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1241|回复: 96

王镛『答周俊杰先生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重要指数:★★★★★
重要时间:2002.4.3
重要地点:书法导报
重要人物:王镛 周俊杰
重要词汇:流行书风     新古典主义

答周俊杰先生书
□王 镛

周俊杰先生:
  看了您3月27日在《导报》上给我的“万言书”,如果实话实说,只能用又惊、又气、又笑来表达我当时的感受。惊的是:我一再问自己是否撞上了两个“周俊杰”先生?因为人多了,这点汉字终归有限,同名同姓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就有个同名同姓的道兄,也叫王镛,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故此,不知情者偶尔也闹出点误会来。
  您在公开信中真真切切地对“流行书风”的提法持坚决反对态度。可惊的是,就在去年,确切地说是2001年13期《青少年书法报》上,同样署名“周俊杰”的文章《让时风流行起来》,却有截然相反的观点:
我曾多次在文章中阐明我对流行书风的支持, 原因不外乎:时代在变,书风不能不变,必须创造出区别于历代又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审美主流的书法面目,所以,一种新的书
风应该流行起来,否则我们这个时代便是无思想、无艺术见解的时代。
再看一段,也署名“周俊杰”,文章题目很长,发表在《中国书法》2000年第4期,不由得又让我一惊:
……我认为现在有必要明确地提出一个时代取向的问题,这个风格的取向与“百花齐放”的方针并不矛盾,它只是一个大致的、主流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又必须由全国性的大展创造,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换句话讲,一个时代如果不流行一两个大的新的书风,就没法在书法史上留下一笔。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人对“流行书风”一再持否定的态度,我觉得是不妥当的。我们需要的是强化与深化这种“流行”, 而不是一味的约束。当然, 我们的“流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无源之水。它应该建立在深厚的书法传统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乃至世界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上。
请您耐着性子再看一段,又是署名“周俊杰”,而且发表在这张《书法导报》上,想必你也会一惊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必须走自己的新路子。什么新路子,就是要发掘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清代出现一个碑帖复兴,因为甲骨文,包括汉简那些东西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发现的。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把自己的书法认识和创造建立在更广阔的古典基础上面。什么样的古典,即除了文人书法还包括大量的碑刻,但更多的还有比文人书法广泛得多的民间的东西。为什么现代要关注那些东西呢?因为当代人的艺术创造不仅要求符合古代书法的那些法则,而且又必须符合人的生命体验,人的性格和人生追求。生命需要张扬,就必须从古典里借助更自由的东西。借助什么?民间书法,咱们这个时代已开始与民间书法结合,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流行书风。
还有呢,为节省版面,少耽误读者时间,不多举了。我在“惊”之余,感到迷惑:我多么希望昨天说黑,今天说白的“周俊杰”,是两个同名同姓的周俊杰啊。因为,你在“万言书”中,开宗明义就对这类操行标明了立场:“……那种过多考虑得失而甘愿失去自我信仰、消磨自己性格、甚至面对宠辱而轻易改变观念的任何态度和做法,我从来都是不屑为之的。”对呀,这才是以往的、我心目中的周俊杰!
  你千万别说我“俗”,不想跟你谈“学术”。问题是,我现在都看不清您站在哪里,换句书面语言,不知道您的学术立场,让我如何跟您展开学术对话?
  当然了,古人也有“知今是而昨非”的名言。但您一定注意:摆在第一个的是“知”字。如果您的“今是而昨非”只是在屋里自言自语,那谁也无权要求您什么。但这是白纸黑字,发行又何止千万。而且您作为理论家,在小小书法圈子里也算得上一位公众人物,无论如何,您总得跟广大读者有个起码的交待吧?再说,如果能“知”,能反省一下您那裂变式的“学术”立场,肯定会给我和广大读者带来深刻得多的启示。
