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074|回复: 17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123456
5 I3 a' I& h. x! W, u# m* o$ B) x8 u5 ^0 r4 d
[ 本帖最后由 lixiangben 于 2007-6-14 19:37 编辑 ]
发表于 2006-3-1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当一件事情浸淫日久必然适得其反,于是千篇一律的反复就出现了,当大家都有些审美疲劳的时候于是就开始视丑即美,再稍加润色,改变一下出发点,从美的观点出发去设计经营他,使其发展到至丑之境就流行开来,呵呵,说的都别扭,其实就是一个审美情趣罢。现在改称呼了,改成“艺术书法”了,明天还得该(换汤不换药)' l& c0 n; v5 v( t7 q
以上所言别当真,老宫的理解而已,说白了,胡侃,玩呗[br][br]-=-=-=-=- 以下内容由 宫恩武o2006年03月16日 10:16am 时添加 -=-=-=-=-
4 c. B( _! g  `8 d  y+ _8 E明天还得“该”此别字,抱歉实际:“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贴几篇文章供参考。
2 G. T* ^5 f2 L/ U% K流行书风断想
7 H) V1 d% V3 Y+ `: Q, t0 u& Z石 开
$ ]/ v) \3 M3 N- v( s; n& r" i3 R$ I3 e, t! `7 {
--------------------------------------------------------------------------------
$ B9 P7 F+ m  B; m% c% c, j$ k9 a' S  L! ]- `
文章引用务必注明:摘自《雅湘书画网》、《雅风国粹》
1 ~; G% d, d! Y"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7日 10时05分& p! D, T& r& R, W
书法家有明显两类型,一是承续型,一是表现型。承续型的以复兴优良传统为已任,先前的沈尹默、白蕉便是,新近的张荣庆、曹宝鳞、黄淳、孙晓云便是。表现型的早些有康有为、于右任、徐生翁诸家,当代沙孟海、林散之、王蘧常和今天的刘正成、王镛等人都是。, o5 i0 z4 L, ~
承续”并非与“保守”划等号,“承”字固然有全盘接收遗产的味道,但“续”者却不无开拓之意。因此,承续型书家也追求自家面目,也讲个性,只不过这个性须在适度范围内而已。表现型书家也讲继承,也用功于各类碑版残帖,但他们以张扬个性为最终指归。看来,追求个性的程度大小是两类书家的分野,彼此并无水火不容的矛盾。
- `2 w) E% L1 f! G5 B5 J+ o个性在中国文化里历来得不到完全正面的肯定,而制约个性的诸如“中庸”、“正统”之类却是历来大行其道的。因此,一部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变史在在下看来是对个性采取张扬还是抑制,妥协还是挣扎的诉求史。3 l. g1 T# A- i( i! r
因此追求个性的明确和肯定,流行书风的作者几乎无一不是表现型的书家。
9 @8 u/ S6 J+ h6 q1 h- ~% i2 O5 y写古人,像古人并不太难,写自己,写个性也不太难。难的在于先找到古人精华的共性,并将此共性化为无形的气味声影,再设法依附在自家的个性里。“根植传统,张扬个性”是流行书风最简单明了的概括。说它是宗旨、是追求、是形象都成。2 ~: r3 i1 X' B' N5 D
要成为流行书风的优秀作者,依在下的意见至少必须具备三种能力:理解并消化传统的能力,结构变形的能力,形式构成的能力。而这三种能力也是当代造型艺术家都必须具备的。/ v7 H  O- C& R1 m8 n# A
流行书风最大的隐患是雷同。因为此中作者艺术理念的相似,吸取传统养份的相近,和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事实,所形成的个体面目难免有趋同的倾向,个体间的个性差异很难悬殊,这是个大问题。当然,这也是“书风”本身的局限,因为既成“风”,必是群体共识使然。 ----既如此,流行书风作者群之间的“物竞天择”将更激烈参与其间,将更具挑战性,也更锻炼“体魄”更利于开发智慧。如果是这样,也未尝不是好事。0 H3 A1 w% U$ |0 a' U
1990年,在下受聘参加第三届中青年书展的评选工作。惊讶于怎么会有那么多作者写一种似碑非碑,东斜西歪、不大连缀的行书,几位评委呼之为“任笔为体、聚墨成字”而非之。该届评选采用张森提议的满分为10分的评分制,在下当时拿不准此类书风的褒贬,一概给以6分完事。会间与数位评委谈及此书风,得出共识:该书风没有近亲,却有“奶奶”四位,他们是康有为、于右任、徐生翁、谢无量。而在下对 谢无量没有好感。. d5 ~( x$ U( S# j: X
10年过云了,该书风在成长,在下也在成长。
+ E( ?9 c& b9 B( Q2 w2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第三届流行书风·印风展
