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6-9-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03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naifan 于 2012-2-27 11:22 编辑
/ u0 _: q, Q% f
6 @) A0 t3 G! c" j$ r 书坛,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书者仅仅靠些许和简单的技法写字,批评家(理论家)则将术语阐发和盲目煽惑当成批评的目的。相互的翻版和传抄,叫人厌倦和不耐烦。
7 ^5 U) o* o: O1 D! {5 r. b3 s' O. w, v
王镛、李刚田、石开 陈振濂、韩天衡,甚至包括刘正成等一批冒尖的中青年书者,显然被推崇为当今书坛的楷模。在潜在意义上,他们是当今书坛的领袖人物,解读好他们,则铺就了通向书坛金字塔的现实道路。
; O/ t. C' j6 Q# H
1 C+ P; n* f' o2 A' R5 x% d/ G 这使他们非同凡响,也使舆论和批评界有欠冷静,他们的稍具视觉冲击力和抒情(或谓写意)色彩的作品成为热闹的“模仿品”,也就十分自然了。事实确然如此, “领袖”人物们都存在于简单的技术和浮躁的炒作层面。王镛以删繁就简的大勇,凭并不扎实的基本功,将“率意”定格为自己的书法语言风格,称他的作品为投机取巧的直接产物,一点也不过分;石开是技术高超的炒手,他将自己伪劣的五谷杂粮在众目睽睽之下堂而皇之地送进皇宫,而当大家正对其小炒羡慕不已时,他却正美滋滋地享受皇宫里的真正上品;陈正濂是书坛典型的“博士生卖猪肉”者,从当研究生到带研究生,他喋喋不休所作的工作,都是只具备中学水平的人就可以完成的,他的文章多为简单的介绍性的,鲜见其有自己观点、稍见深度的研究性作品问世;韩天衡和李刚田则是两位苦行僧式的刻者,他们用自己的勤奋拼命劳作,惜资质平平,总难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李刚田甚至在当自己的刻者身份得到世人肯定时,竟昏昏然地拿出自己呆板的隶书和不伦不类的行书作品现世,昏昏然地以为自己是高明的书者,其行为令明眼者捧腹;过时的刘正成则是一位不打折扣的商人,其资源的组合能力令同处商场的我也咋舌,回头看他的《刘正成书法文集》一书中收录的文章,每篇文章的每个段落基本都有病句,至于他是否清楚“书法学”概念这样的问题,则完全不必质疑了。
( G' Q" D2 Q. h
, j4 m& _$ L+ h+ I/ T, [5 C4 C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作品,愈来愈显得贫乏。他们的作品,成了一种简单意义上所谓的技法的堆砌,他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的底蕴。显然,就追求书法价值的固执和热诚程度而言,上述诸家都是深刻的和天才的,但对书法的“历史性”,对怎样表现书法,他们则是简单的,这使得他们很容易被众多的现代书法的盲目献身者模仿。对这些书者的尊敬代替不了对他们冷静而尖刻的批判,个人的炒作更不能成为科学的批判的参照材料。3 `+ _. F- d, A$ U; t
0 n+ B z* x6 D7 [/ M
什么是“可能的书法”呢?歌德说“在限制中才现出名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书法,很多人在这里陷入困顿,在实际中违背了书法的本来机制。为此,我愿意读沈鹏(草书) 张海(隶书) 孙晓云(行书) 孙伯翔 李刚田(篆书 楷书) 张旭光(行书) 等人的作品。歌德所说,只是成就真正“名手”的途径,而要成为大家,抑或大师,则必须综合各学科包含政治、经济、文学等等之大成才行,这囿于书法这一国粹艺术的特殊性,它与西方各种形式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m$ k* G% R( e" q/ S( R8 w' i
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一个真正的名手,足矣。
, v& `1 ?. F. { 转自蒋圣琥的文章,略有修改.特此说明.
. \0 f& D0 U* S9 ~' N5 K3 B: D
8 }! }/ g1 l! ^8 D, D
6 e, Z/ H+ W# \$ B0 m2 g S | | / S, f& F: l v7 F% v) W1 `
$ B" ]1 ~2 F3 j: i% ^( Q[ 本帖最后由 naifan 于 2007-7-10 08: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