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琴岛大布衣

[分享] 七一想起毛泽东——欣赏主席的诗词与书法,谈点你想说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做这个主题帖,还是有些“怀旧情结”的。
  r: A. ^+ H' `6 ?2 }- a我能走上书法的道路,于少年时喜爱主席的诗词有关,还曾步主席的诗词写过几首,现已找不到了。
+ M% U# `. b7 L+ S0 T& M  d尤其被主席的诗词墨迹所吸引,记得七几年,文物出版社首发怀素《自叙帖》,我一下就买了五本,后来都赠送于朋友了,剩下的一本也翻阅的破烂不堪。
4 `& J. t: e  A( R, [主席不是职业书法家,但对书法的认知与理解,是那样的通透;诗词与书法的情怀表达,是那样的淋漓尽致、博大雄浑、荡气回肠......2 [) L6 S% S) O: F3 b
从中我们能启迪些什么呢?
3 A# _* a6 ^. O+ g" q! I* t; O. D我受到的启示之一,即是主席没有把书法当汉字来写,而是将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来对待,倘若主席的诗词墨迹写成已有的古人书(字)体的既定样式,那还有这种视觉效果和个性面貌吗?!& h0 }) E+ x/ S  ?(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2 14:51 发表 3 s! o1 Y8 `. w) m' v6 i
之所以做这个主题帖,还是有些“怀旧情结”的。
: r- E/ ^4 T* z4 P4 i( c5 ~1 e7 P我能走上书法的道路,于少年时喜爱主席的诗词有关,还曾步主席的诗词写过几首,现已找不到了。
% {; J1 n9 e! D尤其被主席的诗词墨迹所吸引,记得七几年,文物出版社首发怀素《 ...
3 d& D. d2 X, z# I9 P! L

3 v  }) y# `' x, z( z# u对!em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毛泽东的书法道路; Q: b: S" l+ `. I2 V

8 D* `4 M, _+ ^% n6 ^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都是在他们所处的特定时代中从事书法活动的。他们的书法活动必然受到时代的制约和影响,其书法作品也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与此同时,杰出的书法家们也反作用于时代,影响一代书风。书法与时代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联系,耐人发掘。毛泽东从事书法活动的时代,大致可以分为勤学苦练期、缓慢发展期、飞速发展期和登峰造极期等四个重要时期。当代书法已呈蓬勃发展的大好趋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作为伟大的书法家毛泽东,也正是当代从事书法活动者的光辉榜样。从他走过的书法道路中不难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 I: w, I! `4 Z2 ~( g. o5 z$ C
% b3 ~* _0 M+ c9 E[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3 02:48 编辑 ]
2007313161831631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时期 :! m) l; x2 Q2 T
      1、勤学苦练期(1900 -1920)

/ e" b, ~& ^& }+ h' S' e" d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正是清朝光绪、宣统年间及民国初年。这个时期书法是受到普遍重视的。宋代欧阳修说:"古人之皆能书",(《笔说》)此期也不例外。尤其是清代"书学之隆,书家之众,几欲超越唐代"。(祝嘉《书学史》第322页)郑板桥本为乾隆进士,却因他的书法与众不同而被认为不合当时规格而外放作"七品官"。只事虽属不公,但也足见当局对书法的重视。书法优劣,直接与仕途升迁挂钩。民国初年,沿清传统,同样重视书法。孙中山是学西医的,又常在国外,常用外文,可他写的"天下为公"就写得很好。与毛泽东同时代的许多人,于书法均有相当造诣。如朱德说他作学童时,"永字八法"就是天天必修课。(《光明日报》1980年7月6日)陈毅儿时就给自己规定每天写大字一百个,小字二百个。(《中国青年》1984年第11期第4页)其他如周恩来、董必武、谢觉哉、刘伯承、叶剑英、郭沫若等,无不擅长书法。早在汉代蔡邕就有"文字衣冠"之说,可知书法于士人之重要。毛泽东早年练书的具体细节无法祥知,但从他在此期传世不多的几件作品来看,点画工整、结构严谨,可知他对书法是下过苦功的。有评者认为,这与他"在扬济昌家里,耳濡目染,看到了不少书法碑帖"有关,并认为"明显的受了魏碑的影响",某些"笔法简古",有"汉简的意趣"。(《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第55页)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时,"沉静儒雅","勤奋好学,无论是科学、历史、文学、书法等都有很高造诣"。(《光明日报》1993年9月6日)这当然是极为可靠的评价,是毋庸置疑的。毛泽东正是在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苦练书法,为他晚年攀登书法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313161911655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2、缓慢发展(1921 -1949) # a; P8 ?* w. l& U
