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94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5-1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简史
隋唐五代书法 ! Z7 Z0 R+ W0 I
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到了隋唐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 隋代书法熔南北书法于一炉,开唐代楷书的新局。 这一时期是我国中世纪书法史上一大关键。此时期的书法作品,如峻严方饬一路的《董美人墓志》,上承北魏,上开欧阳询父子;《龙藏寺碑》运笔秀朗细挺,另一种竟界,褚遂良、薛稷多受此影响。此外也有参杂多体,综合变化,别开新面者,如《曹植礼碑》。著名书法家有智永等人。
8 o$ K4 q" i# q0 t/ y" V9 P 智永,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 他是王羲之七世孙,其书法继承王羲之的传统,运笔凝炼,闲雅秀丽,“骨气深隐,体兼众妙”。相传他居浙江绍兴永欣寺学书三十年,勤学苦练,“退笔成冢”,手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赠浙东诸寺,流传甚广。(附图20)) u$ i* ~2 X Y8 T; }- U% A
唐朝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书法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r! | @$ s# N6 g$ H
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唐代书家之盛,不减于晋。固由接武六朝, 家传世习,自易为工。而考之于史,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置书学博士,学书日纸一幅,是以书为教也。又唐铨选择人之法有四,其三曰书。楷法遒美者为中程,是以书取士也。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再说隋唐时代,造纸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驰名中外的宣纸,在唐朝已广泛使用,这也是唐代书法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之一。
0 @ u% I# }& N 唐代书家辈出,欧、虞、褚、薛,号称初唐四家; 盛唐颜真卿富于创新精神,巍然卓立于书坛;其后柳公权以谨严的书风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0 L9 ], K: E/ k; |3 U, @1 E, F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 故又称“欧阳率更”。他的书法深受王羲之影响,并融入了北朝书法的遗意,笔法以方为主,结构平中见奇,字形偏长,风骨峻峭,法度森严,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附图21)。其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行书有《卜商》、《张翰》、《梦奠》等;书法论著有《三十六法》、《八诀》、《用笔论》等。6 c2 B; k- ~" e2 t" X( B% n
虞世南,字伯施,赵州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他小时从智永学书, 妙得其法。其书点画圆润,内涵筋骨,遒美不凡,被后世奉为楷模。作品有《孔子庙堂碑》、《河南公立墓志铭》等。$ M) W! i$ w) Q) r. q, b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杭州)人。曾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 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二王,将欧、虞书法融为一体,在楷书参以隶法,方圆兼备,波势自然,形成圆润瘦劲,温雅大方的风格,对后代书法颇有影响。其楷书代表作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B( r- j6 L- H! b' K& W; E2 L
薛稷,字嗣通,山西万荣西人,官至太子少保,人称“薛少保”。 其书学者褚遂良,得褚甚多,故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说。但又以用笔纤瘦,结构疏通的特点,别具一格。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1 ^/ b! q' o, H3 k* }
初唐的书法,虽然成就很大,但终没能脱出晋人的藩篱。 范人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M* Q. ^! z5 J9 k
颜真卿,字清臣,陕西西安人,曾作平原太守,并封鲁郡公, 人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书法师事褚遂良、张旭而上溯钟王,集众家之长,出绳墨之外;颜以篆隶之笔来写真、行、草,创自家风格,形成一种宽宏雄厚的“颜体”(附图22)。他人品朴实、正直、倔强、忠烈。字也正如其人,点画厚重,结体雄伟,气势开张,千百年来盛行而不衰。后人往往把颜字同社诗、韩文相提并论,并有“学书先行学颜”之说。他传世的作品很多,如楷书《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行书《祭 稿》最具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r) s0 N- _& A# g, z% Y6 J
