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16|回复: 2

大秦人物传·商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商鞅并不姓商,这点是很多不熟悉历史的人最容易昏头的地方。古人的称谓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有姓、名、字、号、官职、籍贯等等都可以成为对某人的称呼。譬如读书时语文老师常常拿来举的例子:王羲之又被称为“王右军”,因为他有“右军将军”的职位。而商鞅,这位在秦国进行了巨大变革却不得好死的仁兄,商是他的封地,史书又称其为商君,也是这个缘故。且让我们正本清源,看看这位仁兄的真实面目:商鞅,又名卫鞅,姓公孙氏。so,商鞅的原名应为公孙鞅。
    搞了半天,商鞅、卫鞅、公孙鞅,都是说的一个人。有点头晕。
    且看看这位天才的发家经历:
    公孙鞅少时就喜欢刑名之学(法律专业的忠实FANS),后来在魏国丞相公叔痤府中担任“中庶子”之职,很受公叔痤的欣赏。公叔痤虽然打仗马马虎虎,不过在识人方面的确非同凡响,他早早意识到公孙鞅是个经天纬地之才。这种欣赏到了怎样一种地步呢?他临死前魏惠王向他咨询谁能当得魏国丞相之职,公叔痤毫不犹豫的将年轻的公孙鞅推荐给了魏惠王,并且告诫惠王:如果不用公孙鞅,那就及早将他杀掉以绝后患,免得将来被别国所用。可惜魏惠王估计是觉得老丞相病糊涂了,压根不信公叔痤的这番话,他回去之后对左右说:将举国如公叔痤所言托付给一个小子,简直就是开玩笑。“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在魏王走后,公叔痤老丞相觉得自己那么说似乎对公孙鞅来说太不公平,于是把公孙鞅找来告诉了之前和魏王的对话。天才在这个时候迸发出闪光来,对公孙鞅而言,如果魏王会杀自己那才是怪事,所以,公叔痤的那番杀气腾腾的话算是白说了。“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大王既然不能听你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因为你的话来杀我呢?〕
    牛人就是牛人,这就是最好的体现。
    后来公孙鞅通过秦国宠臣景监见到了准备奋发图强,发帖子大肆招揽天下贤才的秦孝公。让一国之君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就信任自己显然是件难度超过几层楼高的任务,尽管当时名士的地位远非今天口水虫们可比。而公孙鞅三会秦孝公之后终于让彼此有了共同语言,让秦国从东方六国眼中的西方蛮夷之国成为一个让四方诸侯承认的强大国家,进而一统天下。公孙鞅和秦孝公开始玩起了真人版的“四方制霸”游戏。
    变法之途是充满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局是鼓舞人心的。这话听起来耳熟,公孙鞅同志也在用这种方针来激励自己。在与朝臣们唇枪舌剑之后,被拜为左庶长,主管变法大计。(别问我为什么没有拜他为丞相,那时候秦国还没丞相这职位呢。)
    轰轰烈烈的“公孙鞅变法”运动在秦国上下热火朝天的展开了。(也别问我为什么不是商鞅变法,麻烦看前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坐、禁止私斗、爵位制度一一被推出。原文:“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看得明白的同志应该非常清楚里头的意思了,哇哈哈,严酷的法律啊!!不是偶们现在自由社会所能想象得到的。
     而在其中不得不提一下两位因为这场变法而受到惩戒的大人物:太子的师傅:公孙贾和公子虔,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犯了法,按律该受刑,不过因为太子要继承国统,哪个国家也不愿自己将来的国君缺胳膊少腿、脸上刺墨、少个鼻子什么的;于是当了太子师傅的公孙贾和公子虔就倒了霉,子不教,师之惰,公孙贾脸上被刺了字,公子虔,这位太子的叔父,受了刑(具体不清楚)。
