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7-1-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90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三〉章法艺术
1 e4 b, Y* e, k6 J2 u; G( e, [5 r 1. 行路摆动 诗意盎然
: v4 H( Y9 b# R; ? 曲则有致,直则无味,所谓曲径通幽也.故文贵曲忌直,只有情节曲折,波浪迭起,方能引人入胜。画家之所以认为曲线最美,九曲桥之所以胜直统子桥,其理皆在于此。有人说书法行路摆动,可以增添诗意,此言可谓深得三味了。古人说,书要行气活,也是指此而言的。清王铎的书法不仅摆动,有时幅度很大。近十多年来,许多人争学之。无论粗学者或学之有成者,莫不突出他的这一特点,即以王铎为宗的日本明清派的书法,亦皆如此。8 o2 j5 w5 k- b& R9 R% Q2 x
行路的摆动,确能使观者产生出一种自然,活泼和轻松的美的感受。《兰亭序》于此可谓是创始者了。试以“是日也”以下四行来看,仿佛轻风拂柳,左右摆动,婀娜多姿,妩媚喜人。如:: [9 w' H8 T9 C; h& N% R; \
第一行:首三字居中,接着四个字稍偏左,而下面五个字又逐渐向右偏了,遂使行路成为由中向左再向右的弧线了。
# a7 ^7 \- _8 c9 j' g H. j% q. Y第二行:在四个字居中之后,余为左,右,右中,左,右,中,组成了一条三曲线。
# w: ^1 ^7 F4 m( e# ]5 G1 d( t第三行:首字居中,二字至末字逐步偏右再逐步归中,形成一条不明显的“S”线形。) p! ]$ u4 ?8 r- n8 l) {
第四行:在首字中起之后,接着便三个略偏左,又三个略偏右,余又归之于中,于是又形成一条与第三行相反但不明显的“S”线形。
: f& J! y( [* U% Y! v8 n. {+ ]3 D同时在这四条曲线中的字,除了有大小,斜正,粗细,参差不同,在字距上也或疏或密,或开或合。尤以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虽无明显的游丝加以连接,但无不笔断意连。[这可从第四行字的末笔出锋与下字首笔的呼应看出。这也是《兰亭序》的一大特色,后人称之为“一笔书”。]从而使行路曲线显得更自然,更诗意盎然,更神远了。
$ `- c8 {! @# |4 b9 [1 G D这里须要说明一点,摆动幅度的大小,须视所书幅面而定。如王铎所书长幅,皆为六尺以上大件,且所书一般均为三行,故摆动幅度较大。至于他的横幅,因行多且短,故摆动幅度很小,甚至有不摆动的。而《兰亭序》为手稿,行短字小,故其摆动幅度可谓恰到好处。& ?: o- r) _& c* Q' d
2. 节奏鲜明 犹如乐章7 ~4 p5 H( g6 {
如果你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那么当你在观赏《兰亭序》时,仿佛在聆听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人们不是常说书法是无声之乐吗?其实书法不仅与音乐,而且与诗画,舞蹈,雕塑,建筑也都相通的,不过音乐与书法更贴近些。如书法是由用笔的藏露,提按,急涩,结字的欹正,断连,揖让,向背,茂密疏朗,墨色的浓淡枯湿等等所形成的,不正象乐章靠音阶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长短,休止等等组合的吗? T7 Z" C: t# v0 {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观照《兰亭序》,那么在28行的324个字中,无处不荡漾着音乐的旋律。比如开头三行,行距疏朗,字距基本均匀,同时运笔较慢,字形亦较规整,恰似某一乐章的序曲,用平缓的节奏,反差不大的音阶,来作庄严而凝重的开头。而4—23行的行距字距,则疏密不等,且字形的欹正大小,参差错落,起伏跌宕,行草间杂,变化无端,不正象乐章进入正曲之后,音符便跳荡起来。节奏在不断变化,或一个音阶长达数拍,或一个节拍占几个音阶。尤以23—26行,仿佛乐曲进入了高潮,节奏突然转快,乐声激荡起来,不仅运笔振迅,字字倾斜,行距字距较前紧密,行路也都向右下倾注了。最后两行,又好象是全曲的尾声。由于26行的行距较前为大,像有意与正曲分开来,速度虽未减慢,但行路已较前为正了。尤以最后一个被改写的“文”字,且末笔未作回锋,仿佛一个重音,在指挥者的停止手势下,戛然而止,结束了全曲。无怪乎明董其昌赞之为“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
/ f( y0 N6 n$ x: H( O$ n1 ~+ }. j( m* o5 j: B4 P$ H
[ 本帖最后由 danan06 于 2007-7-19 16:1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