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858
- 点评币
-
- 学币
-
|
![](template/comiis_x3dfmh/comiis_pic/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7-7-26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肖:书法还得靠时间积累。8 k# g8 ^8 E9 Y" |$ l* |
徐:靠积累、靠你这个人的厚度能不能一直供给下去。现在很多人都是供给不足,以前很好,慢慢的,到后来感觉就跟自来水“不自来了”,越来越细,越来越少。要让人感觉后边就是水笼头,出口还要小,一拧就要往外喷,然后还可以时刻控制,还可以关小一点,这样就厉害了。9 B, B" [8 D* g
5 w+ w* t# h+ O4 j- {, f
! W5 I2 T! G; [2 L" g4 A : A& |4 d, X% ~& k4 v
* J1 c. d S; O/ d" g
肖:您说的这种供给主要指哪些方面?
! I9 N' j3 _6 R- G徐:这种供给,抽象一点说,就是一个面,就是你的厚度,你的各种能力。就拿你举例,行草是你的强项,也有了自己初步的风格。但是行草里还有很多在你之外的各种形式,光行书行吗?还有楷书、篆书、隶书呢?我觉得应该多弄,就是行书也得写出好几种感觉。我觉得全面的能力是专业书法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能够在专业单位生存的关键。我看不上二三十岁就固定一种样式(不是风格),然后不断地所谓“专精”,这是无能的表现,是太“书法”的做法,味有“五味”之说,要都尝尝,不尝太可惜,是对自己太“吝啬”了。但这需要胆量与能力。) D7 O( l) E# _! F( O
$ `0 `1 ^$ ]9 z. G0 [# S, Q% D肖:你说的这种积累,更多的还是立足在书法之内。书法之外呢?比如说文化什么的。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书法并不在行的所谓文化人动辄用文化压人,试图在书法之外取得一种他们在书法之内无法取得的心理优势,从而导致业内人士对他们所说的文化的反感。. l" R& J* h e% o
徐:我没有看太多的书,不敢说有多少文化。我觉得我书法之内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更关心写字的理论,关注切实际的、眼前的问题,我不想那些太虚的东西。- d% h6 B s+ V7 Q0 F
. \& v0 ]3 `/ _% N) |; |+ G, k2 A, c
( z$ X3 s) C7 T" R4 L0 C) n! O; O
+ H3 q# E# U; k% ~; u4 u) V7 D3 A+ `肖:那就说说您眼前最关注的东西。: e! y: i; a, Y) _ p3 Q6 y
徐:还是举例子吧。比如说拍卖会预展,我不会花太多精力去关注。表面上是没时间。实际的原因是,画册上所反映出的、眼睛能看出来的问题,我还没解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因此我现在还没有到要那么细微关注原作的程度。再一个,原作有干扰。比如说宋画,有一个时间积累在里头,纸旧了,火气没有了,即使技法和构图都很简单,所展现出的气息也是当代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你想过没有,如果那是张新卷,会是什么样?古画中因时间因素而叠加的信息并非不重要,但我觉得这对于我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要体会的是里面哪些东西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我觉得这是个学习方法问题。
1 s5 f7 \7 w3 y" s) i" F+ M& s' F( C# {
肖:把它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是可以的。
' T; K- ]' `( S4 J" L' {徐: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搞创作,你会受很大束缚,为什么?你一蘸笔,就想这一笔要变化万千,要像谁,但是你还没有能力画出这一笔。在手上还没有这个能力、画不出这一笔的情况下,你脑子里还有这么多的想法,你说难受不难受。. q9 W0 A! C4 g L4 d% [/ Z
+ f- v1 b/ q4 b9 I肖:关于您的书法,说好说坏的都有。说好的,就是不论造型还是章法都极具创造性;说不好的,就是说徐海的字缺点文化性。3 W$ T, u! e2 o' R% F
徐:有文化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好书法。文化对书法有帮助,但那是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书法专业在中央美术学院是属于造型艺术学院下面的国画系,立足的基础就是汉字造型研究。把书法这些基础的东西解决了,诸如文化之类形而上的因素才能在你的作品上发生作用。就像水,有氢有氧,氢分子氧分子都没形成,哪来的水?2 B* H" l/ J) |8 f6 P, l
