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94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5-13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简史
明清书法
- U, [$ h8 h: B4 u6 O. u 明代书法秉承前代,帖学大行,束于碑刻,囿于守旧,加上科举取仕的影响,于是衍出千人一面、一字万同的“台阁体”。然而,深厚的帖素养也造就了一代上追晋唐、力图革新的书法家,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r+ F' X' S$ b: T. o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相专他五岁时就能写径尺大字。其小楷学钟王,清劲古秀,自成风格;草书学怀素、黄山谷,灿漫纵逸,气势豪迈。有名作《赤壁赋》(附图35)、《黄庭经》等。
2 o; |; j2 i' z% k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后以字为名,更字为征仲, 号衡山居士,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书法与祝允明齐名,精工小楷,楷法钟王,字体博宽舒展,谨严浑朴。(附图36)他早年在生员岁考时,因字写得不好,而不能参加乡试,促使他发奋练字,从此每天临习《千字文》一遍,一直坚持到晚年。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终于取得卓著的成绩,到达了“可比肩赵文敏"、 神理超妙”的艺术境界。其代表作有《离骚》,《赤壁赋》、《滕王阁序》等。
3 P! |& S: Z, l% W/ f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士,华亭(今上海淞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世称“董香光”。他书画兼能,尤擅行草书,作品有《行草书卷》、《琵琶行》等。《明史文苑传》称:其昌书始于米芾为宗,后自志一家,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其书法圆劲苍秀,结构森严,布白疏宕闲逸。(附图37)清初的一些书法家如沈荃、刘墉、王文治等无不受影响。
& M: _* B+ y- X4 Y, x" M' [ 明代著名书法家,还有与董其昌合称“晚明四大家”的邢侗、米万钟、张瑞图。邢侗工于临摹,精研二王,达到几乎乱真的地步;米万钟的行草,得米南宫家法,有章草遗意;张瑞图的书法也是出自钟王,极有个性。# @9 w% j: j- t7 D8 q
明代书法论著中较著名的有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解缙的《春雨杂述》、项穆的《书法雅言》等。9 `! u/ n5 H$ n8 A+ }- r1 ~7 f. i D
清代是我国书史上书道中兴的一代。以乾嘉时代为界限,可划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帖学时期,后期为碑学时期。中叶碑学的兴起,打破了宋、元、明以来的帖学垄断,使长期衰微的篆、隶、北魏书法在清代书坛上重放异彩。
, ^" \0 K. n# f) C' N8 _7 u5 A, v9 h清初书法仍沿明习,盛行帖学,不出董赵范围,同时受科举考试的束缚,因而重复了明代书法的老路,形成与“台阁体”一脉相承的“馆阁体”。在这帖学笼罩期,有郑燮、金农为代表的“革新派”,以充满生机的书艺,一扫当时单一、靡弱的书风,地帖学之步,开碑学之先声”的先行者。
3 _$ ^. Y( T3 D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画史肯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其书法独辟蹊径,糅合篆隶楷行草各体,参杂绘兰画竹之法,体貌奇诡,似斜反正,然又“奇”而不“怪”,他自称为“六分半”书。其章法别具特色,被人称为“乱石铺街”。
: ~& ]7 M* @5 S4 h. {0 x& Z8 z5 R' T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与板桥齐名。其书师古法, 融汉隶魏碑之长,突破时流以已意,独创横粗直细、方整斩截的“漆书”。4 Z& U8 y/ e5 v+ z% f
郑板桥、金农的书法一反清初萎靡之风,他们这种突破时流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q& v+ t& O3 @* @! ?% G 清代书道中人,历了“北碑盛行、帖学浙 的历史转 折。
9 U0 F, D; y2 y; `清代中叶,出土碑版渐多,金石考据之学盛 行,很快兴起碑学之风。 于谊崇汉 ,追周秦,由唐碑上溯六朝碑版碑,乃至秦篆古籀,探索一条从台古碑中求新趣的艺术捷径,从而登上系隶的高峰,邓石如、伊秉授便是这支异军中的捷足先登者。
7 U$ _/ V. @8 j+ q 邓石如,字顽伯,号完白石人,安徽怀宁人。他出身清贫,学书 勤奋,四皆工,尤以篆隶出类拔粹。他从金石碑版入手,运碑入帖,将意掺入篆法,笔势流畅、沉雄朴厚,使篆书法衰落数百年之后又重放异彩,开创了碑帖并重的新路。他的作品被尊为碑学的典范。3 q* E. f* K" H5 d# ~
伊秉授,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他不书,其书法二追秦汉,并行以颜字笔势,故他的隶书 有颜书的骨气,笔圆体方,气度恢宏,形在已的独特的风格。
/ n+ |3 g" l& g B1 p4 r 另外,晚清的赵之谦,康有为等书法中坚也都得力于碑学。
5 B, Y6 [# c" W' i 赵之谦,字益甫,后改字伪叔,浙中兴人。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和篆刻家。其书法各体兼擅,尤善用婉转流利的笔致写北魏书。其它书体也多带有北魏书的笔势,显得术厚自然,很有个性。
1 W" W+ _9 f+ c3 @: }* K5 g" S 康有为,字广夏,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他崇尚碑学,身体力行。其书法以汉魏用笔,行书结体,熔冶诸家,自成一格。人们认他的书论比他的书艺坛的影响更大。- G, }6 k3 M- U8 }6 D) l; c
清代的书家甚多,如王铎、傅山、何绍基、刘熙载、吴昌硕等皆有名于昧一一介绍。
9 [6 f5 w6 l: F 清代的书法理论著述,比明代更加丰富,主要有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刘熙载《艺概.书概》。这些著作论述颇为精到, 在当时和对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
o; T7 \8 F: @. Q7 Q; @- T) q 有清一代,整个书坛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这一代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书法艺术珍品,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书法创作经验。' F( M8 H: b* y2 G. \. }- J R
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如此悠久,历代知名或不知的书法家,灿若群星,不胜枚举。他们共同创造的宝贵的书法艺术遗产,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研究、继承和发扬。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超过前人、推陈出新、开创我们新时代的新书风。' K n; {* F& E' Q. O5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