可以是器的层次,也可以是道的层次,但其基石一定是智性。不能不说的是,当我们提出了“智性书写”一说后,众多道貌岸然的先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智性书写,谁是愚性书写?对此,我们慨然而答:当你还在习惯的套轴里单调而又圆滑地玩弄、循环自己笔下的几句古诗甚至年复一年地搬弄程咬金式的三板爷时,你就是愚性书写。因为,你的艺术生产不是陌生化,而是自动化。它在惯性重复的基础上,复制古人、复制同人、复制自己。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智性是指艺术家的原创性的话,那么,惯性重复则是任何一位艺术家都难以回避的一个难题。当我们把艺术家的一生创作历程分为智性与惯性两大阶段后,就会发现,惯性阶段总是长于智性阶段(当然,两大阶段不是截然而分而是交互生发),也就是说,作品总是多于代表作。于是,在艺术家一生有限的创作历程中,能否相对地延长智性部分而缩短惯性部分?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惯性阶段的缩短便意味着智性阶段的相对延长,有鉴于此,祛除惯性之蔽便成了“智性书写”的一大要务。www.zgsfj.com*A9A7Z%[+c)L$n* y! h* X! b/ K+ c
在《诗学札记二》中,顾城写道:“诗的大敌是习惯——习惯于一种机械的接受方式,习惯于一种‘合法’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一种公认的表现方式。习惯是感觉的厚茧,使冷和热都趋于麻木;习惯是感情的面具,使欢乐和痛苦都无从表达,习惯是语言的套轴,使那几个单调而圆滑的词汇循环不已,习惯是精神的狱墙,隔绝了横贯世界的信风,隔绝了爱、理解、信任,隔绝了心海的潮汐。习惯就是停滞,就是沼泽,就是衰老,习惯的终点就是死亡……,当诗人用崭新的诗篇、崭新的审美意识粉碎了习惯之后,他和读者将获得再生——重新感知自己和世界。”诗歌如此,书法亦然。返观书坛,无论古今,惯性的厚茧都曾使人在麻木不仁中失去自己的冷和热。自然,惯性也有着一定的合理成份,否则,它便不可能“惯”下去。孙绍振先生以为,即使过时的习惯,也不光是停滞的沼泽,它还包含着过去的成就和经验。唯其如此,“智性书写”的祛蔽——反对惯性书写,也就有了自我批判的成份。因为,“智性书写”也不是横空出世,它的前阶段或说前智性书写阶段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惯性的成份。这也决定了它与当下诸多书法流派的关联。至于这种关联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将另文阐释。
7 w2 g; N* Q5 T7 x5 ?同时,由于惯性所致,本应扇形打开的美学境界却被人为地收束了。我们更多地把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理解为线性发展。以“创新”为例,以往的书法研究中,对于创新的理解往往局限在书法风格或审美趣味的演变,典型者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等。这一很难说绝对、却也大致说得过去的形态划分,所关注的还只是书家主体的艺术创作,至于作品客体与周边语境、情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关系的角度在美学层面上关注一个更为宏大的文本则研究得非常不够。不仅如此,物境、语境、情境还往往被理解为创作历程中的单行线。如此一来,创作历程的内在逻辑固是鲜明了,但“三境”呈扇形打开的可能也就失去了。因为,这里忽视了书法作品作为文本出现的物境与语境,这一忽略势必导致作品情境、意境的单薄与细窄,真可谓“春宽梦窄”。书法,书法家2d.f%I:?,C9i4 u6 h4 ?0 j, @+ m. l
6 |: M3 U3 s) V0 u. w$ L$ J0 n! ^ e1 w. s5 z! @- a w0 @1 x' i
二、论题——智性书写www.zgsfj.com3{$d5c2J1Q1Y
& K z2 X3 p) b; W1 j) U如果艺术活动中的创造过程可以称之为艺术生产的话,那么,智性书写则把具备个体艺术生产特征的传统书写置换为集体式艺术生产。这一带有解构意味的置换,不是为了消弥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者的个性,而是为了使凝具个性的文本在物境、语境之中得以更加充分地展现。为此,较之传统书写“智性书写”首先将创作历程作了必要的前伸与后延。
: @, l; x8 V3 e. Y: t7 w所谓“前伸”,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点:% H) A: E& Q% @/ z
第一,视点前移。较之当下众多书写视“法书”为唯一神圣时,智性书写更加关注法书之所以成为法书的那个“之所以”,也就是说,它探究的首先是“法书”为何成为法书的问题,其次,才是对于“法书”的临摹与借鉴。
/ C6 v6 w6 _0 C+ T6 ?第二,心绪准备。智性书写强调三个字,静、敬、境,具体释义如下:) Z |: v2 q* ]1 u5 D& ?