再则,文化这个东西也不是装出来的。而且艺术变化万千,各种表现手法都有,有可能我不适合表现那种形式,我就选择我这种形式。比如说他是个高个,你非让他干矮个的事,他肯定有他的缺陷。你非让男人干女人的事,你非说他不会做针线活儿,这合适吗?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才。按前面的逻辑,你还可以说王羲之没有金石气呢!废话,王羲之,他连金石气的东西看都没看过,他怎么写呀?+ j3 A( k3 d: g" G3 d, ]' s4 v
文化也有很多种形式。汉代刻石不是一种文化吗?敦煌写经不是一种文化吗?龙门造像不是一种文化吗?北魏墓志不是一种文化吗?不要把文化气息仅仅局限在书卷气的狭隘范围里。 $ |# f. i2 x. f3 g' t
书法的文化气息也有许多表现形式与方法,我知道他们讲的文化性指的是什么,眼光太浅,对书法的表现方法了解不多罢了,哈哈……这不是一种品评的方法,说这种话的人,实际上都是一种自我不足和缺陷的暴露。这些话我曾在网上说过,遭到一顿攻击。真正的看,只能是就他本人看他本人,徐海他写这个东西,还能不能比这个写得更好。我记得王镛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临摹的时候把字写大了,肯定会得到一些什么,也肯定要丧失一些什么,得到了字势、字形和精神上的东西,损失了一种微观的东西,细微的变化,有得就有失。
$ I% I4 t- y' x; f/ e
- }% ]: c& x$ f! }
" ~: m% d# h7 \/ B( } I1 H/ o: A3 X& u% ]( w
$ N1 A1 i* ~$ r, g
肖:您对当代书法肯定有自己的看法。
& k; ^6 i9 K& Q. e+ w A; p* s徐:昨天你给我打电话,我还在四川,何应辉老师和我们几个正在喝茶,也聊到了书法。我说现在谁谁写字就是大师,他们是不是大师?是大师,但,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大师。我提出个词儿,叫“后文革书法”,什么意思呢?书法甭管前边多高峰,多低谷,“文革”肯定是书法史上最低的低谷。“文革”时期的名家,实际上就是最低点的名家,是从“文革”里练字出来的。这是有史以来对书法理解和认识最低的时期,对这些名家不得不打个问号。他们代表着那个时代的高度,而不能代表现在。
/ b6 G, [( d0 k- w7 ~5 s书法界太落后了。书法界还在争论怎么样写好看,怎样写不好看,还有“丑书”的提法。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邓丽君、刘文正的歌曲,都说是流氓歌曲,靡靡之音,都是小流氓拿着录音机在马路上、厕所里听的那种,听蒋大为、郭兰英响亮的、正派的那种歌,才是好歌。当时穿喇叭裤、戴墨镜都是流氓打扮什么的,现在谁还说穿喇叭裤、戴墨镜是流氓啊?音乐、电影还有文学至少在那个阶段已经基本解决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问题。而现在的书法,还停留在相当于争论能不能听邓丽君歌曲,能不能戴墨镜,能不能穿喇叭裤的那个时代,还在争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太落后了。里边有一大帮伪书法的人在里面搅和。3 o; @# u6 r7 t6 j2 U, b1 s
说起来挺悲观,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因为基础低,也许大家以后出来得快。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优势。“后文革书法”的功绩在哪?功绩就在于从“文革”的最低点,把大家往上拉了一段,尽管拉得并不太高。
! |4 a, S" Q% U o$ S) {% z* H3 u; w: Q7 D# o
肖:还是回到具体的书法上来。在书法的几个要素当中比如说笔法、章法、字法,您觉得哪个更重要?
# B! v- \# y4 Z2 w4 M徐:我觉得字法更重要,笔法第二,章法第三,跟篆刻一样。篆刻就是字法,刀法和章法,刀法相当于笔法。章法我觉得相对来说最好弄,最难弄的是字法。( s3 o: c' V1 \6 T3 E
) i" c& \& J0 @7 D8 j" H( S
肖:但也有人提出笔法第一。
- N& e3 g2 O4 z. b2 R徐:我是绝对不赞成笔法第一的。也许不对,但它代表我现在的认识,我现在就这么一个高度。7 D& W% ] { v' ]1 I9 |2 H
脱离了字形,天天拿一个毛笔在那练一笔怎么写,这笔会写了,没按对地方不是白写了吗?是怎么把这笔按对地方,不是这笔怎么写。& Z- ~; r' d" q
给你举些字法和笔法的例子。假设王羲之的用笔是最好的,金冬心的行书,写得也很好,但把这两个东西放一块,金冬心简直就是王羲之的反动,笔笔都是败笔,对不对?但为什么金冬心的行书也很有味道,也很高,为什么?也别金冬心了,就徐渭的那种草书,对于王羲之来说,线条也不对,哪也不对,为什么也存在?他的用笔,相比于王羲之来说是有毛病的,但是他能用一种形把这种有毛病的东西组合起来,让有缺陷的东西成为合理的东西,这就是书法家要干的工作,这才是书法家呢!再说伊秉绶的隶书,在汉碑里找不到他那样的线条,为什么感觉比汉碑还汉碑?他抓住了汉碑宽博的气象特征,有一个字可代表汉代的艺术风格:“整”,整是第一位的。“整”,不“零碎”,人家抓住一条,把汉隶写成那样,结了。你说这笔法和字法哪个重要啊?所以我跟那帮学生说,书法的词儿现在让这帮伪书法家玷污了,你们出去别说是搞书法的,应该说是从事汉字造型研究的,你们是从事汉字造型表现的人。& \3 r' r6 y& V, Y& Q5 o
现在技术这么好,咱们完全可以用电脑把所有这种线条提炼出来,重新按照某位末流书法家的结字把线条套上,就是怀素《自叙帖》的线条也白搭。
$ B* V+ z }( g0 V* M康有为也有这样的话:“盖书,形学也。”' }0 z+ T, \ V
