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717|回复: 1

岭南书坛励精图治 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广东省书协成立以来书法发展及活动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引子  近几年来,广东书法活动频繁和富有特色,在全国书坛产生了较大反响,引起书法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回顾广东省书协所走过的43年风雨历程,给人一种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印象,令人欣慰。协会创建之初,即与北京、上海等书法组织一起,为活跃60年代的中国书坛作出了重要贡献。协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书协的指导和帮助,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传承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瑰宝,为重振岭南书坛和活跃全国书坛作出了重要贡献。
  t  k$ |9 Y! g  书协组织 凝聚人心
4 U/ _! X* G& v0 M) @) K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前身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1963年在广州成立,1981年更名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1992年改用现名,是当时全国成立较早、成绩较大的全省性书法艺术团体。1985年4月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的书协理事会,至今已召开过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多年来,协会会员从创建初期的2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1870多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225人(待批79人)。先后产生过八届(含80年代前)省书协领导机构,8人次担任过协会主席(主任委员)职务、29人担任过协会副主席职务。其中,侯过、容庚曾担任前身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委员职务,容庚、商承祚、胡根天、任泊生、胡希明、吴子复、秦咢生、麦华三、吴三立、苏怡、吴仲禧担任过前身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职务;容庚、商承祚、秦咢生、李曲斋、陈景舒、陈永正、陈绍基分别在各个时期担任协会主席职务;商承祚、麦华三、吴三立、吴子复、秦咢生、李曲斋、杨和明、王琢、杨奎章、廖启良、陈永正、张桂光、梁鼎光、卢有光、苏华、周树坚、王楚材、陈初生、连登、卢绍武、李小如、欧广勇、纪光明、丘仕坤、李远东、陈钦硕、周国城先后担任协会副主席职务;在第五次省书代会上,古锦其、刘小毅、陈春盛、周汉标、梁晓庄、程扬、蓝广浩、蔡瑞云当选协会主席团成员,在并各自发挥着协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省书协创始以来,还得到刘田夫、吴南生、朱森林、寇庆延、欧初等老领导及王贵忱、张束、关振东等老一辈书法家的大力支持,并曾先后担任过书协名誉主席及顾问。书协建立和完善了协会章程、民主选举、展览评审等各种有效机制,设立了广东省书法最高奖项“南雅奖”书法奖,成立了创作、篆刻、学术、青年、教育、妇女书法、评审等七个专业委员会,理顺了与中国书协和各地市书协组织的关系。历届书协班子和理事会注重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协会工作出现了生机勃发的新局面。广大会员热情参与书法创作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创作骨干和老中青创作队伍,反映出广东书坛的繁荣,展示了广东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实力,标志着广东省书协在全国书坛地位的迅速提高。; c2 a/ l2 h3 O* Z$ B
  展览活动 与时俱进
" h3 O- y; D9 V4 d4 b% d  书协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抓好展览促发展,书协主席团大力支持改革创新展览机制,不固循守旧和安于现状,敢想敢干求发展,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工作。协会以广州文化公园展览中心、南星阁展厅为主阵地,举办了一系列的省展、主旋律展、专题展和系列活动。从1965年至今,不定期举办了20余次最具有权威性的广东省书法篆刻展览,全面检阅全省各地书法创作队伍,把广东书法推向了高潮;结合“七一”、“八一”、国庆大型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书法展期览活动,奏响了书法艺术弘扬主旋律的乐章。如,举办的毛泽东诗词书法篆刻展览、王杰日记书法展览、援越抗美书法展览、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中外书法家作品展览、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广东省书法作品展览、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广东省市县书法联展、纪念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粤港澳爱国诗词书法展览、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广东省书法作品展览、生命礼赞——广东省抗非典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流砥柱民族魂”——广东省老书法家作品展览,等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思;针对书法发展薄弱环节,突出和组织专题性展览,调动了大家创作的积极性。