  您在信的末尾又说:“我是一个十分愚顽的人。经过我个人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如果没有人将我驳倒,我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说得真棒!但我认为,恰恰是您“轻易改变主意“,因此驳倒您的不是别人,正是您自己。”您说对不?
  气的是:您做为理论家“看”东西、“听”东西、“写”东西也太离谱了。先说看”:您信中说:“最近接到通知,邀请我做为40位当代最具代表性书法家之一参加“首届流行书风展”云云,天啊,真是见鬼了!您是否马上把“通知”真的找出来看一看,谁给过您“看”到的这个通知?众主持人及组委会成员都知道,您根本不是若干位被提名者之一。在被提名者之外,出于不同的原因,(或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有突出成就,或对流行书风有重大贡献者),我们协商之后,特邀了几位作者参与此展。您是几位特邀作者之一。而特邀您的主要原因,正是您此前不断发表鼓吹“流行书风”文章所致。最可气的是,您接着又写道“我详细地拜读了邀请函…...”,请注意被提名作者接到的是约稿函。其实您根本没看那个函,看来您是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全是一派“想当然”的气度,让我还能说什么好呢!这难道是“十分愚顽”的表现吗?恐怕不止于此吧。
  其次说“听”:您在信中引用了我给您电话中听说的两句话,就更离谱了。我很清楚,我根本就没有那样说,您“听”不清不要紧,千万别再拿“想当然”去伤害朋友,那可不好。
  再说“写”,先提一件小事:您信中说:“犹豫再三,感到还是以通信的方式与您交换意见为好,通过沟通思想甚至论辩,达到明理和增进我们之间友谊的目的。而原则与您答记者问中所说的一样:只对事,对问题,不对人。”
事实是,我在答记者问一文中谈的问题与您扯上的事完全不搭界,有报纸为证:我指的是,流行书风提名展的提名原则,即“只认作品,不认人”,是七个字。您这里杜撰的九个字,与我无干。而且略一咂磨,挺耳熟,这九个字好像是过去整党整风的特定语言。硬安在我头上,您说,怪也不怪!
  再者:您信中开头就写道:“……目前书坛对我所提出“书法新古典主义”的争鸣,……”云云。“书法新古典主义”是您推出的吗?据我所知,早在15年前,即1987年,刘正成先生就在《书法》杂志第五期上明确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的概念,那篇文章的大标题就是《“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倾向》。您又是哪年推出“新古典主义”的?能否揭示一二。否则这样乱写是不是离谱?难道这也是您在信中自命的“直率的文字”?您可千万别说您从来不看《书法》杂志,而且也没听说过此事。
  笑的是,您洋洋万言,也谈到不少“学术”观点,可是我看来看去其中对于当前书法创作倾向方面的实质性认识,您与我竟是那么相似。奇怪的是,您为啥要绕一万字的大圈子,最后仍然站在原地呢?看了您信尾的一句话,才令我恍然:“我不愿将我多年来所追求的目标置于‘流行书风’的名目之下”,这才是问题的关钮所在,我看这一句可以顶一万字了。
  因为您接着在括号里写道:“(假若是“新古典主义书法展”或其它旗帜更为鲜明的具有新倾向的展览的话,则另当别论)”,看来问题简单了,就剩下用什么名称办展了,我们二人的分歧也就在这一点上了。
  为什么要用“流行书风”的名目办展呢?其实我在答记者陈大阳的访谈录中已经说明了,您说您看到了,我觉得不可能,否则就是故意避而不谈。我只得简要的再重复一下。请您听好:
首先,“流行书风”,不是我,或者某个人物先提出来,再经过炒作而成的。“流行”的争论从提出到如今,已历17年了。17年不长,但在所谓“书法新时期”的20年出头的历史中,就算不短了。起初,提出者对流行多是带有贬义的,随着每一次全国中青展上出现的立足传统的有创意的趋向,都被批评者无一例外地冠以“流行”二字。但随着自发的论辩的进展,作为正反方的文章数量趋于旗鼓相当。更何况前后参与者又何止百计。
这对于搞理论的您来讲,不是一个当前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吗?(我忘了,您也多次参与了论辩)。
由此可见,流行书风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形成的。办展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说实话,开始我也反感“流行”二字。但无奈这是许多同道在长时间里非要你领受的“旗号”。我在《访谈录》里打了个比喻:流行书风,原本是别人扣在你头上的一顶脏帽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延和对话的深入,而今拂去浮尘,觉得质地特好   表面时髦,骨子里传统,大小也勉强合适,那就姑且一戴吧。