I静:指宁静,所谓宁静而致远。也就是说,每当作者创作之前,他必须使自己的心宁静下来,宁静的方式不是心血来潮式地打坐,而是阅读式孕育。比如,创作者欲书写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时,他就需要首先阅读有关豪放词的文章与资料以孕育自己这方面的情感,这就好比写论文,论题确定后,首务之急便是围绕论题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写作。事实上,书法作品的创作与论文写作在艺术本质上并无差别。遗憾的是,我们以往的书法创作中忽略了阅读——查找资料的重要性。有了资料,在阅读之中宁静下来,然后,又在阅读之中,让宁静的心鼓起雄风。书法,书法家)b$C4e"A'S.x
9 C) ?9 Y8 q# u1 R* j5 g敬:紧接着“静”字的是敬。当我们拜谒中山陵时,便有这样的体验,拾级而上,随着台阶的逐级升高,曾经烦燥的心情不仅逐渐宁静下来,而且随着心绪的宁静,敬仰之意也油然而生。我们在书法创作的心理准备中强调敬意,是因为我们看到太多的以率性为幌子的杂耍与胡闹。如果艺术仍以生命为本体的话,那么,敬字便不能不提。7 L. X8 W& z" u% L+ M1 r" _
境:就是境界的境。在经历了静、敬二字后,作为艺术生产者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已然准备好了自己的心情,这样他也就可以较为完满地进行自己的具体创作了。请注意,当下众多的所谓书法家的“创作”历程只是始于此,他们普遍地缺乏一种心情的准备,由于这一欠缺,他们的书法作品在文意的表达上也就有着种种不足。当然,一些流派已然彻底地抛弃了书法的文意,而纯粹关注书写性。这样做,固然使艺术性可能更加纯粹,但也有可能断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根脉。为此,智性书写在注重书写性时,也关注文意的表达,仍以上文提到的苏东坡“大江东去”词为例。书法家以此为内容书写作品时,就需选择最佳的书体——草书。舍弃这一体式,不是不能写,而是不能写得最好。表面上看,这一主张并未脱出古人习惯,比如,“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先。”(王羲之)“欲书写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虞世南);“思虑通审”(孙过庭)“输于我心”(周星莲)等等,然而,这一“智性”习惯已然在当下众多书家那里荡损了,此之强调,既有回归本源之意,亦有另立一格之求。书法,书法家!`#g:N;O4_)k*R4Q/a( C8 U+ U' T& D$ K6 R8 { R7 r
如果说“前伸”部分还只是“智性书写”关于古人智性的一种拓殖的话,那么,“后延”部分则体现了“智性书写”的解构意识。
* O+ A- J3 e/ d- W1 n5 h2 j, u \# z我们知道,传统的创作习惯是,当书法家在宣纸或其他的媒材上书写完毕后,创作历程也就基本完成,虽然,自古即有“三分书画,七分装裱”之说,但作为书法家来说,在创作理念之中,并未更多地考虑“七分装裱”的成份,“书写”与“装裱”分属于两个独立的个体艺术生产者。“书写”者可以称“家”,即书法家,而“装裱”者则只能称“匠”,工匠而已。一高一低,一雅一俗。然而,在“智性书写”看来,“家”与“匠”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合二为一,也就是说,书法家在媒材上书写完毕后,他并没有完成作为文本的书法作品,他只完成了一部分,余下的一部分——装裱、在展馆如何陈列便由装裱师、设计学专家等共同来完成。书法,书法家-l(V$y.h.y"r"T6D
5 p6 _: W2 i3 Q在“智性书写”这里,作为文本的作品,不是完成在书法家或装裱师手里,而是完成在观者的眼里。唯其如此,传统概念意义上的作品便会因了展览场地、展示方式的不同有了无数变体。而其在观者眼中的每一次变体便是一件新的作品,也就是说,一件“作品”,经过不同的灯光、不同的陈列方式、不同的音响环绕,也就有了不同的命名,不同的意义。这样做,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基于这样的文化事实——语言转向与视觉凸起。