如,举办广东历代书法展览、历代碑帖展览、广东省老书法家展览、广东省首次妇女展览、广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系列展览、广东省篆刻刻字作品展览、广东省书法楹联展览、广东省首届扇面书法展览、广东女子书法展览、广东省首届临书大展、广东省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展、广东省历届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展等。这些展览,很大程度上为广东书法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尤其是由省政协牵头主办的广东历代书法晋京展和广东省首届青少年书法比赛,前者在广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展出了已逝的广东本土书家及入粤书家的遗作,深得全国各地书坛人士关注;后者历时一年,吸引了全省30多万青少年的广泛参与,1000人云集省城同台竞艺,盛况空前,为广东书法人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Z3 Z' F3 G( h, ^( ]
  与此同时,省书协组织广大会员开展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作品义卖、现场挥毫、元宵挥春等活动,深受大家欢迎。协办国庆节名人书画义卖、在香港举办岭南书法名家书画展览慈善拍卖、广东省书法家赈灾义卖挥毫等活动,为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及灾区筹款;400人参加元宵挥春雅集、迎97香港回归广东省书法家义务挥毫、500人迎春挥毫联欢书写百福百寿、金秋雅集、书法问答茶话会、会员元宵联谊、广东省书协成立40周年系列展览、现场书写道德三字经、百名书法家为建设新农村现场挥毫、中国书法家进万家、送艺术进军营、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吸引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提高了书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6 ]) Z( }$ a3 y, e' l0 J* d- j( @
  联袂办展 携手共进* c+ i: M$ J" b3 w1 \
  综观广东书坛发展历史,可见广东地域书法具有相当的包容性和合作性,最具说服力的当数广东书协牵头发起主办的一系列跨地域联展活动,开启了岭南书法界注重与全国各地书法家进行交流和切磋的新风。. r3 d' F* i: S: U
  80年代初期,广东省书协就率先与浙江和广西两地分别举办了书法联展活动,为兄弟省区的书法家提供了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对后来承办联展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90年代之后,为扩大南北书法交流,广东书协联袂北京书协举办“京粤书法联展”,广东书法家积极准备,认真创作,携力作北上一展岭南书法风采,南人北相的巨幅作品令京城书家另眼相待;与贵州省书协联袂主办的“粤黔女书法家作品联展”,在两地展出后,深受“半边天”拥戴,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甚赞有加。新世纪之初的“中南五省书法联展”,可谓是华南地区书法界的一大盛事。众所诸知,湖广沃土,人杰地灵,英豪辈出,特别是近百年来书家如林,声名远播,尤其中南五省不仅地域相接,而且同受古越文化熏陶,经济文化交往频繁,有着传统的情谊。在2001年全国书代会上,中南五省书家欢聚一堂,共商21世纪书坛发展大计,相约举办此项展览,并于翌年夏秋时节集各地书家270多件力作在粤首展亮相,雄强、韶秀、拙朴、潇洒风格并存,共相媲美,大致反映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书法创作水平。此联展活动,还被《书法报》广大读者推举为当年中国书坛十大盛事之一。2 G1 V" d, S2 X  x; ^
  近年来,广东省书协紧紧围绕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西部开发”、“泛珠三角合作”、“创建双拥模范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精神和发展战略,大胆开创书法联展新局面,成效颇为显著。2004年,“ 广东与西北六省书法联展”揭开了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地区神秘地域书风的面纱,让人走进了远古而神奇的年代,尽情领略中华民族大家庭那众多优美动人的文字。2005年,“9+2 泛珠三角书法联展”把珠江水源头所流经的云南、江西、贵州、四川、海南、广西、湖南、重庆、广东和香港、澳门地区汇聚在一起,在南国大都市广州共同切磋,相互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同饮一江水、共话书坛事”的开拓发展思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广东省书协又率先与总政负责全军书法工作的职能部门联系,联袂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双拥办、广州市双拥办、黄埔区双拥办主办“走进南粤双拥——广东与军旅书法名家作品联展”,纪念和缅怀革命先辈为民族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颂扬军民携手建设小康社会所创造出的辉煌业绩。此展得到了军地许多领导和广大书法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广州军区政委杨德清上将、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以及省老领导吴南生、朱森林等题词祝贺,为联展增辉添彩。展览开幕之后,还专门召开了研讨会,与会人士各抒己见,给予肯定。此展为广东书法家与全国各地的军旅书法家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有3万多人次参观展览,深受各界人士好评,全国近百家媒体报道联展盛况,影响空前。
& _- B; B1 r9 Z* q) R  南雅落户 惊羡书坛
5 @& Z' z: X7 l8 X% ]  2006年5月,书法界爆出新闻:广东书协与东莞长安镇签署合作协议,广东省书法篆刻艺术的最高评奖——“南雅奖”永久落户长安。此消息令书法界人士所惊羡,此奖有了近百万元经费的保障,并且每届按15%的比例递增增加展览经费。这种团体与政府长期合作发展书法事业的展览模式,在全国书法界应该处于领先地位。
