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763|回复: 1

浅论赵冷月的“问题”与“文化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在书法江湖网中,“当代人物批评”栏目中,曹宝麟老师因为看出了赵冷月先生作品中文字上的硬伤,便得出了“赵的问题是出在文化上”这样的结论。4 b& b  S/ x, p- F0 U9 b
     猎鸟人听着颇觉刺耳。曹先生自己虽然从不写错字,从没有说错古人名字的时候,有此能力,当然亦自罕见,诚然是古今学人的典范。但猎鸟人以为以先生的名望,大可不必以己之长,但看人之短,率尔说些没头没尾的话,轻下结论,致使无知后生妄自测度,几至于乱。6 [$ a4 O% C) H! _
     猎鸟人自己常有写错字并说错古人名字的时候。瘸子面前尚且不说“短”话,曹先生此举哪里是在评议赵冷月,简直是拐着弯儿说猎鸟人“没文化”,并断言猎鸟人将来会在这方面出“问题”!猎鸟人焉能不急?' z5 J- S* t4 @* x; U
故猎鸟人此贴非是只为赵冷月先生辩白,亦是为自己护短。; |$ R- h0 E* G% j5 P
     猎鸟人以前倒是看过赵冷月先生壮年的作品,但现在已无从检索,即使原来看过的《赵冷月八十以后作品集》手头亦无。此贴只能泛泛而论之。' h6 n- D( F) L, x2 ^  O
       冷月先生壮年临《祭侄稿》、《张玄墓志》已能清逸,会得传统书学平淡清雅的旨趣,可称难能。我当时便心有疑惑,觉得赵先生即使没有晚年之变,以壮年所成,足可名世,坐享时誉,赵先生晚年何必又多此一举呢?9 o: K8 F% D4 U3 D. i) {
      赵先生为博“衰年变法,勇气可嘉”之誉乎?为夺“书法大师”之位乎?急于求变,无路可走,遂至胡涂乱抹以惊世欺俗乎?
4 o4 Y$ X- Y6 i7 l- O) V      非也!非也!猎鸟人认为,赵先生晚年的探索没有什么问题。' S5 ?$ j9 H% D6 `2 ?; W
      赵先生之所以把壮年所得,一一抛尽,乃是其所抛却者,虽已能于传统中融入自己平淡清雅之趣,但皆是古人已证之境,非是从自己心中抛肝沥胆道得,不能畅机尽意,乘性发挥,故赵先生晚年益发不满足于已得。7 \. Q3 i5 k: @- T9 {
非议赵先生晚年之变的,也多是因为其笔墨语言太过陌生,语境太过艰涩,难以让人很容易的接受理解。但艺术作品非比商品,定要人人能知。即便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那样的赫赫巨迹,若不是从古至今,天天有人称赞,今人又能有几人会得其中真意?即便是真喜欢,年轻时及老年后,每次看时,感触亦自不同。
6 r6 h- A  D% L/ F* {0 X! f      世人常以“特立独行”自任,以为有性格。但若真的遇到特立独行之士,往往群起而非之,以其与己相异。譬如赏画,一般附庸风雅的文人看到白蕉先生画的兰花,也能叹其清逸绝尘。但若让他在山野中路过真兰花,未必不当作野草看。7 Q' A9 w5 I6 F6 e1 ^
     猎鸟人尚在壮年,以自己今日所感,思及少年事,已多慨叹。冷月先生境遇坎坷,一生问艺,沉醉碑帖间,其老年心境,几人能知?赵冷月先生于书法可称是特立独行之士。1 a$ `5 w- U) L9 ]
“文化”二字,范围极其宽泛。乡下阿公阿婆,可称文盲,猎鸟人在他们身边也可算是文化人。但以像猎鸟人这样一般的才具,置之陈寅恪、王蘧常之列,不待别人说,没什么不服,自己但可直接自认文盲看。曹先生现在以学人自居,不是在这两位先生面前,能算什么层次的文化人?. O# i  H" S) J; b% Q5 O; t& l
     瞎子阿炳未必便通中外音乐史,他一生卖艺街头,能知道多少音乐理论?但其所作《二泉映月》,不仅列入世界十大名曲,亦可称为整个“文化”史上的经典里程碑,这当是定论。可知阿炳并没有因为“文化”而出什么“问题”。
; s8 E' e9 I. q* Y5 u6 W2 t3 N1 y      这是什么原因呢?/ u& `" L! n. I5 K  u
     古今时代纵然悬隔,即是同时,亦自天高地远,尚有咫尺天涯之分。而人之内心与情感,往往有可相通者。音乐如是,书法以心画称者,亦如是。
% r3 Q7 n  w) G' `  q) U* S      文化上有创造者,有继承者,各各不同。冷月先生与阿炳均属创造者之列。文化亦有学术、文学、艺术等等之别,其各有所趣,不必求其同能。若能独诣,未必不能殊途而同归。但赵先生晚年是不是真有所证呢?猎鸟人看来,有所证。
  A2 {- N6 k0 ?: l: {       何以知之呢?' c, b% F' ]. `
      赵冷月先生所得,当在碑学。包世臣、康有为提倡碑学以来,亦可称晚近,不若帖学理论实践原已成熟,可参资者多且稳当。自清至民国以来,碑学名家辈出,对碑版之美的发掘,可说已少余地,想另辟蹊径,不仅不易,原也涉险。! g' @- v2 S6 P1 @6 f7 D
      书法称心画,但表人心。虽识字人皆可操笔。但若求有所创树,言之容易,实为极难。江河日下,已成定评,时代更迭,偶有振作,亦未可挽其必然之势。唐时诸家,在今人眼中看来,已可称高绝,然评者尚称其但各得右军一体,亦各有所失,未能似王逸少兼擅众美,更何况后时的操笔者呢?
