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天水放马滩秦简一直是研究先秦简牍书法的珍贵艺术史料,总数达六万余枚的敦煌汉简、居廷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不仅是研究汉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贵艺术遗产,其“汉简体”的书风影响至今。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数万卷敦煌遗书,完整地反映了公一兀四世纪到十一世纪民间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另外,以《西峡颂》为代表的遍布于全省各地的历代碑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甘肃书法发展的风貌,有的已成为书法史上的珍品,流传于世,并为后人研习。除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甘肃也是一片书法名家辈出的沃土,诞生于陇原大地的草圣张芝、索靖,名垂中国书法史册。赵壹的《非草书》是中国书沦的开山之作。自明以来,王了望、张美如、张澍、朱克敏、刘尔阶等先贤名儒,不仅以文史经籍著称,书法亦在全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成为不同时期甘肃书法的代表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甘肃当代书法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以丁希农、魏振皆、范振绪、牟紫东、赵正等人为代表的甘肃书法家,用毕生的心血耕耘在甘肃书坛,带动和培养了一批书法新人,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新世纪以来,经过书法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甘肃当代书法事业取得新的成就。甘肃书坛呈现山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以及《文化热》的影响,书法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并研习书法艺术,将其作为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我省的通渭县因书法氛围浓郁,书法艺术的高度普及和参与人群的广泛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法艺术之乡》。甘肃书法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专业书法家频频亮相于全国性的展事活动,提升了甘肃书法的影响力,带动了全省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铸造了甘肃当代书法的时代品性,逐步构建起甘肃书法的风格特征。2003年举办的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以高水准的展览活动、丰富的展品、广泛的社会影响在陇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书法热潮。当今的陇原大地,各类书法展览活动已成为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各种书法研讨、笔会、培训、采风、点评、书法下乡等活动层出不穷,书法交流日趋活跃。
近年来,全国许多书法名家莅临陇原,他们或举办展览、或进行书法讲座、或参与各类笔会活动,拓宽了甘肃书法工作者的艺术视野,让更多的甘肃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领略了书法大家的风采,获得了高水准的艺术享受。
甘肃广大书法工作者将以《守望敦煌——甘肃书法展》为契机,认真学习历代先贤和当代名家的宝贵经验,立足本土文化,潜心研究,继承创新,培养和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书风格调,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使甘肃书法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