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444|回复: 12

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4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 " [! A) ^) W& k; r* g
              ——海选归来话海选# X7 q1 f4 B6 \# E: N
) B  A( C, ?1 A$ C3 D6 O0 |% p

9 m$ h/ M6 o9 L# b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
* S0 s: t9 s, L在我的惯常思维中,西泠是百年名社,一直是印人心中的圣殿;成为西泠的一员,是无数印人的梦想。以西泠的号召力,大旗一挥,天下印人必是闻风而动,云集麾下。不意2007年的一场“海选”,却让我产生了疑惑。
/ \+ g) t5 ?' I" d1 W+ E2 ^- D西泠“海选”社员的消息甫见媒体,外界的反应众说不一。我以为“海选”不过是一个评比名词的置换,用来造势也未尝不可,关键还是看其实质操作。以前曾参加过几次西泠主办的篆刻评展,作品也曾入集展出。这次“海选”,从宣传文案上看,宛如考试,知道它的难度绝非评展可比。面对15个入社名额的诱惑,虽自知斤两不足,终不免心里发痒。参与,更多的是挑战自我,唯有亲身感受才能谈得上具体收获。
/ z3 C' N6 d4 L+ C然而令我不解的是众多印友对此次“海选”的冷淡。报名前,笔者曾咨询各地熟知的印友,其中不乏篆刻高手。很多朋友明确表示根本无兴趣参与,有的嫌路途遥远比赛程序太繁琐,有的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我还了解到,有些朋友自己原本不想凑这个热闹,但碍于主办赛区打电话邀约或印社集体组织情面,又不得不参与。真正有意参加的多是抱着以印会友交流的目的,想与新朋旧友见见面,对取得什么样的名次倒不是很在意。
; e/ [$ C9 [: H2 I  A这样的反馈让我不免失望,也有朋友劝我三思后行。我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抱着交流提高的想法报了名。海选华北赛区在天津塘沽,76-8日比赛,是开赛最早的赛区。组委会告诉我报名的有200多人。到了之后,才知道很多报名的选手根本就没有来。考场序号只排到了150号,中间还有空位。参与者以天津及周边省区为主,也有个别来自安徽、吉林、湖北、浙江的选手,多与天津方面有着各种联系。北京、内蒙、山西、山东等地的印人都不是很多。只有河北沧海印社组织了35人的集体团队,每人一件印有沧海印社社标的T恤衫,很是抢眼。据称他们最初组织了五、六十人报名,很多人也因各种原因未到。8 W0 I; [6 r2 A9 I" L
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觉得场面冷清了些。而组织接待方面的疏漏更让不少参与者感到心冷。赛区联系安排的宾馆双人标间每天148元,却无吃饭的餐厅,很多选手在苍蝇乱飞的小吃摊上凑合着吃饭的情景让人唏嘘。许多选手对日程安排不明,行车路线不知,深感不便。三轮比赛,逐次晋级,安排在每天上午举行。前两轮赛后,都是到下午三点才出结果,然后入选者半天再无事可做,落选者想走却已多有不便。路途远的晋级选手要参加全部三场比赛至少需要五天的时间来安排行程。很多选手认为赛程完全可以压缩到两天。小事更考验主办者的组织力。直到第二轮结果出来后,主办方组织了一个座谈会,才让外地选手感觉到一些天津的温暖。有选手在会上“感谢”主办方终于给自己买到了返家的车票。
/ {% D- }1 ~$ x1 F) m9 U因为报名的总人数不多,凡报名者都被允许参加了第一轮的比赛,还有在考场内才交费报名的。前两轮比赛都是三小时内完成规定命题创作,统一石材(巴林)、大小,不限风格。第一轮创作“上善若水”,结束后评出前80名进入下一轮。评委由天津方面出任。有意思的是,某评委在考场内公开对大家说,不要刻得太豪放,评委喜欢工稳的,要是刻得像石开,肯定选不上。第二轮内容“见贤思齐”,加了边款要求。赛前,有评委提议对上一轮落选作品复审,又“复活”四人。因是临时提议,有三人早已返家而未能参赛。这个小插曲,使比赛推迟了半小时才开始,时间顺延。这一轮的评委由华北五省区的西泠印社社员等共八人组成。评出前50名(实际评出55人)进入下一轮。( S1 a; Z) F8 b3 x! a6 o
对一位研习篆刻多年的印人来说,前两轮的命题都不是难事,但对作品的评判要受制于评审的游戏规则。过于风格化的作品反倒不如投评委所好。而艺术之外的潜规则早已变成各方角力的平衡。两轮比赛后,都有上过全国大展的高手被淘汰出局。或有临场发挥原因,但评选的幕后交易选手们也都心知肚明。平心而论,真正具有综合考评意义的是第三轮,也最具专业水准。李刚田先生当众从西泠印社工作人员带去的试卷中抽出内容:“惟陈言务去”,要求刻成汉印白文急就章式,另再以“研道”为内容,从秦印、汉印、明清流派印式中任选两式设计墨稿;朱白不限。边款需刻20字以上。除此,还要再刻一方天津方面出的命题:“开发区大有希望”。时间4小时。应该说,要高质量的完成这样的命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选手坦承自己的作品不理想。但选拔就要有结果,即使是自称不太满意的选手,还是有不少最终进入了前25名。
8 l! M( W; M! N" S% }这样的“海选”是第一次参加,几轮现场竞刻下来,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其他参与者的交流,似也让我找到些“海选”被很多印人冷落的潜因。这种近乎考试的现场比赛,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谁敢保证自己能最终进入前几名。不少印友表示,与其费钱费力铩羽而归丢面子,还不如不参与显得自己更牛气。而篆刻艺术的非表演性,让很多习惯于静心自处的印人也对“海选”敬而远之。
# P- t0 g4 y4 C西泠“海选”,本应是印人圆梦西泠的一次难得机遇,这样的诱惑却抵消不了印人对“海选”的疑虑。专业高端的设定与操作程序的缺陷,或许一开始就注定了它将面临参与者缺失的尴尬:从专业层面看,风格化的作者已多年有成,可能不屑参与这样的竞争,或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初学者自知水平不够,自然也不会参与这样的竞争。至于普通大众,也不会因为它的“无门槛”(实际还是有门槛)就能参与进来。从程序设计上,即便再多设几个赛区,参与者也免不了舟车劳顿,食宿、时间都是参与者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海选”毕竟不是艺术考生必须参加的高考,真正全国到处飞的选手又能有几个呢?% d8 K  V7 q7 K# w! f
按照奥运文化的非商业原则,这次“海选”似应设为不收费的公益活动。但华北赛区的参与者不仅要交30元的报名费,还要交篆刻原石。这让很多参与者觉得费解。因为从征稿启事上看,其他赛区只要篆刻印屏。据称海选华北赛区有赞助几十万元,区区几千元的报名费与几十万相比,实在是不堪一提了。3 u; o6 [, w  N
没有人怀疑海选对篆刻弘扬的初衷,但是篆刻的专业性决定了再盛大的宣传与推广也不会使它变成大众的卡拉ok,即便有了奥运会的“中国印”这样一个徽标。普通大众对篆刻的认知不会因为“中国印”的出现而有根本的改变,当然也不会因为一次海选而有改观。这不是悲观,而是事实。全国性的篆刻展览已搞过多次,每次的投稿量不过几千份,能够参与篆刻“海选”的人口总基数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一个连篆刻专业人士都很少参与的活动,我们又如何能指望它来达到所谓印学的全民效应呢?
# r) y5 L8 P# c2 X6 G华北赛区打响的是西泠“海选”的第一枪,我当然不能以一斑窥全豹,但几天的亲身经历又不能不让我发出这样的感叹: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
% L+ e- r: K# G8 ]; M/ a2 }在回家的火车上,收到山西一位印友发来的短信:西泠已不是印人们心目中那个圣洁的西泠了,我们之所以还去,只不过是拜谒那块曾经圣洁的地方和前辈而已。他没有参加这次海选。我思索了很久,却不知道该给他回复什么。
* i: }6 o! b( a: |2 j6 l$ h8 Q8 l9 u- P, ?/ k! y5 v
本文行将收笔之际,看到“海选”西北赛区赛事也已结束的消息,从报道中得知评审、赛程安排都有了很多改进,但当我看到不收报名费的西北赛区报名者只有70多人的文字时,却不知该如何来言喻自己的心情。
1 b& S" o- e" ?$ I" l
西泠“海选”华东赛区我也报了名,我也不知道再去济南还有没有意义。
发表于 2007-8-4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现在基本上不参加任何展赛,以免让自己不高兴.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浙江篆刻已无一个高手,不仅不反思,还想借助父辈的虎威,来遮掩犬子的无能.也许大户人家就是如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4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在理阿!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1 S, P, q% P/ W6 T
说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庞涌湃 于 2007-8-4 13:40 发表 * l6 T+ L( e0 b- t
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 1 K4 M, j; i* E0 P; v7 r
              ——海选归来话海选( l) E" U. K6 f/ e7 @% H