8 z5 z5 k4 g: i: k* c      但是赵先生不避难险,汉魏碑版繁密,冷月先生但尚简约。碑版奇肆,冷月先生只取其质直古淡,碑版雕琢,他以丰富的墨法融化刀斧痕迹,并参入颜真卿行书甚至魏晋残纸的意趣,取其变态无穷,其若天成处,不见辙轨,实有创获。冷月先生于古人碑帖终身临习,自言:“一日不捉笔,六神无主。”其所成者在碑趣,而点画间清雅淡古的意味,未必不可视作得帖学之精华。) N+ R$ \& ]7 y& R
       强说赵先生的“问题”,猎鸟人只能说是其晚年但思以自己的所证,求不愧古人之得,完全未曾理会是否能入时人眼目。“水仙孤洁梅花瘦,一样清寒不入时。”(陶博吾诗),也就是林散之所说的,求与古人争一席地位,不屑与今人较论短长。故其所至之境荒寒,知音稀少。他提出“松绑”的艺术观,要“脱去唐、宋之铅华”,达至“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大雅之境”。赵先生晚年所尚,只是野趣。今人之不能理解赵先生的,是今人在审美上有个误区,以为“狂纵”为有气势,能彰显个性。所以米芾王铎书风大盛,狂草风行。猎鸟人认为,在审美上,若强定高下,“野”当比“狂”为高。何以知之呢?因为艺术所尚者,本是自然,“野”虽无关庙堂气,但符合自然本真,是自然之道。“狂”则虽有名士派头,但本从矜骄而来,属心性之虚妄。怀素晚年《小草千文》便绝去《自叙》颠狂之态,归于平淡,于此可知。4 O0 E: N; r! S5 n" y
     狂若至极处,可以肯定为极俗。野若能达到极处,未必不可称大雅。
- @# b# b3 d- T8 u; h# }+ R/ X  H赵先生所作,可称逸品。有着传统文化上的支持,那就是中国道家的老庄精神和古代书法家所追求的“山林气”。赵之谦在《章安杂说》中有言:“书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故书以不学书不能书者为最工。”赵冷月先生所求,在见天质。而浅见者往往以其稚拙非之。
* r) K; {! D" z$ v+ R赵冷月不仅没有因为文化上出什么“问题”,相反,赵冷月在审美上旁若无人的审美追求,不仅可称大雅,也是在“文化”上高度的自信。
; ]& T4 e2 I8 V0 d$ e0 r      山间有隐居之野叟,采菊东篱,笑对南山,把酒忘世,有怡然自得之乐。猎鸟人观之,必欣然而羡以至于忘返。但若适逢拘谨小吏游山过其门,想必非但笑其贫,亦当讥其不知官场权变之术、笑为少闻也。& e- V9 W$ t3 K
       曹老师之讥于赵冷月者,有若小吏之讥野叟。曹先生之讥,不仅无损于赵先生,亦徒令猎鸟人辈苦恼人笑。0 r0 m" x9 }8 r( o
发表于 2005-6-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论赵冷月的“问题”与“文化境界”

呵呵
0 b5 S' N# w8 R9 U; Y% K; E% ^文化这个词汇真是有很多地层次9 d. B( N( h( t$ R* T* `& H
懂得点考据知识,或者肚里有几瓶洋墨水,是否就算是有了文化2 {: D7 P( H: p3 x, Y5 t
在额这个荒野村夫地眼中。" [" {* m( o7 K# T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人合一,道号金丹,佛曰圆觉。% L; ?. [6 L) X& U8 }4 h' E: v
后天返先天
: G2 `# n/ p; z以出世之襟怀玩入世之事业。
# H5 H% I3 s- O/ V7 N书法小道,盖莫能外。! Z5 k' i% ~/ P4 w, m2 N
额以此观世人,以此赏书道
4 ^; h7 m6 b& r: W周星星经典喜剧《唐伯虎点秋香》台词:世人笑俺太疯癫,俺笑世人看不穿
& ~/ ~  c- R$ z6 D; x9 ^!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