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777|回复: 10

故弄玄虚的执笔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故弄玄虚的执笔法
, T9 t9 B; Z5 N2 t+ Y) m; E( Y
7 C- {3 e, `$ ?* Q7 ^2 W
    陆灏

0 n3 u) }; S+ }: L( x, U

: U" Q7 ^, @8 q% P$ l  作家阿城说古人写字时,笔杆是左右转动的,我当场拿一根筷子学着转,发现无法边写边转,阿城说,你如果转成了,你就是王羲之了。( D0 L! r" F8 T. i2 H8 u9 n
     赵孟频曾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听他口气,好像两者之中更偏重用笔。翻阅书法典籍,古人关于用笔的理论颇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清代何绍基的“回腕高悬”法。还有图示意,只见他虎口向上,掌心向胸,指端执笔,腕时俱悬。整个样子好似挽弓张弦,据说他就是从李广的“猿臂善射”中悟出这种执笔法的。看他图中的样子就觉得别扭,觉得累,他自己也说,用这种姿势写字,必须通身用力,没写几个字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启功先生把何绍基的这个执笔法称为“猪蹄式”,说穿了不过是故弄玄虚、故作惊人之说而已。2 C6 c2 b7 C% l' @9 A  V
     另一个也同样故弄玄虚的是清代的刘墉,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他有一次遇到刘的学生伊秉绶,向伊请教刘墉写字执笔的姿势。伊告诉他说。刘墉强调“指不死则画不活”,坚持古龙睛法,指不动而运腕,包世臣说,看刘墉的字,好像不是这么写出来的。伊秉绶说,他当面看过刘墉写字,就是这种方式。后来包世臣又见到了刘墉以前的一个书僮,从15岁起就为刘墉研墨伸纸,包向他询问刘写字执笔法。那书僮说,刘墉写字,“使笔如舞滚龙,左右盘辟,管随指转”,大概就是阿城所说的古法,但刘墉可能转得太厉害了,有时笔都掉到地上去了。包就问他,为什么伊秉绶坚持说是龙睛法,书僮回答说,刘当着外人面就用龙睛法,关起门来笔就转个不停。看来这种左右旋转的执笔方式还是秘不示人的祖传秘方了。但启功先生评刘墉的字“骄恣偃蹇,了无足取”,所以学得古法也未必能保证写好字。
" Y" f8 O9 ?% e3 L$ p
     
发表于 2007-4-2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执笔,我觉得启功先生用"拿筷子吃饭"作比喻的说法最实在,松紧高低,各随其便,哪有那么多穷讲究,最看不惯的就是包世臣和刘墉的字,象得了软骨病,他们所传的笔法不可能好到哪里去.em4 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字写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忘记笔的存在,这时就会得心应手了。一味的强调执笔,依我看是你写字写得太少了,想一下子达到王羲之的水平,眼高手低就是说得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笔法”自古都是秘笈悬案!确实神秘的狠!也存在大量的“故弄玄虚”的说法。其目的是秘不外传。后学要有明师指点,否则,误入歧途,以恨终生,悔之晚矣。切切!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写好字就是好笔法!其他的纯粹瞎扯!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像也有同感,有时按公认的执笔法总觉得别扭,但又不敢由着自己来,生怕误入歧途,可能是还没上路吧,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书法导报刊看到这篇文章,当时就想对谁说点什么,可找不到倾诉对象。
3 w# g$ W+ n1 K现在可找着地方了——9 r/ K3 z5 ]: Y+ b9 u5 K/ r6 y

+ }- ]( Y# y4 C* s! T0 b7 I  B& A对这文章,我实在不同意,我个人以为笔锋的翻转是必须练习的,比如写行书,如米字,八面出锋的感觉就得靠转动笔管;写草书,黄庭坚写字时笔管一定是左右摇动的;写正书,捉管的方式针对不同书体也不相同。8 ^& r" W8 X0 R8 ]8 a9 H+ @

4 y7 Q; N8 D% e: f: L  u另外,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很大程度上握管姿势和运笔方法产生着作用。1 ^0 b( k1 S) \$ x  v2 M
. f  n( x  G% g
这文章作者,我不了解,但此文归初发表于《老年……》杂志,大家也就将就看看吧。
3 S$ d& P( u1 m5 z  V( g+ B4 c* I$ _: p( h7 I
不一定对,但个人真的这么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书法导报刊看到这篇文章,当时就想对谁说点什么,可找不到倾诉对象。1 R1 K1 E) e2 I0 f
现在可找着地方了——3 ?; T) d! }* K; U3 H2 J" q" _

  G8 m& O6 ~3 X  T7 R对这文章,我实在不同意,我个人以为笔锋的翻转是必须练习的,比如写行书,如米字,八面出锋的感觉就得靠转动笔管;写草书,黄庭坚写字时笔管一定是左右摇动的;写正书,捉管的方式针对不同书体也不相同。
  w* l2 p4 S& H8 x
$ d; p4 e" l. X另外,每个人的风格不同,很大程度上握管姿势和运笔方法产生着作用。# g0 Z( c# a' g  y/ Q
6 w6 H( A; |$ A) M6 O$ ]1 @
这文章作者,我不了解,但此文归初发表于《老年……》杂志,大家也就将就看看吧。0 s& F' m& O$ X, X  f
2 g, @! X6 N, A3 o! X2 {: T
不一定对,但个人真的这么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题兄弟我也一直关注。6 N2 e, V% T1 B2 h+ a
古人没留下挥毫的录象,只能从信帖中揣摩。) I# Q; |3 \  f2 z
比如右军笔法,可以从丧乱、孔侍中、初月等帖中反复实验来揣摩。% {8 O2 b0 y+ g, {& ^# a
个人认为兰亭和上述信帖笔法不统一,迹近唐法。% b- h3 [7 M" D( m; H
怀素的苦笋很妙,看“乃”字首笔的拖曳!有启发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