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注册时间
- 2005-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064380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读书 临帖 悟道 创作" C: q* x, n( C6 Z' H
——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3 C; b: X" s5 H8 @宣传工作会上的讲话
张旭光 % W `" G+ H/ U- {/ M/ i
刚才张海主席作了一个重要讲话,对九届国展的地位、意义、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以及标准要求、宣传配合、推出人才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和布署,很实在,很中肯。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落实到工作中去。九届国展的筹备,广东做了大量工作。在这里我受中国书协分党组和张海主席、赵长青书记的委托,就九届国展的创作发个言,谈一点思路,题目是“读书、临帖、悟道、创作”,也可简称“读临悟创”,和广大书家及投稿作者共勉。) V. L) ]) T. T7 k4 u, [1 T8 j- v; c' v* J
' _' {- T! l1 e' m2 V) f1)当代书法创作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 ~9 G; v# V. d% J$ d+ ?/ m# Z4 P9 j( c+ L$ E5 J6 C) f5 M
中国书法的复兴以国家改革开放不久的1981年5月中国书协的成立为标志,至今将近30年,出现了连年的书法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7 @& ^- ~2 r4 b S7 N5 y% N
/ G" M5 l: Y; a: z4 i
20世纪 80年代,书法创作继承民国、建国后的余续,碑帖结合,郭沫若、赵朴初、启功、沙孟海、林散之等老一代书法家以其坚深的国学修养与笔墨实践功力成为那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中青年大批书法骨干处在对书法学习、认识过程中。同时,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传统与现代碰撞,各种流派竞相出场,书法界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华局面。
' Q& `+ ? f. B1 A" b, [8 t o2 N3 [. {/ n
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年的繁华,书法界日渐沉静。领袖式的书法大家大多相继谢世,以传统国学滋养的学者书家已经凤毛麟角。大批成长于建国后的书家成为这一时期书坛的主流人物,他们在一边吸收传统,一边创作中前行。一批研究哲学、美学、文学的学者开始研究书法;一批书法骨干力量对书法本体的理解越来越明确;大专院校的书法教学也进入了专业化水平。书法创作的趋势有了明显的区分,一部分坚持传统帖学;更多的人取法民间,特别是借鉴考古发现所提供的书法新资料,如对秦砖汉瓦、简牍帛书、魏晋残纸、墓志造像与敦煌遗书,融入当代创新的手法与观念。实际上,这是清代碑学书法的一种延续,只是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广泛而已。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后碑学时代。3 S! J9 G" `. z8 M( r; y) h9 ~
( w; w3 P+ I& w- r! x3 G& Z- _* t
新世纪以来,经典帖学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一种主流。需要说明的是,现代帖学的创作方式、思想观念已经融入了时代审美精神,因此又有人称之为新帖学时代。同时,其他风格流派也竞相绽放,共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虽然全国书坛在创作思想上曾经有过一度的茫然,但以八届国展在西安的成功举办为标志,中国书法走向了稳定发展时期。稳定发展的标志是:“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这三句话在书坛可以说已经成为共识。书坛认识到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继承传统,是书法本体的特殊规律,不可替代;而创新 是根本目的,是实现为时代服务的历史责任;那么多种风格则是艺术繁荣的客观存在,改变不了。
" j+ R5 T. @, |7 L6 t1 W% s! j' i) i& T
五次书代会以来,在张海主席、赵长青书记领导下,确立了“建设繁荣和谐的中国书坛”的指导思想,形成了“评奖、展览、学术”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并不断总结完善评审机制,形成了“阳光评审、规范评审、学术评审、和谐评审”的新局面,对书坛创作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
9 H8 p' `* j9 V( X* O: ?! j
5 h5 m+ @) ]5 ^& a6 U经过几年的努力,推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和十年前相比,无论经典承传,还是审美元素,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勤劳、才华和取得的成果,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推动书法事业全面繁荣的信心。 / l; K! v+ q! R
