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985|回复: 27

白砥 /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0-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传统与现代是同一条河  ---------------------------------------------------------, |* A; H% \- }3 i' I
 
0 L  P; R" S* @) c; A. ]  白砥没有走与传统决裂的道路,相反,他对传统书法的精髓孜孜以求。他的传统功力颇深。集中所收录的最优秀作品之成因,约言之,来自三个方面。其一,古代碑帖;其二,近当代大家;其三,日本书家。他自己的本领即在于他的批判精神。他从近当代大家学得笔法入门,得以窥知古代大书家之用笔与格调,又从日本书家的作品中获得整幅布局之参差跌宕与多姿。他如此广泛地、深入地、批判地作出吸收与扬弃,此即所谓匠心独运,才得逐渐形成自己的面目……不懈地努力下去,他的成就不可限量,或有可能执将来书坛之牛耳。, h( Q1 n1 q) B+ j/ F! Z6 M1 b2 b+ n
    ———章祖安《白砥书法艺术·序》* `- S8 ?/ ~9 Z: Z( y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出版)5 O* d' x9 q# d. [: K/ d
    寻绎白砥近年来的创作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两种并行不悖的发展趋势:坚定地进行现代书法的探索,冷静地到前人那里汲取养分。前者可称作“前卫”,后者可唤作“回归”。在当今书坛,进行如此两重实践并达到如此深度者,可谓凤毛麟角。也正因此,白砥格外为书界所看好。
) Q* e7 w; y& v  a, f' y: H1 |    ———马啸《白砥小楷集·跋》) @1 b6 m. C$ y# _1 i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 j5 r; G1 M6 q6 r0 d9 G$ j5 h    当代书法值得评论的东西实在很多。如学术思想的杂乱,水平的参差不齐,文章的良莠不分;又如创作上的军阀混战,旗号满天,“主义”流行,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虽然夹杂着好和坏(进步和逆转)两种成分,但却是大变革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使然,它既是一种尚未定型的流动现象,也很难准确地把握各自的前景。由此,我想到必须选择一位很能代表当下状态的书家进行评析,这样的人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历史过渡时期的性格,要体现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征;第二,必须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具有代表整个时代向前发展的分量。当今书坛是否有这样的伟大书家与伟大的理论家?按照我平常对中国书法界的了解,看来,有两个人可以作为代表:一个是思想理论方面的邱振中,另一个是创作实践方面的白砥。尤其是白砥,我自接触他之后,便清晰地感受到,他可能是中国书坛未来的一代天娇、一面旗帜。当今书坛,没有哪一个能像他那样深入地扎根传统,全面而又准确地把握传统的精华,同时又义无反顾地面向当代,放眼世界艺术。白砥的书法,实际上已经是中国书法一场伟大的形式革命的开始,他对书法的形式层面的解析和现代建构,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水平。
2 v; |% q( y" h, N# r4 K+ M    ———黄君《期望白砥》(刊于1996年第3期《书法之友》)# H$ d; E* I& R: y4 h( f# K
    从创作思想来看,白砥兼容中国古典传统与西方现代思潮,主张“以极现代的形式表现极传统的文化内涵”。……在八十年代搞“现代书法”者中,绝大多数将目光盯向绘画(具象的、写意的或抽象的等等),进行书法与绘画的杂交,路子越走越窄,最终步入死胡同。与此相反,白砥的“现代书法”创作致力于“舍弃一切绘画的方式”,积极朝音乐化方向靠拢,这实在是具有独到、深刻见解的自觉行动。! k; O8 N; d/ V! d* o* d$ n
    ———毛万宝《写现代主义之形蕴传统文化之质———关于白砥“黑色主义”书展的理论思考》(刊于1993年第5期《书法之友》)
2 s  Z) J! k# |0 V# [    白砥近年来的书法实践,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他大量临习古典范本之作……二是借古出新之作……三是他的无汉字形质而有艺术图像的成功的现代主义探索。而正是这三者,做为三个支柱,支撑起了白砥书法的总体形象。由此我们看到,传统——现代这一递进文化链,在白砥的这三类书法中,共同构成了他的艺术实践的基本存在形式。这是说,传统之所以可以递进入现代,就是因为传统中的文化基因,必须在更新的文化内容中才能生存———就像人的生命基因必须在人的不断繁衍中,也即在“新的”人的生命中才能存在一样。
! q9 F1 A; k$ d1 ?9 ^( p    ———傅京生《中华文化基因的合理把握———白砥书法本质初探》(刊于1994年第29期《现代书画家》)
- G7 _+ c; k- s. ]* |    白砥书法的远视觉是古人式的———有传统感,甚至很像;但如果认真给以近分析却自然会发觉大不然———完全是一种自我意味的对古典美的新理解。不妨把这种创作看作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时下中青年书法中可类属于此的当然还有不少,但在类似的表现中,白砥又迥然不同于那些缺少自我创意的书家———因为他对于古代“传统”的迷恋与深入理悟的目的不是成为古人的现代翻版,而是期于创出一种具有现代审美观念为内涵的新表现形式。! y2 P6 h7 e- J3 c& n, |- _4 d
    ———梅墨生《白砥书法初议》(刊于1992年第4期《中国书法》)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LBHIDDEN[0]LBHIDDEN[这个贴子最后由SIM在 2002/10/13 10:38pm 编辑]
  {% \3 _/ z! q! S- f% b6 ^- w( a$ N% ^
书圣之殇  -----   王羲之传统及其本质 ----------------------------
6 L0 L( m" D' P6 z5 G: ^( }白砥 ; F+ l4 h2 Q8 f" q
 
