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742|回复: 6

蒋维乔对联一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7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蒋维乔
  蒋维乔居士(西元1873~1958年) + T4 T" a9 U3 ^8 K1 l
  蒋维乔,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生,他是近代的教育家、哲学学者,也是研究佛学颇有成绩的大居士。
5 I* W7 f5 q* @  维乔七岁入私塾就读,二十岁中秀才,时为光绪年间,西学东渐,他偶然接触到江南制造局编译的西方科学书籍,耳目为之一新,遂弃八股文,专心研究西学。
$ ?1 k& f6 G: j! r  c! i& }. K0 u  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考入江阴南菁书院,与丁福保同年入学,次年又考入常州致用中学。他自二十三岁至二十九岁六年之中,同时攻读两个学堂的课程,按月参加考试,同时还不断阅读《时务报》一类新学书刊,因此他在古文与新学两方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后来南菁书院改组为江苏全省高等学堂,使他接触到革命思潮,思想为之剧变,两所学校毕业,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他到上海,参加了蔡元培等组织的“中国教育会”,后来又在武进与何海樵等组织“以变法兴学为宗旨”的常州藏书阅报所,和“以提倡尚武精神为宗旨”的体育传习所,这时国内有主张庙产兴学的风潮,维乔是维新派人物,也赞同这种主张。% ]) Y, g' }0 U5 n9 v, ^& t( P
  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春,应蔡元培之约,携妻、子同到上海。当时,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学社”,附设有男女校,维乔子入男校,妻入女校,他自己在两校任教员,而爱国男女校自蔡元培校长以次,及教员全为义务职,各另以译述维持生活,故维乔为《苏报》写稿以自给,那时日俄两国在我东北作战,爱国学社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后更名为军国民教育会),维乔为爱国心驱使,在义勇队担任教练,是年“苏报案”发生,章太炎被捕,邹容自首,蔡元培、吴敬恒、黄中央皆走避,维乔以目标较小,仍在爱国女学任教如故,他认为“救国之根本在于教育”,以此理想,他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工作,此一工作,自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至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他作了十年之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他曾发起并主持由商务印书馆开办的小学师范讲习所,为全国各地训练了三届师范生。此后又主持过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尚公小学、商业补习学校、工人夜校等。宣统元年(一九○七年),他接任爱国女学校长,而任商务编辑工作如故。
9 _; @: J  }; m0 o/ Z* x  辛亥革命之际,维乔随蔡元培在上海,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邀维乔到部襄助,在《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第四册中,有一篇维乔自述教育部初设时的状况:" U1 s5 U; T4 I, W; ~/ o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蔡孑民先生为教育总长,斯时先生与余皆在上海,先生于未就职前,特来访余,邀余进部襄助为理,且谓之曰:“余在欧洲多年,于国内教育状况,多所隔膜,今拟将一切事物,全权托子,子其为我规划之。
- i1 e' Z$ R' M+ w1 y# @9 e$ j' f- w  教育部的组织,除总长、次长外,设有社会教育司、普通教育司与专门教育司,初成立时,惟有“孑民先生与余,及会计兼庶务三人而已。”
0 i! K) ~8 F8 y* S  他们三个人,于元月十二日由上海乘沪宁车赴南京,蔡总长与晋谒过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后,访江苏督府内务司长马相伯,在碑亭巷内务司的楼上借了三大间房子,这就是民初教育部成立时的官署,维乔文中续曰:# L, J6 }0 @: _; D) Z# }
  教育部既成立,于是投效者纷纷???是时各部皆依照官制草案,呈荐人员。孑民先生谓余曰:“我之主张,办理部务,当与办社会事业一例:在正式政府未成立,官制未通参议院以前,不必呈荐人员,除总次长已由大总统任命外,其余各人,概称部员,不授官职,为事择人,亦不必多设冗员。”余极赞成之,故南京政府各部人员,下至录事,不分等级,每月一律三十元,全部开支,每月仅及千元,而每日自上午九时起,午后四时半止,分工作事。凡小学、中学、专门大学各项学制,部员各就所学,担任起草,一如书局中之编辑,绝无官署意味。临时政府三个月结束,而中华民国全部学制草案,实于此时,大略完成。
$ E! }" s7 Z( r8 \+ e. \8 \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四月,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维乔亦随蔡总长到北京任事。是年七月,蔡元培辞职,范源濂继长教育部,维乔仍在部服务,该调参事职。民二年(一九一三年)十月,范源濂之教育部总长去职,维乔亦辞职回上海,仍入商务印书馆,主持及编辑中学及师范学校教科书。- w4 n1 i& _# B, m0 k/ X. i; J" X
