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6168|回复: 152

《古玉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古玉精英—中国的玉文化~!!

介绍中国的玉文化,和收藏的朋友们共赏!

第一篇,石器时代篇

[ 本帖最后由 周样 于 2007-4-6 23:0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兽面纹圭,长21.8cm,宽5.5cm,厚0.9cm.jpg (21.18 KB)

该玉料表面经染色呈漆黑色,器身扁而长,一端略宽,有刃,另一端有一孔。圭两面皆有纹饰,一面中部为阴线兽面纹,兽面的上、下方分别饰阴线绳纹及成组的凸线,另一面的主体纹饰同前一面大体相同,下方有一组凸线构成的变形兽面纹。目前为止,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有类似凸线纹饰的玉圭,对这件玉圭的制造年代,学者多有推测,一些学者认为,玉圭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鹰攫人首佩,长9.1cm,宽5.2cm,厚2.9cm.jpg (19.26 KB)

玉鹰攫人首佩 玉料呈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斑,片状,边缘略薄,两面图案相同。作品上部为一只展翅之鹰,鹰头侧转,双爪下垂各抓一人首。作品为镂雕,鹰身上的一些装饰纹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这些工艺同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工艺类似。
  同样题材的镂雕玉器在上海博物馆及天津艺术博物馆都有收藏,带有类似的鹰鸟纹图案的玉圭在一些博物馆也有收藏,有的学者推测这些作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造。此佩图案较复杂,鹰翅上端与人首间装饰的含义尚不明确,作品表现的可能是远古时期的氏族图腾,鹰是氏族的徽号,而鹰爪抓的应是战败的敌人之首级。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花斑弧刃斧,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23.7cm,宽8.7cm.jpg (37.78 KB)

玉花斑弧刃斧的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斧的表面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刻图长方形板,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11.4cm,宽8.3cm,厚0.7cm.jpg (37.2 KB)

玉刻图长方形板 玉板片状,中部微隆起,边缘呈阶状凹下。玉板表面饰有阴线琢出的环形图案及放射形的箭头状图案。
  此玉板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出土时夹于玉制的龟背甲及腹甲之间,表明它是占卜的工具。对于图案所表现的内容,学者们有多种解释,或认为是上古之时的河图、洛书,或认为是文字产生前的八卦图像,或认为另有含义。总之,其文化内涵极其深刻,尚需作深入的探讨。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立人,高9.6cm,肩宽2.3cm,厚0.8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jpg (15.51 KB)

玉立人玉料因受沁呈鸡骨白色。玉人作立状,方头,以阴线方格纹刻划出冠,大眼,三角形鼻,大嘴,唇上有须,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双臂贴胸而抱,十指分开,腕部有阴刻衣纹。束腰上雕出斜纹带饰。双腿间有缝隙,雕出脚趾。
  此玉人比例匀称,雕刻刀法简练,展示出古人部分服饰的简貌,也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匠人们的雕刻技能,为迄今所见新石器时代最完整的直立玉人。有人称此时期为含山文化时期。含山文化,1987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晚于同一地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而应早于良渚文化,与同一地区的薛家岗文化相当,是中国早期玉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双虎首璜,长11.9cm,厚0.4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jpg (18.27 KB)

玉双虎首璜为较窄的弧形,近于半圆,中部厚,边缘略薄。璜两端呈虎首形,形似剪影,其上有阴线界出的五官,虎的獠牙极夸张,虎眼用穿孔表示,孔中可穿绳系挂。
  此玉璜虎形之表面特征明确,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虎与人关系之密切,在社会生活中已出现对虎的崇拜,这对于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及普遍存在的动物崇拜非常重要。
  此璜为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葬出土。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环,外径9cm,孔径6.2cm,厚1.3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jpg (19.29 KB)

玉环因沁蚀成牙色,外沿薄,近孔处较厚,剖面近于三角形。此环造型规矩,素面无纹,磨制光润。
  含山文化出土环形器多件,唯此器最精美。玉环在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中曾有多处出土,数量较多,但剖面呈三角形的非常罕见,它对后世特别是战国时期玉环的影响颇大。
  此玉环为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葬出土。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勺,长16.5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jpg (17.81 KB)

该勺玉料呈灰白色,局部颜色因久埋而产生变化。此勺出土时断为数段。勺形窄而长,头部似舟,池部为下凹的弧形曲面,勺柄细长,近似片状,表面下凹,端部略宽,有一孔。
  此玉勺工艺精致,边沿光滑平整,两侧对称性良好,勺头及柄部的凹面应为砣具砣出。其工艺水平与近代琢玉的差别不是很悬殊。勺柄较长,可以远伸,但薄而易折,使用时必须谨慎,因而不是通常情况下使用的餐具。其用途尚需进一步研究。
  此玉勺为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葬出土。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马蹄形器,高9.5cm,上口9-7.1cm。下口6.9-5.5cm。

玉马蹄形器以青色玉料制成,筒状,表面有蚀斑,下口处呈褐色,略有伤缺,壁较薄,表面光滑。这种玉器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有发现,一些作品置于入葬者的头骨之下,截面多呈椭圆形,上口略宽,呈坡状,下口较平,有的近下口处钻有小孔。由于作品整体似马蹄形,故称马蹄形器,又有收藏者称其为发箍。对于马蹄形器的功用,研究者们多有推测,或认为是用来束发的,或认为是仿照骨耒制造的农器,还有其它推测。
20070321_050e6904b9d1783795759vfTGwUGSrF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