      从1921年中国***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战争烽火,连绵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毛泽东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参与并领导了这场严酷的斗争,运筹帷幄,转战南北,何能安宁!尽管如此,毛泽东仍厚爱着书法。据在毛泽东生边工作过几十年的陈秉忱说:在延安时期" 任务那样繁忙,毛主席仍然常阅览书帖,阅过的晋唐小楷等帖,一直常在身边"。(《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第53页)可见他并未因客观环境不佳而放弃书法。然而终因战争时代的限制毛泽东的书法显然发展较为缓慢,传世的佳品也不多。象1946年手书其词《沁园春.雪》和1949 年手书其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等数件,也是在稍微缓和的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前夕写成的。此期传世的其他墨迹几乎全是信件和题词了。有人认为此期毛泽东"主要心思用在谋略上","对书艺似不经心"。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第71 页)这种判断是合乎实际的,在那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哪有时间让他游艺翰墨呢?史载宋太宗 "从未间断学书,常常写到深夜",也都是在即位后"国泰民安"、"公务之暇"进行的。毛泽东在建国之前,国不国,民不安的形势下"不经心"书法,显然是极为英明的选择。历史上的宋徽宗"瘦金体"名垂后世,但他沉溺于
书画之中不顾大局,被后人斥 为典型的"玩物丧志,荒政误国之君"。(白朝《中国皇帝》)书法本身并无功罪可言,而在于人们处理得当,可能"是功";如果似宋徽宗之醉于书法而不醒悟,必然是"罪",因为那是背离时代的。此期毛泽东书法发展缓慢,这一个侧面也正好说明他在此期间为建党、建国迈出的步子是极其巨大的。, m  G/ D9 x" O0 Y  T4 b8 B; Q
20073131619463448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3、飞速发展期(1950-1957) : C! f4 n9 z% R
      在新中国建国后的八年间,一派欣欣向荣胜景,形势大好。毛泽东这时正是六十上下,心胸舒畅,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又场住在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北京,钻研书法的条件,几乎是应有尽有,尽善尽美了,较之建国之前,何异天壤之别。毛泽东大举向书法王国进军了,他跨上了千里马,在书法艺术世界,突飞猛进了。
1 q+ C; S7 z5 G6 J% C* g$ f8 P
      此期,留下的作品仍然多为信件和题词。由于此期书艺在不断提高,毛泽东对以往的题字自己也开始不满意了。如1953年2月23日给柯庆施的信中道:"提议《新年日报》换一个报头,原报头写得太垮。"还有《中国青年》等报刊题名也都在此前后重新换写过。要是没有显著提高,他何能看出"太垮"呢?又何必换写呢?1954年2月23日所书《浪淘沙. 北戴河》(《毛泽东诗词墨迹(续编)》),已被有关学者评为是"敲开大门,准备登堂入室"之作,而且此件规范化的草书还一反传统习惯,先写出题目,后写正文,还加了标点符号,符和当代行文规范。他的书艺提高很快,就连曾任警卫员的翟作军,从毛泽东给他的信中也看出了:"主席还在练字,字比抗战时写得更好了。"(《毛泽东轶事》第七十六页)
: W. A" P4 M  R  V4 F5 v# g/ A7 y
2007313162018740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4、登峰造极期(1958-1966)
9 A6 i- M: m5 Z; v9 }
9 x6 q( M/ C! k5 K, X# `$ E      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致田家英的信中写道:"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47页)此信十分珍贵,因为五卷《毛泽东选集》中,根本没有选入类似谈论书法的文字。此信十分重要,因为这标明毛泽东决心要大举攻占书法王国的最高峰-草书了。这无疑是嘹亮的进军号吹响了!1958年是难忘的一年,是捷报频传的一年。这时,新中国各方面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超额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开始实施,反右派斗争已胜利结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民大练钢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万岁"之声不绝于耳。