6 b( i% \3 \" G" k7 D+ i5 J3 L- _" o9 G2 x% {2 c
Y# [5 V3 i. n5 Y9 z. _& L
2 f7 \- j' D* ?! F j
肖:把造型放在第一位,肯定要注重字的姿态,需要对它变形、夸张,这里面是不是应该有个度,把它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个度的依据又是什么?5 W- e8 g8 ^+ t# K! ]- Q
徐:首先我要更正这个说法,造型放在第一位,注重字的姿态,并不是要对它“变形”、“夸张”,只有报纸上的仿宋字是标准状态,其他所有不同于它的都是变形。难道只能用仿宋字的标准来看待书法中的汉字吗?应该不会的吧!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形”、“夸张”的提法,是先设定了一个标准状态,然后看这个不和这个标准的都叫“变形”、“夸张”。实际上写字的人都对汉字进行“变形”、“夸张”,只是处理得好与不好罢了。这才是艺术的处理方法。: \+ g* k4 |# h( c4 x9 C
我平时通过观察古代作品积累,养成对它的一种习惯,这个度可以这样,或者那样。当然可能不够,需要多年慢慢积累。2 f4 K% @! Q5 J3 y6 ~0 t; l" F
有人说我怪,过头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曾经可以这样。他不知道,古人的字里就有这样的,很多古文字材料都有。当然作为我来说有做过的地方。一般人觉得我做得过,我看有些人变形还觉得过呢!我对汉字造型有一个认识,有一个标准,不是什么东西写歪、写大、写小就合适了。对这个度把握得合适不合适,我还要慢慢学习,慢慢弄,不断地把握,不能因为我弄得不好了,就把所有关于我对汉字造型的认识都否定了。
9 f+ l$ I4 C% q; l9 Q4 ~3 r0 w# f, V/ F其实,现在比谁写字写得好,实际上就是比谁把这个字形处理得好,就这么回事。
3 `# D# C) [3 H: z- r& W/ ?4 Z3 R8 N# C3 `) ~
肖:对汉字造型的处理,一方面是从古代作品中挖掘,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还和你这个人有关系,比如说你的性格、阅历、审美倾向等有关。这二者结合,从而做出你对汉字关系的选择。
! `" e* P0 j% O5 n/ c/ g. q徐:你说的对。
* I6 @/ J! o+ x& }1 J' X还跟这人画画有关,尤其跟这个人刻印章有关,印章就是高度的字法,精确字法的高度表现,在这个基础上,辅助一些刀法的表现。
% Z9 y- W! g# g. k/ e& d" c- v9 O: c$ j v3 N0 c: N
肖:书法和篆刻还是有不同,篆刻里面的字比书法少。+ m4 o7 X- q+ W( w' | d4 F
徐:我就写四个字行不行?我知道,你这个说的不完全,我替你说一句,有的人说,它有它的书写性啊,有什么速度啊,等等什么的。不错,是有,但是书法不是一个简单的书写性和速度就能概括得了的,它变化万千。书写性最强的当然有了,如草书,但还有书写性弱的,比如楷、隶、篆。还有人把书写性泯灭掉呢,不表现书写性。伊秉授有什么书写性啊?就是一种结构关系在上面。对书法不能简单理解。最能代表书法本质的是草书,是,这句话对,但不能把别的书体都枪毙了。哪些没有价值呀?都有它的表现方法。
/ O( D( ?& q$ I2 n( w: P" f$ [
" j7 s( [4 y; E( t) i. r+ Y- O! D肖:作为艺术院校书法专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您感到最吃力的是哪方面?现在学生普遍缺乏的是什么?6 |6 u8 w. s9 u
徐:感觉最吃力的就是没有养成一种相对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为这个字照着临两下,不管好坏,他就学会写字了。根本是两回事。我常跟学生说,你天天练,方法对了行,方法不对,每天这么练,练的是毛病。眼睛的方法、手上的方法没养成,养成不好的习惯太可怕了,改都改不过来。不聪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种错误的方法,这种错误的方法挺毁人的。' v! Y0 A5 R& I3 _! l
( F% I. m2 r0 q- Z3 q# ~
肖:那您觉得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f I" |6 h9 \' j# Q; p
徐:养成一个好的方法,重新确立对汉字的认识。对汉字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碑帖上的字。好像是徐冰曾说过,汉字是很让他感动的一个东西,在美国还是哪儿,在马路上,一眼望过,全是霓红灯,都是英文,忽然看到一个有汉字广告的霓红灯,他感到特激动特亲切。那些个字,可能就是一般的美术字。那种激动和亲切,我特能理解。但是他是在外国的那个环境,你在中国还有这种激动吗?搞书法的人,对汉字要有这种激动。你跟我说说中国搞书法的人,几个有这样的激动?这就是汉字的眼光,不是简单的书法,书法只是汉字的表现方法之一。首先要有汉字造型的观念,然后才确定用哪种书体风格来表现。写得像古人的谁谁只是低层次的,通过综合古人已有的一些方法来处理汉字,这才是高境界。) E& u" A, b; j3 K( U! O0 K
$ h0 T' c" x: J: t' D% m0 o[ 本帖最后由 扇面 于 2007-7-26 19:5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