- R* C" R( g. r/ t) V6 M/ h中华美术网 www.ieshu.com . b8 b, f! S* k. |8 {2 Y4 r. _
展出日期间:2005-6-25至2005-7-18 地点:今日美术馆
, t# _6 T% D4 ]6 A% L展览时间:2005年6月25日—7月18日
9 ^9 K! g! D, Y0 D+ O/ t策展人:张宝全、王镛 ; v& e# A! X4 ~" ]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主馆)
4 y* @( v; I+ o联系人:符书铭,电话:6221.7711 : W* L' X, C- t" Z
主办:今日美术馆《书法》杂志社
' K2 v/ o/ Z1 b- [; x' E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7 p1 _# F6 ~+ R. r- [/ |
自今日美术馆流行书风开展以来,从策展开始便关注当代中国书法的现状,提出“植根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的宗旨,并在行业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关于流行书风的学术争论也从未停止过,为使流行书风大展能够办得更好,展览机制更完善,经流行书风大展组委会讨论,现第三届流行书风大展的工作已全面启动,开展时间初步定在2005年的6月举行,展期为15天,具体时间另行安排,请关注中国书法的朋友拭目以待。
, r  s* u8 F4 \% f0 t0 Z( O. B  为保证流行书风在学术上的意义和展览的规范性、连续性。组委会将流行书风的展期固定在每年的6月份举行。每年一届。一年提名,一年征评,交替进行。提名的方式主要采取从首届、二届征评展获奖作者中提名和以主持人在全国优秀作者中提名相辅助的方法进行。并对上一届提名作者不实行终身制,按进则上,退则下的原则进行提名,形成竞争机制。流行书风展的展览机制会在展览过程中不断改进,促使流行书风健康良性的发展。
' n" B9 J; W7 n! o4 j$ v/ u! o, N  在今日美术馆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征评展)作品集中选出10幅你最喜爱的作品活动,有20名读者获奖,他们分别是:车丽文(北京)、兰建田(福建)、刘学柱(广东)、孙振清(辽宁)、孙景华(黑龙江)、许传良(山东)、何伍仁(湖南)、吴昌玉(江苏)、吴振雄(广东)、张卫东(江西)、李军峰(陕西)、杨志勇(广西)、杨斌庆(湖北)、陈燕(河南)、周继中(安徽)、周新源(四川)、孟德乡(内蒙)、康静(北京)、黄东光(浙江)、谢国强(甘肃),他们将获得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提供的价值千元的高档图书册一册,同时今日美术馆提名书家编委会为配合三届书风大展活动,主要从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征评展)中选出九名书家出版精品卷,他们分别是:马德田(山东)、王昌宁(四川)、任云(四川)、刘小聘(辽宁)、冷柏青(湖南)、张东明(江苏)、杨涛(北京)、殷永泉(山东)、詹少彤(广东)。 ( o0 D) h0 r! G8 U) j4 G, i

9 G% t0 x/ R5 ^8 }  a! P  c)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流行书风档案》(暂定名)
3 Y. j$ |& {( R# r1 D4 u——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艺术发展之路回顾和人物批评
; J' ~, M$ ?' ]: D5 |8 ^% Y! }) B著者:张俊东3 d; L. X1 J8 e6 I

3 m: v8 C8 J- B+ |9 t6 H立项申请报告
7 l" T! t- c- M, u1 T4 p- Z2 `+ W4 R1 f% R# W& H% K
一、撰写此书的目的
7 q& V9 F' {' g8 l, U! u  V流行书风是当代中国书坛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最有争议的一种书法艺术现象。流行书风展览是中青展的延续和提升,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和学术含金量,很多当代书坛非常有影响的优秀书法家都是流行书风的参展作者;另一方面,流行书风展览是民间组织举办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书法展览。是仅次于中国书协官方举办的国展的展览。学术界、书法界和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都在关注“流行书风”展览。第二届“流行书风、印风”征评展征集稿件超过一万件,可见其影响。所以撰写和出版这样一本书,不但有艺术、学术价值,更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i4 E) i& }9 I4 D) V  Y/ M0 t& ?
