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6-10-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65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曾国藩论书
: o1 J* {3 X; i6 _2 c" d% _ 以后作字,须讲究墨色。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常新也。& R3 Y; P& f0 o
家书: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谕纪泽5 N- y7 A H0 `& J" g
日内思作字道,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诸河南、董思白烟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
1 ~, a0 ]8 K% N4 `$ s 日记: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十日
, X$ m* E0 w _4 u8 A 写字之中锋者,用笔尖着纸,古人谓之“蹲锋”,如狮蹲虎蹲犬蹲之象。偏锋者,用笔毫之腹着纸,不倒于左,则倒于右。当将倒未倒之际,一提笔则为蹲锋,是用偏锋者,亦有中锋时也。
. w1 d p# [' s4 R& J 家书: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谕纪泽
" x& j/ C; J h3 O5 t0 f1 E# I( U 日内颇好写字,而年老手钝,毫无长进,故知此事须于三十岁前写定规模。自三十岁以后只能下一熟字工夫,熟极则巧妙出焉。笔意间架,作匠之规也,由熟而得妙,则不能与人之巧也。吾千三四十岁时。规矩未定,故不能有所就。人有恒言,曰“抄来无过熟”,又曰“熟能生巧”,又回“成熟”,故知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不特写字为然,凡天下庶事百技,皆先立定规模,后求精熟。即人之所以为圣人,亦须先立规模,后求精熟。即颜渊未达一间,亦只是欠熟耳。故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f, Q4 m2 X7 E8 E. {6 B 日记:咸丰九年四月初八日$ T! K+ ^! J( q9 }) ]$ f" g
尔所临隶书《孔庙碑》、笔太拘束,不甚松活,想系执笔太近毫之故,以后须执于管顶。余以执笔太低,终身吃亏,故教尔趁早改之。《玄教碑》墨气甚好,可喜可喜。郭二姻叔嫌左肩太俯,右肩太耸。吴子序年伯欲带归示其子弟。尔字姿于草书尤相宜,以后专习真草二种,篆隶置之可也。四体并习,恐将来不能一工。
5 q# h2 N' B1 y( q1 A" Q' _ 家书: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谕纪泽
$ R+ L2 |6 T+ ]/ @ N, D6 A: H& k 奇横之趣与自然之致,缺一不可。
3 p+ B6 ~0 N6 J( e& E! a( B' ~! @ 日记:咸丰十一年七月初三日
! g" b( c, G$ X9 L 因读李太白、杜子美各六篇,俗作书之道亦须先有惊心动魄之处,乃能渐入正果,若一向由灵妙处着意,终不免描头画角伎俩。0 _0 X. r1 t4 P9 i
日记:同治无年四月初二日
% A& J' p6 A" o 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调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坤。作字而化游自得真力弥满老,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利之意也。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3 E$ y3 H" X+ ^, ~, W5 g
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澄温院季诸弟
8 R1 i# c4 }9 W8 Y! ?6 S# D- Y 大抵写字只有用笔、结体两端。学用笔,须多看古人墨迹;学结体,须用油纸摹古帖。此二者,皆决不可易之理。小儿写影本,肯用心者,不过数月,必与其摹本字相肖。否自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只为欠却间架工夫,便尔作字不成体段。生平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一炉,亦为间架欠工夫,有志莫逐。尔以后当从间架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纸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过数月,间架与古人逼肖而不自觉,能合柳、赵为一,此吾之素愿也。不能。则随尔自择一家,但不可见异思迁耳。5 X- o+ b4 R: \$ W
家书: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谕纪泽- K$ K7 |; t8 x# A7 s) y) O; Q
偶思古之书家,字里行间别有一种意态,如美人之眉目可画者也,其精神意态不可画者也。意态超人者,古人谓之韵胜。余近年于书略有长进,后当更于意态上着些体验功夫,因为四语,曰(上敖下龟)属鹰视,拨灯嚼绒,欲落不落,欲行不行。 F: C c0 \1 A4 S, [
日记:同治二年九月初六日* p; D, {" z/ }* M# w8 L0 e
尔前用油纸摹字,若常常为之,间架必大进。欧、虞、颜、柳四大家是诗家之李、杜、韩、苏,天地之日星江河也。尔有志学书,须窥导四人门径,至日至嘱!, q$ s- a! _% \
家书:咸丰九年七月十四日谕纪泽
! Y- O4 n/ f! \9 Z 是日悟作书之道,亦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两端,偏于阳者取势宜峻迈,偏于阴者下笔宜和缓。二者兼并鹜,则两失之矣。余心每蹈此弊。% P( l) L( l) l& ^
日记:同治四年十月二十日' U5 E% ~8 J& N+ K7 b4 K8 D/ h- ^
余往年在京深以学书为意。苦思力索,见于因心横虑,但胸中有字,手下无字。近岁在军,不甚思索,但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专从间架上用心,而笔意笔力与之俱进,十年前胸中之字,今竟能达之脱下,可见思与学不可偏废。
& c3 ?! J. e. q9 A 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廿五日- a( V: j7 N& @# V* k5 N5 G
思作字之法,险字、和字二者缺一不可。
/ y9 ]3 p7 h) W 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廿九日
6 Z' V A0 j# U7 H& O5 h 见作字总须得势,务使一笔可以走千里。! B+ C# P; y( B/ q! G5 P" H; p
家书: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澄弟沅弟诸弟
