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朝花夕拾

[分享] 经典与当代书法研讨会(录音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fp]王[/fp]涛(安徽青年书协理事):我刚才看了下题目,就简单说两句。当代创作模式我简单做了个思考,首先,现在的创作模式呀跟着展览,因为展览和现在的时装秀一样,时装表演,走秀,比如说你的作品需要冲击力,所以现在大作品,带色彩的作品很多,这也是种创作模式,也是引导各位书家参加展览的趋动。第二呢是市场的需求。书家们在走向市场的时候也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做各种形式。第三各位书家的个人修养与个性张扬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说创作模式也不一样,大体上分这三类,其它方面主要还想听大家的发言,来学习的,就这些,谢谢大家!(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fp]李[/fp]云帝:(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n+ o) F- h7 H4 Z( A5 t! D" v& n非常高兴有幸在这里,我做为警察,搞书法也搞了十几年,我作为警察,警察的职业本性就如武磊老师所说的要去伪存真,把很多复杂的东西还原成简单的结论,就是警察如何破案。经典与当代书风这个问题,讲句实在话,做为警察,我平常也没这么多时间去研究,我也谈不出很多东西,我只是简单的认识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抛砖引玉,向各位老师求教。第一我觉得不管一个书风的形式,风格的形成它来源一个人,他的学识、他的修养,这个人的本质他怎么样,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把它放大一点,当代的书风怎么样?那就取决于我们所有的书家每个人综合的学识与追求到底怎样,如果离开了我们这些基本的东西和当代的书风,说句实在话,我也不敢苟同。大家都知道朱明老师,他与我私下关系也比较好,他可以说现代书法唱的很响的,但他在我面前不敢唱这个东西,我一见他就说你这个不叫书法,你叫乱来,叫什么书法了。我所理解的“经典”,他应该是传统的一个典范,也就是被历代书法中书写形式和书写内容技法所公认的最高,也就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并且同时还包涵书法家所有的情感、智慧以及学识修养把它综合起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说电脑中打出来的字打的再好,它只能是个工艺品,不能成为书法。第三点,传统的书法经典,因为时代不同而呈出千姿百态的当代书风,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书风,所以董其昌在书论中就说了句“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韵、意、法都是每个时代当时的书风,当时书风最高的归纳,反应了当时各个时代,它的书风特征,所以我们现在来自历代的经典书法,不管是从王羲之的妍美流变到颜鲁公雄强到宋代苏、黄米,蔡到明清对联方面的使用,历代书法无不是向韦老师所说的“文以记事,需以载道”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我要强调还是书法,当然除了我们的书法之外,还有日本,韩国等书法,他的书风不会脱离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墨为表现形式,以满足大众需要为目标,以展示我们书家的美好情感。用毛主席一句话那就叫人民的、大众的、艺术的、高尚的风格,这才是当代书风必须具备的内容。如果离开了这些东西,当代书风以个人,打个比方如朱明老师一样,我可以断言他永远不可能成为当代的书风,它是比较短暂的、短命的。第四,当代书风与经典的关系只能是传承与延续、借鉴与发展并创新的这种关系,也就是要从传统经典中吸取,通过书法家自身不断的学习、追求、创新和发展来创作出具有我们时代高度的经典并高尚的作品。我们这个群体有责任大声呼吁广大的书家,还书法一个传统的定义,就是从经典中来到经典中去,学习经典、创造经典、发展经典,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代书风真正的归宿和本质要求,谢谢各位。(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fp][/fp]天柱先生(湖南青年书协副主席):