9 W6 a+ Y" G* f7 ]- |7 X7 m  “南雅奖”书法篆刻展,是2002年经省委宣传部备案、省文联批准设立的全省书法篆刻创作最高奖项。该展览三年举办一届,由省书协与长安镇政府共同主办,基本定位是全省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省级权威展览。2003年9月,该展览首次由最具实力、魅力和活力的中国百强镇——东莞市长安镇承办,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省内外书法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第二届“南雅奖”收稿达3000余件,作品数量比上届多了一倍,质量也有了较大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主办单位希望通过定期、长久举办“南雅奖”,逐年将展览办出新意、办出水平、办出档次,采取精心包装、媒体推介等形式,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将其打造成广东书法活动的“品牌”,吸引和组织广东省广大书法作者潜心创作,多出精品佳作和书法人才。0 W7 y6 a; R0 p# _9 Y
  “两霞”工程 喜结硕果  H6 P9 n# j  A3 N3 c
  为进一步增强书协的凝聚力,提升广东书法创作水平,省书协专门设立了以金秋展系列为主的“晚霞工程”、以青年展系列为主的“朝霞工程”,为广东书坛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晚霞工程”方面,省书协从90年代至今,通过协调有关部门自筹资金近百万元,组织力量到省内外收集整理重点老书家的作品,先后出版了《李曲斋行书书札》、《朱庸斋书法集》、《阮退之草书集》、《区潜云书法集》、《佟绍弼书法集》、《莫仲予章草集》、《留花庵诗稿》等多部专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并分别举行了首发式和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这个举措,为保存一批享誉书坛的已逝书家和默默耕耘的健在老书家的历史资料,做出了前瞻性的贡献。在“朝霞工程”方面,省书协专门设立省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注重打造人才和精品。还采取联办、协办等方式,鼓励各地市书协组织精品力作到省城展示,力所能及提供展览、研讨等各种便利条件,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广东先后成立了青年书法家协会、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等组织机构,调动了青年创作研究的积极性。这几年,广州、东莞、云浮、茂名、佛山、汕尾、湛江等地书协组织青年书家到省城办展,深圳、惠州、汕头、潮州、梅州、韶关、肇庆、清远等书协在本地举办了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山、阳江、揭阳、珠海、江门、河源等书协邀请全国和省城著名书法家前往讲学;广州市书法协会组织的八届群众书法大赛,佛山与柳州青年书法交流展等,进一步扩大了当地书法影响和作者的知名度,涌现出一大批新人新作和书法创作骨干。( h8 v4 P# q( [9 M- e5 M+ ?
  友好交流 增进友谊" W7 i9 M. ^0 q; G+ Y
  扩大书法友好交流,其前提条件是以共通的文字为基础。省书协在这方面重视与周边友好邻邦和境外书法艺术团体建立联络关系,通过书法交流活动,提高相互之间的书法水平,进一步加深了解和信任。1981年,省书协在广州举办“中日书法交流展览”,日本书道交流团团长梅舒适率领一行15人来穗访问,与广东书家进行书艺交流。1997年,省书协与国际书法艺术联合会韩国本部湖南支会缔结为友好协会,建立定期联展交流关系,举办了五次书法展览和交流活动,不断加深了中韩两国会员的友谊。由此可见,省书协在扩大对外友好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C* ]" N" w; s0 A1 D
  注重发展与港澳台书法交流,是省书协弘扬民族艺术的重点发展趋势。与台北中华书学研究会联袂主办的“粤台书法交流展”,系统将广东地区与台湾地区书法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扩大了书法影响,不断增强了台湾地区媒体和民众对中华文化艺术认同感。粤港澳书法联展、汕头与澳门书法联展、广州国际硬笔书法联展等,为书坛所瞩目,中国书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赵长青专门出席汕头与澳门书法联展活动。这些联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让外界相关人士通过欣赏书法艺术,进一步了解广东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 d: W' h3 q7 j5 ]: Z3 z. d  创作研究 人才辈出+ e/ {  Z5 L+ U/ ^# ?% K
  广东省书协狠抓书法创作、培训和书法理论建设,注重从务古和务今之实入手,认真总结历史和发展广东书法。广东文史夜学院书法专业、广州美术学院招收研究生、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省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的成立、广东书法院的建成启用、广州军区老干部大学书法培训、南海康有为书学院、珠海中国书学院的书法研究,以及长期坚持的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书法奖评选等,都是发展广东书法事业的重大举措。1984年《岭南书艺》的创刊、出版,以及近年建立的《广东艺术网》,不仅为广东省书法理论研究和对外宣传提供了阵地,而且以较高的质量在全国书坛产生了一定影响。每次举办专题展览,都相应出版作品集,《岭南书坛》的创刊,各地书法代表团的互访,为扩大广东书法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T! u  y9 B! K; g; G$ d