二、撰写此书的章节设计和策划$ T& D1 w: q" a' N0 t% l
第一章:流行书风是中青展的延续额和提升" @2 X! w. h; V. S/ n' d* J) W
——流行书风发展脉络的梳理& h+ q" K  s, F/ \% C& P1 z
对流行书风的形成进行梳理。通过以图表的形式、以中青年展为主线和其它一些重要事件的回顾,阐明流行书风是在八次中青年书法展中孕育而生的。指出流行书风只是一个称谓,“流行”只能是对这一书法现象的一种描述,不能概括这一书法现象其主流的艺术特征。流行书风的内涵和风格定位是指在深入吸取传统经典碑帖精髓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时代气息、强调现代艺术审美、强调艺术纯粹性特点的书法风格。
* x. J$ j0 p2 m3 E对产生流行书风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价:; |& I( L; U) {, L9 |: g! N
重要的展览
& N; U1 i, I: Q重要的媒体
' t+ i  e4 S  L. b/ K2 M重要的出版物
/ q( M5 n5 p8 f7 T& W重要的学术群体、沙龙
0 }; f1 C3 ~3 B: V" f9 h7 G& A第二章、流行书风将成为时代书风的代表书风
6 Y# M9 [9 [# g& R7 |( e0 o# R' G——流行书风学术意义的评价2 J6 E+ G1 B) F% B, r
1、在书风追求上,强调创作主体主动和时代精神相契合,强调时代性,强调探索和表现! L+ e! O3 P2 c5 r! N; @. t8 l5 M  B0 X
2、在具体章法、技法等层面,强调根植传统不拘泥于传统,强调现代艺术的形式构成和展厅展览的理念0 F" @7 q2 V2 |9 I* U7 ?7 J8 h, A) P
3、在展览的组织形式上,强调提名与评选并重,组织者和作者互为主体4 Y" t* G0 K7 N- Q
4、是对书法艺术固有形式的一种挑战和反叛,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5 [) z* b$ C7 V  i. c1 k% M5、掀起了一场关于“什么是传统”、“传统和流行”的讨论
4 C% w  j- A5 O8 V第三章、引领流行书风的“六大书法重镇”
6 V1 q4 z& s* g6 g(带有历史性、纵深感的挖掘,他们何时出道、一举成名,他们早期的作品是什么风格,今天是什么样子,他们的艺术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R  z1 n% x; r8 Q1 w& i
王镛
  u  t  n. m9 l4 j5 F+ o何应辉! O: i3 P8 s/ ^) t& L! s
石开9 k  {$ Q; e6 {
沃兴华6 }1 s" i  I$ I7 O
陈国斌
$ @/ \7 {) ~8 v% i/ J1 D徐正廉
; C8 N* T3 l5 K& }( T1 D第四章、倡扬流行书风的“十大青年才俊”" Y% _6 y0 f3 u+ ^- N: t
(通过网站对一届、二届流行书风作者作品进行投票,产生最好的五张和最差的五张作品。以次为依据对代表流行书风和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十大青年才俊进行艺术批评,重点挖掘他们特立独行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 m6 [/ D- S0 Y6 ^' `. `5 m张小弟
2 n4 Y; Z3 i# `+ I' q& O" [7 m1 J刘彦湖7 d2 A; K# [5 q" a, }5 d
曾翔、徐海( u& m( N' D3 I" J( z8 @9 L
邵岩
9 ]( {) f: n8 U! M3 v薛养贤、刘新德+ G3 n- Q! t+ k* A! u+ x
于明荃3 v+ @( R, b# ?, O; U  {+ I
文永生、张国辉
: b* y4 y* }8 F4 g5 u/ p$ R9 f- n田绍登、古兰: T; ?" m7 A) ^% h+ u
李强、程风子3 g. |3 z, ^) F  H8 u
尹海龙
" h3 J' m. r0 I古泥
9 d+ {! r5 Y% h* f; v第五章、流行书风精英在全国的分布图和人物评点) |, s" z* D8 {' E/ @1 p
(把一些有影响的流行书风作者的名字在中国地图上所在城市的位置标出来,有针对性地对其书法艺术进行评点)6 o8 e9 F" R) O4 X
第六章、流行书风阵营以外的“流行书风”大家! B+ M/ ], l# ^4 J7 E
魏启后
; S' |# u/ i' i  k8 B9 G鲍贤伦6 |% \$ m! e) c
郭子绪
! l) X$ I6 q( R7 Z曾来德! F% o, A" p; `9 ~  n' I# l1 R
吴振立
; Y* x8 J+ T+ M& j梅墨生
1 B/ H, X+ Y2 U张旭光
, f7 I  @& \$ X( A7 L聂成文/ j; D1 \: a0 Z( X0 l' c, X. m
魏哲
# K! ?; M1 _% k' C
- K2 D. E# O4 }& ]# z(中青年一批人:张继,赵雁君,李木教,袁爱民,白砥,何莲仁,何昌贵,王育红,管峻,孙晓云,韦斯琴,胡秋萍)
  E7 z3 A1 q$ A# [; ?) x第七章、作者眼中的20件流行书风经典作品( c& p4 C. A/ H

7 {' O$ P0 @- c$ L' [) a: x' Y' u+ F第八章、流行书风作者作品润格及未来市场走势分析
9 r% l, z, N* ^" `* I  l(对流行书风作者2001、2003、2005年的书法润格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预测其未来书法润格的走势,用图表说明)
/ w* Y  U& A( [; G应该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I3 x; a- U0 q  V

# R0 S  n9 q& E; m1 F' [! z最后,设计一张“当代最有影响的20位流行书风书家的选票” (只能是书中所涉及的书家)附在书的最后,是个活页。为鼓励大家购书和参与活动,评选结果产生后,对全部选对的参与者给予奖励。(可以考虑拉赞助)
: m+ y& m- o3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流行书风浅议
