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770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3-1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执笔方法到底如何,我也找了一些古人的绘画资料,但因为这些图像本身在清晰度上有问题,以及画家的的模糊处理,一下子还难以下很肯定的结论,但是大致的轮廓还是可以勾勒的,根据现有的图象分析,我认为古人的执笔因为坐姿的不同,执笔是相当灵活的,并没有很刻板定一的执笔法,当然有一种常用的执笔法,就是以三个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斜撮笔杆,如下图。和我们现在拿铅笔和拿筷子的动作略有相似之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可以从我提供的图像中自己去揣摩分析。下面我可以提供一些图像线索。
8 R/ i4 w: ^& u% p- g; i( `: k' E+ m7 M4 _1 O2 t
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对书俑。见图十六 / s5 s9 t9 i' P* j: T6 r) f; J) \
! r7 k4 m' O& I& x/ b: V: u) j: i9 C7 P7 w6 G2 M
《女史箴图》东晋 顾恺之 唐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 横349厘米英国伦敦博物馆藏 图二十《女史箴图》(局部). u2 h8 _8 T+ G4 H3 y# q& x
8 t6 v1 C7 {- m, d" g' W
北齐《校书图》 绢本设色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 D, t, N3 l0 W2 K; j
+ q f3 K! C4 R6 F7 |- L
图二一 北齐《校书图》(局部)
5 ?. j5 W8 w2 S
& Z: ?& y* Q/ J( T% J# Q甘肃安西榆林窟第二十五窟北壁《弥勒经变》唐代壁画,一人在树下写经 + @& m! N- ]( k
+ b4 l& M% n& R7 |图二二
; @! ^& G( v* i8 }6 r8 f D
8 V3 n8 Y W* E: j- @% h# U《弥勒经变》(局部), b3 R9 B+ Z, D1 s0 g y
" y; {$ B" j$ u6 I8 s7 _
图二三 4 D. h' j6 k7 K7 |* b* q3 ]( U
4 U1 l6 j% w- M《北方神星·计都星像护符》纸本设色,五代 佚名 英国图书馆藏,纵42.7厘米 横30厘米
6 g8 R8 F4 Q# Y. y& k8 j5 B3 V! _( L4 E( @- \5 |
图二四( `* R8 X5 h; P8 w3 d
- q& F" E# H% S$ k# H/ T& O
宋 马远《西园雅集图》 绢本淡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 s3 A8 F5 O7 z% u
( Z/ |: f& ?8 T, w图二五《西园雅集图》(局部)
5 H H+ F7 l) n! Q" E$ u2 u, n) D: s6 }( |( f
宋陆信忠《地藏十王图》 绢本设色 纵53.7厘米 横37厘米 日本永源寺藏! f2 Y4 G/ n+ }: X+ j4 ?
: k4 @2 T) y/ Y) q图二六7 {1 ^$ u$ G/ h; D" I
( P8 k' l2 s2 k1 r2 c. T, `西夏《炽盛光佛与九曜图》绢本设色 纵102厘米横66厘米(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 E: N5 m* T% \! d
* S4 R+ H2 l; v& g" h8 ?7 a ^% h* `见后图二七3 F2 d2 U O, w2 L9 Z! _$ @6 u
$ i' N; [/ k9 B$ o7 [0 Z南宋张思恭绢本《猴侍水星神图》 绢本设色 纵121.4厘米 横55.9厘米
8 x( }% t$ e6 b }# m" t: y) I6 M' o% 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 M; \. F6 \7 k& M
$ t6 ~7 U: c: i, M% F$ L3 t, p1 D
图二八( |$ G! b3 g$ G' I9 m0 ~0 [$ b
7 \$ d' @2 m2 _1 v0 ~
图二九 南宋《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传周季常、林庭珪作绢本设色
0 z' A3 y3 j9 a3 Y$ _( G
/ V* g* H4 _! H3 g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4 E$ {' N! r6 V l, [8 V
: M/ s- [, C3 m) y( X; }- A
图三0 南宋金处士(金大受)作《十王图》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 i X! [& b1 q5 Z0 Y, `5 y2 J
4 ?. J' C, Y. a9 x, Y' T5 k绢本设色 纵111厘米 横47厘米 " [) Q0 T0 C# i8 O3 I- N
4 p) D" }6 X3 R台北故宫藏张雨题倪云林肖像(缺图)
" a$ A+ l9 L# ]/ u- u
( x+ P% `$ [ J$ y8 a- C
, i, U, N! ^8 w0 D, `4 e明杜堇《伏生授经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47厘米横104.5厘米4 O8 F0 G6 i- P) `2 K) d4 ]
% c7 ]* F @# m: _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F! m8 t% y3 I% N* t' D
7 g3 z1 u4 ]2 W) [" L7 T4 l图三一 明杜堇《伏生授经图》(局部)
