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7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感怀金陵四老纪念馆落成
2 o2 W# M( E. z" n: `0 [8 W6 ]' X' N4 `3 \. k! m" H) q& ^
□高泽迥
' D Y4 @. J. s; g/ R j
# C; B" |7 F5 Q2 {: N f' n) g4 I4 t7 M( K; M! I$ m8 _
3 a& `6 @3 o* t Z. R M. n0 S% c! } 清明夜雨寒春色,“求雨”祭追情恻恻。我在家父高二适纪念馆墓前举目环顾四周,今日的“求雨山”林壑佳木,苍竹野芳,蔚然深秀,南京“四老”(高二适、林散之、胡小石、肖娴)纪念馆比邻相映,错落其间。纪念馆落成,使他们魂系一处,如家父生前诗作寄言:“山丘之感招魂何,相期来世得重寻。”若父亲地下有灵,他 " M- f) A/ C, a# R, g6 U+ z
将看到“此诚诗谶矣。”
; s E. O6 |7 M. l- p) G: c5 w9 d: X, e
家父生前曾有沉吟慷慨之志,也经受“劫愁夭杪”之痛,他的晚年是寂寞的。章士钊先生尝有诗句慰藉:“莫怪广平心似铁,还将古事问高君。”而家父胸中浩然之气未灭,他在住院期间赠友人诗中写道:“老儒不作医国斗,寒谷空留吹黍方”,表达了家父在“步履踞蹐中”,仍壮心欲有所为。他在晚年,经受过多的“劫愁”,写下他73岁生日诗:“寻鱼七十三年事,半已忘言半食肥。……钻木岂能忘改火,两无名实欲安归。”大画家陆俨少先生很理解高老,为家父作长画卷,于高山流水苍松翠竹中,一老者自得安归,伫立其间。今“四老”纪念馆尽现画中的幽境。又有“四老”同伴唱和,“高阳声虎虎”,家父必乐在其中。章行严老人生前最挂怀的“冰冷东淘子”,“寸衷唯许素娥知”的“素娥”(指高二适),也许不再寂寞了。他自叹“嗟余蹇蹇归平淡”,终成阳气光芒,恒留吟声翰墨场。
5 I$ \ a, \# b, I& ^& r6 T3 W3 X( S- ^% O1 L. `; |
四老诗书并谙,誉满东南,情深谊笃,家父尝有感叹诗句:“诗书朋友皆胶漆”。他们交往多年,在极左思潮盛行的时代,在寂寞中唱和挟策,相扶相藉,感人心脾。 8 i' Q. t! {8 K) R! [
. ~' _6 A2 Z$ f) s) r/ N 家父与林散之老诗书交往甚频,二老常在自己舍间小碟,小饮,闭门抒谈、论诗,外人不能晓,也不令人知。林老最欣赏高老的诗作,称家父: ; U* ]& i/ W# A; H7 W
1 R# @& _% j4 i; y7 [! }9 ? “江南之奇特”。有赠诗:“江南诗人高二适,诗力全无敌。宗仰摄上乘,容易非所屑。虽步后山辙,未肯囿车兀车兀。笔驱六代风,手掇西江月。”家父评林老诗作:“诗功之深,非胸中有万卷书,不能随手挥洒自如也。”二老彼此许为能诗,相赏相崇,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连”。家父常短吟代柬奉询林老:“江南江北倍思君,金陵广陵两无间。”另有赠林诗云:“书到酣时千万字,情投深处两三更。”1977年家父病逝,林老哭题挽联:“风雨忆江南,杯酒论诗,自许平生得诤友;烟波惊湖上,衰残衔泪,哪堪昨夜写君碑。”真是挥毫难状别情泪,思悠缘愁情不尽。 : t7 u; p6 i& a' y) B& m9 w
/ g) u/ Y! f( a- w# K 父亲为肖娴老题“石门颂”临本,诗云:“临本堪称夺雪霜,扫除蛇蛭稼苗良。”赞许肖老隶书挥洒浑厚,雄劲。肖老许家父诗书笔精墨妙,凡有高老书展,必临馆助兴。
' Y0 |1 A: u! |9 t$ C
& @2 Q$ m& l8 J9 ^7 V+ V% y 家父与胡小石老抗战胜利后,皆东归金陵。家父曾就职于立法院兼任建国法商学院教授。胡老任中央大学教授。二老交往甚殷,常相聚对饮,郊游唱和,快乐致极。家父有诗句:“偶然寒屋迎尊客,如寄深情泛夜舟。”他给友人函中写道:“胡翁临夜在我舍饮酒长谈,甚可乐也。”父亲有《邀胡小石游后湖》的诗句:“秋来愁绪仗谁开,要遣湖光拂面来……荷珠翠泻清波动,莲实迎风碧筒催。”可见诗人愁来怀思老友,所谓“频添愁思倍缘君”。他们结伴观荷,胸舒神怡,湖光拂面解牢愁。家父晚年惆怅不遇,胡老诗许家父“金陵诗属名寓公”,诗中“寓公”指高二适,乃寄居他乡失意的名流。直言金陵诗人非高二适莫属。
5 t% M( m1 ] [/ E t$ A
3 k, I1 P, B/ {0 F 四老为人为学,生前不求“名实”,重学钦友,永远为后人崇敬、缅怀。4 W2 R, O4 D: D4 w
此文为高二适先生次子高泽迥教授发表在5月31日《光明日报》上的文章!) E* g6 P# K/ p. s: o
& d' e w7 M$ ~5 r/ x! |3 B高泽迥教授现为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在沈阳、四川等地工作。
4 |/ K; j# p* Q5 m; g {9 \ (转自中国书法家园 东淘子民 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