$ h" r5 c6 a" F: j# C9 N各位老师好!我认识书法的个人观点可能与各位不一样,我就放肆的说几句自己的话。我先从宗教方面,或从人文精神性的追求来说,如圣人说的“人之异于禽兽的只是不象猫和狗吃饱了就玩。”我对于书法的观点是这样的,对宗教也是这样看的,首先不能把它无限的放大,当成很正常的现象来看待,价值不能无限的负加,所以如以,这种心态来看的话,我们不要急于把书法有什么价值定什么位。打个比方讲:宗教本身是以良好意愿出发的,确确实实也是人们精神需要。但是我们翻开宗教史一看,它的历史与利益的拼创简直就是一样的血淋淋的,那为什么一个精神性的追求会变得这样呢?我的观点是放在个人娱乐点的角度出发,怎么样使用自己得到点一个人自己高兴了,可能会给别人一个笑脸,也是一份美,然后再谈社会性、公益性的作用。我也不说什么经典也不说什么当代,只是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不好意思。谢谢各位。(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fp][/fp]必厚:(江苏青年书协秘书长)
' ^: ~$ {: P) z, N这次来主要是学习的,我们江苏潘主席会做为发言代表,我就不说了。; x! z( V# Y: _5 P3 P- J
[fp]潘[/fp]敏钟:(江苏青年书协副主席)
8 H: M* N( C1 R0 R# \“我讲两句我们马成云先生是圈外人,他主要是搞收藏的,青年书协很多活动他是积极支持的。他刚才给我们提了个问题,书法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创作者,一个是欣赏者,我们还是请马总从欣赏者角度来看看怎么欣赏的这个问题(掌声……)。0 r; N5 N/ F" z! S) Y3 r
[fp]马[/fp]成云(江苏青年书协理事,收藏家):
$ O/ g3 T+ I3 T0 X' Q我主要还是来向各位老师学习的,书法正常人来讲就是写写毛笔字,怎么样把当代书风成为经典或经典永远成为经典。我有个人的思想,比如当代书风有些人完全是按照套路来写,是一种临摹,也有的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写,我在想如果过去别人的经典的东西你在模仿他,你必须有创新的东西在那边。比如我在做企业,将来我的孩子继承了我的企业,他也许做的比我好,那说明肯定有他创新的理念在里面,假如做不好,他就不能成为我过去的经典,所以我想不能应该追求这种一贯的风格,我想经典的东西是大家共同认为好的东西,个人认为每个艺术家都有个人的风格,每个艺术家都该有创新的东西,就象我们做企业管理一样,不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来套,套到最后每个企业、每种风格不能长期下去,只能短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fp][/fp]建会(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j- ~" O6 B. R6 u+ [我来自千里之外,来之前我看了一下天气预报,这里的气温与天津是一样的,可下了飞机这里春暖花开,我就觉得热了,天津还有点冬天的凉意。在天津我在党校学习,有那么个机会呢,我一定要来。杭州人杰地灵,我是来吸收灵气来的,也是朝圣来的。每次来都有收获,这次展览场地虽然不是特别大,但从展览的氛围,还有以及我们对活动的安排,我感觉到是很有水准的,因为我调书协工作一年半,也是从事书法组织,天津书法创作水平,也不在全国那种先列,因为我们是直辖市,创作队伍也不是那么大,现在天津青年书法创作队伍水准在逐渐形成,并有上升的那么个契机,所以我来玉环参加这个活动也是很荣幸的。刚才大家谈经典与当代书风,这也是我们展览的主题。第一届我没参加,第二届我参加,第三届我既投了作品而且又参加了这个开幕式,我感到经典与当代书风实际上是一对范畴,就是历史和现实的一对范畴,就说经典它是过去史,它是经过时间的过虑,流传下来的古代的书迹,那么它这种书迹是静态的,我们看《兰亭叙》,每个时代都有一种评价,做为一个个体来讲,我们初学写字看《兰亭叙》,与我们可能有了一定的水准,我们再看《兰亭叙》,可能感受不一样,但是经典还是客观存在,还是那个样子,只不过我们理解感知不同罢了。当代书风我们有时说我们的代表作,但是不称成为经典之作,经典它是静态经过时间的过滤,我们现在书法发展,就说这几十年那么大的群体,经典需要时间过滤,就说是他的代表作也只能说代表他当时的,我们就看前些年的书法作品一些获奖作品反映,当时的时代书风,时代书风它也是变化的。以前是追求个性的宣扬,把字写的比较粗放、大气;现在呢,逐渐雅化,就是从审美的趋向来看也是变化的。因此我感到从书法创作来讲这两个方面不能够脱离,也就说不能把他分开,也就说书法这个探索道路上我们是把双刃剑,也就是我们面对的是经典,办事就是反映的作品,实际上反映我们失败的精神。现在有些作者,因机制不一样,过去从实用出发,当时书法写作品也没想传世或没想它干什么,而现在书法形成展览机制,目的很明确,就是我要参加展览,要入选、要获奖,现在一些作者为了急于展示自己或入选、获奖,可能在经典与当代书风上在选择上出现了偏差,可能更多的注重于当代书风,这样导致作品基本同,实际上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有时做为一个老师从他的综合能力来看,他的作品达到的水准,是他的学生不可启迪的,往住有时他的学生入展,而他却落选;老师入选,学生却获奖。有些学生呢就可能沾沾自喜认为已超过老师或认为自己作品已达到经典,实际上书法有生熟的问题,有些作者作品写到一定水准他由熟往生上发展去变化追赤诚,那反过来有些初学写字或功力不足的,他是由生往熟走,就是说生和熟之间,他是都在那个点,他一个是往正向走,一个往逆向走。实际上有些作者到了一定的时期感觉好象退步了,我认为他对传统经典的学习与把握的不够,我感到在经典与当代书风中要确定有主见、不固执,善吸收,不盲从,这是我们把握的一个标准,就是说我们现在与古人形成经典的模式也不一样,现代我们是信息社会,我们见到了古人大量的墨迹,在过去古人是不能想象也不可能有的。反过来我们见了那么多珍贵的可借鉴的东西,我们却无所以适从。所以这里要引起这种思考所以我感到这个展览的题目是非常有一种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所以我特别的欣赏。谢谢大家!(掌声……)