9 q- U* x- Y2 B% [; D2 K( m1 N 因悟作字之道,二者并进,有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有不着力而得自然之味。着力如昌黎之文,不着力则如渊明之诗;着力则有军所称如雄画沙也,不着力则右军所称如印泥也。二者阙一不可,亦犹文家所谓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矣。* T6 k$ [. [6 O5 Z0 G/ Y7 m
日记:同治三年五月初三日# x: t/ O8 t/ n( k' D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9 z5 E' E7 i% U% y3 N8 p
家书: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谕纪泽: b e; o$ V: G' G& ]
尔近来写字,总失之薄弱,骨力不坚劲,墨气不丰腴,与尔身体向来轻薄之弊正是一路毛病。尔当用油纸摹颜字之《郭家庙》、柳字之《琅琊碑》、《元[玄]秘塔》,以药其病。日日留心,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工。否则字质太薄,即体质亦因之更轻矣。
$ g* ^5 Q! s7 H 家书: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谕纪泽
2 @! a9 f7 a6 {! Q8 E 作字时,先求圆匀,次求敏捷。若一日能作楷书一万,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则手腕毫不费力。将来以之为学,则手抄群书;以之为政,则案无留读。无穷受用,皆自写字之匀而且捷生出。. ^0 k9 Z" q: S7 i
家书: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谕纪泽6 W# z- W* }& q9 P. L8 S
近来作书,略有长进,但少萧然物外之致,不能得古人风韵耳。" ^) _/ E7 n- h! W
日记:同治三年五月十二日
0 |4 g/ u, Y( ]( v 久不作篆,生涩殊甚,乃知天下万事贵熟也。
4 B$ f7 P0 d& q 日记:同治元年三月十七日
w% o/ R: g) \6 w6 a' { 看刘文清公《清爱堂帖》,略得其冲淡自然之趣,方语文人技艺佳境有二:曰雄奇,曰淡远。作文然,作诗然,作字亦然。若能合雄奇于淡远之中,尤为可贵。
9 c+ N" o( B% X, Y! X 日记: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七日 u1 q3 c* ^/ h A P- w' V8 H
尔写字笔力太弱,以后即常摹柳帖亦好。家中有柳书《无[玄]秘塔》、《琅琊碑》、《西平碑》各种,尔可取《琅琊碑》日临百字、摹百字。临以求其神气,摹以仿其间架。
2 U+ h: K$ M: D 家书: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谕纪泽$ T, R6 l% z0 A: s8 w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i4 D+ k! p0 i" a+ ?9 m5 V
家书: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温弟
) P# s( W: L& A9 N- n- e 因余作字不专师一家,终无所成。定以后楷书学虞、刘、李、王,取根势,以求自然之致,利有稍肥;行书学欧、张、黄、郑,取直势,以尽(日+倪之右)视之态,利在稍瘦。二者兼营并进,庶有归于一条鞭之时。. ~, J+ `9 P7 R! M/ u( G
日记:同治五年九月廿九日2 j9 }: B$ f7 T6 B: L: a# h
……习大字,总以间架紧为主。写成之后,贴于壁上观之,则妍自见矣。
! i# c+ {& P( e1 v/ n 家书: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致澄弟
7 S3 r G, ]! G- F: R 写零字颇多,悟北海上取直势,下取横势,左取直势,有取横势之法。大约直势本于秦篆,根势本子汉隶;直势盛于右军暨东晋诸帖,横势盛于三趣话碑。唐初欧公用直势,请公用横势,李公则兼用二势。
! b" s9 D; G3 A; h% r. { 日记:同治五年五月廿五日 O( K/ f( [0 d( P% J% i
因困横之馀而语作字之道:点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四者缺一不可。体者,一字之结构也;势者,数字数行之机势也。
* u0 {- M+ G( G! }; |( C# F8 d 日记:咸丰十一年七月初五日& `$ w! K' G+ s [, y4 i
余近日常写大字,渐有长进,而不甚贯气,盖缘结体之际不能字字一律。如或上松下紧,或上紧下松,或左大右小,或右大左小。均须始终一律,乃成体段。余字取势,本系左大右小,而不能一律,故但无所成。推之作古文辞,亦自有体势,须篇篇一律,乃为成章。言语动作亦自有体势,须日日一律,乃为成德。否则,载沉载浮,终无所成矣。
4 C$ A# h; I" V( g 日记:咸丰九年六月初一日- p/ n' {: z _8 r7 q8 U- o
赵文敏集古今之大成,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而参以钟绍京,因此以上窥二王,下法山谷,此一径也;于中唐师李北海,而参以颜鲁公、徐季海之沉着,此一径也;于晚唐师苏灵芝,此又一径也。由虞永兴以溯二王及晋六朝诸贤,世所称南派者也;由李北海以溯欧、诸及魏北齐诸贤,世所谓北派者也。尔欲学书,须窥寻此两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四家。苏、黄近于南派,米、蔡近于北派,赵子昂欲合二派而汇为一。水从赵法入门,将来或赵南派,或赵北派,皆可不迷于所往。9 s' j) V2 S" r2 p
家书: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谕纪泽
3 V$ [3 j/ Q% R8 L 柳臣言作字如学射,当使活力,不可使拙劲;颜、柳之书,被石工凿坏,皆蠢而无礼,不可误学。名言也。
7 |* J, X! ^1 Z3 D: O7 { 日记:咸丰九年七月十三日: \4 }& `9 X, @" Y% @
作字时,悟京中翰林善写白摺者,相传中有一丝牵贯于行间,作大字亦当知此意味。
: X- b2 ~3 m7 X 日记: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
5 |4 U6 _, ^8 h% Q; `2 F& O 余昔学颜柳帖,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岁以后,习李北海《岳麓寺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今尔用功未满一月,遂欲速济神妙耶?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2 r/ B8 }/ N2 E 以后每日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
|