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707|回复: 3

谈用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近来,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许多书法家都制作了自己的视频书法光盘,或视频影像资料发在互联网上,使得他们的用笔方法直接显现在人们面前。笔者对一些书法家,尤其是一些名书法家的用笔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此写出来供大家分享。

历来书法家对用笔都十分考究。什么“中锋用笔”,如“锥划沙”,“屋漏痕”,“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等等。还有什么“五指分登”,“高捉管”,“万毫齐发”,“狮子捉象”,等。也有“用笔千古不易”,“指,腕,肘,肩,腰,腿及全身发力”等高深玄妙的千古争论不休的理论,等。

看了一些书法家的影像资料,直观上看,通俗的讲,叫“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但又“殊途同归”,都有风格不同的作品创作出来。我们不妨简略分析一下。

1.        执笔的不同

大多书法家采用传统的“五指分登”法执笔。但也有例外。像曹宝麟先生就用“三指”执笔法,很像握钢笔的方法。据说很多古人也采用这种执笔法。我没有考究,只知道一些画家用这种执笔法,还有就是不会写毛笔字的人大多会采用此种执笔法。这次是开了眼界。

也有一些年青人把“高捉管”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我知道的是吴玉如先生及其弟子喜欢“高捉管”,即握在毛笔的笔杆最上部。这样执笔,要求书法家有更深的功力去驾驭手中之笔,用腕力多于指力。而有些年青人把笔杆做的更长,比普通笔杆长将近一倍,还执笔在笔杆最上端。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但孙伯翔却反其道而行之,“低捉管”,用抓笔时更是如此。出乎我的预料。

2.        行笔的不同

传统用笔,讲求笔锋垂直于纸面。很多书法家也是讲求这种方法,已达到“锥划沙”的效果。但我发现很多书法家并非如此。他们的笔锋并不是垂直于纸面,而是倾斜到60度,70度,80度不等。有意思的是周慧珺先生习惯将笔锋舔至近乎与纸面平行的状态入笔,令我不可思议。王镛和邱振中二位先生却习惯于将笔锋侧偏于左侧一二十度入笔,作隶书时尤甚。令我百思而不得其解。

3.        用笔大小的不同

很大一部份书法家喜欢用细长锋的毛笔。也有一些书法家喜欢用小笔写大字,如王镛。令我洞开眼界的是孙伯翔及其弟子,学启功先生的部分年青人,在分别写北碑或启老的字体时,用很小的笔,锋也很短的毛笔。我猜想,可能是笔小,好驾驭的缘故。王学仲先生也善用小笔写草书,隶书等,只是需常蘸墨,有时会在一字内蘸好几次墨。很有意思。

日本的一些书法家创造了长锋,锋粗细和笔肚一样的新型毛笔,就是更大更粗更长,这样创作出的字体更加丰厚,粗壮,跌宕,大气。对现代书法影响很大。于右任的部分作品就是用此种毛笔创作的。这为增加其字的古拙如虎添翼。王冬龄等一些中青年书法家有时也会使用这种笔创作书作。

4.        用笔速度的不同

我知道,吴玉如及其弟子是讲求涩笔入纸的,行笔相对缓慢。我曾经亲眼见到一位弟子耗时十分钟,没写完一横划的现象。也有人告诉我,说看一次书法表演,一位吴派弟子一个小时没写完一幅作品,运笔之缓,令驻足着大惑不解,称练书法如果如此耗时,可不让我的孩子再练书法了。影响学习怎么办?当然也有快的。像刘正成写草书时,时有令观者目不暇接之感。很像迅雷不及掩耳,狂风暴雨,瞬间满纸云烟。潇洒倜傥,好坏再论。

5.        笔毫软硬的不同。

传统的书法家多用纯羊毫,如天津的余明善先生。天津的龚望先生专擅鸡毫。大部分书法家用长锋兼毫笔,如吴玉如及其弟子。也有书法家专喜欢用狼毫,紫毫等硬毫笔。田蕴章,田英章兄弟二人用长锋硬毫写欧体楷书,且速度很快,让我意外。但此法似乎大字难作。

当然,用笔的不同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这些用笔的不同孰好孰坏,就如同“船亦载舟,船亦覆舟”一样,各有利弊。但他们大多都用自己的用笔方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被书法界认可。要不,他们怎么会成为书法名家呢。这也说明他们的用笔有其可取之处。

下面谈一些个人对他们用笔的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很希望有老师告诉我这些的。然而却没有。所以我希望我的如下看法能给在用笔方面仍有困惑的同道们一点点启示。如能有帮助,那就更好了。

