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7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原帖由 冯印强 于 2007-4-11 13:44 发表
: V0 O8 a: ^# }, c0 Z
5 i/ C8 l6 L0 L# |其实,我也长久存在着和丁兄一样的困惑。但我们表现出不同的思考理路。你的非汉字书写试验所得出的“书法效果”使你把这些困惑归属到“伪汉字”给我们带来的错觉,所以你的结论是书法脱离不了汉字。但换个角度 ... 4 p t2 x! x- f
今天早上才看见兄发来的手机短信,谢谢!
8 ]" n- O4 y! y: w$ \9 _
/ V$ K& Z5 H: A1 g那么完全脱离汉字的书写有什么理由没有审美信息存在 3 j( E. |0 o& T9 g b
这一点,我认同,但我不认为这是书法.我认为这里还有个细节:就是“书写”,书法的区别必须是书写,而书写实际上已经有了历史传承的技术习惯。而且工具也是固定的:毛笔。6 Q; L. _& C* @/ A& @
) ]0 l" j, l7 d% ~) }; c2 ?& I$ `
# M, q+ I7 G* m: t" Y用线条的艺术来构建书法本体,初衷并不是为书法的外延扩大化,而是为书法本身框定一个理论上的基本“底线”。 . {* t* ] I" t, v9 q) h" [$ o8 J
这一点,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它正是我所困惑的。
$ y, f) k# h X$ K9 E也即“线条”是书法的“底线”。但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上面提到的“书写”和“工具”的问题就是个关键,那么它们是不是原则问题呢?我认为是。所以只要你接受了书法的历史信息,那么你用毛笔的“书写”就逃离不了“汉字”的阴影。也就是说这样的线条是有条件的,即有汉字的意识或潜意识。
2 K9 \0 a4 Z% a' D8 {, o* A5 T' E6 v
所以我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所说的“我们心中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汉字的或书法的意识信息。那么,我们书写的尽管不是汉字也可以被错觉为汉字。它脱离不了汉字这个圈”。我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你这里的意思是“错觉为汉字才有艺术信息”。真的是这样吗? 6 N+ B4 l0 }& g/ k0 r6 q
我的意思不是说“错觉为汉字才有艺术信息”,而是说“错觉为汉字才有艺术信息”才有可能进入书法体系,被称为“书法”。也即除了书法以外还有别的“线条”艺术。
' s" U p- R' R1 l0 g3 o' j6 o线条作为书法的“底线”是值得商榷的。但其实我也有个模糊的认识,就是往往书法的审美或终极审美又会归结到线条上来,这是我所困惑的。线条所传达的信息确实能传达作者的所谓“生命意味”,即便是你截取一段的局部线条也仍然存在着这个美学意义,具有美的元素和价值。这也可能正是冯兄坚持“线条”说的理由吧。所以我也保守地认为线条在书法中是最为重要的,但这个“线条”是否已经有了“书法”的潜意识呢?
/ M- G: t9 d# W所以,书法有书法的线条,可能已经是规定好了的。是个必然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