4 s$ N+ U' Q9 F3 y) F$ _1 E    梁武帝评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可以包含两层意思:一、其用笔或急越、或沉着;二、其结字动静相生:动如龙跳天门、任由驰骋;静如虎卧风阙,屏息凝神,蓄势待发。两者(用笔与结字)关系融合得很微妙。若用笔动静不能有机转换,其结构的跳掷与整严也便难以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空间中。反之,若其空间构思单一(一味地动或一味地静),其用笔的变化也便难以全部施展。3 f/ {6 o  Q6 K. `
    梁武帝此评,让我们应对上王书的手札,而非后世膜拜的《兰亭序》。% [" I9 B$ t! p+ c
    可惜的是,王书这一审美特征,由于唐太宗对《兰亭序》的过于崇拜及后人的因循。随着一代接一代的讹传,至清代已完全变味———王书似乎成了漂亮与甜美的象征,离梁武帝的感觉越来越远了。7 n7 A2 h  j+ Y* D" M
    这种感觉的偏离,与后人对用笔的教条理解及对空间形式的忽略有关。唐初书家基本学王,虽各具风格,但已走向温和。陆柬之一篇行书《文赋》,承传的已是其舅虞世南而非王羲之的笔意了,结构愈趋平正。从陆柬之的行书让我们想见被视为学王“正脉”的赵孟兆页,显然,赵孟兆页行书更多地像《文赋》而非像二王——二王潇洒倜傥的魏晋风骨在赵书中已不复存在。如果说,《文赋》还存有一些古雅气息的话,赵书则只见秀丽了。秀丽离古雅尚有一段距离。由于赵书的讹传,使后世不能见到二王真迹又缺乏创造意识的学书者亦步亦趋,至清代馆阁体流行时,王书已经完全被曲解——笔法与结字几无变化。近现代的白蕉、沈尹默等书家,气息难以到达赵书,更谈不上承传右军笔意。这一特殊的书法现象,颇似某些电视娱乐节目中对某个寓意动作的模仿递传,虽然其紧接的两者尚有一定关联,但到最后一位模仿者时,他所能收到的感觉与原本的动作已相距甚远。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照相与印刷术的发达让我们直接能见到二王书法的印刷品,才明白王书原本的模样及其所代表的书法中魏晋风骨的意味。
/ E4 U$ d3 S/ q3 \7 k    “魏晋风骨”的产生,与魏晋时期文人们信奉玄学有关。两汉是崇尚儒家的时代,但随着东汉王朝的崩溃及连年的战乱,儒家经学并不能像往常那样令人信服,故进入魏晋以后,一种佛道结合而偏于道的学说随之兴起,这便是玄学。玄学主张超越有限去追求无限,与先秦道家以宇宙为本的“无为”观有一定不同,它更倾向于对人生的自由境界的探求,即从先秦道家的宇宙本体论过渡为人格理想本体论。玄学的这一观念直接影响到了魏晋美学,同时也影响了魏晋时期的书法创作。如三国·魏钟
  i5 j1 t* y5 l8 X- i( G    ) [2 P6 A3 {6 G$ ^; w. I4 K
流美者地也”之类的话流传下来,后人评钟书“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可见与其观念相一致。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东晋士人王羲之,虽深怀行仁政的理想,但现实终使他回到玄学、佛学中寻求解脱。其对现实的失望及追求自然、适意、酒脱的性格既反映在其书法文字中,也反映在其书法形式中。这种不入时俗、强调个性、追求自然、反对束缚的精神,亦便成为魏晋士大夫对人生与艺术的独特理解,成为魏晋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宗白华先生曾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美学散步》)这也便是“魏晋风骨”的本质特征所在。