  省书协注重整理出版文集,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保存和记载当代广东书法发展的轨迹。如:陈永正所著《岭南书法史》,张桂光主编《岭南书论》,王楚材策划《广东书坛四十年》,省政协策划出版、林雅杰主编《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朱万章编著《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黄大同主编黄文宽手书小楷《广州古城砖拓片及修城考》,省书协和康有为书学院主编《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论文集》,温明编著《广东书法钩沉》等系列书籍、图版,陈初生所撰《广东书法发展之我见》,郑荣明所撰《呼唤精英——从广东星河展第一回书法展说起》,以及钱今凡、叶耀才、丁正、黎向群所撰写的书法理论文章,揭示和展示了广东书坛发展历程及其成就,是一项具有预见性和开创性的人文工程,为省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垂注。在韶关、南海、顺德等地召开的大型理论研讨会,以及每次展览后必带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的做法,广东书法二十人展、获奖军旅书家八人行、广州十人草书展、圳风书法推进组、广州孜艺书社社员展、珠海十人书法展、茂名书法十人展、汕尾书法十人展、岭南风硬笔书法探索组合等;广东《书风》解读、《印风》解读、《书镜》、《艺坛》等出版物亮相于世,以及《广东武装》“岭南文化·墨林选粹”专版的开辟,广东电视台《岭南书风》专题片的拍摄;《中国书法网》、《中国篆刻网》的参与等,无不令人拍手叫好。2006年,由省政府出资举办的“广东星河展第一回书法展”,被中国书协纳入书法发展人才工程,向社会推介了一批40岁以下、在全国和省(南雅奖)获过最高奖的作者,方创然、丘仕坤、许沛波、李树秋、李静、曾令飞、谢庆春等7人成为政府首批推出的青年书法家。尤其是近年实施的广东省“新世纪之星”、“新人新作展”、“康有为奖”、“岭南书法论坛”等,以及刚刚建立的广东书协(南海)书法创作研究基地,都为广东书法理论研究和创作水平的发展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针对“全国展”、“兰亭奖”、“南雅奖”权威大展和“全国书法理论研讨会”,举办了作品观摩会、点评会等系列活动,发现和推出了一批极具潜质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骨干。, r" p5 Y- J, Y% v3 {0 Q/ j
  从2000年起,第四届中国书协领导机构和专业委员会中,广东省书协主席陈永正首次当选为中国书协副主席,王楚材、张桂光、李远东担任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欧广勇、李小如、刘佑局担任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陈初生、周树坚、曹宝麟分别担任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篆刻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之后增补连登、刘名卫分别担任中国书协发展委员会和装裱委员会委员;2005年第五届中国书协领导机构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书协主席陈永正再次当选中国书协副主席,李小如、李远东、庞国钟、张桂光分别担任中国书协楷书专业、行书专业、隶书专业和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陈永正担任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初生、纪光明分别担任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和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曹宝麟、叶耀才、程扬、丘仕坤、周树坚分别担任中国书协学术、编辑出版、鉴定评估、权益保障、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这些,反映出广东省书坛事业的繁荣,地位作用的提高,展示了广东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实力,是广东书坛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8 Z! @6 U1 R( f0 p9 N
  全国大赛 引人注目
5 N2 m; B4 e4 {6 t  思索当代书坛展览竞相登台亮相的背后,让人越来越感觉到:文化已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已成为各个地区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一个地区好与否,既取决于经济的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的实力。70年代中期,广东省书协率先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书法展览,此举于当时实不多见,令大家印象至深。多年来,广东省书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力”的开发与建设。90年代以来,类似在茂名连续举办的“全国首届行草书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赛”、“颂荔枝文化——全国百位书法名家邀请展”、“盐田港——全国百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弘扬石油文化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等盛事,就是经济与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尝试和新的发展思路。书法交流活动可以使书法文化成为一个载体,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士了解当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的企业等经济组织的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提高其商品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的附加值。比如前几年在东莞召开的中国书协组联工作会议,就为当地发展群众性书法艺术起到了很好的牵引作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使得附近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年年上新台阶。2006年10月中旬,中国书协在东莞长安召开的落实《中国书法发展纲要》总体实施计划暨组联工作会议期间,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代表中国书协向长安镇颁发了首批首块“中国书法之乡”牌匾,这为广东建设书法大省争得了荣誉。; s2 r/ k) P- {2 e& i) @