/~'s!a;}4H"N0x*a!k2[-j$ G( ?7 W: J( a- E$ {3 U3 ]5 Z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歇尔认为,理查·罗蒂把哲学史的特征描述为一系列“转向”即:“古代与中世纪哲学的图景关注物,17到19世纪的哲学关注观念,而启蒙的当代哲学则关注词语……”②伴随这一语言转向的便是视觉文化的凸起。哲学、美学、文化研究等学科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对“看”的思考,这一视觉转向不但标识着文化形态的转变,而且意味着思维范式的转变。基于此,贡布里希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把这一论断引入智性书写,就可以看到“智性书写”明显地加重了书法文本中属于“看”的份量。在智性书写者眼里,传统的笔墨功夫是“看”的一部分,“三分书画,七分装裱”的“装裱”也是看的一部分。不过,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看”的成份,在古人那里做到的“七分”即“七分装裱”已是竭其所能了。而今天,当设计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时,当高科技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可能时,如何把基于传统笔墨功夫的文字书法与当下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然后发出环绕立体声,便成了智性书写的努力方向。【中国书法家论坛】,q,O-}4o%x;x7l4Z#Y
5 J' f4 k5 g3 O! k" E: p' q另外,在传统的认识论里,“看”作为一种感知过程,属于感性认识。经由思维和推理的上升过程,感性认识才达到理性的高度。于是,在语言和图像的二元结构中,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图像是感知的手段。由于思维高于感知,所以图像也就自然低于语言。故此,西方有“语言即逻格斯”的传统观念。但是,晚近的研究揭橥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那就是视觉和思维别无二致。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种种心理过程,在视觉中同样存在:抽象、推理、分析、综合等等。这就提醒智性书写者尤要重视视觉思维。使得“作品”在观者的眼中陌生起来。使他们的“看”陌生化。通过陌生化,进而把“看”从传统的品、赏、玩的趣味中,引向一个不无神秘的仪式,最终形成仪式震惊的美学效果。【中国书法家论坛】8b,D5i7A1T9}(s/Y;|
8 B( U! V* v. B/ ? W' ]* q海德格尔预言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的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这也同样提示我们应该注重整体形式上的图像把握,即把传统书写的线条把握、墨色把握提升到图像的平台上来做宏观把握。7 E8 o7 }( o0 Y0 Y3 Z0 t: {
除却语言转向与视觉凸起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形态的因素。- ^' B8 X& @' H8 Z5 L, `
我们知道,农业经济时代,与之相对应的哲学是自然哲学(中国天道自然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和工业经济时代相对应的主导哲学是社会哲学(优尔泰、卢梭、霍布斯等人提出社会哲学,、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科学形态的社会哲学);和知识经济对应的哲学是智能哲学③,这样三大哲学也就分别标识了三大美学形态,为方便起见,以表格表方式列出:书法,书法家!t/q)u6S#W7`,O!z/a) q/ R% s" v6 s. |" H# z/ _! r& F
!G*@'Q+F;H+D,z: _! K( f- `# @( T4 y+ L5 u
文明形态 书法,书法家7_,o4s1\0S+o;| s(f$w+ _ K4 q y# F: h
| 主导经济 www.zgsfj.com)i'x4r$P:c8 q- X0 Y5 ^$ L( |; \
| 主导哲学 " G V2 Y& A/ H( w