4 u! e& B1 T% Y' i2 Y; G* `4 T    与钟谣系相比,王书虽不及其古质或天然,但其功夫特绝,而且,他试图把这种功夫表现到极为自由的境地,这也与其先儒后玄的思想转换相关。唐太宗极懂右军书风,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而“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然太宗虽在理解上过人一等,但却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根本,故逸少书中之玄学色彩,并没有在其宣传王书时加以阐扬。而不论其本人或是初唐几大家,都循了王书规矩的一面,以使王书所具的“魏晋风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 g- C4 Q! ^* i8 _. v0 T$ L    下面就王书手札与后世尊王书风在用笔及空间形式上作一对比,以明王书精神之逐渐丧失的过程。0 R1 @# I( j& G
    王羲之手札:
1 x3 U# H. d( @4 Q1 ~) j    1、用笔。出入转带没有痕迹,但笔笔到位,笔力遒实,转锋动作与前后运笔衔接,过渡自然,但动作分明,折是折,转是转。连续运笔提按既具节律变化,又具形态变化,用笔重而不滞,轻而不滑,轻重关系协调得极为微妙。! X( e3 W! A8 H; H$ x
    2、结字。没有一字四平八稳,一切都在动态之中,但这种动态并非是单纯的摆置或单纯的连带,而是服从于整体空间的安排。每一字都有一种造型,而每一个造型又环环相扣。
6 \# v1 ~9 c, H+ i3 c9 g% m    3、章法。王书手札章法是最令后世人望尘莫及之处。尤以《得示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二谢帖》等为极致。其往往楷、行、草奇妙组合,将动、静及其中间状态合在一起。而线条的粗细、字里行间的错落与疏密开合,形成一个无法变更的整体。其前后上下空间极富形式意味,从今天的角度讲极富“现代”色彩,尤其动、静或草、楷的对比浑然一体,衔接、呼应得天衣无缝。
4 O2 D/ i& l; |' t0 j) \    后世学王书法:3 O8 X" `' S! g& R# B* m8 _% C0 [  G
    被列入王羲之名下的《长风帖》、《游目帖》、《大道帖》、《此事帖》等摹本,其无论用笔、结字、布白及气息均下《得示帖》等手札数等,气息甚至不及《文赋》醇厚。可以想见唐人在传播王书上做了一定贡献(大
; y3 ^, m, U: f* t5 ?    量摹写王书以使流传)的同时,也使王书精神走失,面貌变异。唐陆柬之行书《文赋》、元赵孟兆页行草似乎更接近这些王书劣仿者的用笔及结字方式,而王书之遒劲风骨及结字、布白之动感、节律,则多不能取得,以至变得没有***,看似温和,实则正在走向媚俗。所谓“媚俗”,即内涵的丧失,其外形漂亮、甜美,迎合大众口味。陆柬之之前,已有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存在。这位同样被后人视为得王书真髓的书家,其表现也颇令人失望———用笔、结字趋向一律。当然,由于真草千字文主要作为启蒙写字课本,故尚情有可原。但智永没有其他笔迹留传,让人难以想到他的创作会是怎样的一种表现。+ y. ^) ?. [" T+ n: Q" A- w) u
    三家用笔:智永多用侧锋,笔迹外显,但没有王书侧锋的飒爽———王书侧锋多由中锋在一定速度下翻侧而成,且很快又能转成中锋,智永则似乎是静态下的单纯侧笔,缺少运动性及过程性。陆柬之用笔稍含蓄,性情温雅。赵书行草则趋向单薄,动作变化少,转锋多拖带成侧,少笔锋的绞势。
$ ?; H* X' ?- ^, V4 Z    三家结构:智永单字结构平顺匀称。《文赋》与赵书相似,但《文赋》稍宽和,赵书则过于圆熟,两者皆少右军欹侧之势。
' q& e( N( ~  y# u! `8 b' z    三家章法:《千字文》字基本独立,难言章法。陆柬之也为简单布列,偶见楷草对比,但缺乏呼应,显得突兀。赵书行势则多平直,似抄写工,千篇一律。  n( b# L: B0 k, C8 g
    概括言之,三家均少王书的变化(用笔、结字、章法),而是将王书一字一字学写,把王书的奇崛变成了工匀,拆解了王书的整体意识,以致王书的流传变得简单、轻薄、规范了许多(从集王书《圣教序》中也可以看出王书单字结构之奇)。: l' w2 t3 l4 V: [
