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365|回复: 20

书法真的不需要创新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3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摘自挥风牧云 (挥风牧云) 先生的一个帖子
" Y+ S- B! U" d% x& e  书法不存在创新问题  I$ p8 G3 Q/ H1 v8 |( }
, y1 P. y; m+ q7 V5 s: @
纷纷嚷嚷的书法创新问题困扰了书道人士几千年,至现代逾演逾烈,且大有不创新则无生机之慨。废话小说,言归正转。% ]4 [  n/ y6 K7 p( S+ P$ W
本人认为书法根本不存在创新的问题,综观书史大的流变有六体,真草隶篆行章,但都是从实用基础上变化的。小的变体有颜欧柳赵等等却是由于个人习惯和学习训练的痕迹形成的。这些体势各不相同,从美学欣赏的角度来说,体并不存在那个好那个不好的问题,关键是书写者由技进乎道的境界优劣的问题,王羲之云:金书锦字,本领为先。所谓的本领,不是指变体的本领,而是由技进乎道的本领。我早在十年之前就在《书法》一文中提到过“综观书史,六体唯形体各异,皆不离正法。历代名书,风格各不相同,在于奇。”,所谓的奇就是指境界而言的,在古时书法家常常提到过的就是“笔势”或“笔意”二字,即技进乎道的境界。# r' `8 Q1 m5 B% d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本人的习惯,经过强化和训练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这并不为奇,奇的是境界的崇高之美的瑰丽。以王羲之而言,千字不同面,流变无方。但这并不是他成就的主要方面,只要想,相信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包括幼儿园的小学生在内。王羲之的最高成就,以及后人难以超越的是他所登临的由技进乎道的高度和他所达到的道的高度。
8 L( p8 e) f) \由是对于书法来说,并不存在创新的问题,重要的是由技进乎道的高度和道所达到的高度的问题。
  U2 P. V" y- u6 v* b当前收藏界以及书画界所提出的创新,是认识上的错误,并误导了书画界的发展。以至于书画界上的门派之多,真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并无三两枝”。 * _% \0 q3 l* V+ ?

: w9 |% K% I! O. H 9 m' d/ i: z9 @  @/ L, Z" ~
- J# g) o7 F5 C, e: e( Q% |
7 b# }7 T( R- z9 I- d+ v. E* l
2 M# ?6 g% t9 q, e/ H
我认为:/ w$ `4 H) j9 d- X( n2 O! }7 {* _
3 c1 _) p& n" R
楼主观点,说得精彩,但不一定说得正确!
3 s8 V, d1 C$ s: U; t1 \2 z8 y  d1 v/ i
1、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常理,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书法也一定在变,一定要变;7 k4 W+ |1 g4 y# j3 K+ B" Z3 T$ }, S
$ j; V8 X) ], P, k/ w
. I/ _& v0 ~6 W( w7 J$ \4 U
2、这种说法违背了书法发展史的客观事实,书法从诞生到现在没有一天不在变,即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也是在变前人的基础上得到普遍认可的;
/ y+ M0 ?# c8 P' h' l# d% {; l# d$ ~
3、书法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如果书法不存在创新,书法创作和创作书法的“创”字该作何解?创作一副书法作品是不是该叫:抄一副书法作品或复制一副书法作品;
0 i2 q1 M" H4 [% Y0 x6 w+ e# Y( L3 J" v9 H
4、书法不仅是唯心的,也是唯物的,它不可能脱离“形”而只论其“道“,“道“和“形”都是书法的一部分,”道“不是书法的全部;
$ Y) r2 _7 V& C3 w
7 e) [% `; P/ r. q3 G9 S! M$ c: K5、继承传统是为了突破传统,即使有许多突破后来证明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明不应该进行创新;7 R* H' h0 ?$ w- R# f* J

, n8 l# x/ ^. J1 o* l9 ]( ?) b6、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扬和继承。0 z) D% W% q; @/ k

4 q9 K4 h9 W0 o8 ?1 m综上所述我说:挥手兄分析的精彩但不一定正确,你拿”道“这个书法的一个元素来否定书法的其它要素,太武断了。哈哈!- L3 `) P: V8 |9 E1 j