: \4 T: [" L0 j9 o4 M8 b下面我们请玉环县作者张东光先生做代表性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fp][/fp]东光:刚才听了大家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我对经典与当代书风这个理解基本上于大家差不多,我认为经典就是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而不是古代作品就是经典,也不是凡古皆宝,而是不但要古而且要真,更重要的是精。这个真不是说真假,而是是否表达它真实书法的内涵,而“精”,是精品的精,是上档次的。也不是说一个古代书法家他所有作品都是经典,这里面要分成两个层次来理解我们才不会偏驳。第二当代书风呈现出百家齐放,这样从事当代书风的创作者们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并且胸襟要宽大。当代书风现在也很难定义它的走向到底能走多久,所以说当代书风还是在摸索阶段,大家都朝这个方面努力还是好事。我特别欣赏刚才那个老师所说过“越最高级的东西越简单,绚烂之极终归平淡”,这就点出了一种本质的东西,我信为最主要是要解决书法的本源是什么?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表象去探讨的话,我们还只会在云雾山中,书法的原生态是汉字,我认为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很简单的一句话不需要弄的很复杂,那么汉字书写当然不全是艺术,作为文字交流的语言符号书写是技术,不是艺术,书法呢,是汉字书写的艺术这就是他们的分界线。书法是继往开来的艺术,正如经典与当代书风,把经典放在前当代放在背后,它有先后,有主从关系,也就是传承关系,我们说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希拉克总统看到中国书法它认为它是艺术中的艺术,中国经典和当代流行书风他们各自都在追求什么呢?都是追求一种自由的表现,要自我发挥,我们学习书法我认为是由技入道,“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道德品德,就是传统文化,我认为只有认识本原才能领悟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只能这样才能深入探讨书法的发展。刚才我听到韦斯琴老师说到苏东坡,我很有同感,苏东坡做为我们书法发展史上同颜真卿并立的一座丰碑,给我们树立了典范。我是苏东坡的崇拜者,多年来研究他,我认为他的作品与理论的确是900年前的经典。书法是综合艺术是思想道德、学养、法度和功力的综合,精神萎缩、心胸狭窄的人必定与这种辉煌的艺术无缘。艺术成功就是从艺术家品德的完成,从苏东坡的经历我看到了这一点,我认为,他的艺术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说这一点。谢谢大家!(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fp][/fp]洪义:(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D) x1 {* s* P
大家好!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大西北宁夏的,多年从事书协的组织工作,虽然我工作在宁夏,可祖籍在江苏,宁夏是移民城市,本地人写书法很少,宁夏一批书法家都是江苏人,由于生活在宁夏受当地水土的滋养,对书法的认识,与江浙带书风的追求也有所不同。我先讲一下展览中的一些现象,我认为这个展览要有自我,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要有个性张扬,现在我们作者完全可以讲失去自我,就是为了入展,在展览中获奖,前面也有些先生讲了包括《兰亭展》、《行草书展》,最近一般时期书风都趋于“典雅”,而典雅无疑是展览中最讨巧的,这些作者他们也分析了咱们全国展的一些评选机制,应该讲评委更多的欣赏味口是中庸的东西,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比较平和的东西,在展览当中就容易入展获奖。那么表现个性张扬,个性化的东西,无疑就要有很大风险。我本人也做过全国展的评委,往往非常好的作品不是满分就是有几票反对票,一般来讲大众看了很喜欢的作品得票率很高,这就是这么多年来,有些非常有个性化的作品有些甚至没有进入入展的行列,有些进入后在评奖环节中的时候下来了,我认为展览大家揣摸评委,另外对展览对作者最有把握的表现方式。另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过分的强调展厅效应,这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迷失。