! O: u2 a8 P6 I8 f9 o+ c5 x5 O+ a* Y# G/ h' a9 F
& r/ ~' L0 H0 V: O2)读书、临帖、悟道、创作
% q2 \+ I( M' e7 N; ~
, N# Z% f* k% _9 M( f; r关于读书。8 B% k' F& h* \8 H8 f5 _8 \
4 d4 z$ e5 f4 w" x8 N. w( h中国书协把今年定为读书年,是从整个国家发展大环境需要决定的。读什么书?我想第一要读传统经典的书。通过读书,一是提升人文精神,培养人格理想;二是增加传统文化积累,涵养气质和字外功夫。2 T: V8 M4 w2 x( [! @3 I
0 f x4 J1 g. q- q5 H, Q) l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中华民族都在不断振奋精神,呼唤民族文化的复兴,呼唤民族的身份和地位,掀起了全国性的国学热。书法界必须站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来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汇入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洪流之中。中国书协从第一届兰亭奖开始,年年都在强调加强传统文化的积累,原因有三点,其一,书法本来是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书法之花要开得灿烂,必须把这块土壤浇灌得很肥沃。其二,当代中青年书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这方面大都积累不够,需要补课。其三,文化的提升不是短期可以奏效的。传统文化对于别的行业或许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而对于书法界恰恰需要强调,书法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伴终生。国学中积累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知识和规律,通过学习能增强我们的学识、修养、提高我们的品味。/ o8 F5 G# ?% e2 v% R1 f: B7 {
0 u: n6 q! j3 g$ \4 A( K3 _有人会问,读国学书能起作用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国学强调学习、思考和行动的合一,即认识论、知识论与修养论的合一。儒家认为,学是成为品德完善、人格高尚的首要条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还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通过学习,能达到“仁”,就是最崇高的人格。孔子还特别强调,一个本性好的人不学习,就成不了大事。他说好仁不学则愚,是非不分;好知不学则放荡;好信不学则固执;好直不学则尖刻伤人;好勇不学则为非作歹;好刚不学则胆大妄为。可见人格、品德要靠学习来培养。
$ f! Z' L! A. {1 O- p' Y0 x& o$ t/ n0 M( Z
同时,学习可以培养意志。《中庸》强调:学要渊博,否则不要停止;问要弄清楚,否则不要停止;辨要明,否则不要停止。特别强调“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见学习能培养意志。
$ b3 e% b p* \) R' z" _8 _4 z' F p, }! F+ O) K' ]9 G
另外,学习也可正心。《论语》强调学习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任意揣度,不凭空武断,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而达到正心的目的。" M( y3 j' ]) F1 l! g1 g( b! C( p
: S: x7 \& r4 m( c4 j ^0 v: L8 R& n
通过学习能达到“仁”的品格境界,能培养意志,能正心。那么这些东西从哪里获得?孔子强调首先是读书。他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即不跟着别人的脚印向前走,学问道德肯定达不到高深境界。所以他强调读书,读经典著作。6 ~. f5 T& {& {( d
- P! [. f/ {8 r8 V4 _* K Q《中庸》是四书之一,不但是儒家的至高道德,也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即知两端而守其中。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审美思想。如孔子赞美《诗经》中的《关雎》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同时《中庸》强调“和而不同”,认为不同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一种声音没有听头,一种颜色没有看头,一种味道没有吃头。这是我们提倡多种风格的哲学依据。3 u: m' [; ` z3 l" G
# P9 B$ A! E( y% l《大学》也是四书之一。《大学》,朱熹这样解释:大学即大人之学也。大人不是指地位高,而是人格高尚,是顶天立地的道德巨人。所以是人人都要读的。% ]3 M, z+ t- J7 L1 ?
- [7 q" U) J$ u# G/ u总之,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的民族,道德、人格、人文精神的提升对于艺术家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重要价值,而并非只有艺术本身才具价值;同时传统文化作为书法艺术的土壤,决定着书法发展的后劲,也理所当然地比书法技法更具长远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读书,读传统文化经典的书。涵养一等的人格,一等的胸襟,从而产生一等的艺术。
