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833|回复: 6

[热点] 临帖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学习书法,几乎都少不了临帖,有些人甚至终生都没停止过临帖。实际上,无论书法教学还是自学书法,几乎无一例外都将临帖看作重点。( E0 q4 h; b$ s# x3 Z  Y
  据一些书法书籍介绍,临帖不外乎分对临、背临及意临三种,究竟自己如何理解这三种临帖方法呢?自己在临帖过程中又碰到什么困难呢?这些困难如何解决呢?……9 K5 L" C9 f% v
  一个人如果将临帖当成是终生的功课,是不是该在这方面深入思考一下呢?
发表于 2007-8-2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好,大伙都可以把自己临帖的心得体会一一汇总发上来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5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思考中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学习当中的“置换”

书法学习当中的“置换”9 F! o/ v: p, ^3 r8 j8 Y
5 ?$ c* j/ h( J8 \: Q
   中国人一般都会写汉字。有些人的字大家认为漂亮,而有些人的字则被认为丑陋。写得丑陋的想变得漂亮,写得漂亮的想更漂亮,甚至成为书法家。那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通常的方法就是临摹历代的碑帖。把自己那些不好看的笔划抛掉,代之以藏锋、回锋、悬针、垂露、屋漏痕、锥画沙等等;把自己那些丑陋的结构抛掉,代之以二王体、顏体、柳体、欧体、褚体等等。我把这种调整改变自身书写行为的过程称之为“置换”。置换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心态等的替换。从一个普通书法爱好者通过书法置换,最终成为一个书法家,这个过程相当长而且十分艰苦,悟性好且又勤奋的人则要快得多。
' R9 d6 i9 J# J$ l; u- {/ n    置换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初级的置换是随机和感性的。比如看到一副春联,一块匾额,觉得字好,就想把自己的字也写成那个样子。通过粗浅的摹仿,有几分相像,然后置之一旁。这种层次的人很少系统学习中国书法历史。什么碑帖、什么中锋侧锋、什么二王、什么苏黄米蔡、什么书论,他没有研究过。或只知一鳞半爪。凭兴趣和热情他也常写毛笔字,但都是写自己的“体”。初级置换大都为书法爱好者。
1 w( p! Y2 e4 O' \* }3 y: k   高级的置换是系统和理性的。他们对中国书法历史有个大致的轮廓,而对于其喜爱的书家、书派理解得较深,对各种笔墨技法比较了解。最重要的是能根据其自身的个性、好恶,长期地临摹某家某派。不仅置换笔法、结构、章法、墨法,还置换其精神实质(即字外功夫、修养),高级置换是无止境的。高级置换应该是专业的书法家或功力较深的业余书者。
) Q1 Z  r( b4 W. g  }. _, @$ K(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描述做学问者三种境界之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此形容书法置换中每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十分贴切。# m$ {9 U; S' y/ [  ?6 T1 c
   对字十分敏感,看到称意的字即产生置换冲动,通过努力,写出了那样的字即完成了置换,产生喜悦的快感。这样,一小轮的置换过程结束。接着又开始新一轮的置换。如此周而复始,每一轮置换都比前一轮有了一个提高。但到了一定程度,置换完成的难度越来越大。稍一懈怠即停止不前甚或倒退。在这个过程中,灰心、失望、沮丧、挣扎、徬徨、忍耐、坚持等等这些心绪时时围绕着你,折磨着你,使你痛苦不堪。置换当中这种状态最需要的是“坚持”,所谓坚持到底即是胜利也。
9 h$ m0 E5 y7 [   不知不觉中,写出的字的笔划、结构、章法、神采等等有了变化,慢慢地接近心中的目标,有时甚至于写出了“神来之笔”,这时,似乎有一种终于挺过来了的感觉,于是很激动,甚至于热泪盈眶。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m6 z( `# h* p. C8 v
   完成高级置换的条件很苛刻,概括起来约有五点:一是要有不断进取向上的信念和毅力。二是科学的置换方法。三是相关艺术的渗透滋养。四是大自然的沐浴薰陶。五是笔不离手的勤学苦练。7 F2 f9 H9 F; a: b0 Q* _* I
    置换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并非不作为,而是蓄机待发,伺机而为。初级置换阶段应极力控制主体意识,让自己的原始的书写意识休眠。这样,初级置换的效果更显著。待到较高级置换阶段,才让主体意识苏醒,然后择机让主体意识一点一点地渗透到笔划、间架、章法、墨法当中,经过融会贯通,形成内涵丰富、个性特出、表现力强的书法作品。书法置换达到这种程度,就象一个人从胚胎、发育、分娩,逐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也就是完成了一个置换周期。0 ]( g! r3 R% S: y# U" v8 X1 l* I
   一个人书法作品的面貌不断衍变,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置换的过程。置换的次数越多,置换的程度越深,其作品的内涵越丰富,其表现力也越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都是完成了多个置换周期才脱颖而出的。2007年4月5 C  n" e5 C& X; s
+ ]5 r4 ^2 m) f, W, g, h9 A5 Q3 b
以上所言,定有不当之处,敬请书友提出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习书几乎完全靠自学,用了十多年功夫(一般努力,即经常写写)才临得似,算是达到实临的目的;“意临”则花了三年功夫后,才自觉有些满意。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学书过程中有好的老师指点,在用笔方法上能作出示范,大概用五、六年功夫就可以临得似;意临则是一个未知数。
5 C9 K3 q: x& h  R! l) w; C8 p0 o  艺术创作是真实表达情感的活动,究意书法的图式架构反映出什么呢?自己又如何理解意临中的“意”呢?一个学书者如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其学书方法就显得盲目,要将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真实表达出来的机会就如买福利奖券中特等奖一样。
7 N, {1 Y% ?) I, f! J9 c
* F7 ^! i6 @; K5 f$ U, l6 O+ q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7-8-27 13: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