5 l% z' N6 N0 F孟云飞
# T9 ?7 l+ N! z6 [一、何为流行书风  Z6 m$ ?( W8 H* K
“流行”一词的本义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史记.晋世家》:“天灾流行。”后来其义又被引申为指疾病传播过程的一种表现。即在一定时期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平时发病率的均值。[1]在辞书上并没有“书风”这一词条,从字面来看,则应该是指“书法风格”的缩写。
" W6 a+ {9 |9 @* r6 X) i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古希腊,它的最初含义是棍子、柱子和雕刻刀。后来,引申为语言风格,如修辞或演讲的技巧等,进而扩展为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样式的风格。风格一般含有修辞、笔调、文风、文体等多种相近的意义。直到18世纪以后,风格才开始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含义。在西方对风格进行系统研究,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风格理论有表现主义的风格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风格理论以及新自然主义的风格理论等等。在我国,由于古代传统思维的特点,重直观、重体悟、重关系、重整体,所以我国古代的风格概念往往不像西方那样强调其内涵和外延清楚的逻辑构成,它有多种含义。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的风格概念完全是含混和没有明确对象的。风格首先指风度、品格;其次指艺术特色;第三指仪容、风度。
7 ^! I# s, h- W* C( o. _1 y书法风格是书家及作品的外在风度、神采与内在品格、气质的和谐统一。书法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一个书法家艺术生命的成熟,对风格的追求、探究,是每个书家终生奋斗的目标。具体来说,书法风格的主要含义有:首先,指书法家的风度品格。其次,指书法作品的风骨格力。再者,指书法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总特色,是书法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如果要给书法风格下个定义的话,它就是指书法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书法家在书法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统一于书法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书法风格是书法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衡量书法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i; G, l( k* M/ |" v5 Z, Q  w7 _0 m# D
通过以上对几个概念的阐释,顾名思义,“流行书风”就是指在某一时期内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的书法风格。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当代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提出的“根植传统,面向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2]的宗旨在理论上基本是一致的。
  f+ ~6 C  T. i- t$ e" n5 E& T" @7 G0 t! k
二、流行书风为何流行; Z# |0 E/ ?' W& j) {
流行书风之所以流行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 V: n0 P/ Z3 q/ m0 g. r第一是时代的原因。虽然书法艺术的迭变与朝代的更替并不一定同步,但各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和书法家却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明显或不明显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这是勿庸置疑的客观事实,所以书法艺术也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某个时代的流行书风。“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3] 林散之先生在其《书法选集》自序中也写道:“审事物,无不变者。变者生之机……书法之变,尤为显著……时代不同,体制亦随之而易,面目各殊,精神亦因之而别。”流行书风的形成,的确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面目各异的。不同时代所形成的流行书风各有特点。流行书风的种种传承与变化体现着“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4]的必然规律。时代嬗递,书风丕变,应和着时代的脉搏,才会成为书坛上的时代骄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流行书风的倡导和影从者,他们主观上大都也是在探求适合我们现在这一特殊时代的书法风格。[5]" w! C" w! G; B% W# X9 q5 n