| 美学形态 # d( O: ] w6 p/ y6 ?4 f7 g2 W
| 农业社会 书法,书法家'e4R'Z;g4D*J
, c/ l# H# x4 X7 L) t+ F5 h | 农业经济 书法,书法家/{(W#d/i6T&_*j& F2 Z5 C1 o- A! h" W
| 自然哲学
, q: j! m/ R! Z: `' L6 _ | 审 美 #k,X(H U"K*o+L! o3 l0 ?: C: n0 f6 ]
| 工业社会 书法,书法家'L'm,p2H9s$_&e& \9 G F; a' c" `$ i
| 工业经济 | 社会哲学 书法,书法家3?8I'r9O"L1 J- D( l4 A/ @% i
| 审美、审丑 书法,书法家3@(E(S l+}'`5A2g2M3x
/ c/ B l7 g2 }( X4 }0 P | 后工业社会 www.zgsfj.com:Q/A!h-Q:J"t:]
: N7 \' ]5 D. }' V: M# r. u | 知识经济 &@7q4H&y(@2]%F5T4C* Y# |# Q" J* p$ J- g
| 智能哲学 www.zgsfj.com-Y0x"g&{*`(l+]- Q! E( D3 B7 o
| 审美、审丑、审智 4 p6 a+ G: n, P( U& ]; P
|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随着文明形态的变更,美学总有与之对应的形态隆起,然而,在审美、审丑之外,面对知识经济与智能哲学的时代,我们的美学在审美、审丑之外,应该隆起的形态是什么?审智。这也是智性书写得以成型的一个理由。【中国书法家论坛】&w;T&n1h2w$Y3_0 e: B' p& b2 b: J! m2 t$ ?
至此,我们有理由来大致地描述智性书写了。它是在坚持文化根性的前提下,探寻传统书写走向当代的可能。它在经验的集结和智慧的挥洒中,提升书法的艺术性。它既有智力谋略的理性沉淀,又有直觉直率的感性穿透。具体创作中,它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媒材的运用和形式的选择中,更加注重心智;第二,书写现场中更加关注书写主体的当下心绪;第三,书法作品作为文本来说,是一个综合体;就创作历程言,是集体而非个体式生产。
5 k/ l& p2 T8 H& y% h0 H; k三、关键词——智性书写的一份纲要7 E; \ G; g! b, w4 x9 @: ^0 b, `
智性书写将时下的书写运动区分为写字、书法与书法艺术三大阵营。为此,我们首先清理一下智性书写的关键词:【中国书法家论坛】:F-_:j!z3~4Z:x
( {; |) l/ m5 ?智:指创作主体在书写情境中的绝断力和控制力。它强调创作主体的文化志趣、知识修养、学识才智的丰富积累,尤重“心智”在创作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即心灵的选择。《大乘义章》中说:“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绝断,说之以智。”此之“于境绝断”正是智性书写之“智”的一份纲领。, [2 L- N4 U; x
性:指性情,即创作主体在当下的情感冲动、意绪等的瞬间截留,是书法的创作欲和原动力。( R4 [8 b4 M: X' X3 O$ x
书:汉字中,“书”之本义即用毛笔写字。据《说文·聿部》,“书,箸1 ?* W& J6 n! a* v* }5 {4 P8 _" _7 v
*[.u5~"k.|* O2 l& o2 G0 C7 e2 u; P
也”。徐灏注笺:“书从聿,当以作字为本义。”由此引申,书法传统中“技法技巧”的运用,具有着法的内涵。www.zgsfj.com$?-h;z-d2e"b%K:y;n2M
( \, g5 e. x0 `/ L/ H写:即“泻”,有“舒泄”、“泄写”之意。它指出创作主体的当下心绪与自然宣泄和流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s6 b9 M# N, u) M: h
智性与书写以现有的先后次序整合为一时,不只是词组的组合,而是以智性统率书写。进而把自己与既往的写字、书法区分开来,并把自己定位在“书法艺术”。这三个概念区分如下:www.zgsfj.com-~!v*f/N5D8c,F!F%K