  出生在广东南海的康有为,在中国政治历史上的影响无人不知,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无书人不知。康有为是南海的骄傲,也是中国书法的骄傲。2005年,有为故里人民为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弘扬他的书法学术愿望,专门面向书法界推出“康有为杯”全国书法家作品评展暨“碑学与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会”这一书法活动,让全国各地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重新勾起了对康有为这位碑学大家的崇仰之情。2005年,在小榄镇举办的全国首届“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是中国书协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面向广大农村的书法赛事,为书法界朋友尤其是县镇一级的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这对于全面反映现代化县镇和农村书法艺术现状、检阅县镇农村书法队伍,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普及、促进现代农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 ^8 D" N- _9 _! E1 q- h3 u9 x- o  拥军深情 持之以恒! \; c, N8 F. t0 J
  长期以来,广东省书协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坚持以加强军民团结、促进和谐社会与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与驻军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爱国拥军慰问活动,成为艺术界广泛开展拥军活动的典范。1986年,省书协先后与广州军区老干部大学、广东省军区机关和驻粤部队等单位,开展了军民共建和拥军慰问活动。尤其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号召后,省书协主动与广东省军区机关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成立了共建领导小组,坚持每半年分析研究一次共建工作情况,指定领导分工负责,带头参加各项双拥共建活动。省书协历任领导和广大会员高度重视和积极参加拥军共建工作,坚持利用“八一”、春节和重大纪念活动,组织开展“书法艺术进军营”活动,加深广大书法家对部队的了解,提高搞好军民共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营造了良好的双拥氛围。20多年来,先后派出12800多人次深入驻粤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机关、海岛部队和基层连队,为部队机关和广大官兵赠送书法作品28300多幅。为积极配合部队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省书协领导带头为广州军区老干部大学和基层连队举办书法培训班,有6350多名官兵和老战士参加了学习,其中有170多名官兵成为广东省书协会员和中国书协会员,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广州军区机关和广东省党政军领导的高度赞誉。著名书法家梁鼎光、陈初生、曹宝麟、谢光辉、卢瑞祥也因育才有功而被广州军区授予“教学贡献奖”。2005年,广东省书协被中宣部、总政治部等单位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书坛拥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党组书记陈中秋高度评价省书协是省内各协会率先并长期坚持开展爱国拥军活动的典范。
! I6 ?( J+ T" D: Y  结束语& d0 I1 R- |  y2 M. D. g
  目前,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和理事会在陈绍基主席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在发展会员、加强宣传、推出大展、重奖人才等方面,出台了可行的机制。在2007年新春年会上,省书协对做出成绩的各级书协和社会各界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省军区政治部、中山市小榄镇榄菊公司、百赢保洁有限公司、东莞市书协、东莞市长安镇政府、湛江市书协、番禺区委宣传部、茂名市书协、南海区丹灶镇政府、香港甲子学会等13个单位获得贡献奖;广州市书协、东莞市书协、深圳市书协获得组织奖;王忠勇、朱桂明、陈志平、吴慧平、熊绍庚、黄丹等9人次获得书法创作奖,其中王忠勇、陈志平分别荣获第二届兰亭奖创作和理论一等奖,各奖励3万元。今年,省书协进一步探讨和实施书法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申办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筹办庆祝建军80周年“南粤军民颂长城”广东书法篆刻千人千作展,青少年书法大赛等活动,继续把岭南书法事业推向高峰,实现建设广东书法大省、强省的目标。
发表于 2007-6-2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多介绍。让大家认识广东!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