2 J7 V: W# B/ x( H: ?
4 {! ]. `1 f: c6 z z! z图三二 明 李在《归去来兮图》纸本水墨 纵28厘米 横7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9 _$ q6 Y# s. M7 s+ q9 [( E
9 ^5 T8 U& ^* j& L2 c" L1 R明 谢环《杏园雅集图》绢本设色 纵37.5厘米 横240.7厘米 (美)大都会美术馆藏* k0 C, j; u, n; P
9 u5 d" ?$ [3 P5 l2 h( l6 ~
见后图三三
: _: h o5 B- S0 T* O7 Z4 l9 m% h& w4 K' s4 m3 ~; b
+ [0 B/ i# y' C3 C 明 佚名《货郎图》绢本设色 纵27.9厘米 横27.9厘米
5 l) V" C/ R- [% m8 l U4 C0 o! q2 `. R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见后图三四8 z% c5 _+ K r
: k$ H! o, @3 ]) v0 x0 i4 h+ E
+ M+ a" V# I% U- ^" z P$ v
明 传蒋贵《神仙图》》绢本设色 纵164﹒7厘米 横95.3厘米
$ M9 {$ b2 F5 p% _( f4 _
4 G: t; k/ S7 s6 g日本私人藏 见后图三五, F/ a5 u9 `) | Q& I- K$ L
, z6 c4 k# q/ B2 R
" U( q" f2 z, ]+ v日本空海在中国学书法时的“执笔法”图(缺图); u$ E& p; B/ t9 I7 G' L
" E) a7 l, f2 \' k; I
2 ?$ o) A6 N9 l
日本中村不折旧藏新疆吐鲁番发现的唐画残片,一人面对卷子,执笔欲书。(缺图)
, S- e* K5 j' W* ~7 E) S# h( Y, {- t5 p! K- K* X, b
7 @& s' Z& B& k4 U, A( e3 N% j7 d6 y: q
二、“攒管”,亦名“拙管”。“五指共拙其管末,吊笔急疾”,“起稿草用之”。“今世俗多用”,此法“全无筋骨,慎不可效也”。/ W) {! U) s% D8 s5 ~
" \2 ~* `8 X. _, t* [
三、“撮管”。与“拙管”同也。专门用于“大草书或书图幛”。如今有一种类似斗笔、笔杆粗短、杆顶端呈扁圆状的毛笔,叫“抓笔”,正是五指齐“抓”的。
# Y9 ~) B6 |% _2 l
$ N. k" J' i6 L! B) j- y2 ?' U. w四、“握管”。“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力书之”,“当用壮气”,此又是“非书家流所用也”。 / C1 j' B. z& K8 Z1 z9 B$ P
6 j- C# |; d) N1 v五、“搦管’。以管于五指“第一、二指节中搦之”,“亦是效握管,小异所为”。“此又非书家之事也”。
) l) I% @& u, U1 J
# N2 g1 Q! a+ V1 e5 ~6 ?第一种执笔法,宋代之后许多书家惟此为宗。但这种执笔法和魏晋时代的执笔法是有区别的,据图像分析,我认为魏晋时期的笔和纸至少不会是机械的90度角,而是常有夹角的。我临《兰亭序》时发现“永和”的“和”的第一笔用90度笔很难临像,后来改变了纸笔的角度,终于恍然大悟。这大概是我研究执笔法的一点小小的收获吧!