* A* e8 {1 f+ ]" F, h( C6 Q0 W- m. H' L5 R8 g# ^

0 r0 G8 M$ H. S; t  F0 o- O: _2 F何况道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你叫一百个人来说兰亭的”道“,可能没有两个人会说得完全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3 g+ O8 a+ `/ h% S- z
& P+ {3 N( ~2 M唐以肥为美,现在呢?不要我再说了吧?  b$ T( n1 v' U" E. Y) @
+ Y: G/ q. k, k  V6 @0 l9 ~) _
[ 本帖最后由 LBXJY 于 2006-11-23 21:54 编辑 ]
发表于 2006-11-24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8 u% I: y- m$ p+ q+ O梁兄你好:
4 l- b! ^2 {8 m% T5 W" H- {% z. [看来又要争论一番了。:lol
0 S* z% T  s/ Q6 {3 ?5 v想到如果写的太多,容易给你增加阅读的疲劳,所以就简短的罗列几句,有述说不清的地方望海涵。
. j# s" V. [" \! O* ~1,首先我认可”变化是世界存在的状态“这一学说,也正是基于这一论点,我认为书法根本不存在创新的问题。就似自然自有自然的变化规律一样,书法也自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因此任何的矫之过妄都无疑于拔苗助长或类似于画蛇添足。1 ?$ S  _% R3 H7 |: W7 C0 V5 B
2,我认为将“创新”一词以形容词的形式,来形容书法成就是可以的。但如果将“创新”作为书法发展的步伐和目标,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此说:书法不存在创新的问题。5 @$ S8 `6 _" p5 b1 A3 z
3,从书法的纵横发展和价值取舍方面考虑:6 p+ ~3 v0 r, `8 H
一个写字能力差的人玩的花样或创新无论如何新奇,不过哗众取宠而已,纵究难以跳出他所处的层次。反之,一个具有高层次书法本领的人,只要体性而为,既便无创新的意识,亦可“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由此而言:书法不存在创新的问题。
0 `4 t! f. d. i5 s4,每个人本身就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并且在学习和粹炼书法的过程中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而这种独有的个性和经过精练所留下来的印迹,才是一个书家真正的风格。而那些臆造和创新的任何形式都不过是虚影幻象,并不能以风格来称谓。犹似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无论其如何的嬉笑怒骂都不是他真正的本质,他真正的本质是自己独有的个性和久经沧桑岁月所留下的那种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是说书法不存在创新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个概念问题,是书体之变,还是书风之变?% m  \( a. W4 o1 n# ~$ T
书法的创新自古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无非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罢了,勿需赘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5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当然存在创新,也需要创新,任何事物只要是发展的都需要创新,这是不用争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jx197428 于 2006-11-25 17:14 发表% b" V* L2 _8 P* x
书法当然存在创新,也需要创新,任何事物只要是发展的都需要创新,这是不用争论的问题

# y& I& y4 u6 A; ?/ Z9 v( F% T7 `3 C' C6 n( {
那大家就尽情的创新好了,不过任何的闭门造车或志大才疏都是愚笨之举。
7 i: U. j' p: I- `5 F' q试问:0 p% @8 s! ]# N  [1 t9 Z  P' K4 E
一个书家从修习书法为起点,以达到书法最高境界为目标的话,那么他所面临的最主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创新吗?或者那些以创新为目标的人已经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而无路可走了,因此需要创新吗?仰或是他们根本就是以创新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 Q/ Q9 G# e( P
呵呵大道理俺扯不清,就背一段古文聊作消遣好了:  q0 f. T0 Z& B9 ?8 u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 z$ D) z7 f6 T: P那么咱也来一个反以观往好了,说到王羲之一变古风,王献之一变家风,颜真卿独创颜体等等,好似他们都是创新主义者的开路先锋似的,如果只看其成就的话,确如其说,可以用“创新”来形容其成就。但如果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细究其发展行踪的话,他们的成就得来的是最自然不过了,用“创新”来证明他们的发展行踪,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3 [% V' U! W. ?* \0 f6 i颜真卿秉承魏碑的《元晖墓志》而来,从《多宝塔》和《勤礼碑》等等,一路因循渐进而来,至《告身帖》始臻完美。其笔法得自张旭,从张的《郎官石柱记》中可见颜的“如屋漏痕,如椎划沙”并非其臆造的。其宽博雍庸,内方外圆的风格则得之于当时的审美时尚,这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挥风牧云 于 2006-11-26 10:42 发表$ \  O: ^2 E' S) ], O
! K$ ?2 ]( A" x* M% j: ?  x
3 E" F  h( h* C, M
那大家就尽情的创新好了,不过任何的闭门造车或志大才疏都是愚笨之举。5 o7 a7 h1 v1 l+ w3 |
试问:
. z- u+ B$ _3 ]一个书家从修习书法为起点,以达到书法最高境界为目标的话,那么他所面临的最主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创新吗?或者那些 ...

' i% Z, q  M. R% _; b0 m) O
' T- X) o" [7 s" r  k
% c4 T7 f) Y  A6 J8 \- j. C3 j' Y, u" r3 V8 N: Q( ^
+ x  b+ v- t( G0 d8 N' n
. G3 x/ H; z/ Q# @$ A4 W# Q
挥手兄:
! E! ~  m. |4 l8 z7 M8 \0 D
' K0 W$ x$ q9 y) U3 e2 r" h' P& q      你说的不是要不要创新的问题,而是怎样创新的问题.4 b9 ^4 [1 q2 O3 [# U; _# C8 i
3 {* W0 q' H, w) Q6 Z% G
      我倒同意你的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还要加一句,创新也是目的的一种.2 \7 [$ ?' c4 J! z6 c: D8 u

5 v' _5 P& S6 k: F. s. ]% H$ S: z      没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不是好艺术家,没有创新意识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没有创新意识的科学家也不是好科学家.# W7 m( L" i/ W7 ^' k, \! `

5 q" Y) `9 G" Y. F6 {  X4 e      王羲之一变古风,王献之一变家风,颜真卿独创颜体等等,也一定是在积极求变的过程中形成风格的,只是在求变的过程中很好的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减少了前人的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1 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创新,历来争论不休。梁的观点靠谱。我觉得首先搞清什么是创新或创新是什么的问题。否则,白费一些口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是艺术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但是绝对不是胡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不可能创新.5 R0 A4 f7 R8 A) A2 B7 i3 q
创新了就不是古代的书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