此时的毛泽东,从容自得,踌躇满志,显然是到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的时候了。"余力,犹言暇日","文,谓诗书六艺之文也"。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去尽兴遨游书法艺术世界的。可是,好景不长,经济困难时期接踵而来。1959年,毛泽东不再任国家主席,退居二线,不问大事。在七千人大会上对前几年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也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在困难时期," 曾经许多天没粮吃,七个月没一片肉",对着宋庆龄从上海给他送来的一兜螃蟹,也只是 "摇摆头,就是不吃。"(《文萃》1991年4月18日)此期的毛泽东之心态。
  Z0 X& x. \! a& o2 E' x9 K3 b, V7 i" ]
, Y9 y0 j" h# a+ D2 e
      如何,可想而知。可是,毛泽东之酷好书法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生的顶峰。从他借阅黄炎培的王羲之真迹一事即可见其概貌。他"工作一停,便翻开看,爱不释手,总是望着字迹琢磨,又提起笔来照着练","练到兴头,叫吃饭也不应",他的"头依着真迹上的笔画晃动,好象下巴颏就是一支笔。"(《中国青年》1989年第4期)为什么这样如醉如痴地、勤学苦练书法呢?他说:"练习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的健身之法"。(袁宗轩《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探微》)在1965年7月26日给于立群的信中也说:"借此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是一件好事"。(《毛泽东书信手迹选》第172页)因此他写字相当随便;如临池如临阵,甚至严阵以待,或刻意雕琢,反而违背了消遣健身的初衷,甚至会 遏遏制其性、其情的自然流露。从传世的墨迹来看,多是随手拈来的案头信笺或其他办公用纸,并不多用一般书法家专用的宣纸。乘兴之所至,写些自己早年熟读过的古代诗词,不计工拙,常有错落,甚至连脍炙人口的《千家诗》第一首诗,也写错了字,(《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第173页)错了就由它错去,无意回顾。不少的作品只有正文,无心落款,何年何月所写,全凭后人猜测。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时期,如此反复笔耕不辍,功到自然成,书法史上的奇迹出现了!1963年2月5日所书《满江红.和郭沫若》,为公认的草书代表作,光采夺人,"即使把形容书法美妙的形容词多都拿来,也不够用了"。(《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第94页)毛泽东已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的境界了,"恣性任情,随意挥洒,皆成妙品","篇篇珠玑"。他的书法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以传真",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毛泽东超凡入圣了。他夺得了书法王国的王冠,他攫取了这项王冠上的明珠--狂草。千百年来,攻下狂草的书法家寥寥无几,可他与怀素比肩而无愧,其气魄之大,则又有过之而无不及。钟繇说:"笔迹者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刘熙载《艺概》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志,总之其人而已"。(《历史书法论文选》第715)毛泽东的书法,正是毛泽东的满腹诗书、雄才大略、气吞山河的超人壮志和六十年临池功夫的高度集中升华,是毛泽东这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的书法化。这也正是一般刻意追求书道的常人所望尘莫及之所在,这也正是他书艺远远超越一般书法家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3 z3 d4 M, b$ L$ J% z* N7 v9 l/ k- |
- j, ]+ ?* l; u( O! F8 s) I
      1964年到1965年间,他被"僵硬、颤抖和不幸的帕金森病症在侵扰着"。(《毛泽东的后半生》第116页)1967年以后"突然衰老了"。无情的岁月,残酷的病魔,中断了他持续向更高的书峰攀登。1972年2月21日他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还写了一幅"老头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的条幅,送给尼克松作纪念。这十二个字写得如何,似乎一般人都未曾见到,无法鉴赏了,恐怕也是强弩之末了吧!美玉无暇,世所罕见。毛泽东晚年也有过失,可他给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书法遗产,绝大部分又正好出之晚年,这恰如美玉暇中又还嵌藏着无数璀璨宝珠,岂非不幸中之一大幸么!