. Z0 y. q a/ U, T n9 U8 Z _" w( b- n$ c4 D3 s7 `
古人对执笔的高低亦很考究。卫夫人日:“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习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汉寸的二寸相当今寸的一寸多一点,三寸亦不过二寸。这是有它的物理道理的。 ' Y/ A7 Y' O$ ]7 d/ O0 E9 y
; b6 L J# |# C/ O" R- E0 W9 B9 q1 d) Y2 P( O
图二七 西夏《炽盛光佛与九曜图》(局部)绢本设色 纵102厘米 横66厘米
0 M( W# ?+ ~ g9 g! H8 i/ o8 ?# {. F( W6 s
(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 h: f& a. Y& h6 W5 F
3 K2 ? W1 `! V7 `0 j) ]图三三明 谢环《杏园雅集图》; n4 P+ b% C W( Q F8 u
4 `# \6 p3 d$ c" v- H1 g$ J图三四 明佚名《货郎图》8 ~* h' K; h Z. C# Y( {* t
6 Q/ s' H- E8 W) `6 F& x! ]图三五 明 传蒋贵《神仙图》
- d, U& N2 ^; f) H! S
7 L8 i' Q# _- u( w' L3 t- U/ R
2 g7 h; t( Z! p# d* z+ B参考文献:0 Q7 D! ?$ F: e) O8 l: m" K
0 f6 y9 J' h* o! e: |# C4 D/ ?5 K. g1、<<书法有法>>孙晓云 知识出版社
) G( E4 u. r& I( Q3 P8 t2 A( C' Y8 g. `$ r: |- D4 @) M
2、<<沙孟海书法论文集>>之《古代书法执笔初探》0 ^4 `9 d. C$ i8 R8 b! k0 m! S9 q
T; U) s7 [+ A% Y0 S- d2 D3、<<中国美术全集>> 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等
4 J$ i" z4 T8 h$ p8 E) q: H9 w; n( H) G! {& K' Y
4、<<中国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M! s/ Y4 e0 | G& x
9 F# P8 W3 o( N- s
5、<<中国大百科全书>>之《中国文学》《中国历史》《考古》《博物馆》卷; W7 m+ `; I$ F# ^
) R+ |& c% N0 M L' @$ y% F6、<<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刘人岛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 a7 r9 Q: ]; Z0 x9 n8 R6 z; n5 Q# J
# K9 k/ b6 L8 a; @2 r9 t# h. u% j7、<<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林树中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 ?1 f1 U7 [9 P
* q4 V3 _3 D7 L' J1 d7 ?0 |
8、<<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敦煌研究院编 文物出版社、株式会社平凡社版3 M p2 s+ L( k# u
5 m) V7 \# r% Z$ p7 \: e8 y
+ W- n* p- r/ j# n
1 z" d ~ d4 T* ]
. g5 z! ~- J2 U) @3 V% w7 |5 b# e; O3 ^' W q; G, t3 G
# q, n0 f: y: V3 |4 E. J) A
作者姓名:高伟 性别:男 年龄:40
- K% e' p; o- K
! D( u0 I2 f9 {身份证号码:330106196607110175
M; W1 Q1 S% V. e( G" Y) \) k# y4 s8 m' h0 A: V+ X
详细通讯地址:杭州市东新路长德公寓6——4——601 邮编:310004
, h/ Q+ S8 o( Q" D* d/ c [( u5 H; |8 l
电话:0571——85367525, 手机:13857150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