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089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em24
5 g3 h% w/ |& T “大师”称号岂能随便叫# R4 f, B% W+ Z' _) D% B) g
Q, u1 D3 L2 U# F
近些年,文化界一些名人相继去世。盖棺定论,同业中人普遍给予了高规格的评价,尤其是对演艺界的名人,圈内更是不吝美言,“著名”似乎还觉不够,动不动就加封“大师”的称号,而且屡屡见诸报端。听多了看多了不免也让人心生疑惑:这“大师”的称号有没有个标准?0 e2 L$ |/ u% j
- e( ] K: H$ W, C2 P/ A5 ?
《辞海》对“大师”的解释是:“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巨大”一词表示其分量之重,“宗仰”一说标志公众对其评价之高。由此看来,这大师的称号虽没有个“硬杠杠”,也不须哪个权威部门批准,却也不是一般人就能企及的。5 d5 F) J2 N3 S! ^- U, S. D
N+ d, |$ ?$ V& E, O( U
在京剧艺术高度繁荣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名满天下,但被尊称为“京剧艺术大师”的仅梅兰芳一人;同一时代,我国相声艺术迅速发展,相声表演名家何止成百上千,但被称为大师者也就是侯宝林。. h# y; Z; B5 M
0 C* ^% b& S% c2 y; T
“大师”的称号不是随意授予的,当然也不是谁都想得就能得的。今年年初,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曾在病榻之上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帽子摘下来!书法家、教育家启功生前对“戴高帽子”也同样激烈反对。他曾对友人说:“现在有人给我戴高帽子,说什么我是天下第一笔,我根本没有讲过。吹捧我的文章太多,这不是捧杀我吗?这是存心让我死后都不得安宁啊!”7 S4 j9 k, x; B" X! |4 T$ b* t
: D6 J- b+ { ]8 i0 m( J3 m3 `% O “虚假的繁荣,虚拟的高峰”掩盖不了某些行业、艺术整体滑坡的现实,而且,越是那些“名人一大堆”、“大师云集”的地方,艺术空气也往往越稀薄,艺术成果也越凋敝。图虚名必招实祸,这难道不是“捧杀”的恶果?
2 b3 L) c, L8 _ L6 c* d* B
- ~$ ]) P. c; u- y+ G w' b[ 本帖最后由 李方富 于 2007-8-12 11:55 编辑 ] - Y7 T; j2 h3 K* h' }
face18 em142 w& R" `, X& u1 l
2 N2 o: O( u! ^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8-13 21:0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