) V' ^' P2 L8 N( F  @2 U
) u) b& E* v- F9 w! \- ]% G; t% D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5 ^/ n7 h4 x9 n  a* G% h
在我的惯常思维中,西泠是百年名社,一直是印人心中的圣殿;成为西泠的一员,是无数印人的梦想。以西泠的号 ...

7 Z5 r+ h' o. H" y5 D庞兄好文!但西冷也是无奈的.* s; z/ p$ {9 p& f5 d
另外,这样地区性的海选是做不到公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西心得 于 2007-8-4 15:38 发表 2 p' [" Y9 a: X: l' L
今日浙江篆刻已无一个高手,不仅不反思,还想借助父辈的虎威,来遮掩犬子的无能.也许大户人家就是如此吧.

! b6 K  w% e/ n& D6 W# H郭兄话说嘎嘎带响,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都“海选”,选得出来吗
% N. |- Q! e6 L) d3 J篆刻这个东西注定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河东南 于 2007-8-5 19:51 发表 $ o3 Z. ^4 r+ n! H7 F
什么事都“海选”,选得出来吗, _* C2 u  H& c& p2 r+ a
篆刻这个东西注定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6 l* u6 n) K; q" ~  \! m, s, ?  x选不出来也得接着选呀,
/ u  g& ?1 ~: a' g2 L7 l大幕早已拉开,锣鼓已经敲响,虽然观者寥寥,戏还得接着往下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