我个人以为,没有坚持笔锋垂直于纸面的字,几乎都浮于纸面,而乏力透纸背的效果。如周慧珺的部分筆道,王鏞和邱振中的部分筆道,都有这种不足。尤其是他们还喜欢在笔中含墨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用笔根儿继续写,结果是写出的线条从头至尾,粗细几乎一样,只有长短的变化,且笔道重心偏向左侧,不能不说是其一弊病。张海的用笔属于传统功力较强的一种。他的行草书用笔,如不是应酬之作,锥划沙的效果十分明显。其隶书追求折骨杈的效果,本无可非议,但折骨杈也有好看不好看之分。控制好了,精美绝伦,控制不好,不堪入目。张海的一些隶书笔道就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批评张海隶书的原因之一。有些书法家也是中锋用笔,但其笔道仍然乏力,原因是其运笔速度,笔锋是否涩行等,都有关系。启功有时写字果敢迅疾,所以其笔道有骨力。在运笔时用力最有代表性的是孙伯翔,据说他握笔有力,运笔用力,曾有力过大,而折断笔杆的经历。其写字时,气力十分足,手笔会同时不自主的颤抖。当然,似这种手笔同时颤抖的书法家很多,也有故弄玄虚者。不论。

用小筆寫大字的效果,大多笔道饱满度,力度,变化等,都不如大笔,或长锋笔。王镛的字被人批评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这里。王冬龄虽用大笔,创作的作品应该有气势,但其用笔缺乏骨力,行草字多似白云漂浮在纸面上,与其缺乏锥划沙的用笔有关。刘正成应该属于用长锋笔创作的书法家,尤其善作草书,行笔迅疾,兴致所至,笔走龙蛇,成功处,酣畅淋漓,失败处,败笔满纸。这也是人们批评其草书的原因之一。许多中青年书法家学习刘正成的用笔方法,结果是败笔满纸,不堪入目。还以为自己学到了怀素笔法。实质上,怀素的笔道锥划沙的效果非常明显,到位。尽管是很细的笔道,也是如此。故有铁划鹰勾之说。而功力未到,一味追求快,潇洒,写出的字的笔道不能入纸,差强人意,必将误入歧途。曹宝麟用笔不大不小,限于他的三指执笔法,其创作的字的笔道相对简单,左右张力尤其欠缺,更不宜为大字。

有许多书法家,由于功力深厚,可使用各种毛笔,创作出几乎同等水平的书作。有一次看刘炳森表演书法,其就对邀请单位说,什么笔都行。其也真的软笔,硬笔都用。但其家中常用的为求字者写作品的是一支虽叫长锋笔,但却属于那种笔毛略粗,笔锋也不太长的那种以羊毫为主的粗一点的笔。这种笔利于其写粗划隶书时铺毫。尤其是粗横划。有人谓刘炳森创造了振笔的用法。是否属其创造,有待商榷。但其确实常用振笔。其写隶书重的波划时,用揉笔一点儿一点儿的揉出,确实是其隶书的一大用笔特点。

启功,舒同等老一辈书法家,都属于比较标准的中锋用笔,且追求锥划沙的效果。除非是太应酬的作品,一般佳作都是传统用笔的表率。

现代流行书法家打破传统,刻意为了创新,丰富笔法,应该鼓励探讨。也有很成功的地方。但一些青年书法家,限于基础,知识,功力的局限,胆子很大,但写出的字的笔道略单薄了些,略粗燥了些。作为过程,是必经之路。作为艺术鉴赏,还有待于提高,完善。比如,写出的笔道周围,斑斑点点,不干净利落,(不是日本人创造的那种故意冲笔,周围会溅出很多墨点的那种用笔)等。这样的用笔,还有待于推敲。沃兴华在其近年来的创作中,试探汉字结构的改变,用笔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青人的推崇。这是好的一面。笔道单一,一味揉搓用笔,写出的线条不够干净是其不足。

周俊杰和李刚田都是中锋用笔。周用笔恣意,李用笔规矩。所以,同是中锋用笔,效果却截然不同。周的隶书大气磅礴,放荡不羁。李的篆书和他的篆刻一样,笔笔力透纸背,规规矩矩。二人都是用笔的高手。

李鹤年先生的用笔是相当讲究的,叫做几乎笔笔中锋,笔笔力到,笔笔墨足。弱点是粗犷味道欠缺。但也有例外。当其年过八旬,已无力应酬过多的求书者时,其在自己的润笔费的告示上贴上两个尺约见方的大字“封笔”。这两字用大笔长锋为之,雄浑有力,潇洒自如。也许是没有了创作正规作品的制约,讲究,才有如此放得开的杰作。

总之,用笔作为书法艺术中很关键的方面之一,是有很多学问的。以上引用的书法家的名字,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不一定你的用笔对,你的字就一定好。但反之,你的用笔如果不对,你的字一般来说,肯定会有问题。有人会说,不讲用笔,也有人会写出很好的字。这是可能的。但通过分析你写字的过程,肯定会有用笔成功的地方。只不过是你自己没有总结而已。

纯理论上的讨论用笔,或只看字来论用笔,学起来事倍功半。看着录像,看着其写出的作品,逐项分析,便可事半功倍。

以上谈的仅是我自己的粗浅体会,供各位参考。不当之处,欢迎赐教。
发表于 2007-5-15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中肯之言啊
佩服
对笔的掌握真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诚哉
这里就包含了要用善用的工具,同时也包含了要善于用工具的问题。
所以,好好和自己的工具沟通一下吧。
她不会亏待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em1 em1 face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