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6-3-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78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摘自挥风牧云 (挥风牧云) 先生的一个帖子
) [6 f. B, c4 X) p1 V, t! d 书法不存在创新问题
2 @2 Y* ] u1 Z h
: x! Z% [& A) b( a纷纷嚷嚷的书法创新问题困扰了书道人士几千年,至现代逾演逾烈,且大有不创新则无生机之慨。废话小说,言归正转。5 M. N+ c4 L9 R
本人认为书法根本不存在创新的问题,综观书史大的流变有六体,真草隶篆行章,但都是从实用基础上变化的。小的变体有颜欧柳赵等等却是由于个人习惯和学习训练的痕迹形成的。这些体势各不相同,从美学欣赏的角度来说,体并不存在那个好那个不好的问题,关键是书写者由技进乎道的境界优劣的问题,王羲之云:金书锦字,本领为先。所谓的本领,不是指变体的本领,而是由技进乎道的本领。我早在十年之前就在《书法》一文中提到过“综观书史,六体唯形体各异,皆不离正法。历代名书,风格各不相同,在于奇。”,所谓的奇就是指境界而言的,在古时书法家常常提到过的就是“笔势”或“笔意”二字,即技进乎道的境界。
" j, l. B( a3 P每个人都会有属于本人的习惯,经过强化和训练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这并不为奇,奇的是境界的崇高之美的瑰丽。以王羲之而言,千字不同面,流变无方。但这并不是他成就的主要方面,只要想,相信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包括幼儿园的小学生在内。王羲之的最高成就,以及后人难以超越的是他所登临的由技进乎道的高度和他所达到的道的高度。. ]' d! h1 Z3 e7 _8 Q, R
由是对于书法来说,并不存在创新的问题,重要的是由技进乎道的高度和道所达到的高度的问题。9 V9 i1 U# @3 O1 M* K# m7 M
当前收藏界以及书画界所提出的创新,是认识上的错误,并误导了书画界的发展。以至于书画界上的门派之多,真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并无三两枝”。 4 |9 {7 ]! d' ~) D
! N5 x* M+ w9 d A( N" c
9 i+ Z3 Q4 D9 M4 h4 `8 X
' t/ k2 N9 @# r' n: E
' B/ p4 n! v* @9 v0 d9 J( U; H' M/ W0 b9 i4 P6 D& M/ [
我认为:3 ?0 U: T8 z$ T- A
1 L' `+ l: R7 o1 J. e" w8 y楼主观点,说得精彩,但不一定说得正确!
, j8 C. h: k$ }+ E" k# x
- m; k( M& K5 t7 e, P1、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常理,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书法也一定在变,一定要变;
# a* |$ u. R4 d1 Y
2 x, R p6 n# t; L! L6 `
+ S; \) k# v" m- n4 c5 `2、这种说法违背了书法发展史的客观事实,书法从诞生到现在没有一天不在变,即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是在变前人的基础上得到普遍认可的;% R* n0 z! P( X% |
5 `+ x6 \$ w, Z3、书法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如果书法不存在创新,书法创作和创作书法的“创”字该作何解?创作一副书法作品是不是该叫:抄一副书法作品或复制一副书法作品;
& W8 {5 d, G- r* V! [' O/ ]( t3 a" C q6 y6 q4 x; Y7 ]) }; h
4、书法不仅是唯心的,也是唯物的,它不可能脱离“形”而只论其“道“,“道“和“形”都是书法的一部分,”道“不是书法的全部;/ U5 |- y3 ^6 }: b! u. x4 f
2 j [! |. ~7 |) R& y0 \
5、继承传统是为了突破传统,即使有许多突破后来证明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明不应该进行创新;
& W6 X1 @" o( n( M0 h2 z7 Z7 ]: I
6、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扬和继承。
4 v5 P5 @5 @5 T8 b' @
% {" U _2 n1 x. y2 O7 h% v; I综上所述我说:挥手兄分析的精彩但不一定正确,你拿”道“这个书法的一个元素来否定书法的其它要素,太武断了。哈哈!4 A# \. U$ ]) e- c& L
5 G9 q) E7 z) Z8 n6 q
! d: \8 v: W( a& v
. t6 {) H L! |' \* z- A9 E1 H& ~/ v何况道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你叫一百个人来说兰亭的”道“,可能没有两个人会说得完全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8 v0 W% O& } V1 |4 a7 O* ~+ c0 n6 @
, y. j1 @% c+ E( V% F) w: y
唐以肥为美,现在呢?不要我再说了吧?
& D. f# \+ r) V# }3 X: {1 y
- G: ~) M. p1 ^4 k: A* U% @[ 本帖最后由 LBXJY 于 2006-11-23 21:5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