在前不久海派书法进京展,我也被邀请去参加这次展览,看到这次展览过于强调作品尺幅,过于强调作品书写的大字作品,有些作者平时也不太接触大尺幅作品,我觉得大字作品跟小字作品是两种表现手法,两种书写方式不见得你小字写的非常精到你的大字就能写好。现在咱们获奖作者里面,甚至好多非常有成就的书法作者,小字写得非常精彩,那么大字相反可能就写得非常之差,没有说是个必然关系。在追求展厅效应这种前提下,咱们作者往往为了追求展厅效应能够讨巧,突出自己的作品,作品写的非常之大,字也非常之大,使原有的书写方式得到了改变。从结构上讲,写大以后结构就跨掉了。写大字和小字书写是不一样的,包括你的用笔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这样就把自己的本我迷失了。包括这个书法是通过结字和线条来表现的,如果你的书法没有了结字,没有了线条你还来做什么?这是一点。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跟时风,就是当代学说要理性不要盲从。往往一次展览后就有一种导向,众多的人去学习,我觉得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导致咱们最近几期展如同一个展览,获奖的作者同出一澈,你要把名字标起来看,几乎获奖作品是一个人来完成的。我觉得当代书法应该讲自我。能够自如把握自己,往往是以前的一批获奖作者,可能也是因为他们以前获奖了,他们已不是过于再追求获奖的简单的表象层面,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完全的沉寂下来,刻苦钻研传统从传统中走入,从传统中出来,他们完全反映的是一自我,他们不是为别人而写书法,而是完全为自己写书法。宋代人非常讲究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为什么呢?因宋代书法家比较闲情逸致。我觉得书法你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来从事的这种闲情逸致的工作,你如连饭都吃不饱,谈何学习书法,宋人就讲“笔墨精良乃人生一大乐事”,宋代的书法家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也是对学习工具的一种把玩,非常的闲情逸致,之所以这样才能表现出更多的尚意作品,我就简单的讲这些。谢谢大家!(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fp][/fp]永江(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s- m; T6 n* V, R" R, z
诸位好!这个研讨会讨论时间已一而再,再而三的超时了,大家也不知疲倦、渐入佳境,应该来说,我们下午的这次研讨会是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提出了很多学术的命题,而且还把它们丰富的展开。既有争锋相对的不同观点的争论,也有一些把各自比较尖锐并非常肯定的学术观点提出来。应该来说,经典与当代之间的这种关系始终是我们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我们始终生活在过去里面,又不断要面对我们当下的一些问题。由于我们限于时间关系现在暂时打住。我们的工作人员将把诸位的录言整理、归类一下。我们想做一个最长的、最详尽的、不删减的、原声的这样一个最原始的研讨会的记要发表在网站上面。另外我们再把它归类一下做一点整理,因为有几位的发言是把各方面的问题一口气说出来的,所以可能我们要分分类,就是说关于同一个问题,可能要做一些后期的整理,然后发在报纸上,准备发表在《书法导报》等媒体上。有补充观点的请您在一个星期之内,也说是说如果 您有未尽的想法和观点,可以打电话或发传真或通过其它的方式,在我们的问答题的那张纸上有整理的工作人员周宏伟和楼建明,就直接发给他们,那上面有他们的电话和地址。晚上是我们的一个笔会和座谈会。如果诸位还有兴趣继续讨论的,那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是会拿着录音笔继续录音整理各位的发言,由于的确因为是时间的关系。玉环县里的领导也来了,还有我们玉环的作者和很多的高人都躲藏在背后还没说,晚上我们可以继续说现在我们暂时打住,请各位到二楼餐厅用餐,感谢大家!(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摹古人经典作品就能真正继承传统精华吗?

反之,不临摹古人经典作品难道就不能真正继承传统精华吗?" o  H' T: b2 N- w/ Z
我的答案是:临摹古人字型结构是在学古人之糟粕!
' F5 O* I9 b. V古人经典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他来确立我们的书法鉴赏能力和线条美的典型,并通过不断的自由实践来确立正确的运笔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犹如庄子寓言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