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6778|回复: 76

[评批] 王镛:笑傲江湖独寂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王镛:笑傲江湖独寂寥
4 Z7 K) i; P/ M' u5 @7 d转载于《北京晨报》$ x) A: x# a6 S& t
  N7 l8 S& `+ r6 i/ d8 S5 W- P. }# T

6 W  R6 B! I$ N7 @% Y' W- g: E) s) r6 J
●有人骂他是“丑书”的始作俑者 ●有人赞他注定要成为艺术大师
; Y7 Q3 }7 i- _$ p! [1 m

, i- @& Z3 Q4 S; R5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d  `4 t7 t- b
% f4 N6 S4 y0 a! m% r# z0 u
王镛/ @! j; }0 O$ Q, W
1948年3月生于北京,祖籍山西太原。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院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3 F4 {7 g2 D0 R; N
) S% c* [: d2 `

  n$ g" P' L( o
! J/ e8 a2 w$ l0 w1 z
在当代艺术领域,王镛的名字振聋发聩;可是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王镛”二字,虽然词条无数,但很难找到详细介绍王镛本人的文章。这正暗合了坊间传说——他“为人低调,处世含蓄,与世俗保持着距离”。在京城北郊的一个四合院里,记者访问了王镛。三个小时中,切实感受着他的含蓄、低调,但同时也不乏热情、随和。
! h0 `) z: S" |# e/ _! R

$ `* g/ I3 v+ j2 M) w$ ~7 j$ }

! d9 c- e" y% \0 g. D* D0 T【关键词】 名师高徒
  @7 ^# Q0 n8 U
    少儿时代,王镛就开始学习字和画,字是晋唐名家的楷书,画是看见顺眼的就临,高兴了胡涂乱抹,画什么总能像点什么。身边也无高人指点。当时他特别崇拜齐白石,12岁那年父亲带他去看“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遗作展”,回来想学刻印,一动手特别上瘾,放学后做完功课一刻到半夜,很快就能“创作”了。14岁那年考上了北京少年宫金石书法组和国画组,作品当年就入选了“首都书法篆刻展”。+ ~% z. X3 [. F/ @1 s/ y
    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就是“文革”,王镛下乡插队。在内蒙古也常有写写画画的机会,但篆刻基本上停了。那六年他经了些磨难,得到了历练,而不幸中之大幸是:由于地僻人稀,“阶级斗争”不易抓紧,自我意识在荒野中得以萌醒。回京后任中学美术教师,又大干起来,强烈地想探求艺术的个性风格。
6 \: s; U$ [. d    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李苦禅教授首次分别招收5名山水、花鸟画研究生。报名者数百人,竞争激烈。且5名山水研究生,只招一个兼攻书法篆刻的。考生中大多数是艺术科班出身,王镛只能以同等学历的身份报名。凭着自学的杂家功底,书、画、印甚至素描、油画等都摸过,他获得了山水兼攻书法篆刻的那个研究生名额。5 E5 K" x5 R5 `( Y+ B2 E" [
    导师李可染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艺术理念,给了他深深的震撼。 先生授课,从不讲技能技巧,即使一定言“技”,也要提升到“道”的高度去阐释,这个道,即是自然与艺术的根本规律。副导师梁树年先生,擅诗文,亦擅篆刻,格调很高,对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3 D1 J: q5 [4 i5 X
5 ], h! b5 M. y

# Y" A* m! y& \$ T1 b【关键词】 大师5 ]' V, |8 o  T  j% |0 Y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王镛首先搞清了方向问题,坚定了他忍耐寂寞,面对孤独地去发现、去创造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多年不懈追求,王镛在书、画和篆刻等方面皆卓尔不凡,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有成就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 w( |' A# F0 ?4 Q5 X     王镛在书法篆刻上是一代开宗立派者。他的书法立意高古,粗犷质朴,取法于六朝碑版,胎息于汉魏简牍,视觉性极强,充满现代感。特别是他的用笔长短兼用,软硬并施,满幅纵横,一任自然而功力内含,可谓前无古人;他的篆刻苍润奔放,古拙奇崛,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乃至于秦汉古印之神韵而自出机杼,真率、质朴、自然、大气磅礴,与自己书法风格高度统一,成为当代篆刻界最具有影响的开派人物之一。
6 P) L" P9 K6 M' c- Y0 s  @5 r- m    书法篆刻的沉厚底蕴又给他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以书入画,强调点线的书写性,是王镛卓越于其他山水画家重要的一点。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厚质朴的金石气息,线条凝练、古拙。王镛的山水画最具魅力与新意的地方,正是那份任心灵与性情的自然流露,以书法骨力与金石韵味表达出来的写意精神。# z" B5 }  \+ N' J
    放眼当今,书、画、印都达到如此境界的恐怕除王镛外,我们知道的不多。因此,在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背影远去之后,有人称“王镛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一位艺术家”。
* }+ ~2 Z) X( u

