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67250|回复: 100

王增军书法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王增军书法网络展
em1 em1 em1 em1 em1
王增军,男,字味无,号秋元,1960年3月生于杨柳青。师从孙其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燕山印社社长。廊坊日报社主任编辑。1997年被评为廊坊市市管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篆刻作品获奖
首届全国扇面书法大展 金奖
第二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银奖
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全国奖
第七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河北省首届书法长城奖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
第七、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首届全国书法兰亭奖展
第二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展
第二、四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
第二、三届全国正书展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
2005年《中国书画》全国提名展



联系地址:河北省廊坊市文明路18号 廊坊日报社美术摄影部 王增军
电子信箱:
wangzengjun1960@126.com
联系电话:0316-2034021  13603262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1.jpg
2.jpg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4.jpg
5.jpg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9.jpg
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王增军23.jpg
王增军47.jpg
王增军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王增军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求超越
              ―――王增军书法印象
□张旭光


王增军是在当代书坛多次获奖的一名书家。他的作品我很喜欢,因为他让我感动。最让我欣赏的是他在追求深刻的同时寻求着超越。
王增军的隶书源于汉碑,尤其得《张迁碑》的方正与挺健,同时又化入了《礼器碑》的文雅与飘逸,并且从《开通褒斜道刻石》等碑中吸取了浑穆境界,从而既保持了隶书质朴大气的汉代核心精神,又增生了新的意趣与神韵。这符合了当代书坛隶书创作标准和发展趋势。不仅如此,王增军的创造力,更有价值的表现是在横画与捺画的波碟上,通过对汉简的吸收和篆刻刀法的熔炼,一下子摆脱了平庸而走向了深刻。这种感觉在他的斗方《敕勒川》,条幅《夜游孤山》等作品中可以找到,他为隶书这一代表性符号,赋予了个性并且是符合美的规律的形式因子。
王增军的隶书在追求深刻的同时,又进一步寻求着超越,如对联《自撰座右铭》,一派大朴大拙、归真返朴的境界。他超越的思想和方法就是追神追韵而遗其形。我以为,书家只有到此时,方真正理解了、明白了什么是书法艺术的创造。因为南朝的王僧虔《笔意赞》中早就说过“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唐代张怀瓘也说“深识书者,唯见神韵,不见字形”。一千多年前的先贤,把书法作为艺术的本质问题,说得十分透彻,王增军正在践行着。应该说他是从根本上承续了先人的精神。
王增军能做到在追求深刻中寻求超越,我以为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有现代审美意识。汉隶、金文作为资源都是石刻和鼎器,在一定意义上只有结构,没有笔墨。王增军在笔墨上的苍浑及变化完全是现代审美的物化,他在形式感、材料、质地、线条美感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从而为他的隶书、篆书作品增加了更多的感染力。其二,取舍、整合能力较强。他在以现代审美意识去开掘传统上走得坚定而自觉,从而能在一种审美理念指导下来理解传统,应用传统,保持了作品的文化品格。其三,巧用功夫。他把自己青年时期在印刷厂刻字的功夫,转移应用到书法学习和创作上,受益良多。他还专程请教以写汉简著称的孙其峰先生,并且从孙先生的指点中真正开窍,从而使多年临池的积累发挥了效益。
王增军在追求超越中当然也遇到了困难,尤其要羽化外在形式法度,将会减少大量的可资应用的资源;如果过多的加入个人原创的东西,有可能降低作品的格调。在此我建议多到汉隶成熟之前的资源中去寻觅,比如汉代墓砖、汉画像等,从中开掘资源,化为我用,以保持创作稳定的依托。我相信超越是需要过程的,但我更相信王增军是不畏艰辛的,一定能达到新的彼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赠阅作品集一本,学习之,甚感!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贸区玉沙路5号国贸中心22楼,吴延兵(收),
邮政编码:570125    http://blog.sina.com.cn/wuyanb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