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676|回复: 2

世纪箴言———关于中国书法艺术//李义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世纪箴言
  A! p1 y6 J5 U  s7 }! o
( C# R# g. ]) ~( X5 E, t# u———关于中国书法艺术; d5 R- ~  a, O6 h  c3 ]2 v
7 V& H1 [9 Y) {' W- T9 K
□黎 忻4 T/ T! J; U8 o& e) M7 H
* ~' A* k% f5 K, y
此文绝非诺查丹玛斯大预言。此文又肯定具有预言性质。请读者诸君深思。
: m8 _) k! s# a5 Q" `, ?6 e5 c6 I2 f/ j) g
让我们反思这段历史———% R' T4 }. L2 Z5 d/ f& |% ^
以夸张变形为主要面目的“破体”风;& G* C8 J/ t" z
以强调气势博大为主的“中原”风;
5 `0 d/ z/ W) {2 p以精到、细腻为特征的小楷、小草风;# H$ _7 m; [% T7 g$ L+ w
以显示文人潇洒、灵动风采为追求的尺牍风;
. Z3 c. \) @8 I  w$ A% Q以五届中青展中又出现的、以魏晋残经为主要取法对象的“民间”风……
6 {) W% r0 y" t( w5 v  b/ P
" l9 P3 b7 M6 B/ D# i- S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t* t6 H! O+ L- k; i率意变形的“破体”风是对“馆阁”之类流风遗绪的反拨;2 a) |4 X, Q6 e: Z# G  S
气大势足的“中原”风是对“书法热”初起时充斥于书坛的甜俗之作的反拨;
6 k% b! ^- E/ r* f& ~* C6 s小草、尺牍风是对粗率、拙陋之作的反拨。
! e" d1 c" E& J9 M0 ]$ ~* J% j……
8 {% R% P7 G. i4 M这一切,构成了当代中国书坛的寻寻觅觅、不懈追求。% c2 h' M# @! }; `& D
“破体书”、“现代书法”、“向传统回归”,可以说是新时期书法创作的“三步曲”。前二者是为了寻求和恢复被压抑、被扭曲的人性、人的精神自由;后者则是为了给前二者以合法、古典的外衣。& x4 g. w: v# j$ w$ N- D2 c6 {6 V
三步曲表面上互不相容,但蕴含于它们深层的意义却是一致的:对旧书法的叛逆。
2 t' C: |! \0 g" z# c: Y这是一种进步。
- D, ~; q) Z. j2 s  X, y  ]' S, ~6 Y( x
“流行”,既有如服装、歌曲,甚至发型那样由人为创造出来,也有其更深层的涵义。这种全书坛的喜恶和追逐,流露出当代书家的不安分,流露出整个书法界的探索与躁动。
! d/ a* C3 X, L5 M4 n躁动,当代书家的时代病。但这是创造当代书法特色的必要基础与意识。
& e& n# ]! y) R. p- F3 H躁动,是对既成和现存的不满足。1 k" b% x7 c# m' A1 C" u$ o/ e% s
躁动,饱含着创造新未来的狂热和信心。5 P! `, t& v2 ^; ?3 H3 E* r2 ?5 v

* m' R  f  o% C9 a  ^8 L6 b' _以草法写篆隶;反过来又在行草中融入汉简、分隶、北碑,甚至金文笔法……
1 l3 O3 {! R( `现代书家,就是这么地像摆弄魔方一样任意在各体间出入、戏耍。各书体间那森严而不可逾越的壁垒、界限,被弃如敝履。
/ Q. F. H  Z9 H6 ?' r  Q———这在过去,大概是不可想像的。
5 c( t+ h, ~. F4 |6 j) o当代书家在创作上的寻僻径,找冷门,搜奇探怪,花样翻新……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 @3 X: }$ v: g/ Q: j9 K3 H3 [- S6 Z当代书家的浮躁与冲动、探索与追求较之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更为主动。
( l1 P8 v  \. T# @2 f这是一种世纪的浮躁与冲动。
* S% S# T1 y1 V% \- E惟其如此,书法才迈向21世纪;惟其如此,书法才能重新焕发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n9 x" }3 q- h! d, ?: r