颜真卿是盛唐时书坛的代表, 同时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后又一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出现,使楷书发展到新的高度。“学书宜先工楷”,从此,楷书逐渐成为通往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唐楷则以其笔法规范,结构端庄,而替代了其他书法作品,成为理想的书法范本。稍后,与“颜体”并称的还有“柳体”,说明这一时期的楷书之所以能取得总结性的成就,是楷书本身经过几个世纪的孕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完全是某个天才人物笔下出现的偶然现象。1 x0 F# ~. k6 [- A1 C% |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 书法以楷书见长,能溶合古今诸家笔法,自出新意,创瘦硬挺拔风格的“柳体”(附图23)。“书贵瘦硬方通神”,柳体字点画瘦劲,方圆并妙,结构严紧,以骨取胜,从此后人一直把“颜筋柳骨”奉为书法美的典范。他的书碑很多,以《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名。他性格耿直,其笔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被后世传为佳话。
. `" w' a* W6 u6 a, ?" S 中国书法自王羲之以后到颜真卿、柳公权又开新局面, 这一局面一直影响到今天。# x# ^" M* x) T4 W6 o
唐代不只是楷书著名,行书、草书也不乏名家,除欧、颜、柳之外,李邕、 张旭、怀素等人均各有千秋,也是一代风流。
: N3 K! p+ B2 o 李邕,字秦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为北海太守, 人称“李北海”。“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 军书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宣和书谱》)其书结字宽博,字势似欹反正,左低右高,呈侧势之美,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写的碑很多,其中以《李思训碑》、《麓山寺碑》(附图24)为代表。后世米芾、董其昌等人均深受他的影响。
* A2 s4 Z/ J0 u b7 D. W+ A. I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号称“张颠”。他精草擅楷,其狂草书豪纵奔放,可以看出是从张芝的草书中发展而来的,如《肚痛帖》(附图25)《古诗四帖》。其楷书《郎官石柱记》却又端庄谨严,中规入矩。可见他的草书成就出于严格规范的楷书功底。正如《宣和书谱》说的“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或谓张颠不颠是也。”
' _, v" ^( g6 k 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他自幼酷爱书法,因无钱买纸, 便在住宅周围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其草书《自叙帖》、《苦笋帖》用笔苍劲瘦挺而又圆润自然,字字相应,顾盼有致,特别是《自叙帖》(附图26)写得游转飞劲,一笔直下,浑然一体,为后世书法创作留下了珍贵的范例。
7 l2 f, y. i- W8 ~7 k 除上述一些大书法家外,若孙过庭、李世民、陆柬之、李阳冰、李白、 钟绍京等书法家均称著一时,另外还有 许多不知名的民间书法家,难以 尽数。 随着书法创作的繁荣,唐代书法理论也有所发展, 较著名的书学论著如张怀 《书断》、孙过庭《书谱》、张彦远《法书要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用笔论》等。这些都是他们长期的创作经验的总结,对我们今天还有指导作用。 唐代书法不仅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外, 尤其是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时日本很多遣唐使,无不学习中国的书法;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也带去二王真迹,使中国的晋唐书风遍及东瀛。
" `- O4 d3 t$ z! ` 五代承晚唐遗风,但因长期战乱的影响, 比起以往的各个时期来说是处于衰落状态。这一阶段堪称“书中豪杰”的杨凝式,独占书坛。; {2 ]1 e# E7 c: W
杨凝式,字景度,陕西人,他生逢乱世,不愿做官,佯狂自晦, 人称“杨风子”。其书法楷行俱佳,个性突出。书迹《韭花帖》,章法疏朗,别有情趣。《神仙起居帖》、《夏热帖》(附图27)布局大小参差,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前人评其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北宋书法家多受他的影响。在由唐及宋这一过渡时期,杨凝式起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o. j* X0 ]: x3 N: m4 w# `: W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隋唐五代是我国书法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尤其是唐代书法,法一面继承前代传统,一面又有所突破、创新和发展,形成辉煌灿烂的壮观局面。这固然是书法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但更根本的还决定于书法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N3 h3 s# C# n: f&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