第二是书法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今天的书法进一步摆脱了实用性而愈加重视其艺术性。原因大致有二:首先取决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基本方面,现在人们书写的任务主要有硬笔来完成,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印刷业的日益推广,人们使用毛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艺术实践。其次是书家创作意识的加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并没有明确的创作意识,即便是被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也是书家的即兴之作,并不是为书法艺术创作而创作。而当今的书家,他们有明确的创作目的,他们的作品甚至是经过精心安排、设计的,是为创作而进行的创作。# d- v8 I5 W5 j4 [1 h
第三是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地下文字的考古发掘为勇于探新的书家提供了取法的文字对象。以往传统的学书方式都是取法晋唐等先贤名家法书,多少年来一贯如此,而现代受到各种新思潮影响的书家对这些名家法书产生了一种本能的逆反心理。这就像吃饭一样,尽管大鱼大肉很好吃,但天天吃、顿顿吃,肯定是会吃腻而生厌的,这时候如果给你来点野菜,你肯定会觉得非常的爽口。所以大家就纷纷改弦易辙,以期望从地下出土文字和民间书法中汲取营养。尽管每个人的个性并不一样,但因为所取法的对象大同小异,所以每个人的面目自然难免雷同。
# m) m) D% I8 ^* y3 p% I第四是展览和比赛效应。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国展和中青展对书法流行书风的流行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的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对艺术的评判,其标准往往是不能量化的,所以书法展览和比赛的评委往往也有自己偏爱的风格,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更何况还有些评委存在着党同伐异的故意呢?所以说展览和比赛也是流行书风之所以流行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3 ^: ^4 A2 G# }* C/ X* q2 \- p9 ^, N" E& u( _  K1 }5 L
三、流行书风在何处流行3 x, V* i# M. _: N) e
流行书风主要在这几种人中流行:2 Q% a  o, Z' q6 n( z
第一是具有良好的素质,且勇于开拓创新者。从中国书法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书法风格。如:秦朝君临,严谨整饬的小篆也就成了大一统的“指示性符号”,李斯的“颂书”首开了御用书风之先河;盛唐以后,书法方陡起旋风,“颠张醉素”以狂纵的笔情墨意,把草书这种最善抒情的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宋人书法尚意,不甚拘于法度,尽管“苏黄米蔡”个个俱有所师承,但都竭力“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这是受了当时“禅意盎然”,更求意志自由的风气影响所致;明清以来,一方面是因袭而来的“馆阁体”上升为所谓“正统”,另一方面则是激起决绝的“逆向运动”,黄道周、傅山、王铎等人树立了反叛馆阁体的旗帜……在当代流行书风的几位倡导者中,王镛先生不但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善于从民间书法和出土文字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而且又具有与时具进的开创精神,所以他能成为所谓流行书风的领军人物也是时代使然。
" c; w) l9 u7 k/ }6 \第二是盲目追随者。对于艺术上的每一个成功者,其后自然会有一大批追随者,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这些追随者中,他们并不具备成功者的条件这倒还罢了,可悲的是他们往往并没有自知之明,盲目地效仿几位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既没根植传统,也没面向现代;既没张扬个性,何谈引领时风?充其量只是几位流行书风倡导者的克隆品。4 [: O- \! J8 D! _5 ]3 h
第三是急功近利者。因为流行书风的确过分强调形式,带有很大程度的制作倾向,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可以速成的。事实上也真能速成,我曾见过一位流行书风大家的书法作品挂历,上面有一副他四岁的儿子的作品,如果不注明那是一位四岁儿童的作品,我想你肯定不会怀疑那是那位流行书风大家的作品。连四岁小儿竟能写出这样“绝妙”的作品,这对那些没有书法基础,或者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急功近利者何尝不是一条中南捷径?将会对他们产生多么大的诱惑啊!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写流行风格的作品比较容易在比赛、展览中获奖。在中国人眼中“奖”很重要,它不但能使人捞到名,往往与利密不可分。
2 r/ }; Q! e7 b0 M$ N9 g1 A/ j" [8 L# m* K, H0 K( R+ u5 T
四、流行书风能流行到何时. h6 V4 z  D- Q/ a, g  E
