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由温总理用毛笔给孩子们写信引发的联想
M; G; q( o6 [7 `2 T+ U0 A7 Z
1 ^2 i3 @: n4 r1 }; O0 \. o( v2 q M9 ]4 A( g! G6 h' d
文/黔墨 : {* D- C7 j; J; H
5 S f+ b/ m. X9 e 2007年3月16日上午11时,国务院总理***应大会新闻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谈及总理的心究竟同老百姓有多近的话题,***总理举例说明,“在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代表转来的一所小学的学生写给我的信。尽管再忙,我还是用毛笔亲笔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茁壮成长。当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网民,他提出关于要建立儿童医疗保险已经四个年头了。我很注意这件事情,立即写了批语,我说,关系孩子们健康的事情应该重视,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 y5 @! H+ R( [
) _9 E& d6 z: q 看到这一则消息,感动之余,又使我想起另外几个故事并引发联想:
, k J; B6 Z# H D8 s; ~
" r& Y7 S9 G$ b 一、1958年,山东德州要建个汽车站。因为这是当时的一个重点工程,备受关注。于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德州汽车站”这个名字要请名人来写。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当时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当时人们都很天真可爱,决定之后就以“德州汽车站”的名义给郭沫若写了封信,意思是请郭老为我们这个小站题个名字。结果没过多久,德州汽车站就收到一封北京郭沫若来信。但是,打开信封之后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并没有郭老的题字。这是怎么回事呢?许多人琢磨半天,才恍然大悟。那封信上用毛笔写的“德州汽车站”收,不就是郭老的题字吗?哈哈~
9 K' ~4 H) _5 e) k7 ^& a, M u; X% u7 x# s7 f
二、书法名家张旭光先生在百忙之中,在《书法网》上授权广告,免费题写城市匾额,分文不收!
) z% H2 Q8 g8 O {( I/ [- {" U
4 I4 c$ K4 r# H" y) H1 k' a2 f7 }) F ......
% c/ o+ G Q- A4 s* k& M; ~5 I- |) X9 a a( H. t
2003年,某贫困地区新建一个小型风景区,欲请某书协副主席为该风景区题字作个纪念,绕了很多门道和熟人、朋友帮忙才请到这位书协副主席,这位副主席直言说:我一幅字市场价一万,你们既是熟人、朋友介绍来的,就打个五折吧,少于五千元(一幅字)就不写了!
3 D1 E/ T9 E9 s1 a/ J; R$ ?7 Y X$ h3 P- Y% J
现在看到一些“书法大师”一动不动就提及毛笔书法润格,一平尺八千一万的(不给钱就用园珠笔代或钢笔乱签个名)。还有网上一些“书法大师”的学生、粉丝,说自己的老师的字又是多少钱、多少钱一平尺,“尔等没有钱休想得到墨宝”云云。相比***总理、郭老的免费题字起来,应该惭愧才是。4 V4 k+ l7 S: Q7 a' g9 b" i( e
$ m- p' I X3 u- K! e- d
~3 A8 Q" @% l# G, c
2007年3月16日于都匀风堂
. E! l5 v# I- |: [" X& G+ w- V) @+ o$ ^
[ 本帖最后由 黔墨 于 2007-3-17 02:4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