  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七月,范源濂重长教育部,邀请维乔回教育部,仍任参事职,掌管教育法令工作。翌年元月,与黄炎培等五人组成教育考察团,前往日本、菲律宾考察。回国后,在京、津、沪、宁等地演说考察结果。是年九月,仍回教育部任旧职。1 m" p1 o* X7 ?! {% e' Q- e
  是时,浙江海盐徐蔚如,任财政部会计司长,二人在京相识。蔚如自幼信佛,维乔受到他的影响,也开始研究佛学,至此始知佛学之博大圆融,一改其早年排斥佛教之心理,而虔心信佛。时,蜀人张克诚在北京广济寺讲经,徐蔚如并介绍维乔到张克诚处,从张氏学唯识。这时北京佛教界的居士学人,如叶恭绰、蒯若木、梅光羲、黄幼希、徐蔚如等组织讲经会,维乔亦参加了这项组织,讲经会公推徐蔚如南下宁波四明山观宗寺,迎请谛闲法师北上讲经。
) d2 D3 g7 ^7 H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三月,谛闲老法师抵京,于江西会馆讲《圆觉经》,有维乔与江味农、黄幼希作笔录,讲经两月余圆满,笔录洋洋数十万言,谛老为之命名曰:《圆觉经亲闻记》,在这次讲经会中,维乔与徐蔚如等都皈依了谛闲法师。& i9 f) P# O% g# @
  就在这段时间中,维乔建议北京大学,在哲学系开设“唯识学”课程,这是我国大学课程中,开设佛学课程之始。
/ h1 A9 ?* s) y5 M$ ~. Y+ K! L# m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太虚大师于北京广济寺宣讲《法华经》,维乔与夏仲膺、庄思缄、胡瑞霖、夏寿康、马冀平等参加听讲,太虚大师特别在南池子夏宅,为维乔讲授因明学,因明学为佛学中的论理学,是最难理解的一门学问,此为维乔亲近太虚大师之始。后来谛闲老法师与太虚大师之间形成新旧对峙的局面,维乔始终保持超然的立场,不左右任何一方,其原因在此。
8 M2 F! T% ]  D, J( A0 G8 c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七月,维乔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在任三年,于十四年七月接长设于南京的东南大学,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易园居士江谦曾任校长数年,奠下改组大学的基础,后由郭秉文继任,江谦于民国初年亦一度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他们二人两度为同一机关的前后任首长,亦是佛教居士中的一段佳话。; D! Y0 j  R5 Z* d3 G( u4 G& F2 ?7 u
  维乔于东南大学任内,曾开讲“佛学入门”及《百法明门论》,远近各校多有人来参加听讲,这是南方高等学府首开佛学课程的先声,使佛学在高等学府中成为一门新颖的学问。$ j+ z' @7 v+ q1 j! `/ P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维乔与南京各校校长组织参观团,赴日本考察教育。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维乔应上海光华大学之聘,任哲学教授,后又历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等职,前后执教二十余年。任教期间,还先后兼任过上海正风文学院院长,上海鸿英图书馆馆长,上海人文月刊社社长等职,他的许多佛学和哲学著作,都是完成于这段时间。. Z$ r: g5 [' K2 p" c5 m7 e
  一九四九年,维乔以特邀代表身分出席苏南人民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主席及常任副主席。一九五八年三月,病逝于上海,享年八十六岁。维乔遗留的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吕氏春秋汇要》,以及与杨大膺昏沈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等,在佛学方面的著作,则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佛教浅测》、《佛学纲要》、《大乘广五蕴论注》等。其中以《中国佛教史》在社会上流传最广。0 I, `( \$ g6 H2 j
! v( r' V: I) 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关注蒋先生是因为十年前挚友水雷生兄借我一本《因是子静坐法》。这是一本民国间相当流行的修身图书。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65841&extra=&page=1) @; ^" Q: B+ o1 ^1 u1 X7 m
今天偶然在网上搜了一下,竟然发现先生书法,观之气象浑穆,敦厚雅宜。正大之气息。故整理发于此,大家共赏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真功夫,丁兄多发些相关的图片,让哥几个开开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蒋竹庄先生可不是凡人啊!大家!于佛学!养生可为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0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就是因是子!崇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