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雨悦

郭沫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7-6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郭沫若碑刻6 L( h$ `5 |# K) g
3_1906_20.jpg
3_1906_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历史揭秘:郭沫若的骨灰为何撒到大寨?2 U/ q) M. P5 h! @

! c8 n) d5 [' m3 k& O) |+ e" ^1 S 1978年4、5月间,
% C8 f. H* _7 C0 o: J% y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月12日,这位文坛泰斗走完了8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在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大会之后,郭沫若的骨灰于6月下旬撒到大寨的层层梯田之中。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5年之后,陈永贵在北京病逝。陈永贵作出魂归故里的后事安排是不难理解的。于是,虎头山上出现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文坛泰斗的纪念碑与农业劳模的墓碑并峙相映。
* l- H  _' Y9 I; \; n  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虽邻近农村,但一生行状甚少与农村和农民相涉。他之选择大寨作为自己的归宿,确出乎人意料。不保留骨灰,有周恩来的榜样在前,郭沫若是乐于追随这位先去的故友的。而将骨灰撒到大寨,似乎也不能完全从趋时的角度来看待。
6 C6 P) C  }" e' y0 l6 ^" l  亲访过大寨的郭沫若确有某种情愫。
' ^9 C4 }, |$ \3 J6 i  1964年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长篇通讯《大寨之路》,并配发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这年年底,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我们这几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坚决执行自力更生方针的结果”时,分别列举大寨大队、大庆油田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作为大会执行主席之一的郭沫若,对周恩来的褒扬留下很深的印象。
6 @# X; G: r9 b& [8 @5 I" E& b  首次出现大寨的诗篇,是郭沫若1965年春节前十天所作《题傅抱石〈延安画卷〉八首》“其七”:    ; g- U# Z2 D' V) J2 h& B$ |
  传统作风雪里梅,大寨精神从此来。
1 M! V5 Y9 j0 V; n  已见黄河清澈底,要教宇宙共春回。    4 L0 {1 W& p: H# w
  在诗人的心目中,大寨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承传,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的象征。这年11月下旬,郭沫若以73岁高龄,冒着朔方的严寒,赴山西运城地区参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慰问由中国科学院组成的与当地农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队。12月初,返程途中,在太原参观大寨展览馆,在题写馆名之后以七律一首咏怀:   
  o$ w# L+ w  [5 ^1 i+ K. B% w  大寨人人是愚公,神州争效此雄风。
1 S9 g! J6 {9 e3 F8 q- C7 \# Q8 S1 ^4 V  百年基业防涝旱,千米山头待柏松。 , ?- k' d3 n, t* g# y, V6 D
  勤奋力将全国学,虚心赢得普天同。   `3 j1 [2 a9 d. B
  为防自满寻差距,绝不因循步自封。    7 g" C% @, b! k) L4 |2 s) ?% j
  在当时,这个展览所突出的是反映大寨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改造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及见贤思齐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郭沫若的即兴题诗虽说不上有多少诗意,但以“大寨人人是愚公”开篇,以“绝不因循步自封”结尾来歌咏和揄扬,还是能见出诗人的着眼点。
; h2 p! o! a) h' \) v2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7-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郭沫若
. d8 D1 R2 I  _0 Y" |
9 i( |+ P& S3 j# C% P  J6 Y   3 Z3 R7 s! v' U4 I+ N+ @
姓名:郭沫若  别名:郭开贞
1 P8 @$ T. a) g& T7 P1 c生辰:1892   
' {8 N7 x2 W( L$ e忌日:1978年6月12日   籍贯:四川乐山 4 N, M, v9 S) i
地区:四川乐山   0 X- R( h5 g' p: }0 Y+ a
职业: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P4 z1 O  F: [8 G6 ]9 d

  h% _/ x1 t4 [0 l2 ^, `郭沫若(1892 ~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 }3 v- _4 n" |+ @! C/ Z9 U4 t2 ^6 D. f    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中国***。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9 X9 f7 {/ D  w$ y2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29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虽然是风流一点不影响其他的!历代名家多是三妻四妾的!他也只是才结七次啊!) B- X3 ?# k7 e
    但是他对近代的文字(特别是甲骨文)贡献很大,也够多才多艺了!7 E: [, V) C9 L" o7 i  Q5 p
    徐悲鸿很多东西不是很好,然而就不能说他怎么样啊!因为他对近现代的中国教育可谓是无私大公啊!
2 X# X8 z0 {5 S    历来才子风流啊!呵呵呵!!!总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偷偷摸的敢做不敢当的好多了(因为他最后的三次婚礼,恩来总理都有参加的,第七次的婚礼,总理还开玩笑的说:郭老希望最后一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郭老生前是主张打开乾陵,看能否找到兰亭序真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这个贴子最后由张良在 2004/08/12 02:13pm 第 1 次编辑]
  W/ @  V# v3 g! G
下面引用由罗强2004/06/17 07:42pm 发表的内容:
' R( U1 f* ]% }2 S; L4 F% O" a据说,郭老的太太有一大群。4 O3 J* H, r$ c  b0 q* {  G
他太风流,我不喜欢。
太太有书法作品多吗?呵呵
/ b. n0 `2 Y( Z- X, \/ G不过其作品用笔和线条变化很自然,不乏可借鉴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黄帝陵三字见过.有气势.其他的饿不知道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沫若

[UploadFile=image_1112109371.gif]
3 a% P% E+ R9 l& F  O雨悦,你好,能不能帮我找到郭沫若写的这几个字,我需要这几个字更大号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