3 I% p. t6 O6 ~7 R' W写字:书写者未受过专业训练,书写之时,其笔墨线条亦不具备书法本体意义上的技术含量,其所遵循的只不过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并以此为原则书写汉字。6 I: M" e# N- o% d8 _* F
书法:书写者受过专业训练。在此基础上,书写者将凝定于书法史上的理法和技术筛选、抽绎、涵化在自己的作品中。但是,在筛选、抽绎、涵化的过程中,惯性多于智性,摹仿多于创新。它以传统书写技术法则与规律为准绳,在艺术形式上以形成个人风格为最高指归。
' s/ `& @( B& O N: a书法艺术:“书法”走向“书法艺术”,从大文化语境上说,是由于20世纪书法内涵的减缩、生存领地的逼窄造成的。但从书法本体来看,这也是书法特性高度自觉的一种必然。“智性书写”为自己所设置的艺术目标即是对当下书法的无序状态(即所谓遍地是书家的现象)的一种理性反拨,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受众的一种郑重承诺。从文本的角度看,书法艺术仍然讲求传统书写艺术法则与规律,但更加强调艺术主体创作的当下心绪与书写语言(文字内容,书体选择等)的完美契合。如果说,“书法”往往显示了书写者某一时段作品的相对统一性的话,那么,“书法艺术”则注重创作历程中每件作品的相对独立性。【中国书法家论坛】7^7i9x.L b"r
: _4 F! z4 B% V6 @. O* K5 U f; H& M, K: ~9 C+ h7 q
四、新的美学原则——审智书法,书法家;i"U:}({9J2O-H5{6}
% G4 F$ w( k4 a) D智性书写提出审智一说,但它能否成为新的美学原则?我们以为应该可以。叶朗先生在《现代美学体系》一书中认为,构筑现代美学体系应体现以下四原则:( l U9 |! P7 \; @ e8 Z
第一,传统美学和当代美学的贯通;
6 Z( I v, j( m1 k, g, F】第二,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书法,书法家.b&}8p(e&B2 W1 z0 `" b" G8 z9 f+ e4 P e
第三,美学诸多相邻学科的渗透;
1 E6 f) u0 S* N9 Z8 ~, x* rT第四,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的并进。【中国书法家论坛】#g)M(U1}-M2p
- f2 a( K: |% c! k4 Q9 |* g尽管开宗立派之事并非我们的奢望,但是,智性书写的体系性包容却使我们有理由称智性书写为新的美学原理,下面就以叶先生提出的“四原则”来比照分析一下智性书写。"f0I._"Z3S%Z5v
o& k# C7 E- [" x/ j+ b) b9 b第一,智性书写在固守传统书法文化根脉(笔、墨、纸、文意、审美趣味等)的同时,前延与后伸了传统书法的创作历程,使传统书法由个体式艺术生产转变为智性书写的集体式艺术生产。在完成转换的前提下,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与最精英的传统书写对接,贯通当代美学。换句话说,智性书写探究的是传统的精英书写如何在当代视觉文化场中生效的问题。书法,书法家'@&L,Z%C0J-Q0q;@'l'p
( e# ^: l1 {; x- j) `. l# `第二,智性书写对于陌生化的追求,对于静、敬、境三个字的讲求,对于物境,语境、情境的探究,便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既把西方美学理论倡导的新思想放在传统书法的文化背景中,也把传统书法体现的美学理念放在西方美学的背景中,两相交融,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 ~1 w9 N/ M% c1 r5 S& o0 E第三,智性书写之所以要提出审智,要区分出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三个层次,强调诗性之思,就是为了借助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既有成果,为传统书法的当下拓展,提供多种可能。当然,审智概念的提出,亦顺应了文明形态的转型以及文化哲学的转向这一趋势。书法,书法家8n'V2i%l:v;i%M
