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6-4-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977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3-9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92高龄的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虞逸夫先生的作品
拜见92高龄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史学家虞逸夫先生 g1 t/ c+ D( Y) q
虞老一九一五年生,原籍江苏常州,早岁即以诗文受知于江苏大儒钱名山先生,钱称其:“下笔如倒三峡,真名世之杰,诗有干莫气,将来主持阳湖风雅,我不及见矣”。三十年代他避寇西蜀时,与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以诗相唱和。马老称其:“书法文辞俱美,论诗甚有见地,尊稿丽而有则,蔚然成家,四言铭诗,尤有玄致,知其所存者益进于道矣”。现摘录虞诗五首如下:
& W2 z( x" _3 `3 G* k6 [& C自题万有楼$ s/ l6 r- k$ |4 V9 I7 X, |
( K) k2 `$ M3 H3 k; G万有楼高塞太虚,函天盖地外无馀。# Z, l9 m" B* ^0 ?
百年前后谁名我,七尺形骸强认吾。1 y5 Q g" ?$ D+ _5 t; p/ W
过眼繁华犹海市,忘心烦恼即真如。
5 ? ~6 Z7 B) _流光不住何今古,与物同归色本无。2 P% \% e2 U5 X
) v% ~3 ?' ~& A8 {; f2 l4 C" M, J
远游归来作
3 E: O' X& Y& A) ^: c* D
5 W7 ~6 P+ |1 x9 L% M. S; \, f0 @8 F纵能吐句盖乾坤,神力应难挽落曛。2 W7 e+ j' {9 \$ K" l4 w/ c
薄酒解忧非小惠,残书娱老有深恩。1 Z* f+ K5 X9 H
不知天外今何世,未必人间祸绝根。
( g! K, M/ _) g' i P' B平地风波多倚伏,远游何似闭门尊。
3 m R% Y1 I% F. ~( S* y2 r; w8 N* @; ^# c
咏盆景
9 } o8 a/ }. V9 i5 a% _; L' k
2 Y. H# k3 S: U f. ^' Q- O拟龙模凤因人活,娱客售金听主裁。: y8 F* g+ ?, l8 F
应悔移根傍暖室,终难昂首展长枚。
. u6 P) a3 Q" y奇花自有山灵护,大木原非粪力培。- @* ]( e0 a" k. y- L
我欲还君衡岳去,独当风雪自成材。 i; ^9 }) N3 J: t9 \+ M
9 T1 F! z8 T) f5 M+ J N/ z
天 问
# @; e; i* W$ O* h6 [6 H* q
% d2 V) `) k" p6 U; Z; u毕竟群雄成底事,小民无地诉长哀。
9 ?9 p1 l3 i1 Q: w9 _+ @ N7 z) }日星代丽谁悬挂,花木交妍孰剪裁。
& g6 q- b( I" n$ r% l$ h大化胡恩生万物,诸神何怒降三灾。
5 a, x6 H6 N' c# @2 E( p问天不语休饶舌,欲访无怀共往来。
4 e% N0 y3 f! B9 E2 F6 U c0 c2 w3 L0 n- L- W1 J. J$ n8 {
花 开
+ J7 l8 k# S+ X1 \0 W0 \# i2 F, F$ p) v- F
花开香在风,花落香在水。
% y8 j) X% [; f6 ~残英抱空枝,香消色亦死。
# W9 [7 s9 [/ u9 P+ C! I7 Q% v, ?默默暮江头,和雨滴红泪。4 H8 {1 w. U3 W% T
4 h' y2 G" V+ F& y/ h: C; h
虞老将个体生命融入苍茫宇宙之中,作深层的生命探索和社会追问,诗文因此而深刻博大。
b2 z0 g+ J, \8 C; {5 O: q$ r( e( Z* I) ^1 [7 M, I8 {
“我书意造本无法”
8 g% g U. {' K% m' Q2 E
* ^% L6 |9 `5 {9 r8 ? 宋人黄庭坚尝云: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纵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虞老胸藏万卷,为大学问家,也是学者型书家。其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风神超迈,技进乎道焉。虞老书艺的自然率真,朴质沉雄,这种“无法”是建立在数十年来对“法”的研习上的。他按照我国文字发展的顺序来研习书法,从甲骨文到钟鼎、大篆、小篆、隶书至行草,各体皆习且擅,尤精于隶行,于《石门颂》、《杨淮表记》、《张迁》、《衡方》等碑染翰最深。虞老认为“书法必循规矩,不从规矩则乱,枯守规矩则死”。主张法度与创意的统一。其书艺诚如湖湘书家颜家龙所言:“大胆地将极灵动、极随意的简帛书的笔意融于分书,使所作笔姿生动而气势雄健。其大字书更如黄钟大吕,声势夺人,风神焕发,最富艺术震撼力。其行草书受钱名山先生影响,后又汇入马一浮先生之意趣及简帛书韵致,行笔虽疾,但点画沉着,笔姿清润灵动,老辣而洒脱。”! K$ c& b" _. L& M
1 Y' [# c1 g1 I4 H8 F' c
对于书法的理解,虞老认为世上本无书法,即具体的书法不存在。把汉字写出来,写得好,表现出美感,这样才成了书法。如王羲之手写的《兰亭序》就是书法,而《古文观止》里的《兰亭序》只能是一篇文章。虞老强调,书法必须以汉字为载体,离开了汉字就不成其为书法,现在,有些人认为书法可以离开汉字,追求一种纯粹的线条和笔墨的韵律美,这不是书法,要给它另外命名。1 }0 S: C; r7 F. ?
; i0 z# J4 R4 X% m. V ^9 T" I
虞老初读儒家书,中年致力于老庄玄学,晚岁笃好禅宗义学。历经人生坎坷,虞老无论人品、学识、书艺等都表现出超凡脱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其至诚日新,德宪后学,养浩然正气,与两间功化同流。今人有诗赞道:
6 n$ l+ n. E5 ]0 t4 |! i, U" ^' ^( G9 v2 R
" f! G% Z& [2 n) M8 O3 V2 }/ D
8 Q. p/ ]* B% E5 B# H/ E: l6 X1 H
2 P- n* l1 P8 i8 e* L万有楼中一达人 冰霜不损岁寒心6 }, \5 l0 C# l
深仁泽及三湘远 绝学风开一代新; S! }2 I, ~, Q0 B* h
月隐云边终似玉 松蟠石上自生春2 M; x) H! n! ~2 G ~
步趋未立门墙雪 翘首南天望后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