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272|回复: 5

求助!!!请诸网友提供浙江--应均先生艺术相关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人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是应均的书法艺术,因为应均的资料太少,前几年西泠印社出版的<近代中国书画家应均>和<应均书画集>现在也很难买到,给我论文的完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真心希望广大网友同道助我,如果您手上有应均的艺术(书法 国画 篆刻)相关资料或评论文章,购买应均的书的信息等等,请和我联系,万分感谢!我最近想去一趟应均故里浙江永康市,不知有没有永康的书道朋友愿意和在下交流,十分期待!
( ^$ N3 E. F/ F/ j3 {- o
0 ^  R6 R. ^$ \) N1 p2 v0 x" g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张二苏 200062) B# J: @' }0 C$ g8 m+ R) I4 @
       电话 13816058367
发表于 2007-4-25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均先生是一流大家,我十分喜欢.提供一些图片给张先生
" O& }6 Q5 |+ [0 j" s8 C
1 A& l5 F( ^# u6 \& p: R6 C" \0 }8 l
  E( w5 g  D, ]' G- }
% p$ R) P9 S2 S6 M$ g2 E
5 g  l0 D7 s* M# F5 I9 s
; b7 E* I% }7 P$ a0 x3 V6 P) F  D
! c* |( a0 O: c2 \# f9 p

) [# z3 r- Q+ C
1 y% Y8 j' l2 l3 S' t4 h' b
7 F& D. t8 o$ ~$ [4 q. f: u7 a! W- M) m

& M3 Z% J* g2 |/ ]# h& n9 t+ _$ i4 s
1 j* e" }! I' N% z$ \9 u
+ `, u/ v# b" q. n6 I/ C7 ]
8 ~% n5 H# m5 v, Q0 L% D3 L
7 A: s6 ]3 \! B* C6 B2 M2 h
- n8 @! M( T& W2 }7 l) B; \
' t4 j& j6 g) u# W! H% Z(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彼空谷其人如玉 ( C6 Y) F% F+ G  f) V* _& A5 E7 g
读应均兰石书画 - z* k! Z: E* R! T
□应玉石 6 T' S, L3 m, X' _' d( l

7 Z9 i( U9 }; R2 r- d; c! U; y+ h
: `' O1 l' W* ^3 Q4 O5 c" g我家客厅挂着应均画的一幅玉兰立轴。画面清新简单,只见一丛剑叶披离的山兰临风斜簇。而令人惊叹的是在兰花上侧,作者突然绘笔直下,有所偏颇地分割画面,侧锋铺毫造就削壁奇峻的山势。因此赏画人恍惚置身于空谷之中,渐觉清风徐来,暗香浮动。这一神来之笔,使你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画,都有同样的感受。“松石山民”应均笔下的玉兰,大多是这类抱石深谷的兰草,丰姿各异,野趣横生;还有根移楚苑的兰束,和摆设案头以供清玩的盆栽兰蕙。看这些作品比之入花市进苑圃赏兰,更能引人入胜。其中的诗情画意往往会默化你的情怀,牵动你的思绪,让人如闻渔歌,淡忘世俗尘嚣。 3 [" D% F' c8 L! V6 L$ n
  以“应均体”题写的诗文补白与玉兰相映成趣。松石山民的乡亲永康人,喜爱这种结体奇特的行草书法,一时又不能从书学渊源上说清妙在哪里,便不无自豪地称之为“应均体”。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然而时至今日书坛的专家惊喜地发现,“应均体”有“超前”的审美情趣和“现代意识”。 6 w( w. A5 x7 p: m* [; y
( }& V* T+ Z9 G4 ?* s" Y. [
  我对叔公应均的翰墨生涯知之甚少,也未深知叔公生前的抱负。现在细读他的一些遗作,觉得都是有所寄托的,他在笔端执着地抒发情怀,努力实践自己的艺术追求。用幽兰比喻自己,孤芳自赏,固然是避世的消极观念,不足效法。可是他那种洁身自好的情操,对生活在旧社会的人来说仍不失为高洁的德行。至于毕一生精力,潜心研究书画学问,有所开拓创新,为书画艺术殿堂添光彩,则是难能可贵的。因而,这几年来闻名海内外的西泠印社接连为他出书:《近代中国书画家应均》、《书画名作丛编·应均画兰》相继问世,去年为纪念应均逝世60周年还推出大型版《应均书画集》。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应均提供了丰富资料,读者可从中窥见应均这位上世纪30年代书画篆刻家的德艺之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5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界大开!em1 em1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资料已够二苏先生写一篇论文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均与徐生翁有几分相似,翻民国书法,还会看到不少类似的书家,这是那时的流行书风。em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