0 [0 N) z3 d( e5 l1 z( e但存在的不一定都有价值。$ `, ?( t3 `% \0 B1 K
存在还要面临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 L+ G+ \* a: `" [———对于艺术的书法来说,尤为如此。
) z6 u$ I5 e. G价值不只是由“新”、“旧”来决定的。# e; K+ R, t8 F. }0 _. i' H# Y
我们所说的“新”不是简单地指外表新奇。
3 E; d  e4 M6 p( Z# N$ O1 _我们所说的“旧”,也并非只是一个陈固的概念。+ P- e# p9 @* p4 D# h$ r2 r/ H
在“向传统回归”口号下,书坛的确是在回归了。我们看那时期的获奖作品,有的其实就是《书谱》、《祭侄文稿》、标准草书和文人尺牍的翻版。当然,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需要向传统经典作品做深入地取法,而这种吸取,其主要途径便是忠实临摹。然而无论如何,它只能是手段,只能是获取艺术创作自由的最基本的手段。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有意识地给以提倡或褒奖也无可非议。但在今天,又确实有必要提醒:那永远只是一种手段,而远非一个书家的终极目的,更非当代书法创作的趋势和方向。
6 ]2 x5 S! n6 v4 A/ [9 W" T* `6 K古董与艺术截然有别,其价值也判然不同。  w' l& p+ W* M) V
刚从多少个世纪的封建禁锢下挣脱出来的中国书法,仍是以解放人的精神桎梏,酣畅淋漓地释放人的情感、人的能量、人的所思所悟为高境。而从这个角度———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讲,“向传统回归”才有它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意义。
4 Q: F! J5 w/ }+ n( ~) w遗憾的是,“破体”与“现代书法”也有它致命的不足。3 G. k7 O: C/ P, p" |1 n9 O  Z4 w* y
功力基础的薄弱与意识上的急于求成,只能使人们得出一个结论:
) V3 L& a/ `# [  I. a- }———心有余而力不足。
" m3 |% {# E5 R3 y8 u) d  但是,无论如何,这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三步曲。" M* X, @5 C+ |( x' `- e- e
  何况,有相当数量的书家在这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睿智清醒的目光。
) m1 p" L. T- q6 g  他们名义上可能不归于任何一方,但他们却能够得心应手地从各方拿来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4 J1 h- A$ i( q# l3 l' K% ]这是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跨世纪的书家。
* W, ~" G/ B' X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
" q, z+ j0 \3 n( p( l# b. Z———当代的、艺术的创作观念。
9 b# _! t+ J: _9 q4 v' N' _1 @+ Z; I$ r' Z
新时期书法的发展就是这样地由碑风到帖风,由丈二大幅到尺余“豆腐块”的反复递变所组成。% l2 T* N. G( ]' N- B
而其中,国家级大型展览的作品评选起了相当大的导向作用。+ [* d7 s# V  p, H6 T# V
这是跨世纪的导向。
9 `- L  Y9 ~- r' [( J这是书法自诞生那天起所从未有过的事物;
3 a; ?, I* s' K- d8 t  c: Z0 ^' |既有“官”方的组织力量,又有权威书家联合“把关”。1 U$ Q" X/ z0 z9 [- |
这种“把关”,这种筛选和导向,既是客观冷静的,又是茫然浮躁的。1 W  T: j% {& a
这是当代书法创作发展的最佳选择与导向,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4 h/ j7 R2 B& D( {* x5 R6 I需要注意的是:/ ?2 L) D! [6 t3 ?. k
创作趋向的花样翻新、千回百转、时风频仍,说明了当代书家左冲右突的寻求和探索;
4 p" @6 d2 N- {  N& m8 \7 l评选中对已有模式的厌倦、对“新”又茫然,而又不得不面对现状作捉襟见肘的取舍,同样说明了包括评委在内的当代书家对艺术理想追求的执著与无奈。! e  l. s% @- d* u) U7 R
这种花样翻新还会怎样演绎下去?' n0 l  m' y  u7 K3 t
下次评选我们“炒”什么?
! I( V' V# O! `- h, L& y! }到底是评委确定作品?还是作品塑造评委?6 T, I; R* f% S( n6 w$ L" d% r% B
是时风跟着评委吹?还是评委煽着时风刮?
" W) a& q' F1 g1 d; y  Z0 \' f- B这斩不断、理还乱的“姻缘”,: b  w# `% e& r( z
———又有谁能说得清?
. H/ w  H% U6 U现实又一次向我们呼唤:, Y; A  `) b: U# q) Q& T; o5 L) z- u
———当代的、艺术的书法创作观念。2 \! f: n5 I8 B* e2 u7 J6 f; Z; k