% r" h1 `( y0 S6 a- e3 r

" u- `. x$ s0 ]' c【关键词】 流行书风- I: v# R( Z# S  z9 @6 s1 v
    进入21世纪,中国书法圈点击率最高同时争议最大的一个名词,就是“流行书风”。而王镛被认为是“流行书风”的主要倡导者。
- j) B% c5 F8 Y2 R) o    “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举办了八届,影响深远,一大批青年作者脱颖而出,形成了当年书坛的繁荣景象。而这些中青年作者的大胆创作倾向,也频频受到保守势力的诘难,其中扣的一个帽子就是“流行书风”,甚至成了“丑书”的同义词。# I. p: `" I8 `- E( Q
    中国书协换届以后,取消了“中青展”,使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失去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王镛等策划举办了一个新的展览。起名时,王镛体现出自己的幽默感,他把别人扣的“脏帽子”上的灰尘掸一掸,美滋滋戴上了。2002年,“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横空出世,震动四方,迅速成为书坛的关注中心。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
+ X. y) w: W" C! L1 ?8 B) g# X- H    王镛说,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艺术,王羲之流行了千余年。流行歌曲为何成了当代娱乐的主流,就因为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道出了年轻人所思所想。那些批评“流行书风”的人没有把书法当作艺术来看待,创新创造是书法的生命力,没有创新就不是艺术。
, y$ y  U2 Q6 {# J  p
3 X# R) s/ K  @+ Z# `3 G* q- T
& d1 W" Z1 B& A/ c* Q& \3 ^
【关键词】 艺术书法
, v- q" [9 G  r6 O, Y3 Y    2005年,在王镛先生的倡导下,全国艺术书法提名展在福建晋江举办。继流行书风之后,王镛又在书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艺术书法”再次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争论。8 T: v+ _6 K  c7 S
    “艺术书法”把书法艺术组合结构调换了,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可能会颠覆一些书法理念。. b6 ?% n( L& Q; ~, I' c2 }) o' `! m
    王镛认为,今天看待书法应该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手段创作书法。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后,还用初级的审美观念——清楚、整齐、均匀等来衡量,不合时宜。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之一,但不是艺术的目的。
/ ^* \2 r% S+ {  l现代书法不再依附于书写内容,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流行歌曲的歌词一样可以作为书写内容。他的几个外国留学生不懂汉语,但一样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作品,因为他们理解了书法的视觉美感。有人提倡培养学者型书法家,哲学、诗词、歌赋都要通,这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现实。+ L2 T8 k; a# e  z% x/ |* Q# L
    他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作品只要有人欣赏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人批评年轻人创作的变形问题,他反驳说,书法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变形是根本,不变形直接用复印机复印古代作品就行了。王献之如果不变形,就只能永远在父亲阴影之下。这是个浅层次问题,书法界还在争论不休,拿到美术界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变形也有好坏之分,有些十分恶俗的也不可取。

9 Y  i- u) f9 H
3 a" F- g' V; R. U+ i
# q: k7 s4 I( \/ W1 S# I7 `, W  g
【关键词】 擂台+ U- r; s% |0 b# |
    目前,王镛担任院长的中国书法院正在筹备“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有人不解,被称为当代“碑学”标杆性人物的王镛,怎么突然又高举起“帖学”大旗呢?
% B3 {9 n5 e1 O, }4 ^0 }    好的东西王镛都喜欢。他从小临帖,至今不倦。虽然创作汲取了民间书法甚多,但对传统和经典一样重视。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
( ~& D' v8 Y; C$ y6 O# o    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二是由作者自荐投稿,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一件临帖,两件创作,充分展示他们的传统功力与创作能力。- j6 Y$ Z' x0 ?; Y8 q1 k4 T" k
    一些经常批评年轻人的老派人物,王镛认为他们传统功力非常不济。有胆量的话,可以摆擂台,把他们的作品和中青年的优秀作品放在一起,蒙住落款,来比比到底谁写得好。

" D/ ~: ^5 T) r& }0 G$ Y/ p" U* H+ C$ I9 ^

2 A# j4 U1 @4 X  k; T- h  c
  t* w/ m8 d6 l  g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R% t1 t$ R' W; |1 w+ _' f3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 }, d3 R$ E4 g王镛山水画作品:人家住在云深处 3 A* I& i& M# o, D+ c

! b8 x& Y4 ^# |2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y9 |' E) G. I* Q/ F) y1 M6 H6 W5 N凸斋藏书
1 p$ s4 X1 X) j% a9 s& ]

6 L4 d9 {4 h+ \" G  S$ Y3 w: \7 n"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C' k* `/ q, ?# ^
一生襟抱与山开6 C5 Z% ^' r) d& k9 T/ Y$ M, _

$ T3 t- X# H7 [4 y+ n$ D.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X/ |2 U! j/ x& f- x王镛书法作品:晚霞秋月四言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3 em13 em14 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风范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介绍文章很好。

em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风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弓虽7 Y. ]/ t* S% _5 ~7 O! u. ?: K
em1 em10 em14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0 em10 em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