% _- h7 [( ^, n E
" K) n5 [) ~; g# D8 v第二,读文化史、艺术史、书法史论的书,深化对书法本体的理解,从而深入把握传统书法经典,提高书法创作的基本能力。中国的文化史、文学史、艺术史、书法史等,是中国传统经典引导下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那里有人物、有作品、有思想、有进程、有当时的审美思潮和社会背景,读懂了才能真正理解书法这一领域的人物、作品和思想,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法的经典,把握书法的经典。中国书法理论,从书法的本质“书,心画也”,“书者,如也”;到古代大家成长的规律:大器晚成,人书俱老;再到技法论、鉴赏论、继承论、创作论,以及性情、神采,还有人品、书品与修养的关系等,都有全面深刻地总结,阐发了几千年来中国书法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国书法的百科全书。有志于书法者又怎能不读呢?这里我读一下明代丰坊《笔诀》中的一段:“今人不闻古法,不见古帖,妄以小慧,杜撰为书;或体势俗恶,或锋劲侧戾(猛),邪气洋溢。”这好像就是在评说今天的一些现象,多么精彩。读之可明书法之理,可辨真伪,知高下,能深入书法经典的核心,能不读之而后快乎!. i( c2 L( L$ K) @, U
% }3 Y2 y' z/ O, f" n% E' F
第三,读现代美学、现代审美心理学的书,以提高现代审美意识和能力。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因为书法走过了实用的路程,进入以艺术为主的当代。在这里我还要提到北师大书法教学大纲,大纲中关于写字教学与书法教学的目的区分中这样描述:写字以传达书写内容为主,以表达性情为辅;书法以表达性情为主,以传达书写内容为辅。也就是说写字达到基本的美学要求,即平衡、对称、清楚、整齐、漂亮即可。而书法创作则进入艺术的范畴、美学的范畴。我赞成这种判断,而且书坛基本已形成了共识。既然书法在当代要作为艺术来对待,那就必须符合基本的美学要求,如空间、时间与美的关系,节奏、旋律、符号组合等美的素质;就必须研究现代审美的心里问题;还必须研究时代审美对艺术创作的客观要求等。但是书法美学的发展,较之美术、音乐、舞蹈等,还不是很成熟。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书法美学高潮,由于对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都缺乏深入的研究而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很快便低落下去。但是今天,书法美学发展的问题再次得到了时代的呼唤。# A" l. ~9 l3 @& O$ C. k( b$ d; ^
, t" a8 c6 u8 S# n. h3 i1 d$ M至于现代美学、现代审美心理学,大多是西方研究和实验的成果。我们如何对待和利用。我认为是可以选择性的学习和利用的。因为第一,中国***从十五大开始,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在方向上没问题。第二,西方美学中一些实践证明有科学依据,有实验依据的,应该看作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成果,而不是狭义的西方文化。所以,书法家们应该解放思想,要有博大胸襟,要有大国国民的气度,防止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怪圈之中。2 P/ Y$ y8 |, v( k$ J
# @. G6 ^, {3 [7 ] s
当前,国内不少出版社出版编译的现代美学、现代艺术心理学方面的书,建议大家可以一读。比如,现代艺术心理学,讲到审美能力时,提到一个“视知觉”概念,这是艺术审美的关键性能力。视知觉决定于视(看到的),同时包括知(以前学到的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这两个方面。在我们感觉上,看一件东西美不美,好像是“视”的结果,实际上过去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同时参加了你的感觉和判断。这一理论对书法特别有用,也就是说,读书、学习、广开眼界,提高修养,对于书法审美来说,是与当下视觉感受同时起作用的。这给了我们强调读书和字外功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持。* l4 H! a- G+ H$ J0 O$ t
) J6 |9 _7 E( t. S8 S+ c再比如:艺术心理学提出均衡感与对称的区别就很有意义。对称如天平,两边砝码一样,中间有一个托,而均衡如一杆老称,秤砣虽小,但拉开距离就能均衡,是等量异形,是视觉心理上的“体与量的相当”。显然均衡感是动态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是变化的,运动的、可塑的、有情节、有起伏的。这对书法结构、章法的创造有重要的意义。
4 ?; x# r$ C. r4 K \0 X
1 R. `3 Q% U/ A' l% @2 H又比如节奏与韵律,节奏本是人的生命如心跳、呼吸以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那么人在生活中就有了对节奏感的需要和预期。视觉艺术也可以间接地表现节奏感,即有秩序的变化的重复,这样的节奏会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在节奏感上加以动态变化或情感因素,就有了韵律感,韵律感表现的是动态之美,体现了生命状态的节律,而且大多呈现曲线运动的变化。这就又和书法特别是行草书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了。2 R. P6 W0 r* m# C1 R