7 x7 J" O3 |/ M& l# g& C+ y; L, Q有人总结———
: {* k4 i! t+ O* b“当代流行书风新特点:继承的全面性,重演的快速性,审美的多样性。”# x6 O6 ]( y) t  ^/ ]. Q5 H* M) j
这话概括性很强。( g2 @& \0 F$ o* _1 |& ^$ a' [
但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历史的步伐走至今日为何会出现这种亘古未有的艺苑奇观?
2 R! m$ b, @6 u9 [答案仍然是:( V- q+ S( R& m: Z, B0 A/ e& d
  ———当代的、艺术的书法创作观念。# Y7 O+ l$ X/ b& f
' h0 |0 Y! ?) o* P9 H6 y9 c
隐藏在这整个过程、全部现象内部的那条艺术规律,似乎正在露出端倪。
% L0 v* i0 F" T& v/ b& N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清理、去遵循。$ ^* N2 T1 M. I$ F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我们尚什么?* k% J/ G  u2 J) `2 q# x( V, l
———仍难以给出清晰的回答。0 w% P  q9 N) S0 }$ v
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书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现代人”,他们缺乏书家应该是在搞艺术创作而非仅仅是“写字”的意识。9 P' L0 u. m! R8 J
另一方面,那些观念超“前”,有着强烈变革意识的书家,却缺乏(或薄弱)完美表现“现代人”精神的、必要的艺术手段。
& b/ u+ z- Z! ]  g9 ]2 w当代书法创作的多方取法、多种探索与传统的审美标准是否和谐统一?
' u: k7 A- c$ z" h6 M多元与开放、个性与创造,已是当代书法创造的总体和基本特征;
5 ?8 A: k- E/ r  H7 M5 g+ d7 r- e) j几千年封建桎梏及其残绪正在被彻底打破与廓清。
, R* l. Y# h. e: ?1 K, t那么———
6 M3 j$ @4 H( j如何塑造、完善当代的书法艺术?
3 j3 ]* q. k: b" y! x如何从传统中挖掘,开采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精神的艺术矿藏?
5 `" M; e: A/ u如何借助想像力在艺术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建设一个超越的自我,主体的自我?
- ^# A) J6 z  {4 A8 \  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回答!
9 i, }8 |+ B5 T
& `1 u( Y6 h6 `. W) [( b, P19世纪末,康有为脱稿于广东西樵山北银塘乡澹如楼的《广艺舟双楫》,造成了整个20世纪书坛的震颤与变革,其余波至今未息。而正是在这震颤中,中国书法又有了一个百年的发展。没有《广艺舟双楫》,就不会有我们对碑和帖的再认识,就不会有碑与帖的双峰并峙,以及我们今天的碑帖结合的新天地。
) g3 X/ H0 v* y8 f$ |3 R3 p/ L0 S! @; p+ r% U) u5 a* e) S7 _7 `
21世纪的中国书法艺术,将面临一个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z3 x2 k& \9 d! N8 i
理论,将不再限于感悟式和随笔式的、书家与作品的罗列与堆砌;* M% ~/ |! l( W" a$ |
创作,将不再限于对“法”与古典的临仿与重视。9 e7 D* l) p' {( M6 _% i8 H% X- E! i0 t
“书法是什么?”“书法批评应怎样开展?”“尊碑,还是尊帖?”这些争论,在21世纪都将不成为问题。, |% b3 D  c! b* c1 n
当代书法已开始具备足够的宽容性。
' y% X: p6 D% k' p21世纪的书法,仍然需要传统,但这是为了从中发现书家的主体精神,并塑造、张扬当代书家的新精神。* Y% Q6 [" \4 @5 S: c6 O$ d
21世纪的书法,书法家将完全成为艺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法”的奴仆。在他们看来,所谓创作便是对书家主体、个性精神做书法上的高深的艺术表现。8 b/ R; {& }: c2 Y, j
具有历史的洞察力,将不仅是批评家所应具备的素质。书法创作者也必须使他的作品具有历史的价值和文化的品位。
6 D: j' v9 ?7 [9 g; q3 \其实,那时的书家本人也即是批评家。他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否则他将无立足之地。7 N9 }2 R- P8 _# {7 H' Q! z( I
21世纪的书法,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它独特的的意义,即:它必须与那时的文化样式相适应。
# }, P& P! w/ p* A21世纪的书家,将具备建立在东方文明精神之上的人格,又具备建立在西方文明精神之上的人性。
- z3 p, Q6 U# g. m" t, D9 t———而二者的结合,便构成21世纪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的基点。! @0 s4 ?' I3 @! @5 c- a9 W2 N
21世纪的书法将和汉字更紧密地结合,但那是更深层意义上更自然、更和谐也更艺术的结合。
. q$ j6 x1 ]* U' ~- L, e$ [6 n4 U21世纪的书体间的融会将是很平常的手段,那时也仍然会有篆、隶、楷等书体,但那是另一种意义,另一种面目的篆书、隶书和楷书,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会与现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徐生翁绝对具有借鉴的价值。但那时我们会发现:对徐生翁所谓“童体”的描摹,只是一种极浅层次的借鉴。$ Y& z$ t2 K' x# e
21世纪,我们的书家将对任何流派和风格采取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艺术家决不是狭隘的。他只考虑哪些东西能为其所用。
7 m# i8 G: q% k, ~! J十一
: H- P$ }) j; Q# L6 ?  \' Y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个性充分发展的艺术世纪。4 |, ?6 R- P) N4 m/ U0 e# p
在这个世纪的书法艺苑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绚烂繁茂的百花———各种形式、风格和流派———将一齐盛放!& w. `/ V" t# g! \" t- c
因为,我们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发表于 2006-2-2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纪箴言———关于中国书法艺术//李义兴

  先生文章高屋建瓴!!!
: k- e2 q  L. ^9 e* O- ?  拜读学习之余,感想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6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纪箴言———关于中国书法艺术//李义兴

对过去的总结有独到的观察和充沛的***,对“21世纪的书法”未免太乐观了。这问题太复杂!
' R' K" _+ H2 J( W. Q3 A, c6 u7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