- B) Y% K5 i& m' { |第四,目下的智性书写虽然还很难说已经达到了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的高度,但是,智性书写的确是向着这一高度努力的。智性书写所企求的境界也正是体现这一高度的智性书写。以当下状态言,智性书写追求理论与实践的共谋互动这一点,也可以说是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前状态,是未来的智性书学在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得以成型的唯一理由。【中国书法家论坛】"P7r5y&S)L/Z
! L7 V V5 R# M+ r综上所述,作为一项新的美学原则,智性书写不仅一定程度地具备了体系性,而且也的确有了自己鲜明的支点,为了更加明确,我们把前文提到的有关智性书写新在何处的论点,重新归纳如下:%x-_,o"g$p5o'N&E2m*q6 ?1 i5 v8 e9 O( P( s9 J4 M
(1)较之传统书写训练,智性书写关注文本的产生胜于文本的自身。传统书写是将经典书法文本存入银行获得利息,而智性书写则要建造自己的银行或者说使自己成为银行;书法,书法家8u"}2Z%x/V-B"M%z3l"@.p
* k+ {0 `0 |% U8 B(2)传统书写的大路是惯性书写。而智性书写则向惯性重复发起挑战,注重即时性创造性的发挥。www.zgsfj.com*c)n"L3d/^+n%\.b%n.l
$ Q L- H2 d m# K6 e( q8 K(3)智性书写注重对“看”的研究,创作主体对作品的把握方式,不同于传统书写,它是视觉思维的激活。
/ u8 w' Z1 S6 F- D. K, W0 K(4)智性书写的独立作品意识高于传统的书法作品,它既追求作品形质上的精美、精致,也寻觅书法境界上的诗意性表达和形而上的大化之境。( w+ ^: c. }0 Q& `
(5)智性书写反对扭怩作态,故做强为,但不排斥美术方法的介入,比如制作、装置等,以增强作品的形式感。. F' h2 ^, \6 `* C$ c, l
(6)智性书写认定艺术的至境是率性,但绝不率意,渴慕先贤发自肺腑的真率的同时,挖空心思地将关注的真正焦点设置为“如何在作品中彻底展示自我”,这是对中国传统“至法无法”哲学内涵及思想渊源的开掘与拓殖。【中国书法家论坛】"r#~1@/e(~.{(V/u
1 J/ R9 C: D5 l' D* D(7)智性书写把传统作品由二维平面导向三维空间。以环形银幕的形式更加彻底地全方位地探究书法之为书法的表现性与表意性(很多艺术家拒绝表意性,但智性书写强调之,并认为表意性并不妨碍书法的表现性)。
/ x) u7 ?5 {8 m! r. n(8)“智性书写”不想把自己扮成伪道学,既渴望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学术领域,也渴望自己的价值体现在消费领域,因为这关涉到大地上的大众。
4 t& ?0 r% e) o8 e6 k阿德勒认为,知识不是最高的智性产品,理解以及超越理解的智慧具有更高的价值。爱因斯坦也讲过同样的话:“凡是涉及实在的数学定律都是不确定的,凡是确定的定律都不涉及实在。”对于被知识论所遗忘的人类生命追求和生活世界,智慧地把握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因为,惟有它才能有效地逼近处于神秘性包围之中的生命本身的运动。回头看去,当伏尔泰慷慨激昂地说出,莎士比亚笔下光彩照人的畸形人带给人们的快感要比古典的理想美高大一千倍时,他已不仅仅是在评价一位作家,而是在预言着一个新的美学原则——审丑地即将崛起。于是,在紧随其后的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中,美在失重,丑在增值。一失一增中,自然而然地有了雨果的那篇著名的《克伦威尔序言》。在那里,他不仅明确提出了美、丑对立的原则,而且异常鲜明地抬高了丑的地位。继审美、审丑等美学形态后,审智如何崛起也就成了新的增长点。它不是单纯地关注美或丑,而是全盘设想客体地美或丑将以何种形式契合主体心智。这种契合便是“合一”。故此,智性书写赞成如此定位:不仅是从理性追问而且是从诗性追问的角度;不仅是从对象性而且是从非对象性的角度;不仅是从思与世界的对话,思与神灵的对话,诗与科学的对话,而且是从思与诗的对话的角度去追问本体的智,并在诗性之中完成智性之思。书法,书法家;v.V1q/?(L2^$Y(R2E
& ?0 ^! A2 c, Z2 F( u; r6 P% j
' [7 B2 p) T) V9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