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05|回复: 3

九届国展投稿前先回顾一下张秘书长的发言,可能对大家会有帮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记者:您对当代书法审美流向及当代书法创作状态有一个什么估价?
张旭光:就我经历的这几年“国展”评审来看,正如沈鹏先生在“八届国展”开幕式上所讲的那样:“八届国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书法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我当时解读他的话的标志就是三句话,12个字:“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这是书坛走向稳定发展的标志、当代书坛的导向,从创作角度来看,应该说是抓住了书法艺术本身的规律,这是一个宏观的规律。“坚持传统”这一条不可替代,历史上至今没有更好的办法替代它。因此,这一条是要坚定不移地往前走,整个书坛包括我们的创作队伍、包括各大院校的教学,包括培训班的教学我认为基本上都认定了这一点,“坚持传统”不动摇,这是书法艺术发展的独特规律,必须要遵循它,现在看来这个认识是越来越自觉,越来越清醒了,这也是当代书法深化发展的一个表现;第二句话“鼓励创新”,就是说必须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我们坚持传统,深入传统,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创新,只不过书法和别的事物发展有所不同,就是我们必须把传统这一块打牢,但是,打牢还不是目的,还要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和目标才能明确。现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评选,如果没有新的东西评委会就会排斥它。应该说绝大多数评委都达到了能看懂书法的水平,而且看的时间长了都愿意看有个性的作品,谁也不愿意看平庸的,越是有个性的越容易引起关注,越容易引起认可。因此,从这点看,书法在当代作为一门艺术去要求它,也是很明确了。第三句话“多种风格”主要是为创新开辟道路,没有个人风格,就不叫创新,那么,大家都创新,都找个性的话,那肯定是多样化的,这样的话,我们这句话就必须要讲,就是多种风格的问题。我分管创作评审这块,从指导思想上,我认为书坛就是一个百花苑,必须是百花齐放,艺术园地才是灿烂的春天,那怕这花很小,它也要在春天开放,这是天道,即自然规律,人道就是要顺应天道。如果说你这个园地里面就剩下一种牡丹,你开的再好,那也是失败的,也是不正常的,也是违背天道的。这是我近来一直深入传统文化的一种思考。《易经》就是讲要顺乎天道,天行健,天在奔腾不息地往前走,天有阴晴,有圆缺,它有它的规律,这叫天德。人为什么要讲德呢?讲德也是要顺应天德。我们古代传统文化讲得很明白,我们古人在那种农耕时代,靠自然吃饭的时代,古人对天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绝对比我们今人的理解要深刻地多,因为古人没有别的仪器,只有靠对天的感应,我们现在对天的理解都借助了大量的科学手段,人本身直接感应天道和自然的能力已经远远落后于古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易经》在现代仍然有先进性。我们从大的宏观把握上,或者叫导向上,整个书坛创作的发展,我认为这三句话基本上可以概括,同时,也概括了我们的思想,概括了我们的状态,而且我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管提法有什么变化,还是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往前走,这是整个书坛创作的状态。同时,现在有一些年青的书家,成长的很快。他们从传统功力的把握上及时代的审美把握上都跟过去大不一样。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段时间,比80年代从境界上高出了很多,其中一条原因就是整个书坛把握住了书法的规律,所以才进步比较快。第二,信息量大了,各种出版物都多了,这都是他们成长的条件,现在有人提出,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在一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现在过时了,现在应提原创性,我说不行。当代书坛8000多中国书协会员中实际上有2000会员基本传统深入都达不到,为什么呢?每次大展初评挂起来之后,进入复评的1000多件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连到位都达不到,对传统基本的东西还没把握住,还要淘汰很多,最后剩下几百件的时候,才看得过去,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会员队伍当中尚有大部分人对传统的把握还不到家,因此,这时候提原创性有点早,度的把握很重要,所以说,现在对于整个书坛的引领仍然是要强调这三句话,仍然要强调“到位”和“味道”问题,还不能过多的强调原创性。
记者:沈鹏先生曾提出当代书坛缺乏人文精神问题,引起书坛普遍关注,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张旭光:关于人文精神,书坛怎么发展,怎么导向,很重要的是要把当代书坛的问题弄清楚,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当时主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两点:一是传统文化问题,我们这一代书法家,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文化缺失带来的问题是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我们对传统的碑、帖,我们的经典作品本身深入的不够,带来我们书法创作上的营养不良;还有,传统的道德观念、传统的国学对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弱化,像古代士大夫阶层所恪守的做人的原则,那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人格精神没有了。从而导致了我们当代人文精神的缺失。还有一条,就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不够。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需要十分丰富的、肥沃的土壤,离开了肥沃土壤对它的滋养,它仍然不能开得十分的鲜艳。就是说,技法是一个层面,文化底蕴是一个层面,道德价值又是一个层面。我认为,传统文化的缺失会同时造成三个层面的缺失。所以说,在这一二年中,我一直在呼吁。作为书协,作为一个艺术团体,不能靠行政命令,靠行政发文件,主要靠引导,靠我们的行为,靠我们的作品去说话。现在书坛出现的现象,什么代笔之类,功利主义很强、很浮躁,这都和我们传统文化的审美不够有关系。
