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 洒 性 情
孙伯翔
守训是山东平度人。对平度我是熟悉的,因为那里有北朝摩崖石刻中的极品──《郑文公碑》和《东堪石室铭》等刻石,那可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平度还是一座历史名城,曾经是山东半岛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平度历史上文化气息浓厚,文人辈出。至今文风颇盛,书画雅集,诗洒唱和。守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衷情于书法艺术也就顺理成章了。
守训是性情中人。作书颇具灵性。说到灵性,我认为对于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灵性的人,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有见解,才会审时度势,从自身的潜能和条件出发,迅速为自己找准一个奋斗的目标,从而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守训入手先习唐楷,又攻魏碑,重点研习《张猛龙》碑和郑道昭四山刻石,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夫。后来,守训致力于草书,自然出手不凡,线条灵动,格调不俗。关于取法,他从不排斥现代派和时风,大胆吸收时人的精彩之笔;也不斤斤于古人,一头扎进古纸堆中。但他清楚学书离不开传统,绕不开经典,就象一个人不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
有灵性的人必有悟性,往往无师自能,融会贯通。守训作草,能悟出草书的韵致,信笔挥洒,一任天机,不斤斤于一点一画的得失,他挥洒的是灵性。作书速度很快,这也是他有意追求的。蔡邕谓“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守训则以为,惟笔快则有急雨行舟、壮夫运斤之境,得云霭蒸腾、烟雾弥合之态。虽偶有疏漏和笔误,草书的感染力则跃然纸上。我赞同守训的观点,艺术作品就是要有感染力,要能打动人。实践证明,守训的追求是成功的,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十余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展览中入展获奖,成为一名有实力的青年书家。
没有灵性肯定成不了大家,但这并不是说有了灵性就一定能成为大家。齐白石幼时放牛手不释卷,既长为人做木器,夜晚宿雇主家,犹燃松明读书,不知东方既白。从胡沁园学画,从王壬秋学诗,青灯黄卷,不计寒暑。苏东坡是通人,也绝非恃才不学。就隋守训而言,眼下已享小成,欲享大成,字外功夫还是绕不开的,就象学书离不开“二王”一样。携草书一技,守训足可傲世,他书未必皆精,但不可废。草书欲臻上境,篆可助其婉转,隶可助其浑穆,楷可助其凝重。字外功夫多矣,守训乃解人也,无须赘言,当自成悟。
最近,守训的草书又有了新变化:风格上更加丰富多样,既有点画狼藉、气势开阖的大作品,也有点画清爽、俏丽可人的小品;线条的含金量更高了,质感上增加了韧性和力度,就象一块好铁,几经高温和淬火,已经变成了一块好钢。形态易得,质感难求,有此质感的线条,何愁天下人不识!守训勉之!
[ 本帖最后由 胶水船夫 于 2007-3-1 11: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