2 n' Y8 S# b0 J1 I* V6 {0 x2 ?还有很多原理,如线与心理的关系,形式与生命的对应关系等,此不赘述。如果运用这些原理去重读我们的经典,便会发现《得示帖》有速度上的节奏和韵律,《二谢帖》有轻重上的节奏和旋律,《自叙帖》有情感上的节奏和旋律。
1 J( b* ]/ P! n& H4 x7 X* `: X0 R: Q4 E5 h
如果我们都能读出传统经典中的现代审美元素,就能真正理解经典,把握经典,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真正使我们的创作既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能站在时代潮头之上,既古且新,服务时代。3 l1 N8 ^( B( P/ E
a8 k9 R% b8 |关于临帖
6 {" ?$ M7 }' N3 N) V, }0 }临帖是个老话题,也是书法家的看家本事。这里我们讲的临帖,是广义的,包括碑帖两类。随着人们对书法艺术理解的不断深化,书坛越来越重视临帖,不断从古典碑帖中汲取营养,推动创作的发展。但是从近几年投稿情况来看,80%以上对古法掌握不够,甚至大量作品尚未入门,还在“妄以小慧,杜撰为书”。即使进入终评的一千多件作品也仍然有一部分传统功夫不到位,有一部分技巧不到家,不精到。因此,我们在这里还要进一步强调临帖。
& v8 U% A. L/ g2 z. a3 A2 m- r, T& s* N) c# }! S1 w/ h' g" r
首先,我们说,临帖是书法家终身的修炼。一方面书家要不断从古典碑帖中获取创作上的资源。一方面经典碑帖在不同时期会对我们有不同的启发。因为真正的经典永远都有重新阐释的空间,永远跟随时代前行。那种认为过去临了很多遍,可以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科学的。要坚持日常临帖不间断,要追求“由技进乎道”的感觉。使我们的书写习惯,更加接近王羲之、颜真卿等伟大的书法天才的书写习惯;使古人的气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使我们的时代气息与古典艺术精神不断进行交换、共鸣和共生。, z! W; ~; B* S4 T, ?! n( l& [. W
( N# a, P8 N3 X9 r8 T! ]+ o
第二,提倡取法的多样化,推动多种风格的创作。近几年,虽然强调了鼓励创新和多种风格,但也出现了一些趋同的现象,尤其写二王书风的获奖比例较高。书坛对这一现象反映较多,也有一些担心。我们认为,一方面二王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峰,二王以后的历代大家都得益于二王,当代书法创作,无论是写碑还是写帖的,对“二王”都是绕不过去的。随着人们对书法认识的深化,回归二王,是整个书坛集体无意识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另一方面,就目前书坛作风浮躁,传统文化积累不足,传统经典深入不够的状态而言,这种回归,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一定是坏事。当然这种结论还为时尚早,正像唐代的古文运动要批判六朝,回归两汉,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回归古希腊一样,其回归的重大作用和人性的解放,也是后来才逐步显现出来的。. q) X/ E3 _7 F& ^* _& ~& W% m! @
& u5 I& z5 F r% a% L( J( c h
尽管如此,我们对这一趋同现象还要引起重视,也要有相应的对策。所以我们首先抓源头,提倡临帖取法的多样化。我们的书法资源浩如烟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包括近年出土发现的竹简、墓砖、残纸、写经等,都是我们的重要资源,对于有吸收和提炼能力的书家,都可以学习、开发和利用。
/ X9 c: ^$ V) M0 Y7 {9 e* c
( `; S* N6 M$ R4 q要做到取法多样化,就必须克服跟风思想,功利思想,在取法上,象谈恋爱一样,选自己真喜欢,真爱的,真正写自己的真性情,写自己的唯一,并持之以恒,白头偕老。取法的多样性,将直接推动和实现创作的多样化。
0 a( V0 X; U9 z; s. M I9 P6 l) {
关于悟道
; G% B% h7 E8 l1 R- a悟是消化读书、临帖的过程,是整合、提升、转化已有积累的过程,也是培养对文学、哲学、美学以及姊妹艺术的通感能力的过程。
1 ~% ] b# }9 c
) J$ ~7 E( K& l2 ?) h8 p: O悟道最重要的是悟自己的审美理想,悟自己的个性表达,悟形式语言与情感的唯一关系。也就是说,你自己笔下的书法语言和你自己的个性情感的对应是唯一的,因为你个人的情感古人不能替代,当今的朋友不能替代,如何把自己读书所得、临帖所得,经过思考、演绎、提炼成自己情感所唯一对应的形式语言,是悟道的过程,也是全部的目的。
8 J7 c* Q, {2 n* O) m- E5 @7 e, L- J0 C; S1 M, X( K4 x4 K* ^
悟道还需要到社会生活和到大自然中去感悟。比如,汉蔡邕见鸿都门工匠以笤帚蘸白灰刷墙而“悦为飞白书”;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悟得笔法;宋人黄山谷见峡中荡浆而悟出个性等等。这都有史料记载,按我们现在的理解都不神秘。当代的林散之见雨淋墙头,而悟出墨法的个性,卫俊秀车中见大山横路而悟得结构的个性。这充分表明,利用我们读书、临帖的积累和生活体验而悟出独特个性的书法语言是可能的。当然这需要才华,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在书法艺术上有抱负的书家都应该施展才华,悟出个性,悟出独特风貌,为书法百花园的万紫千红增添色彩。4 F1 y9 z1 T9 `" _2 r' j5 T
1 |8 V: b; J( C" ~
悟道还必须关注时代审美需求。每个人的审美理想,情感表达,都是与时代脉搏、社会生活、人类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位艺术家能回避这一切。我们的悟道和创作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时代。
