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8-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252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6-2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21 17:24 发表 - |" z4 R3 Z# [+ H* K
再请问:, w. |! O' U m/ \ M( N
# _$ _6 ]/ R8 Q3 ~书法网 | 书艺公社 | 交流论坛 » 【当代书坛、印坛评批】+【书论印论争鸣】
* R: Q* [. p: i$ d+ W V2 `# |
; C9 q; Y, g" N9 c, `" k4 U其中的“评批”一词或曰概念,与“评论”、“批评”、“批判”等有何本质区别???$ L1 ~) |/ C' V& @; \0 |, X
. l* y0 |' D6 ~- C0 j: j. g
在我看来,也就是侧 ... + w) J' C, Z% h$ d1 k1 |& b: U
! `1 _2 R" B3 @6 X: v" d3 l
; V8 d3 @, P) X——“评论”、“批评”、“批判”之间的关系互为表里的,
# d( [5 e n; j' M; a从本质上来说,评论包括了“批评”、“批判”的一切。“批评”、“批判”则是“评论”的一个反映或者说是媒介点。1 r: p$ G4 K2 M2 B m
他们三者之间本质上最大的区别是:针对某一书法家、某一书法作品、某一书法事件的时候,在做出客观评论的时候,得出的结果不同。
e" l: [7 A1 {( s
4 ~/ y, Y% O5 r9 n, ]0 i批评往往治标不治本,好比外科医生不管内科的病态。+ n. \& ^, ]* {2 [2 B9 u8 g* E
. n3 `# e; I8 _" E3 q: V O" ]
批判虽然能比批评更尖锐的解释问题、揭示问题,但往往是抓不住标本兼治的关系,由于为了某种文艺路线而产生的,譬如过去的“批林(彪)批孔(子)”现象,今天去看他们的文稿就好像在读忏悔书一样的滑稽。. u! D% e. {5 P) M1 a6 X
1 x' ^/ b p5 O* _$ S于是 评论的综合性的优越功能(可以这样说)就能够比较全面地、系统的对问题做出客观的答案的。所以我在文稿内据了例子,需要他的综合性的“复合型的人才标准”。
! M1 P4 l B% l, }' O ; A' ~! v) n& P( F$ u$ C
——至于 公社所罗列的“评批”一词 恕不能对去分析和阐释的,因为它是网络语言的需要,并非是学术的要求。讲学术字眼原则,它则是一个病语。
: E( L4 R0 y, s& B# Q, o4 |
! X. \5 G! E- j[ 本帖最后由 nishishui 于 2007-6-21 19:3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