书法虽然不能反映时代的客观世界,但时代的精神、社会风尚等等带来的审美形态变异,必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书法家的思想感情、风度气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所云:“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同时,由于书法艺术的共时性特征,使人们很容易把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书法意识、观念、审美要求,视作天经地义,无可替代,从而在一定的时代使书法家对风格的追求具有趋同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使他们的书法在总体上呈现出时代的特色。流行书风与时代风格相关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的书家,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的流行书风。康有为在《广义舟双楫.本汉》中云:“夫古今风气不同,人生其时,辄为风气所局,不得以美恶论,而美恶亦系之。”所以流行书风本身没有什么错。0 C! s; n$ K$ y& k! w* F
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当代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倡导的流行书风只是用当代的意识对传统书法的一种嫁接。他们将中国的传统书法嫁接到了当代新思维、新形式、新风格的根茎上。犹如米丘林的苹果梨或梨苹果,本质的不确立,使它的内容无法定型,所以流行书风的盲目影从者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而没有自我。以王镛先生为代表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无疑是水平很高的大家,他的高水平是因为他不但具有很好的传统功力和现代意识,而且又有超越同辈的艺术敏感性。但以他为代表所倡导的流行书风从长远看又是无力的,犹如苹果梨、梨苹果最终又变回梨或苹果,流行书风的盲从者,无不因传统书法、现代思潮的巨大而不可抗拒的惯性与引力,游离其中,要么滑入或被拉回传统书法的轨道,要么滑向另外一个极端。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的流行书风并不是传统与当代的有机结合,而只是一种并存,甚至可以称之为怪胎。如果说流行书风在它的某些倡导者那里,因其天才,这种结合还不太刺眼的话,在他们的追随者身上,怪胎的感觉便日益明显。奇异的结合可以生出奇异的怪胎,但怪胎长不大,长大了也无法繁衍后代。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倡导的流行书风可称为骡,它们是传统与现代的杰作,骡子可能比马比驴更强健,但骡子却是绝后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成功的只有以王镛先生为代表的一两个人,在他之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王镛。流行书风的倡导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功了,但他们所发动的革命并未成功,流行书风实际上没有传人。
, k' U, |  \6 r8 R
/ l% {& G& h0 R8 H- O% E+ q' v0 n$ w+ r8 F
6 r3 u5 W( J1 l  U% s+ \$ E
--------------------------------------------------------------------------------+ r' N1 ?6 Y3 \8 z  |3 H
[1] 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1071页。; i% d9 O! O  R) l
[2] 王镛:《传统与流行》,见《首届流行书风提名展卷一》,7页。9 y7 V' d+ _/ H4 X$ W" @, o9 |# B5 X
[3] 孙过庭:《书谱》,见《历代书画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2 A% J4 X# g2 W[4] 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800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 W7 G) N  ]& N. G+ v# a' e1 j[5] 我本人认为流行书风与书法的时代风格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r: L* ?5 _. x0 d- n1 \4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1234567 T  O" n8 _5 x& J; K
% M3 e! r, M$ {. ?4 Z& M( D
[ 本帖最后由 lixiangben 于 2007-6-14 19: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书风流行是书法风格在得到共识后普遍推动.( `4 T; D: I' ?2 C3 p
流行书风是书法习气在某种磁场引力的带动.
0 s( k: ~% G5 C/ n/ y; x前者为群众运动.
" x2 Z3 k; e- M3 ^后者为运动群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你见过满街匆匆而过理着怪异发式的少男少女吧,你见过一件顶好的牛仔裤硬是挖些洞扯出多许碎边吧;也许你对二人传走入央视更有印象,这一切暂时代表当代时尚与流行。9 [3 T' _2 r  ]2 C6 R2 p
流行书风即是找出一些与传统书法风马牛不相及的线条、墨色,以弱智者的心态涂画而形成的尚有几分童稚趣味的图案。特征:愚、拙、脏、乱。5 s6 B4 E/ e/ s# u: m9 X
如果将其暂时认证为“书法”,仅能将其定性为趣味文字一派。正象眼下海选的“超级女声”一样,很难登大雅之堂。尽管有几个所谓名家苦苦支撑着这一“流行时风”。因其文化底蕴浅薄,必有走到尽头那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哪位解释一下.

石开将王镛等类创立的“流行书风”归入沙孟海、林散之一类,大有混水摸鱼嫌疑。# e4 F6 [/ n* ~3 L: Z( m4 H
高雅与低俗怎能划等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