  与圈里的人这么解释,大家应该明了。但出了书法圈子,也确实让人觉得搞“流行”有点儿怪怪的。说个插曲:前不久北京有个评展座谈,包括美术、书法。一位搞书法的忍不住在发言中大力抨击流行书风。不料对面一位著名美术评论家接过话头,也大骂流行书风,可接下来一提具体现象,方知这位评论家所指的“流行书风”,却正是于明诠先生所说的“俗书派”,并说这等满大街泛滥的劣俗东西,怎么还有脸大办展览!此言一出,满座愕然,尤其是那位搞书法的,只剩下翻白眼的份儿了。好在旁边一位知情者与美术评论家耳语半晌,才解释明白这当今书坛一怪。于是乎评论家恍然大悟,说没想到“先发制人”确实厉害,这个旗号不举还不行呢,太应该办一个流行书风展了。”这是真事。您听了是否也品出点味道来呢?反正我写到这里,自觉惊也平了,气也顺了,只余一笑而已。
  言归正传,再说您的“新古典主义”。与流行书风的最大不同是,这个“主义”是您一手炮制出来的。您在信中多次强调了这一点:如“我曾在多次谈话、讲学和写文章中,提倡‘在我们这个时代应当流行什么’的观点……我们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的口号……”再如“我相信,只要拉起一杆大旗,就会有一部分追随者……”难道一种艺术时风,艺术流派是您振臂一呼,就可以“倡导”出来的吗?
  况且,反观现实,您倡导至今,反响并不太大,赞同的文章,大约只是出自几位“追随”的学生、朋友而已。持异见的文章我只见过两三篇。可见,流行书风的形成,是实至而名归的自然结果,而您的“新古典主义”,则是先立名而后寻实,即“先扯大旗”,然后再拉壮丁。其结果会怎样,已是不言而喻了。
  在“名”与“实”之间,我更看重实。好比一大群艰难跋涉的探索者,他们历经磨炼,到后来不约而同地,或者说殊途同归地朝向一片光明前进,他们立场坚定,目标明确,且大方向一致,这就足够了。至于别人给他们的旗帜上起个什么名字,相比之下已没有那么重要。您之所以太看重这个问题,我感到不是因为学术方向上与我有重大分歧,而是别的什么……
  您说自己从来不“过多考虑得失”,却为我担忧,怕我参与了流行书风会有损我在书坛的形象。这令我很感动。我也想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别人怎样看重我们,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自己千万别太看重自己。假如我心态失衡,也退出这个展览,我坚信这个展览也许会办得更好。因为我在办展览活动上既无经验,又乏能力,许多事都要依靠周围的同仁和大家的努力。一句话:流行书风展有天时地利人和,势在必行,缺了谁也会照样运转。
  说到对当前书坛整体格局的分析,我基本上同意于明诠先生的见解。当然他的“新古典主义”与您的“新古典主义”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您给我的信中竟有近一半的篇幅涉及与于先生的分歧。我想,如果于先生能忙里偷闲,最好再进一步与您切磋探讨。我就此搁笔吧。
                                                 即颂
                                          近祺
                                                        王镛 2002.4.3 缓就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5 收起 理由
书艺公社 + 15 很好的回顾! 今日读来饶有意味!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6-2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能否把周俊杰的万言书也发上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招人妒是庸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因帅惊动党 的帖子

时代在变,书风不能不变,必须创造出区别于历代又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审美主流的书法面目,所以,一种新的书风应该流行起来,否则我们这个时代便是无思想、无艺术见解的时代

流行书风展有天时地利人和,势在必行,缺了谁也会照样运转!

说的好啊!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章值得学习,,,对当前 的创作有积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探索。不论到什麽时候,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随时代变,人在现实里

书随时代,不是刻意追求,也不是个人左右。它是自自然然的,是一种趋势,所谓的名,如流行书风,并不能说明什么,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传统基础上革新,如《易经》的生生不息,人和事也是变化的。所以,请同仁们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做自己喜爱之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