/ D" M! j, ?- q7 G6 `6 D/ s
20070702_6b2f97340eab85a05f737rq3GEngSKyl.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点启示 :
& J2 e+ ]$ q  W0 n5 C+ o2 N
      1、书法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非常年累月勤学苦练,是难以登堂入室的。象毛泽东这样的古今罕见的伟人,也是从小到老孜孜以求才登峰造极的。当代的书法界,不少人表面上还热火了好几年,可是,终究因先天不足,很快就被人们抛诸脑后了。"各领风骚不几天",实在可叹!有人说"八十年代,书法大体是在沙漠上启动的。"(《中国书画报》1993年10月28 日)这个评价还是接近实际的。可当代书法家之多,实在是出人意料。吴丈蜀老先生以"假冒伪劣成风",忿然退出书协,不是没有道理的。毛泽东年近花甲犹自谦"太垮",书法世界的天高地厚,已可想而知。陈廷祜先生在写完《中国书法美学》一书之后,还在其《脱稿絮语》中说:"伏案数月,我领悟到古人这两句话的含义:'书法是玄妙之技','六艺之中此为难事,人罕晓其奥'"。这是穷研书道者的甘苦之言,绝非故弄玄虚。孙过庭《书谱》说"会通之际,人书俱老","右军书法,末年多妙"。毛泽东亦何尝不是如此。可见,有志于书道者,应有"皓首穷书"的雄心壮志,切不可过早就固步自封,以为自己已经成"家"了,可以倘在荣誉的花篮里睡大觉了;这样,反然而断送了自己的似锦前程。
2409512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2、由楷而行、而草地循序渐进的学习书法,是攀登书法高峰的唯一捷径, 不二法门,这也正是毛泽东走过的康庄大道。 据中央档案室齐得平先生说:"毛泽东学生时代书法功底打得很好,习正楷,字体工整有力。"二十年代,"行书很流畅","1936年已后,行草兼备","五十年代已后,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并有独创","1958年已后, 狂草更有特色",(《书法导报》1990年 5月25日)这也是历代书法家走过的成功之路 。清乾隆年间书法家梁巘《评书帖》说:"学书宜先工楷,次作行草"之说,(《历代书法论文选》第579页),是很有道理的,是应该信从的。"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跑)。 幼儿学走路,总是先"立"、再 "行",而后"跑",绝没有本末倒置先学跑而后始行、始立者。对照当代书法界,却竟有某些有志于书法者,却不肯在楷书上下功夫,而且是直接写行、写草以至写狂草,其字里行间,明显功力不足。这是一种出不由户,行不由径的瞎闯,恐怕是很难闯入书法殿堂的。宋代陆九渊说:"为学有本末先后,其进有序,不容躐等",(《与虞世南》)是很有道理的。 9 o8 V( {1 A; w( z
2007313162136732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伟大的人格、渊博的学识,是推进书法腾飞的双翼,是书法夺目神采,生动气韵的源泉。 ; B1 n- v5 K" p5 `. n6 N% {5 E
      毛泽东虽然一生酷爱书法且勤于临池,但前半生戎马倥偬,建国后日理万机,时间极为有限,根本不可能如"张之学书,池水尽墨",怀素退笔成冢,王羲之"二十七年偏攻永字","永师四十年不下楼"等,(《书法正传》的304页)那么专注苦攻以项书法。可毛泽东书法艺术之美,较之古今书法圣贤、大师,却毫不逊色,其根本原因又在哪里呢?。苏轼说得好:"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毛泽东一生好学,博学多才,他能"一下子就能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草书的写意性,攻下了狂草"。(《毛泽东的书法艺术》88页)没有文、史、哲等方面的高深造诣,以及具有多方面的人文素养能行吗?陆游教子诗中有句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于书法来说,"书外工夫",也是极为重要。历史上苦练书法者何止千千万万,而彪炳书法史者,却不过凤毛麟角而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单攻书法而突视书外工夫,必然书法品位不高,无神采气韵之可言。《佩文斋书画谱》曰:"世之学书者,如未能诗,吾未见其能书也。"毛泽东尤擅诗词,不下唐宋名家,这是不可忽视的促进书法艺术升华的巨大潜力。可是,在当代堂堂书法家中,擅诗者又有几何?黄庭坚说: "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见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不及也。"毛泽东书法亦为"他人终不及"者,以他人"书外工夫"终不及也。伟大的毛泽东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是多方面的,而此点于当代有志于书法者来说,显然是尤为迫切的,是千万不可忽视的基础功。
2410391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