    公孙鞅升职作了大良造。
    过了四年,同样是之前因为太子犯法而被牵连的公子虔这次是的的确确栽到了公孙鞅的手里:他犯了法。而这次,他的下场是永远和自己的鼻子告了别,受了劓刑。
    其后,公孙鞅率军伐魏。秦魏两国交界,秦国若想往东方发展,遇到的头一个拦路虎就是魏国。此时魏国仍旧是那个把老丞相公叔痤的遗言当玩笑的魏惠王。在公孙鞅率军伐魏的头一年,魏国正好与齐国交战,齐魏马陵之战,魏国可谓损失惨重,齐国不仅俘虏了魏国太子申,而且被魏惠王视为左膀右臂的庞涓也死于此战,魏国元气大伤。
    而公孙鞅选择此时与魏开战,可谓趁他病、要他命。他告诉秦孝公:魏秦两国,不是魏吞了秦,便是秦并了魏;齐魏之战过后与魏开战,正好逼它东迁,秦国则趁势取得东进之地,为帝王之业打下基础。同样雄心壮志的秦孝公同意了公孙鞅的计划,由公孙鞅率领大军伐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战争是颇耐人寻味的:因为魏国领军大将公子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战场失利而失败,而是他轻信了公孙鞅的书信。过程是这样的:两军对垒时,公孙鞅给魏国领军大将公子卬送去了一封书信,书信上说:以前咱们兄弟关系还不错,玩得happy,现在大家各为其主,BOSS之命不可违,可偶还是不忍心攻打你。不如咱们见个面,弄个盟约,喝点小酒high一下,走个过场,然后各自带兵回国覆命把BOSS搪塞过去算了。毫无疑问,这封书信的作用还是有的,公子卬就认为公孙鞅同志还是以前的那个在魏国老丞相府中的中庶子。于是毫无戒心的跑去和公孙鞅“私通”去了〔注:私通者,私下沟通也,想歪的自己切小JJ)。
    可公子卬死活没料到约他喝酒的公孙鞅除了准备了美酒,还准备了甲士。大家喝得正爽,埋伏在帐外的甲士就冲进来把这位迷迷糊糊的公子绑成了粽子。这位魏国统军大将就这么成了秦军的俘虏。
    而这场战争在尚未正式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结局,结果毫无疑问的朝着有利于秦国的方向倾斜。魏国被迫割了河西之地给秦国,而自己不得不屈辱的将国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魏惠王此时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咋就猪油蒙了心,没听公叔痤的话,留下公孙鞅作丞相,或者干脆杀了他呢。他终于尝到了自食其果的滋味,也明白了不听老人言的后果。
    公孙鞅的胜利让他的声望更上一层楼,摇身一变成了封地於、商十五邑的商君。公孙鞅,成了商鞅。
    商鞅同志在秦国工作了十年,一方面取得了变法的巨大成功,另一方面也把宗室贵戚得罪了个遍。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到与他“心心相印”的秦孝公死后,报仇的机会来了。
    先是与商鞅有隙的公子虔下面的人告发,说商鞅要谋反,本就和商鞅不对眼的秦惠王于是下令缉捕商鞅归案。这成了商鞅同志最终不得好死的开端。他逃到关下,准备找个客栈住,可没料到客栈老板言之凿凿道:俺们可是良民,一向遵守商君订下的法律;俺不管你是谁,要想住店,先拿路引出来瞧瞧。要是官府来查验发现你没有,那客栈里头里头的人可是要连坐的。写到此,我估计商鞅当时也是郁闷到极点:当初辛辛苦苦弄出来的法律,最后居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叫什么回事?KAO——
    秦国是待不下去,还是溜外面去吧。商鞅一路向东,到了魏国。可没料到魏国压根没向接受他的政治避难请求;对于逃到魏国的举动,我觉得商鞅似乎是晕了头,把魏国害得那么惨还想去魏国,估计大梁民众的口水都能把这位赫赫有名的商君给淹得半死。
    无奈之下,商鞅又只得重新回到秦国,这次他跑到了自己的封地。率其下属攻打郑,而此时秦国亦出兵攻打商鞅的部队,在郑的渑池将其击溃,把商鞅抓了回去。
    事到如今,商鞅已经很清楚等待他的结局是什么。
    惠王车裂商鞅以徇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