1 O( S# X/ U0 {$ ]3 d/ Y
2 i2 w4 h; B; d/ G) [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今天,收入有差距,法制不完善,分配不公平,行业有差异,地区不平衡,人与自然不和谐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内心世界便渴望一种秩序的补偿。从国家来讲,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和谐发展的战略方针,文化界要建设和谐文化,我们书法家可以悟出一种有序的和谐之美来服务时代。2 x* b k/ y5 m' W& k. u' `
6 o T F! [, ^" r( l4 o% A
又如,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生活得很紧张、很辛苦,需要一种轻松来缓解压力。我们可以悟出一种轻松、典雅的风格,给人们一种调节。7 e0 ?! k- T. j
, r: Y8 f _* h
再如,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深入,势不可挡。我们悟出一种大气磅礴、堂皇正大的气象,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8 v! T8 {, ]$ C7 s, x/ y3 c
O! m" g9 ?: f2 Y! c+ p/ Z! u U3 s
还有,表现返璞归真、田园生活境界的可以为生活在大城市厌倦了高楼大厦、水泥森林的人们服务。表现雅拙、趣味,也会为许多人所喜欢。
0 o8 m8 F; B' T% r- \4 Z1 w
! D- t. m* u' Q' p5 x这些,都是我们悟道过程中所要关注的。当然还有许多社会需要的形式和风格,等着我们书家去悟,去创造。
0 t2 O8 `, a% @7 h; W; Y2 x1 K3 w" @0 w) u9 P0 M/ a
( E& C5 `! |$ d$ A( s, O" k5 L(四)关于创作7 a' V9 D9 @7 |0 ]% T6 O
读书、临帖、悟道讲完了,其实也都是创作问题,而创作本体技术层面也不适合在这里来讲。在这个题目下面我想讲以下三个方面:3 Q ?3 V1 S1 m- k
, J: D, K. `1 _+ _' k0 F
其一,如何理解当代书法展厅效应。在这个问题上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展厅文化、展厅效应的客观存在。由于电脑代替了书写,书法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用,主要来表现情感和艺术感染力。因此,需要悬挂和展示;又由于手机代替了信札,人们在工业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也失去了明窗净几而静静把玩的环境。所以在一个专门场合来展示当代书法,提高艺术感染力、冲击力也成为客观要求。因此做好展览工作已成为当代推动创作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加强和提高展览工作的水平。同时,要强调书法本体规律的要求和规定性。即强调书法的书写性和增强文化内涵。在提倡书写性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允许有适当的美化和修饰。反对制做,反对本末倒置。这应该是我们的科学态度。
- P8 [. k. d: \% ^
" y9 Z8 {. @8 P其二、九届国展投稿要注意的问题。一要严格执行《征稿启事》规定,不要超尺寸,不要装裱。二是防止错字、文学常识错误,或明显的繁简同篇。这两条都是硬性的,不要犯规。三是小字作品,包括小楷、小行书,尽量不要搞太大太高的篇幅,规格和书法形式不相称,也会起反作用。四是尽量不投册页作品,因为九届国展将限制册页入展和获奖的数量。
6 U$ y6 r: I# [* Y! a: u. t9 m+ g0 O8 n( _/ L# L
其三、九届国展的评选将更加强调作品风格多样化的问题。刚才张海主席强调了创作个性问题,这是一个导向问题,社会审美对艺术的要求永远是多样化的。进一步强调风格多样化,将写入九届国展评选的指导思想,要在评选工作会上统一思想。同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评委组成和各个程序流程中予以体现。因此,希望广大作者在创作中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个人真实性情、审美追求和独特风格。
' I" B9 L. A8 ~4 l1 _
% Z! p2 e% N: Y& [0 o% X7 x读书、临帖、悟道、创作是一个过程,是对当代书坛创作状态的思考。对于九届国展的创作来说,读书、临帖、悟道、创作的时间分配,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到九月底,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全部用于读书、临帖和悟道,剩下的20天时间,可以趁势进入创作。9 ~& A! J/ W5 ~4 h, E
1 k' k8 ] d$ K/ o8 G$ t
以上所讲,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0 ]# P- t% O$ d( [8 ]( h' L, [7 e8 E2 F
* l+ h) [: B2 E8 V3 f2 [
预祝九届国展圆满成功。' |! a9 u: }) S; V
`, E o# J2 V) x1 g+ m8 |( Y谢谢!
Y2 z3 x; h; ]6 e! X' G( c
! k. y- J8 C! f, {6 B% N5 a _) _ " v( ^2 p. S* q! i) g
7 C2 B" {, K: U. N4 \, ?
, R$ ?! H$ l) `* C5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