    及至今天,许多人完全丧失二王的传统,丧失“魏晋风骨”的本质精神,而拾得后世那些已经异化的王系书法的牙慧,自诩传统、正统,实在是可笑而可怜的。0 s  v( v0 a: s2 B: [% h3 J+ n
    由是,如果我们以儒家观念来框定“正统”或“传统”,那它的书法模式应该是初唐几家及颜柳楷书之类,而非极富灵性与变幻的钟王书法。但若以王书来框定书法传统,那么,后世以为“正统”的诸如智永、陆柬之、赵孟兆页之流则已远离作为王书传统本质的玄学精神。也就是说,不论是古人或今人,王羲之的传统都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与背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佩服的倒在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3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白砥在写字上下了大功夫,然而他没有一幅成功的作品。此人没有写字的细包,再练廾年不成器也!趁早改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3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水回波在 2003/05/13 02:41pm 第 1 次编辑]6 t3 P7 s/ D; l: d7 y- _; \
* q  [5 ^4 j2 n: k1 S. }
老兄偏激了。他的创作恰恰是很有“细胞”的。" C  _0 N1 d, `9 o9 C

0 v; n7 t4 [) i6 c6 D+ u- c8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0 ^+ k1 M1 @3 g  S
- Y2 o9 [- \3 v+ T9 j2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3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 W2 b0 m* a8 v9 ?

% O! j- i, m! M: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 x3 {0 E9 f$ t5 q, \3 |. I  Z

( }: U& q* e7 x* z#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6 F# S: B7 c3 e. @3 V1 |

! D: j- A9 B8 i9 ~, s-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e' `9 I3 K2 P8 t0 }' P8 J3 \
3 W. l6 K% Q# F/ v2 I; r5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1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虽有西湖美景! J, p2 a) {: s$ ^" V, j9 h2 o
难成诸体佳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 a0 @7 v8 w- S1 d5 `; W$ S
# [# k% J6 f# R$ f. w4 z)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5-2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砥 /专辑

$ Q; v( Q$ O; y6 D. ^) J- q! C

3 p2 ^& l; w7 F7 s3 B* F'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