我最近看了一份材料,讲中国古代为什么儒、释、道三家能够共存?认为儒家,是讲人,人就是善;道讲真,讲自然;佛家讲的是心灵的彼岸,追求未来,讲求美,所以说儒、释、道就是真、善、美,儒、释、道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石。如果说对这些东西学了,研究了,受到它的熏陶,受到它的影响,我想,在人格、境界上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而恰恰是这种真、善、美的营养又滋养、提升了书法的品位。所以必须倡导深入传统,深入传统文化和我们传统的经典作品,而恰恰是这一代人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它的空白。这也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由历史造成的,从事书法研究的人,这一点一定要具备。这是当前的一个不足,而且这个不足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因此,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第二个不足就是现代审美意识的不足,当代书法艺术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呢?书法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书法和写字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因为工具变了,毛笔基本上不用了,钢笔也慢慢不用了,都开始敲键盘了。因此,实用的这一块越来越少了,那么,实用的这一块小了以后,书法越来越会走向独立的一种艺术形式,一旦进入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就获得了永恒,尽管它的面可能会缩小,群众基础会减弱。比如说甲骨文,早就不用了,但是它作为一门艺术会长久的存在下去,所以,艺术性高了就要增加艺术因子,艺术因子一方面存在于我们的传统经典当中,有时候是越传统越现代,但有一条,如果是现代审美意识能力不够,可能还读不出来,我一直强调用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文化里面去开掘,开掘出现代审美的洪流,现代审美意识提高了,和我们经典里面已经存在的与现代审美意识相通的东西相共鸣,才能把它挖掘出来用到创作中去,我认为这是现在书法创作的一条道路,也是一条捷径。这样的东西它是既古既新的。另外,审美因素的强化,把书法作为一种视觉的艺术去看待,因而,就要考虑它的结构、造型、时间、空间问题,就要考虑旋律问题,书法有音乐的质素在里面,考虑那种强弱、节拍的关系、旋律的关系等。因此,你要提高现代审美意识,仅就书法搞书法是不行的,必须广开眼界,到各个姊妹艺术当中去汲取营养,然后为你的艺术创作服务。还有一个问题,譬如说汉碑也好,魏碑也好,它都是刻过的东西,不是墨线,现代美的书法是要把它变成墨线,墨线就有笔法、墨法的时代性问题,你怎么样把它变化成一种有生命的、有韵味的、有意味的一种线,这里面就涉及到一种墨的变化,墨和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可以借鉴国画里的一些东西,彼如林散之讲“雨淋墙头”,雨打在墙头上,那种感觉,那种集团式的线形成的感觉,这都是现代审美意识所要考虑和理解到的。还有,像现代美学讲到的,如何从你的生活体验当中去把这种体验转换成自己的一种语言,这就有原创性在里面。
记者:您提出的现代审美能力问题,我认为关系到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转换,它应该和强调传统处于同等的地位吧?
张旭光:现在搞书法的人,或者说喜欢书法的人,一定要区分开写字和书法的关系,写字以传达写字的内容为主,它是可读的,达到基本的要求就够了,但书法不能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必须要有深层的东西,在各个审美范畴和形式上都要达到很高的标准,而且它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传达书写的内容,而且是以审美为主,以传达写字为辅,首先从观念上就要转变,应该说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当然它离不开写字,但你必须要超越写字,在这个基础上,对现代的造型、现代的构成、现代的旋律、现代的轻重关系、水墨关系等加以认真借鉴。当然,现代审美艺术也是多样化的,你写的和时代并行、大气磅礴,这是一种风格;你写的很婉约,很轻松,使得现代很匆忙的人看了你的字之后很惬意、闲适,那也是为时代服务,你写一种返璞归真的东西,讲究趣味的东西也会有人喜欢。坚定不移地深入传统和十分明确地去提高现代审美能力是并重的,缺一不可。
记者:当代帖学这两年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也注意到你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由于当代传统文化的缺失,包括对经典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际上也是造成我们远远不能真正接近魏晋风韵的原因,我觉得这些问题在当代帖学创作当中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您怎么去看当代帖学整体的复兴势头?
张旭光:我觉得现在的一些很有才华的,很有追求的这些年青人,对于“二王”东晋风流这一块,在理解上还不到位,还有隔膜,主要问题还是对于魏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状态不了解,完全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人,在文化的储备和情感的储备上都不能接近古人,所以它离得很远,学也是学表面的东西。这是从事当代帖学创作的青年书家所要加以注意的。具体问题已在上面谈到了,此处就不加展开了。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姜寿田、黄俊俭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发表于 2007-9-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3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主席的提醒,一定好好领会em14 em14 em14 em23 em23 em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